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爾

韓德爾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eFridericHandel),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於德國哈雷哈勒,師從管風琴家查豪學習作曲,後在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因愛世俗音樂,乃於1703年遷居漢堡——當時唯一有民族歌劇的德國城市,開始從事歌劇的創作。1706年後,在漢堡威爾及倫敦兩地進行創作,不久成為英國的音樂權威人士。

基本信息

大事年表

1685年 出生於萊比錫附近的哈勒

1692年 追隨聖母教堂風琴師薩克伍學習風琴,大鍵琴,小提琴

1694年 奧德爾公爵發現韓德爾有音樂天份,命其師事教堂風琴手查豪

1697年 父親去世

1702年 完成父親遺願進入哈樂大學研習法律

1704年 在漢堡歌劇院管弦樂團擔任第二小提琴手,之後擔任大鍵琴師

1705年 第一部歌劇作品《阿密拉》首演成功

1706~1710年 前往義大利,四年期間結識史拉卡第,柯瑞里

1711年 擔任漢諾瓦侯爵的樂長,同年造訪英國

1712年 再次造訪英國

1714年 贊助人漢諾瓦選侯成為英王喬治一世

1717年 創作水上音樂

1718年 擔任康多公爵的作曲家

1726年 入籍英國

1737年 5月腦中風,陷入半身不遂狀態,同年9月~11月接受治療,恢復健康

1741年 著手創作彌塞亞

1742年 於都柏林進行彌塞亞首演

1749年 受英國皇家之託創作皇家煙火音樂

1752年 因白內障手術失敗,完全失明

1759年 4月14日逝於英國倫敦

生平簡介

韓德爾(亨德爾 Handel,Georg Frideric 1685——1759)德國作曲家。出生於德國哈勒城。他自二十七歲起定居英國,對英國的音樂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國人亦把他看作是自己的音樂家。韓德爾在西歐音樂史中與巴赫占有相等重要地位,對後世音樂影響極大。

韓德爾自幼即顯示出音樂才能。父親是宮廷理發師兼外科醫生,希望兒子學法律而出人頭地,因此極力法對韓德爾學音樂。後來由於其管風琴演奏受到當時人們的讚嘆,才被允許兼學音樂。以後有人願意送他去義大利留學,但又遭到父親的反對。父親去世後,為尊重長輩意願,他仍未專門學習音樂。但終因他突出的音樂才能,先後被聘為莫利茲堡教堂的管風琴師和漢堡劇院第二小提琴手。十九歲時創作了他第一部重要作品《聖約翰受難樂》,次年演出他的第一部歌劇《阿爾米拉》。於1706年赴義大利,廣泛接觸了義大利各歌劇流派的音樂並掌握了這種風格。這時期他創作的宗教音樂和歌劇,因具有濃郁的義大利風格,並達到與義大利作曲家的歌劇相媲美的境地,世人讚賞不止。

1712年定居英國,取得英國宮廷作曲家的職位,並領導歌劇院的工作,致力於義大利風格的歌劇創作,但他的作品中以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德國音樂的影響。二十年代後隨著英國資產階級的強大和市民階層對義大利歌劇的反對,他的歌劇事業遭到多次打擊。從三十年代起韓德爾才全力轉向清唱歌劇的寫作,創作了著名的《尼塞亞》、《以色列人在埃及》、《參孫》、《猶大瑪卡貝》、《掃羅》等清唱歌劇。這些作品都因其符合當時英國民族主義愛國思想的內容,而受到歡迎。韓德爾一生中共創作歌劇五十多部,清唱劇三十多部,還有許多大協奏曲和室內樂、組曲、序曲、恰空等器樂作品,是一位多產的音樂家。

韓德爾由於勤奮地創作和操勞,晚年患眼疾,1753年雙眼失明,1759年4月14日逝世於倫敦,在臨去世的前幾天(4月6日)還參加了《彌賽亞》的演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