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

《勃朗特》

《勃朗特》是根據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的故事拍攝的傳記片,該片於2007年10月開拍。

基本信息

簡介

作為19世紀英國文壇最重要的人物,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此前卻從未被拍成傳記片。英國開拍的新片《勃朗特》,告訴大家這三姐妹在巨大痛苦中創造出令世界震驚的浪漫文學經典的真實故事。

詳細劇情

勃朗特勃朗特
夏洛特•勃朗特出生於英國北部約克郡的豪渥斯,父親是當地聖公會的一個窮牧師,母親是家庭主婦。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兩個姐姐、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國文學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稱。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即她5歲時,母親便患癌症去世。父親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艱苦又淒涼。豪渥斯是山區的一個窮鄉僻壤,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們只能在沼澤地里遊玩。好在父親是劍橋聖約翰學院的畢業生,學識淵博,他常常教子女讀書,指導他們看書報雜誌,還給他們講故事。這是自母親去世後孩子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樂趣,同時也給夏洛蒂以及兩個妹妹帶來最初的影響,使她們從小就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824年,姐姐瑪麗亞和伊莉莎白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橋一所寄宿學校去讀書,不久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也被送去那裡。當時,只有窮人的子女才進這種學校。那裡的條件極差,教規卻非常嚴厲,孩子們終年無飽食之日,又動輒要受體罰,每逢星期天,還得冒著嚴寒或者酷暑步行幾英里去教堂做禮拜。由於條件惡劣,第二年學校里就流行傷寒,夏洛蒂的兩個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後沒幾天都痛苦地死了。這之後,父親不再讓夏洛蒂和艾米莉去那所學校,但那裡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她永遠忘不了這段生活,後來在她的小說《簡•愛》中,她又飽含著痛切之情對此作了描繪,而小說中可愛的小姑娘海倫的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瑪麗亞為原型的。 夏洛蒂回到家裡後,生活又像過去一樣,但她和妹妹們的興趣卻更加廣泛了。她們一起學音樂,彈琴、唱歌,畫畫,而最使她們感興趣的卻是學習寫作。勃朗特一家一向離群索居,夏洛蒂姐妹自幼性格孤僻,在豪渥斯這個孤寂的村落里,她們所能找到的唯一慰藉,就是面對荒野任憑想像力馳騁,編寫離奇動人的故事。當時夏洛蒂14歲,已寫了許多小說、詩歌和劇本,據她自己開列的書單,她共寫了11卷之多,每卷60到100頁。這些習作儘管還很幼稚,但已表現出相當厚實的文學素養和豐富的想像力。這樣的習作,可以說為她往後在文壇上一舉成名作了充分準備。
15歲時,夏洛蒂進伍勒小姐在羅海德辦的學校讀書。幾年後,她為了掙錢供弟妹們上學,又在這所學校里當了教師。她一邊教書,一邊繼續寫作,但至此還沒有發表過任何作品。1836年,也就是在她20歲時,她大著膽子把自己的幾首短詩寄給當時的桂冠詩人騷塞。然而,得到的卻是這位大詩人的一頓訓斥。騷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氣地對她說:“文學不是女人的事情,你們沒有寫詩的天賦。”這一盆冷水使夏洛蒂很傷心,但她並沒有因此而喪失信心,仍然默默地堅持寫作。1838年,夏洛蒂離開伍勒小姐的學校。第二年,她到有錢人家裡擔任家庭教師。這一職業在當時是受歧視的,而夏洛蒂更是親身體驗了作為一名家庭女教師的辛苦與屈辱。她在當時給妹妹艾米莉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私人教師……是沒有存在意義的,根本不被當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所以,她很快就討厭甚至憎惡家庭教師這一行當了。她在1839年和1841年分別當過兩次家庭教師,但每次都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因為她忍受不了。 也就是在這兩年里,有人向夏洛蒂求婚:一次是她的一個女友的哥哥,另一次是一位年輕的牧師。但是,這兩次求婚都被她拒絕了,原因是她認為他們並不是真正愛她,只是按傳統要娶
《勃朗特》《勃朗特》
個妻子而已。
夏洛蒂和艾米莉都不願離開家到外面去謀生,但僅靠父親的收入又無法生活,於是她們便想在本村辦一所學校,教當地孩子讀書,這樣也許能維持生計。她們都想教法語,可是她們的法語並不好。這時,在她們家裡幫助照料家務的姨媽挺身而出,拿出她所有的積蓄,讓姐妹倆到布魯塞爾去攻讀法語
這樣,她們就進了布魯塞爾的一所法語學校。這所學校是由一對姓埃熱的夫婦辦的,並由埃熱先生親自教授法語。埃熱先生的法國文學造詣很深,勃朗特姐妹倆在他的教誨下,僅用一年時間,就掌握了法語基礎知識,還閱讀了大量法國文學名著,了解了各種流派作家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點。但是,對夏洛蒂來說,在布魯塞爾的一年間,給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埃熱先生本人。他不僅學識淵博,聰明過人,還有一種對年輕女子非常有吸引力的男性氣,即容易激動,有點粗魯,但十分率直、爽快。夏洛蒂內心已愛上這個有婦之夫,但她始終沒有明確表露。埃熱先生對她則全然無心,所以她就把這種微妙的情感一直壓在自己心裡。 從布魯塞爾回國後,夏洛蒂便和兩個妹妹一起開始籌辦學校,還掛出了“勃朗特姐妹學校”的招牌。可是,她們萬萬沒有想到,在幾個月里竟然沒有一個學生來報名入學,等來的只是上門收稅的官員。
辦學的理想破滅了。夏洛蒂覺得,寫作也許還有出路。1845年秋天,她偶然讀了妹妹艾米莉寫的一些詩,突然想到她們三姐妹可以合出一本詩集。於是她們商量之後,每人拿出一些詩合在一起,用當時已去世的姨媽留下的一些錢自費出版了一本詩集。她們沒有署真名,而是分別用了三個假名:柯勒•貝爾、埃利斯•貝爾和阿克頓•貝爾。儘管她們的詩寫得很美,卻沒有人注意,出版後只賣掉了兩本。
但是,不管怎么說,詩集的出版對她們來說總是一件大事。她們的創作熱情受到了激勵,於是三姐妹又開始埋頭寫小說。這時,夏洛蒂已三十歲。她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寫成一部長篇小說,取名《教師》;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則分別寫了長篇小說《呼嘯山莊》和《阿格尼絲•格雷》。她們把三部小說一起寄給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復她們說,《呼嘯山莊》《阿格尼絲•格雷》已被接受,但夏洛蒂的《教師》將被退回。
這對夏洛蒂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她沒有退縮,反而憋著一股氣又開始寫另一部長篇小說。這就是《簡•愛》。
《簡•愛》中的人物和情節,大多是她在生活中經歷過或者非常熟悉的,再說她又充滿了激情,所以寫作進度很快,不到一年就脫稿了。稿子交出去後,令出版商大為驚喜,通宵不眠地審讀。最後,出版商認定它是一部傑作,決定馬上出版。就這樣,兩個月後,《簡•愛》(1847)就問世了,而兩個妹妹的作品此時還在印刷之中。
《勃朗特》《勃朗特》

不久,三姐妹的三部作品全部問世。當時的英國文壇大為震驚,因為三姐妹的三部長篇小說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夏洛蒂的《簡•愛》(初版時作者署名為柯勒•貝爾),更是引起轟動,大街小巷裡都在談論這部小說,人們還到處打聽和猜測,作者到底是誰?
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功,給勃朗特一家帶來了極大的歡樂。但是不久,家裡就發生了一連串不幸事件。1848年9月,她們的弟弟患病去世。三個月後,艾米莉染上結核病,相繼去世。夏洛蒂擔心小妹妹安妮也會染上,不巧事情正是這樣。安妮得病後拖了5個月,也離開了人間。
夏洛蒂深受打擊,她只有全身心投入寫作,才能暫時遺忘內心的悲痛。她埋頭寫長篇小說《謝利》,於1849年8月完成,10月出版。《謝利》使她再一次獲得巨大成功。這之後,她便去了倫敦。在倫敦的幾年裡,她結識了不少作家,其中最有名的是薩克雷和蓋斯凱爾夫人。薩克雷對她的作品評價很高,而她則把《簡•愛》第二版題獻給薩克雷,以表示對這位著名作家的敬意。蓋斯凱爾夫人成了她的摯友,兩人過往甚密。 她還完成並出版了長篇小說《維萊特》,並於一八五三年十一月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愛瑪》。
一八五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三十八歲的夏洛蒂終於克服固執的老夫的反對,和阿貝尼科爾斯牧師結了婚。遲來的愛情給她帶來了慰藉和歡樂,但婚後的幸福竟是那么短暫,六個月後的一天,夏洛蒂和丈夫到離家數英里的荒原深處觀看山澗瀑布,歸途中遇雨受寒,此後便一病不起。一八五五年三月三十一日,三十八歲的夏洛蒂不幸離開了人間,還帶去了一個尚未出事的嬰兒。
夏洛蒂•勃朗特雖然一生僅寫了四部小說(即:《教師》、《簡•愛》、《謝利》和《維萊特》,其中《教師》在她去世後才出版),但她在文學史上卻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她的小說中,最突出的主題就是女性要求獨立自主的強烈願望。這一主題可以說在她所有的小說中都頑強地表現出來,而將女性的呼聲作為小說主題,這在她之前的英國文學史上是不曾有過的——她是表現這一主題的第一人。此外,她的小說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人物和情節都與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女性主題加上抒情筆調,這是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基本特色,也是她對後世英美作家的影響所在。後世作家在處理女性主題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的影響,尤其是關心女性自身命運問題的女作家,更是尊她為先驅,並把她的作品視為“現代女性小說”的楷模。
1847年,《簡•愛》和《呼嘯山莊》在英國先後出版。這兩部作品的出現,引起了文學界強烈的轟動;而這兩部不朽的名著竟出於名不見傳的兩姐妹之手,更成
《勃朗特》《勃朗特》
了英國文學史上的佳話。這兩姐妹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夏洛蒂的《簡•愛》因題材的新穎和感情的真摯立即引起當時評論界的重視,而艾米莉則憑著《呼嘯山莊》這部有著奇想像力的小說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然而人們沒有想到,這兩姐妹的成功卻源自她們那孤獨、苦悶和不幸的生活。
 
勃朗特姐妹生長在一個窮牧師家庭,她們的母親在孩子們還很年幼時患肺癌去世,這使全家陷入了不幸。失去了母親,孩子們的童年就象沒有陽光的深冬,淒涼而沒有歡樂。所幸的是,她們的父親--那位窮牧師--學識淵博,他親自教她們讀書,指導她們看書讀報,這些都給了她們很大的影響,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由於生活的悽苦,勃朗特姐妹不得不在慈善學校度過了一段童年。因為學校里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夏洛蒂和艾米莉的兩個姐姐先後患肺病死去,這給夏洛蒂極其沉重的打擊。後來,她將這家學校搬進了《簡•愛》,並且為了紀念她的姐姐,在書中塑造了一個海倫•彭斯的可愛的小姑娘的形象。此後,夏洛蒂和艾米莉就回到家裡,與弟弟勃蘭威爾和妹妹安妮一起自學。
她們的家居住在荒涼偏僻的山區,再加上這個家庭一向離群索居,因此她們遊玩的場地只有一望無際的沼澤和西邊的曠野。她們常在曠野里散步,感受著曠野的氣氛,特別是艾米莉,她表面沉默寡言,內心卻熱情奔放,她將曠野的感受全寫進了《呼嘯山莊》,構成了《呼嘯山莊》的獨特氛圍。為了打發寂寞的時光,她們四個便常常讀書、寫作詩歌以及杜撰傳奇故事,她們自辦了一個手抄的刊物:《年輕人的雜誌》,自編自寫自讀,這給她們帶來了莫大樂趣,對她們以後成為著名的作家是一個初步鍛鍊。婁時,夏洛蒂寫了許多小說、詩歌和劇本,據她自己在14歲時開列的作品名單,就有22卷。
為了生活,勃朗特姐妹先後離家出外當家庭教師,屈辱的生活激起了她們強烈的憤怒之情。夏洛蒂倍感歧視和孤獨,她憎恨家庭教師這個行當,兩次都只工作了幾個月就離開了,但這段經歷卻為《簡•愛》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素材。在艱若、閉塞的生活中,勃朗特姐妹經常利用晚上的一點餘暇積極地寫作,作為對一天枯燥乏味的辛勞工作的一種解脫。尤其是艾米莉,她除了工作之外,還要承擔全家繁重的家務勞動,洗衣服、燒菜、烤麵包,為了隨時記下寫作素材,她在廚房裡乾活時,總是隨身帶著紙和筆,只要一有空隙,就立即把腦了了里湧現的思想寫下來,然後繼續燒飯。
這一段時期,她們一直沒有停止創作活動。1836年,夏洛蒂把自己寫的幾首詩寄給了當時著名的桂冠詩人騷塞,不料騷塞竟認為文學不是婦女的事業,而且認為夏洛蒂沒有特殊的才能。他決不會想到,正是這個他認為沒有特殊才能的夏洛蒂•勃朗特在10年後會成為轟動英國文壇的作家。
《勃朗特》《勃朗特》
勃朗特姐妹曾打算合力辦一所學校,可是印了招生廣告,卻沒有人來報名。這時她們唯一的弟弟勃蘭威爾由於環境的刺激,養成了酗酒的惡習,並為此丟掉了工作,成為家庭的負擔。1845年秋季的一天,夏洛蒂偶然看到艾米莉寫的一本詩集,她深受感動,想到寫作也許是一條出路,於是,她動用了去世的姨媽留給她們的遺產,與兩個妹妹合出一本詩集。但是儘管詩寫得很美,卻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只賣掉了兩本。  
雖然如此,這本詩集的出版仍鼓舞了她們的創作情緒,於是勃朗特姐妹埋頭寫起小說來。這一年,小妹妹安妮•勃朗特寫成了《艾格妮斯•格雷》,艾米莉寫成了《呼嘯山莊》,夏洛蒂寫成了《教授》。前兩部都被出版商接受了,只有《教授》被退回。但夏洛蒂沒有灰心,她開始寫《簡•愛》,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很多都是她從生活中經歷過的或是熟悉的。她用了一年時間以相當快的速度寫好了《簡•愛》,兩個月以後,書出版了,而《艾格妮斯•格雷》和《呼嘯山莊》直到《簡•愛》出版後方才出版。然而是只有《簡•愛》獲得了成功,受到重視,《呼嘯山莊》卻不為當時的讀者所理解。。”

幕後製作

勃朗特勃朗特

關於製作

位於英格蘭約克郡的小村莊霍沃思因為曾出了勃朗特這個對英國文學史有著重要影響的家族而聞名,如今那裡的人們仍在儘可能讓這裡的一草一木提醒人們想像夏洛特、艾米莉、安妮這三位勃朗特家姑娘的浪漫形象———比如她們在陽光照耀下的濕地中優雅地散步,尋找小說的創作靈感。但事實上,當時的霍沃思充斥著糞堆、陰溝、霍亂和傷寒,1840年到1850年間有超過1000人葬身於此。“當時,鎮上恐怖的傳染病和葬禮的陰影每天都籠罩著勃朗特家。”影片的編劇兼導演安吉拉·沃克曼說。

《勃朗特》於2007年10月在約克郡開拍。在這部預算成本為600萬英鎊的影片中,天空中實際存在的烏雲和悲劇的故事決不會被朱古力般精美的假象替代。影片提出了這樣一個大膽論斷:勃朗特姐妹的成就是她們與疾病和死亡鬥爭的產物———而這個故事與傳統的理解相比一點也不缺英雄主義色彩。

關於演員

勃朗特家的大姐夏洛特是《簡·愛》的作者,她將由曾出演《斷背山》的美國女演員米歇爾·威廉斯飾演。《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由最近出演BBC版《荒涼山莊》以及飽受爭議的影片《夏日之戀》的英國女演員納塔莉·普萊斯飾演。小妹安妮與她的《女房客》在文壇收穫的美譽遠遠不及兩位姐姐,這個角色將由紐西蘭新星埃米莉·巴克萊飾演,她參演的《父親的空間》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展映。
曾出演《賽末點》的愛爾蘭男星喬納森·里斯-邁耶斯將飾演沉溺於酒精和鴉片無法自拔的落魄藝術家布蘭威爾·勃朗特。本·卓別林將飾演牧師亞瑟·貝爾·尼科爾斯,他與夏洛特成婚九個月後,夏洛特便與世長辭。最近在倫敦出演湯姆·斯托帕德的舞台劇《搖滾》的老牌英國演員布萊恩·考克斯將飾演一家之長派屈克·勃朗特。他談起這個角色時說:“他活到了80多歲,眼看著所有的兒女相繼去世,他是個非凡的男人。霍沃思是世界上最潮濕的地方之一,他們生活在永久的潮濕狀態中,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

導演及主演簡介

安德列·泰西內 André Téchiné

安德列·泰西內安德列·泰西內

男, 生於1943年 3月13日 ,法國
星座: 雙魚座

法國導演,60年代在《電影手冊》雜誌任編輯,撰寫影評,1969年開始導演生涯。《法蘭西回憶》使他聲譽鵲起。此後,他的影片大受讚揚,《約會》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被譽為同一代導演中最富才華者之一。同時,他又被稱為傑出的浪漫派導演。他的影片注重色彩的運用,造型感很強。

伊莎貝爾·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女, 生於1955年 6月27日 ,法國巴黎
星座: 巨蟹座

伊莎貝爾·阿佳妮伊莎貝爾·阿佳妮

伊莎貝爾·阿佳妮曾三次摘得凱撒獎最佳女主角,並捧得到坎城和柏林電影節女主角獎,並兩次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被認為是法國影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
1969年,年僅14歲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攝了自己的銀幕處女作。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耳光》中的精彩演出獲得了評論界的一致稱讚。1975年,阿佳妮主演了弗朗西斯·特呂弗導演的影片《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並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1981年的坎城電影節上,阿佳妮以《四重奏》獲得最佳女主角獎。1982年,她又憑藉影片《迷戀》在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的競爭中一舉勝出。1984年,在以影片《一個死氣沉沉的夏天》再次獲得愷撒獎最佳女主角。1989年,在影片《羅丹的情人》中,阿佳妮把一個女性藝術家在愛情與事業的雙重折磨下,在希望、失望與絕望的巨大反差下,最終心力交瘁、精神崩潰的心理變化闡述得淋漓盡致。在同年的愷撒獎上,她第三次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的稱號。1994年,主演了《瑪戈王后》,並第四次捧起愷撒獎的后冠。

伊莎貝爾·於佩爾 Isabelle Huppert

女, 生於1955年 3月16日 ,法國巴黎
星座: 雙魚座

伊莎貝爾·於佩爾伊莎貝爾·於佩爾

1968年,她參演了Versailles Conservatory一片,1971年出演了她第一個電影角色,即尼娜·康萍茲的《福斯汀與美麗的夏天》。1973年,她又在克洛德·蘇台的電影《凱撒與羅莎麗》中扮演了羅密·施奈德的妹妹。
第二年,在貝特朗·布里葉偉大的作品《圓舞曲女郎》最後一幕中,與傑拉爾·德帕迪約合作,塑造了一個滑稽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角色。1970年代逐漸走紅,成為享譽歐洲的女明星。1977年以《編織的女孩》打開國際知名度,翌年憑《維奧萊特·諾齊埃爾》獲坎城最佳女演員獎。赴美主演大製作《天國之門》,可惜影片在市場上挫敗,也影響了她進軍好萊塢的星運。但迅速重新崛起。2001年因《鋼琴教師》再度榮獲坎城影后獎。戲路寬廣,非常多產,從天真型、性感型,到喜劇型,無所不包。把表演視作“發泄內心的瘋狂”。
1996年獲得法國凱撒獎最佳女主角,2005年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以及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製作公司

勃朗特三姐妹真實畫像勃朗特三姐妹真實畫像

這部由英國AMC出品的影片應該鐵定會成為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因為任何與勃朗特家沾邊的東西都能吸引世界各地的關注目光。上月,曾是勃朗特一家在1820年到1861年間安身之所的勃朗特故居博物館接待了700萬慕名而來的拜訪者。BBC電視一台今秋即將推出的名著電視電影將是《簡·愛》的最新改編版。而勃朗特姐妹的代表作《簡·愛》和《呼嘯山莊》早已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簡·愛》1944年美國
1970年英國
1983年英國
1996年法/意/英
1997年英國
《呼嘯山莊》1939年美國
1970英國
1985法國

影片賞析

《勃朗特》《勃朗特》

影片開頭,一段感染力十足的獨白,一曲優美的提琴伴奏,一種油畫般的色調,隨片頭字幕而起的一段羅西尼的歌劇,一下子抓住觀眾的眼睛與耳朵,從而定下了全片的基調:令人屏息的唯美!

美在畫面
配合19世紀的時代背景,以暗棕為主色調,加以無可挑剔的畫面構圖,無比壯美的約克郡荒地與草原風光,無比細緻的美工布景,使得幾乎每一格畫面都可獨立成畫。
美在配樂
頭尾和中間高潮的歌劇唱段用的恰到好處,把劇情和觀眾情緒一起往上提;各個部分的配樂也非常應景,恰如其分而不喧賓奪主。如果說畫面與音樂是電影的一部分,儘管很多電影都只有這一部分,那么本片到此已近滿分,但演員和對白才是這部電影的主體。
美在演員
法國的三個偉大的女演員出演勃朗特三姐妹,再加上一個實力派帥哥,你還能有什麼要求?Adjani 扮演 Emily,美麗,叛逆不羈,是她駕輕就熟的一類角色;Huppert 扮演 Anne,除了huppert本身的那張臉(或者是氣質)老讓我覺得她是大姐,但還是很好地塑造一個內斂早熟的少女;MF.Pisier 扮演的charlotte, 中規中矩,感覺風采都被兩個妹妹搶走,也許是角色性格設定如此吧,但本來勃朗特姐妹中最為世人熟知的就是大姐charlotte。但很明顯,Téchiné 不是一個從歷史角度拍片的導演,他注重的還是分析人物本身的特質和情感,拍傳記片從來不是他的目的,人物和社會才是主題,這部片的三姐妹和弟弟不分主次。而扮演弟弟Branwell的Pascal Greggory在片中的表現倒很突出,片名應該叫勃朗特兄妹才對。
美在台詞

導演Téchiné一手包辦了劇本和台詞,從本片的第一個聲音開始,演員的對白始終以磁性優美的節奏蠱惑著觀眾的耳朵,以至於我常常忘了對白的實質內容而沉迷在優美的音色和文學味十足的台詞中。如詩如樂的對白啊。
美中不足

《勃朗特》《勃朗特》

如果要給本片挑刺,就是本片跳躍的劇情和導演苦心設定的一堆符號性畫面讓很多不了解那段歷史的觀眾和無法和導演一起深沉的觀眾如入雲裡霧裡,甚至有觀眾評價該片是Téchiné最令人不解的一部電影。也許導演該為這部片子寫個說明手冊。影片中有幾個隱喻或幻覺的場景,是非常消耗腦細胞的,大部分人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是無法在當時馬上想到導演所要表達的。另外,把這部片當做古裝傳記片來看就是你的不對了,想想看,這是英國BBC的活兒,一個法國導演選擇了這段歷史來拍,其實就是一部古裝文藝片了,所以,看片前請先看勃朗特兄妹傳。綜上,這是一部美麗憂傷還有點壓抑難消化的片子,但不失為一部教科書般的佳作。

另外,導演在此片中特別引用了一個重要的道具,即現存的勃朗特姐妹的畫像,影片中由Branwell所繪,本來是兄妹四人,後來弟弟在失戀的痛苦中抹去了自己的那部分,變成今天我們所見的三姐妹,不知道史實如此還是導演的臆測,但這幅畫在片中確實也起來很好的符號作用,暗示了人物的心理狀態。Téchiné確實是一個用心寫作電影的人。
這是一部法式的《勃朗特姐妹》,真實,悽美,她們生如煙花,卻各自留下一部不朽的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