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朝詩集小傳》

《列朝詩集小傳》由清朝謙益著,是一本人物傳記。

基本信息

清錢謙益著。該書作者及毀禁過程見《初學集》一節。

簡介

《列朝詩集小傳》系錢謙益所編《列朝詩集》時為集中所選作家寫的小傳,這是他有意模仿元好問編《中州集》錄有金一代之詩並附列詩家小傳的做法。書中所收的一些詩人,據錢謙益自己說,即使在當時也已“身名俱沉”,少為人知了。他之所以選入這些作家,“間有借詩以存其人者,姑不深論其工拙”,以“使後之觀者,有百年世事之悲,不獨論詩而已也”,隱晦地道出了自己的故國之思。這本書在乾隆時因“語涉誹謗”,毀版禁行,後世流布極希。錢牧齋族孫陸燦根據《列朝詩集》中小傳所輯成的這本《列朝詩集小傳》,更為罕見。《傳》中選錄了有明一代二百餘年間約兩千個詩人的傳略,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史料。而作為一個名詩人,錢氏所撰小傳中也時有表露其論詩的深刻見解的地方。錢論詩不存門戶之見和私人意氣之言,立論較為公允客觀,對文學史家批評家多有啟發。可以說,《列朝詩集小傳》是錢牧齋比較系統,也比較重要的文學批評著作了。

分類

《列朝詩集小傳》的體例一如《列朝詩集》之面目,分為乾集上、乾集下、甲前集、甲集、乙集、丙集、丁集上、丁集中、丁集下、閏集
錢謙益認為有明一代的詩文初期為一盛,在文有宋濂、王為代表,在詩則首推高啟、劉基。對於宋濂、王二人,小傳中引朱元璋的話來評價:“浙東有二儒者,卿與宋濂。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甲集》)。對於劉基,錢評道:“竊窺其所為歌詩,悲惋衰颯,先後異致。其深衷托寄,有非國史家狀所能表其微者、每盡然傷之。”而對於高啟的詩,則借用王、謝徽的話具體地分析了其作品的藝術成就:“王子充曰:‘季迪之詩,雋逸而清麗,如秋空飛隼,盤鏇百折,招之不肯下;又如碧水芙蓉,不假雕飾,■然而塵外。’謝徽曰:‘季迪之詩,緣情隨事,因物賦形,橫從百出,開合變化。其體制雅醇,則冠裳委蛇,佩玉而長裾也。其思致清遠,則秋空素鶴,迥翔欲下,而輕雲霽月之連娟也。其文采縟麗,如春花翹英,蜀錦新濯。其才氣俊逸,如泰華秋隼之孤騫,崑崙八駿追風躡電而馳也。’李東陽曰:‘國初稱高、楊、張、徐。高才力聲調,過三人遠甚。百餘年來,亦未見卓然有過之者。”《甲集》顯然錢謙益對高啟的評價要在劉基之上。
“永樂以還”,明代的詩文第一次衰落。《列朝詩集》中劉崧小傳說:“國初詩派,西江則劉泰和(崧),閩中則張古田(以寧),泰和以雅正標宗,古國以雄麗樹幟。江西之派,中降而歸東里(楊士奇),步趨台閣,其流也膚弱而無理。余錄二公詩竊有嘆焉”(《甲集》)。以“台閣體”為一衰之標誌。當時詩壇上最有代表性的是“閩中詩派”,派中詩人有林鴻周玄黃玄鄭定王恭、高秉、唐泰王褒陳亮、王■。錢謙益在高秉小傳中說:“閩中之詩派,禰三唐而祧宋元,若西江之宗杜陵也”,“膳部(林鴻)之學唐詩,摹其色象,按其音節,庶幾似之矣,其所以不及唐人者,正以其摹仿形似,不知由悟以入也。”“自閩詩派盛行永、天之際,六十餘載,柔音曼節,卑靡成風……自時厥後,弘正之衣冠老杜,嘉隆之笑盛唐,傳變滋多,受病則一”(《乙集》)。將永、天之際詩文創作衰落的原因歸於“摹仿”、“步趨”,不知“悟入”,真是一語擊中要害。
錢牧齋認為自明初詩文衰落後,到李東陽又復一振:“成弘之間,長沙李文正公繼金華、廬陵之後,雍容台閣,執化權,操文柄,弘獎風流,長養善類,昭代之文人,為之再盛。百年以來,士大夫學知本原,詞尚體要,彬彬焉,焉,未有不出於長沙之門者也(《丙集》,王守仁傳後評語)。指出李東陽是宋濂、劉崧之後的文壇領袖和代表作家,並評論李東陽的作品:“以金鐘玉衡之質,振朱弦清廟之音,含咀宮商,吐納和雅”,反映了“國家休明之運”。評價是很高的。然而他也指出了李詩的弱點:“原本少陵、隨州、香山,以迨宋之眉山、元之道園,兼綜而互出之”,然其詩中“有少陵、有隨州、有香山、有眉山、有道園,要其自為西淮者,宛然在也。”
茶陵派雖擅一時之勝,卻未開創出一番新天地來,遂有前七子的復古運動繼起,對此錢謙益評價一向不高,特別是李夢陽:“獻吉以復古自命,曰古詩必漢魏、必三謝;今體必初盛唐、必杜;舍是無詩焉。牽率模擬剽竊於字句之間,如嬰兒之學語,如桐子之洛誦,字則字,句則句,篇則篇,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古之人固如是乎?天地之運會,人事之景物,新新不停,生生相續,而必曰漢後無文,唐後無詩,此數百年之宇宙、日月盡皆缺陷晦蒙,直待獻吉而洪荒再辟乎?”(《丙集》)指出了其創作上模擬剽竅的毛病。而對於何景明,《列朝詩集小傳》中反駁了何之“古詩之法亡於謝”,“古文之法亡於韓”的觀點:“運世遷流,風雅代變,西京不得不變為建安,太康不得不變為元嘉。唐樂之興會標舉,寓目即出,內無乏思,外無遺物,正擢暢漢魏之飆流,革孫許之風尚。今必欲希風枚、馬,方駕曹、劉,割時代為鴻溝,畫晉宋為鬼國,徒抱刻舟之愚,自違舍筏之論。昌黎佐佑六尼,振起八代,‘文亡於韓’,有何援據?”其立論持正,論據充分,比較符合當時文壇的實際情況。
對於唐宋派,錢謙益多有褒詞。如在李開先小傳中,他說:“嘉靖初,王道思、唐應德倡論,盡洗一時剽擬之習。伯華與羅達夫、趙景仁諸人,左提右挈,李何文集,幾於遏而不行”(《丁集》)。錢又十分推崇歸有光,在歸有光小傳中對其評價較高:“熙甫為文,原本六經,而好太史公書,能得其風神脈理。其餘六大家,自謂可肩隨歐、曾,臨川則不難抗行。其於詩,似無意求工,滔滔自遠,要非流俗可及也。當是時,王州踵二李之後,主盟文壇,聲華煊赫,奔走四海。熙甫一老舉子,獨抱遺徑於荒江虛市之間,樹牙頰相支柱不少下。”(《丁集中》)對茅坤亦多讚賞之詞:“(茅坤)為文章滔滔莽莽,謂文章之逸氣,司馬子長之後千餘年而得歐陽子,又五百年而得茅子。疾世之為偽秦漢者,批點唐宋八大家之文以正之。”
對於後七子,錢謙益多有批評。如李攀龍小傳說其讀書“務取人所置不解者,摭拾之以為資。”“僻學為師,封己自是,限隔人代,揣摹聲調。論古則判唐選為鴻溝;言今則別中、晚為河漢。”並進一步指出其創作中的弱點:“《易》雲擬議以成其變化,不雲擬議以成其臭腐也。易五字而為《翁離》;易數句而為《東門行》;《戰城南》盜《思輩翁》之句而云:‘馬子五,烏母六’;《陌上桑》竊《孔雀東南飛》而云:‘西鄰焦仲卿,蘭芝對道隅。’影響剽賊,文義違反,擬議乎?變化乎?”(《丁集上》)批評是很尖銳的。對於胡應麟的《詩藪》,錢謙益的評價並不高:“(《詩藪》)大抵奉元美《卮言》為律令,而敷衍其說”,“其大旨謂千古之詩,莫盛於有明李、何、李、王四家,四家之中,撈籠千古,總萃百家,則又莫盛於州。詩家之有州,證果位之如來也,集大成之尼父也……要其指意,無關品藻,徒用攀附勝流,容悅貴顯,斯真詞壇之行乞,藝苑之輿台也”(《丁集上》)。總的來說,錢謙益對各家的評價是較客觀的,但也有偏頗之處,如對《詩藪》的全盤否定,完全不顧事實,難以令人信服。
書中還有歷代皇帝以及一些朝廷親貴的小傳,把他們作為詩人來評論,價值不大。倒是閏集中所選入的高僧、香奩、內侍、青衣、■書、以及外國人如朝鮮人、日本人小傳,對於了解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會有或多或少的幫助,因此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總的來說,《列朝詩集小傳》較全面而完整地反映了錢謙益的文學見解,而其中論述精闢處如吉光片羽,令人讀後時有所思,是一部較重要的古代文學批評著作,尤其值得治明代文學史者參考。
《列朝詩集小傳》過去有康熙時絳雲樓刻本行世。五十年代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鉛印本,1959年由中華書局再版。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用當時紙型再版了該書,並對錯訛之處都有糾正。

相關信息

鱗集毛萃
磊落光明
磊落不羈
磊落不凡
磊浪不羈
磊瑰不羈

《明代傳記叢刊》書目(1)

《明代傳記叢刊》收錄明代人物傳記近多種種,,多為明清刻本、抄本,其中幾種尚有民國學者朱希祖等人的批點,是明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明季北略列傳》
《野史無文列傳》
《恤謚考》
《繹史摭遺》
《南疆繹史勘本列傳》
《石匱書後集列傳》
《明史列傳》
《明史稿列傳》
《徐本明史列傳》
《明書列傳》
《啟禎兩朝遺詩小傳》
《明史竊列傳》
《皇明泳化類編列傳》
《皇明世法錄列傳》
《名山藏列傳》
《皇明書列傳》
《吳郡丹青志》
《續畫史會要》
《繪林題識》
《東林列傳》
《明儒言行錄》
《元八百遺民詩詠》
《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
《明詩評》
《明宮詞》
《勝朝彤史拾遺》
《擬明史稿后妃傳》
《皇明帝後紀略》
《崑山殉難錄》
《明季潮州忠逸錄》
《崇禎忠節錄》
《明季東莞五忠傳》
《雪交亭正氣錄》
《南都死難記略》
《恩恤諸公志略》
《熹朝忠節死臣列傳》
《殷頑錄》
《復社姓氏傳略》
《續表忠記》
《皇明表忠記》
《遜國正氣紀》
《遜國神國會錄》
《皇明遜國臣記》
《建文遜國臣記》
《革除遺事節本》
《革除遺事》
《革朝遺忠錄》
《攻渝記事》
《平蜀記事》
《念陽徐公定蜀記》
《攻渝諸將小傳》
《國初群雄事略》
《祖宗朝謚考》
《靖難功臣錄》
《掾曹名臣錄》
《明良錄略》
《殉身錄》
《皇朝名臣墓鉻》
《皇明應謚名臣備考錄》
《明名臣言行錄》
《國朝名臣言行錄》
《皇明名臣言行錄》
《皇明名臣言行錄新編》
《近代名臣言行錄》
《新刊皇明名臣言行錄》
《皇明名臣琬琰錄》
《崇禎五十宰相傳》
《崇禎閣臣行略》
《明宰相世臣傳》
《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
《名卿績記》
《聖朝名世考》
《國朝列卿記》
《皇明輔世編》
《內閣行實》
《皇明開國功臣傳》
《皇明開國功臣錄》
《皇明寶善類編》
《皇明世說新語》
《明賢蒙正錄》
《先進遺風》
《新倩籍》
《國寶新編》
《金石契》
《續南雍志列傳》
《南雍志列傳》
《明鼎甲徵信錄》
《狀元圖考》
《科名盛事錄》
《皇明三元考》
《殿閣詞林記列傳》
《皇明詞林人物考》
《東林黨籍考》
《明人詩品》
《東林同難錄》
《罪惟錄》
《皇明名僧輯略》
《皇明四朝成仁錄》
《無聲詩史》
《明畫錄》
《列朝詩集小傳》
《靜志居詩話》
《國雅品》
《明詩紀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