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第2版)》

《動物學(第2版)》

《動物學(第2版)》自1999年出版以來,得到了廣大同行以及讀者的厚愛。此次再版,我們爭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力予以修改和補充,增加了一些小的門類,努力反映動物學方面的最新成果,建立以自然進化為主線,由個體發育到系統發育,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複雜以及動物各類群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生存與環境關係的知識體系。並在書後附有各章中部分圖的彩色圖片,以供參考。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作者:王寶青編
《動物學(第2版)》《動物學(第2版)》

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ISBN:9787811177756
出版時間:2009-08-01
版次:2
頁數:358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科學自然>生物科學
印刷時間:2009-08-01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正文語種:中文
定價:¥38.00

內容簡介

《動物學(第2版)》自1999年出版以來,得到了廣大同行以及讀者的厚愛。此次再版,我們爭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力予以修改和補充,增加了一些小的門類,努力反映動物學方面的最新成果,建立以自然進化為主線,由個體發育到系統發育,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複雜以及動物各類群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生存與環境關係的知識體系。並在書後附有各章中部分圖的彩色圖片,以供參考。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生命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生命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二章 動物有機體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 細胞
第二節 動物的組織器官和系統
第三章 動物的繁殖與發育
第一節 動物的繁殖
第二節 動物的發育
第四章 原生動物門
第一節 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原生動物門的分類
附:瘤胃纖毛蟲
第三節 原生動物的系統發展
第五章 中生動物門
附:扁盤動物門
第六章 多孔動物門
第一節 多孔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多孔動物門的分類
第七章 腔腸動物門
第一節 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腔腸動物門的分類
第三節 腔腸動物的系統發展
附:櫛水母動物門
第八章 扁形動物門
第一節 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扁形動物門的分類
第三節 扁形動物的系統發展
附1:紐形動物門
附2:顎胃動物門
第九章 原體腔動物
第一節 原體腔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線蟲動物門
第三節 腹毛動物門
第四節 輪蟲動物門
第五節 棘頭動物門
第六節 線形動物門
第七節 內肛動物門
第八節 動吻動物門
第九節 鎧甲動物門
第十節 鰓曳動物門
第十一節 原體腔動物的系統發展
第十章 軟體動物門
第一節 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軟體動物門的分類
第三節 軟體動物的系統發展
第十一章 環節動物門
第一節 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環節動物門的分類
第三節 環節動物的系統發展
第十二章 節肢動物門
第一節 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節肢動物門的分類
第十三章 原口動物小門類
第一節 星蟲動物門
第二節 螠蟲動物門
第三節 須腕動物
第四節 兼具原口動物與後口動物特徵的類群一一觸手冠動物
第五節 蛻皮動物
第十四章 棘皮動物門
第一節 棘皮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棘皮動物門的分類
第三節 棘皮動物的系統發展
第十五章 半索動物門
第一節 半索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半索動物門的分類
第十六章 脊索動物門
第一節 脊索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脊索動物門的分類
第十七章 脊椎動物亞門
第一節 脊椎動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 脊椎動物亞門的分類
第十八章 圓口綱
第一節 圓口綱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圓口綱的分類
第十九章 魚類
第一節 類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魚類的分類
第三節 魚類的洄游
第二十章 兩棲綱
第一節 由水生到陸生的轉變
第二節 兩棲綱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 兩棲綱的分類
第二十一章 爬行綱
第一節 爬行綱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爬行綱的分類
第二十二章 鳥綱
第一節 鳥類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鳥綱的分類
第三節 鳥類的繁殖和遷徙
第二十三章 哺乳綱
第一節 哺乳綱動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哺乳綱的分類
第二十四章 生物進化
第一節 生命的起源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證據
第三節 進化學說
第四節 新種的演化
第五節 動物的進化型式與絕滅
第二十五章 動物行為
第一節 經典的行為學理論
第二節 行為的控制
第三節 社會行為
第二十六章 生物圈與動物區系
第一節 生物圈
第二節 動物地理區系劃分
第三節 大陸漂移理論
第二十七章 動物生態
第一節 環境和生態位
第二節 種群
第三節 群落生態學
第四節 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前言

《動物學》自1999年出版以來,得到了廣大同行以及讀者的厚愛。幾年來,得到了一些院校的鼓勵與肯定,同時對書中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批評指正,我們深受鼓舞。此次再版,我們爭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力予以修改和補充,增加了一些小的門類,努力反映動物學方面的最新成果,建立以自然進化為主線,由個體發育到系統發育,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複雜以及動物各類群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生存與環境關係的知識體系。並在書後附有各章中部分圖的彩色圖片,以供參考。本書第2版緒論、第一章、第二章、第四~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二~十五章、第二十章、第二十四章和第二十六章由王寶青編寫,第十六~十九章和第二十二章由李承齡編寫,第九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由王紹卿編寫,第三章、第二十三章由符信賢編寫,第二十五章由周波編寫,第二十七章由王娜編寫。本次修訂還參照了第1版王惠老師的部分章節,在此表示感謝!
最後,誠懇地希望各位專家、讀者予以指正,使之更適合於現代動物學的教學。

精彩書摘

由於胺基酸的R基團不同,各種胺基酸也不一樣,有親水的,有疏水的等,但它們也有共性,即都是兩性化合物,它們既有鹼性的氨基(一NH2),又有酸性的羧基(一COOH),因此,對於酸它是鹼性物質,對於鹼它是酸性物質,這種特性使許多胺基酸可以相互聚合成巨大的蛋白質分子。
胺基酸相互結合(成肽反應),一個胺基酸的羧基和另一個胺基酸的氨基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發生縮合脫水反應,以肽鍵連線起來,這樣2個胺基酸生成的化合物,稱二肽。在二肽上游離的羧基和氨基繼續同其他胺基酸發生脫水反應,並通過肽鍵連線,稱三肽、四肽以至多肽。
蛋白質少則含有幾十個胺基酸,多可達數千個,20種胺基酸的排列組合,組成了千差萬別的蛋白質,再加上蛋白質的構象變化,因而要了解它們的結構是非常困難的。sahger用了10年(1944-1954年)的時間,才確定了第一個蛋白質——胰島素分子的排列順序。自那以後已有許多蛋白質分子的胺基酸排列順序被確定下來,而且花的時間也逐漸縮短。
有了關於胺基酸在蛋白質中排列順序的知識以後,就引起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試驗,我國科學工作者合成了胰島素。
胰島素是哺乳動物的一種激素,分子較小,其分子式為C254H377065S6,是由51個胺基酸(16種)按一定順序排列構成2條鏈,再由2個二硫鍵連線起來形成的。
蛋白質的構象,就是蛋白質的立體結構,這與蛋白質的功能密切相關。
一級結構:就是各種胺基酸的排列順序,胰島素就是一級結構。
二級結構:在一級結構的基礎上、沿著一定方向盤旋成螺旋狀,螺旋之間以氫鍵連線,保持立體結構。
三級結構:在二級結構上進一步摺疊、盤旋,其問以氫鍵、二硫鍵連線。
四級結構:在三級結構基礎上形成立體空間結構。
如果蛋白質的立體結構遭到破壞,那么,蛋白質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如煮熟的蛋清。
蛋白質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因此,每一個物種都有自己的特異性蛋白質,甚至同一品種家畜的不同個體,有些蛋白質也不完全相同。但在同卵雙胞胎之間蛋白質完全相同的現象,也許是例外的事。
蛋白質也可以作為有機體的能源,如果攝入的蛋白質超過有機體的需要,多餘的部分可以分解,提供能量,蛋白質水解成胺基酸。胺基酸進一步使含氮的氨基被脫去,此過程稱為脫氨作用。哺乳動物此過程在肝內進行,不含氨的部分像類、脂肪一樣被氧化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