《包打聽》

《包打聽》

本書是歐·亨利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故事以他們經常出沒於茶館酒樓等人群聚集之地,留意別人閒談中的信息,打聽各種事情。而表達對社會中的有閒階層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揭露了社會生活中種種虛偽、扭曲、可笑又可悲的現象。

基本信息

歐·亨利歐·亨利

本書是歐·亨利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故事以他們經常出沒於茶館酒樓等人群聚集之地,留意別人閒談中的信息,打聽各種事情。而表達對社會中的有閒階層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揭露了社會生活中種種虛偽、扭曲、可笑又可悲的現象。

作品譯文

有兩三件事我想弄明白。我才不管它神秘不神秘呢。因此,我開始去打聽。
我花了兩個星期才弄清楚女人的衣箱裡裝了些什麼。接著又開始打聽為什麼床墊要用雙層。這種正兒八經的尋問一開始就遭到懷疑,因為聽起來顯得難以啟齒。最後,我總算懂得了,床墊的雙層結構是設計來減輕理床女人的重量的。我真愚蠢透頂,還要繼續追問,為什麼不作成同樣大小的呢;對此,我可吃了閉門羹。
出於求知的欲望,我急於要弄懂第三個問題,即“包打聽”的性格特徵。在我的頭腦里,他的形象簡直模糊得不能再模糊了。弄清任何事情之前,我們總得先有個具體概念,哪怕是個想像的概念也罷。現在,我的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幅約翰·多伊①的清晰畫面,清晰得如同銘刻在鋼板上一樣。他的眼睛淺藍,穿著棕色馬甲和磨光了的黑色嗶嘰外套。他一直站在陽光下,口裡嚼著東西;他不停地用拇指把小刀反覆地一開一合。如果能找到一個更高級一點的人,我敢肯定,他將是一位高大而蒼白的人,袖口露出藍色的護腕;他老坐在那兒擦皮鞋,伴著滾木球小巷的轟隆聲,周圍全是綠松石。
不過,當我在想像的畫布上勾勒“包打聽”,畫布又變成了一片空白。我構想,他有一種可以折散的微笑(好似齜牙露齒的笑容),連線的袖口,就這個樣兒。對此,我請教了一位新聞記者。
“嗨,”他說,“‘包打聽’界於流浪者和俱樂部成員之間,不完全是——呵,他適合於出席菲什②先生的招待會和私人拳擊賽之間的場合。他不——呵,他既不屬於蓮花俱樂部,也不屬於傑里·麥蓋根馬口鐵工人學徒左鉤雜燴協會。我真不知道該如何確切地描述他。哪裡發生什麼事,你就會在哪兒見到他。是的,他是一種類型的人。每天傍晚,他穿得整整齊齊,熟悉內情,對城裡的警察和侍者直呼其名。不,他從不伴隨氫化物旅行。通常情況下,你只見他獨自一人,或者同另一個男人在一起。”
這位記者朋友離我而去,我到野外閒逛。這時候,麗都街③的三千一百二十六顆電燈泡亮了。人們擁擠過去,但沒能擋住我向前。妓女的眼光刺在我身上,對我毫無損傷。就餐人,城市守護神,售貨女郎,騙子,乞丐,演員,強盜,百萬富翁和外地人,從我身邊匆匆而過,忙忙慌慌;有的閒逛,有的鬼鬼祟祟,有的昂首闊步,有的急轉而去,可我並沒有留意他們。我熟知他們,早已明察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一直在服務啊!我要找的是“包打聽”。他是一種類型。不找到他將會成為一大過失——一種活板印刷——但是,不!讓我們繼續吧。
我們以道德方面的題外話繼續下去吧。目睹一家老小閱讀星期天的報紙令人感到由衷的喜悅,各版分頭閱讀。爸爸正熱切地審視那頁印著年輕太太在開著的視窗作操的照片,向前躬著身子——但,那兒,你看!媽媽正興味十足地竭力猜準填字遊戲N—wYo—k中的字母。年紀最大的女兒們正急不可待地仔細閱讀金融報導,因為上星期晚上某個年輕小伙子說他曾搭乘Q.,X.和Z.·威利航班飛機,而正在紐約上公立學校的十八歲的兒子卻聚精會神於每周一篇講述如何改制舊襯衫的文章,因為他希望在畢業典禮那天獲得縫紉獎。
祖母把喜劇副刊握了整整兩個小時,嬰孩小托蒂盡其所能隨著她那不動產轉讓而搖來搖去。這幅畫面是用來消除疑慮的,因為幾行故事一滑而過,使你稱心如意。它給人增添一種烈性飲料。
我進了一家咖啡館——正在調製飲料時,有個人抓起你剛放下的蘇格蘭威士忌的熱湯匙。我問他是怎樣理解“包打聽”這個俗語、名稱、描述、稱謂、刻畫或稱號的。
“嗨,”他小心地說,“他是個飛行員,慣於通宵達旦的攻擊——明白嗎?他是你在平頂脊之間的任何地方都難於碰上的性情激烈的睹徒——懂嗎?我估計就這個意思。”
我謝過他,離開了。
在人行道上,一位募捐少女對著我的馬甲兜輕輕搖著募捐盒。
“你是否樂意告訴我,每天你募捐的時候可否遇到過通常稱為‘包打聽’的一類人呢?”
“我想,我懂得你指的什麼人,”她微笑著答道。“我夜復一夜地在同一場合見著他們。他們是魔鬼的衛士,假如任何軍隊的士兵都像他們那么忠心耿耿的話,他們的長官就被服侍得周到極了。我們在他們中間募捐,花幾分錢把他們的邪惡變成為上帝服務。”
她又搖盒子,我投進了一塊銀幣。
在一個燈光閃耀的旅館前,我的一位批評家朋友正走下馬車。他顯得悠閒自在,於是,我又問了他。正如我確信的那樣,他認認真真地回答了我的問題。
“在紐約,有‘包打聽’一類人,”他答道。“我十分熟悉這個俗語,但我想以前還沒有人叫我對此下個定義。要指出確切的標本也很困難。我毫不考慮地說,這類人有種特殊的紐約病的絕症,還缺乏了解。每天早晨六點鐘,他的活便伴隨生活開始了。他刻板地按習慣穿著,按禮儀行事,但把鼻子伸進與他毫無干係的事情方面,他甚至可以給香貓或寒鴉出謀劃策。這種人在城裡一直追逐豪放不羈的生活,從設在地下室的酒吧或飯店到屋頂花園,從赫克托大街到哈萊姆區,而且,你在城裡根本找不到一個地方沒有他們用小刀切割義大利式的細麵條。你的‘包打聽’就幹這個。他總是追蹤新奇事物,好奇,厚顏無恥,無所不在。雙輪雙座馬車是專為他造的,抽金牌雪茄正餐時詛咒音樂。他得不到多少人支持,但有關他的謠傳則遍城皆是。
“你提出這個問題,我十分高興。我已經感到這種夜間活動的害群之馬對城市所產生的影響,但以前從未想到過要去分析它。現在,我知道你的‘包打聽’早該歸類了。緊跟著他的是酒販子和服裝模特兒。他邀請樂隊為他彈奏《讓我們都上瑪蒂爾達去》,而不是韓德爾④的作品。每天晚上,他都要週遊一圈,有如我和你每周看一次大象那樣。當一家煙店遭洗劫的時候,他朝警官丟眼色,他很熟悉警察的地盤,然後他就無聲無息地走開,而我和你則會在總統中找名字、在明星中找地址,以便報告值班警官。”
我的評論家朋友停下來為下面的宏論吸了口氣。我抓住了這個機會。
“你已經把他歸類了,”我高興地叫道。“你已經在這城市畫廊中為他繪出了肖像。不過,我一定要面對面地見見他,親自研究‘包打聽’。我到哪兒才能找到他呢?我怎么才會認出他呢?”
評論家好像根本沒聽見我的話,又繼續說下去。他的馬車夫還在那兒等著他付車費呢。
“他是一種高度升華愛管閒事的精髓,一種內在的精製橡膠蒸餾品,一種高度集中、高度純化,無可辯駁而又不可避的好奇和尋根問底的精靈。他的鼻孔能嗅出一次新的轟動事件;當他的閱歷耗盡時,他又以一種……不屈不撓地去開拓新的領域。”
“原諒我,”我打斷了他。“不過,你能讓我見見這樣一個人嗎?對我而言,這可是件新鮮事。我必須研究它。我決心找遍全城直至找到他為止。他的活動區域一定在百老匯這兒。”
“我就要在這兒就餐,”我的朋友說。“進來吧,如果有個‘包打聽’出現,我就指給你看。我認識這兒的絕大多數顧主。”
“可我現在不要吃飯,”我對他說。“你得原諒我。即使今晚不得不從炮台公園⑤到小小的科尼島,把紐約搜查一遍,我也要找到‘包打聽’。”
我離開旅館,走上了百老匯大街。追尋“包打聽”給我吸入的空氣增添了一種人生和興趣的愉悅動力。生活在如此巨大、如此複雜、如此色彩繽紛的城市裡,真令人感到高興。
我怡然自得地沿街閒逛,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是偉大的紐約市公民,分享著它的宏偉壯麗和各種享樂,也是它的榮耀和聲望的參與者。
我轉身橫跨街道,聽見什麼東西像蜜蜂的嗡嗡聲,然後,我就同桑托斯——杜蒙特⑥一道歡快地長途飛行。
當我睜開雙眼時,我記起了汽油的味道,我大聲說:“還沒有過去嗎?”
一位醫院裡的護士把一隻不那么溫柔的手放在我的前額,根本就沒有發燒。一位年輕醫生走過來,露齒而笑,遞給我一張晨報。
“想知道是怎么發生的嗎?”他興高采烈地問道。我閱讀那篇文章,以我昨晚聽見嗡嗡聲消逝為題。結尾是下面的話:“——貝爾沃醫院,據說他的傷勢不重。他似乎是一個‘包打聽’。”
①約翰·多伊(JohnDoe):泛指一般普通人的假設者。
②菲什(Halnilton Fish 1808—1893):美國國務卿,簽訂華盛頓條約,和平解決美英兩國由於戰船“阿拉巴馬號”的賠款問題引起的爭端,開創近代史上國際仲裁先例。
③麗都街(Rialto):紐約百老匯的劇院區。
④韓德爾(George Frederick Handel 1685—1759):英籍德國作曲家。
⑤炮台公園(theBatteryPark):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島的南端。
桑托斯——杜蒙特(Santos-Dumont1877—1932):巴西發明家、航空發展的先驅,長期居留法國,製造飛艇,進行首次載人動力飛行(1901),後又製成重於空氣的航空器(1906)和單翼機(1909)。●

作者簡介

歐·亨利

歐·亨利歐·亨利
歐·亨利的真實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他的人生之路崎嶇、艱苦而又不幸,他三歲喪母,15歲就走向社會,從事過牧童、藥劑師、會計員、辦事員、製圖員、出納員等多種職業。1889年,他和羅琦不顧她父母的反對私奔成婚,並在年輕妻子鼓勵下走上創作道路,創辦《滾石》雜誌,發表一些諷刺性的幽默小品。後來,他因挪用銀行資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獄後,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每周為《世界報》提供一個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飲酒過度,終於1910年6月5日在紐約病逝。

他的生活

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初的美國,隨著資本主義逐漸向壟斷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露突出。歐·亨利長期生活在下層,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使他對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歷、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會的各種現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層勞動民眾生活的貧窮艱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巧取豪奪的金融寡頭,肆無忌憚的買賣官爵,小偷、強盜、流浪漢的生活,以及失業、犯罪等等。對貧民他充滿了同情,對資產階級剝削者從不同角度予以批判與揭露,道出了下層勞動民眾對剝削、壓迫的憤怒反抗與心聲。

他的一生

歐·亨利一生創作了270多個短篇小說和一長篇小說,還有數量很少的詩歌。歐·亨利的詩歌創作反映了他對自然、人生所面臨的社會矛盾的態度,他寫小鳥、古老的村莊,歌頌流浪者,以陰鬱的筆調吟頌“唱催眠曲的男孩”,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但因數量少、成就不大,因而影響很小。相反,他的許多書信倒是精彩的隨筆,他同編輯談生活,談創作,表達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創作思想。歐·亨利的代表作品是《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和《最後一片葉子》。其著名小說還有《黃雀在後》、《市政報告》、《配供家具的客房》、《雙料騙子》等,真實準確的細節描寫,生動簡潔的語言使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也使他在世界短篇小說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有人曾將他比做“美國的莫泊桑”,這是有其道理的。
幽默是美國的文學傳統之一。從華盛頓·歐文開始,許多作家都善於寫那些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歐文的幽默是在善意的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諷刺;馬克·吐溫的幽默以充滿俚語的口語,滑稽、俏皮的描寫和極誇張的形象,揭了生活中的真理;歐文·肖的幽默則在注重描述人物性格的幽默風趣上。歐·亨利承襲這一傳統,受同時代作家的影響,加之一生經歷坎坷,使得他獨特的幽默與眾不同——充滿了辛酸的笑聲,在誇張、嘲諷、風趣、詼諧、機智的幽默之中,含有抑鬱、淒楚的情緒。讀《麥琪的禮物》讓人苦笑,讀《警察與讚美詩》讓人悲涼辛酸。這種“含淚的微笑”,加深了作品的社會意義,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處理小說的結尾,是歐·亨利最具創造性的貢獻,也使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名。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但由於作者寫作速度快且多,這種手法運用過多過濫,不免使人感到有明的雷同和公式化的弊端。

永遠的歐·亨利

歐·亨利的作品在我國一直擁有廣大讀者。這次出版的《歐·亨利集》重譯了包括詩歌在內的作品。希望能給所有喜歡歐·亨利的讀者提供一個最新、最的版本,以便能夠更加面深刻地了解歐·亨利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郭俊峰)距華莫泊桑盛頓州不遠的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個名叫格林斯波羅的小鎮。1862年9月11日,小鎮裡一位不得志的醫生和他美麗纖弱的妻子生了一個大眼睛、不大強壯的孩子。誰也不曾想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孩子以歐·亨利的筆名平步文壇,成為一個深受美國和世界讀者喜歡的偉大小說家,並且在百年之後仍然保持著長久的影響和魅力。他的作品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百科書”。

歐·亨利作品

歐·亨利(O.Henry 1862~1910年),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SydneyPorter),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藥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他的創作緊隨莫泊桑和契訶夫之後,而又獨樹一幟。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