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誕生》

《公民的誕生》

《公民的誕生》中對教育做了具體的界定,它使我們聆教了一位活躍在教育一線資深教師對教育、教學細緻入微的觀察與記述。該詞條對此圖書中了一個簡單介紹。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公民的誕生》公民的誕生

書名:公民的誕生

ISBN:750412265

作者:(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黃之瑞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定價:20

頁數:404

出版日期:2002-4-1

版次:1開本:32開

相關介紹

教育,這是一個廣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在中外教育史上,儘管對於教育的解說各不相同,卻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基本點,即都把教育看作培養人的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那么,到底什麼是教育?本書是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重要著作之《公民的誕生》,書中對教育做了具體的界定,它使我們聆教了一位活躍在教育一線資深教師對教育、教學細緻入微的觀察與記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重要著作之一。全書以公民教育精神為主線,全面論述了培養真正的公民所進行的智慧型教育、文化知識教育、體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以及勞動教育。作者在細緻分析了童年期、少年期及童年向少年過渡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變化過程的基礎上,以獨特的視角,抓住發生在學生身上的點滴變化,通過傾聽學生的言語、觀察學生的眼神和表情,來感知和展現學生的內心世界;並且通過由淺入深的分析,揭示了真正的公民的內涵、價值與意義。

全書文字優美、生動、感情真摯、細膩,實例真實、豐富,說理簡潔、透闢,行文通俗、易懂,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可供我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國小教師、中學教師,甚至是廣大的家長借鑑與參考。著思想的火花也似乎消去了我們心中的諸多茫然。

圖書目錄

1.少年期孩子身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仿佛有人給男孩子注入了新的心靈……”

一切都取決於童年期的教育

童年期和少年期教育的兩個源泉

2.紀律和自律——集體責任感與個人責任感

讓人學會用另外一些人的眼光來看自己

當代入的精神世界與童年期、少年期的教育方法

3.少年期的矛盾 

 4.少年的身體發育與心理素養 

 一個人猶如再生 

 個性的形成 

 一個男人的誕生一個女人的誕生 

 男孩與女孩——男人與女人

體育

飲食制度、勞動制度和休息制度 

 我們在假期里的勞動與休息 

 動作的靈活與優美

愛護少年的神經系統 

 心理素養 

 5.少年的智育和教學

教師們的各種教育觀點和信念的統一 

 世界觀與信念 

 我們是怎樣指導課上的智慧型勞動的

手和理智

“知識的源泉”

智育的兩個大綱

“思想教育室” 

 自我教育

精神財富的交流

記憶、思維和學習能力 

 6.道德的形成公民的誕生 

 從物質世界到觀念世界 

 精神素養、道德和無神論 

 基本的道德素養

道德習慣 

 思想變為信念

個人和集體 

 戀愛 

 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的浪漫主義精神

道德的堅定性

7.情感教育與美感教育 

 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統一 

 感覺素養和知覺素養

言語和人的情感素養 

 思想認識 

 少年精神生活中的情感刺激 

 世界觀和道德觀念、道德原則、道德真理的情感感染

情感和公民的尊嚴

情感環境的共同特徵 

 最重要的情感環境

美感的源泉

大自然和美 

 藝術

音樂

繪畫

創造性——精神生活的強大刺激因素

8.勞動對少年精神生活的作用 

 勞動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

勞動習慣

勞動和智力發展 

 公民的勞動本質 

 勞動和美

勞動和意志的培養

臨近青年期的時候

注釋

作者相關資料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

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1970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勳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勳章、1枚紅星勳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等。
中文名: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外文名:B·A·Cyxomjnhcknn
國籍:前蘇聯
出生地:烏克蘭
出生日期:1918
逝世日期:1970
職業:教師
畢業院校: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
主要成就:兩枚列寧勳章 1枚紅星勳章 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

年譜簡編

1918年,蘇霍姆林斯基誕生在烏克蘭基洛沃格勒一個貧民家庭。

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農村學校學習。

1933年畢業,翌年進入了短期師資訓練班。

1935年結業後便開始當國小教師。

1939年,在波爾塔瓦師範學院語言文學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學教師的合格證書,並先後擔任中學語文教師、教導主任。

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後,他立即奔赴前線,受過重傷。傷愈後不能重上戰場,被委任為一所中學的校長。家鄉解放後回到當地,任區教育局長。

1947年,主動申請調回學校工作。

1948年開始擔任帕夫雷什農村中學校長。 

1970年逝世,享年52歲。

主要作品

蘇霍姆林斯基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動中,一邊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一邊堅持教育科學研究。一生寫下了41本教育專著,600多篇教育論文和1200多篇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 

其中較著名的有:《給教師的建議》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教育的藝術教育的藝術

《巴甫雷什中學》

《公民的誕生》

《年輕一代共產主義信念的形成》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我把心獻給孩子》 

  《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育的藝術》

《給女兒的信》

作者的簡要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被人們稱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書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他所領導的帕夫雷什中學被列為世界上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經驗與理論著作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在他一生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既當校長,又當普通教師;既教課,又當班主任;既做具體工作,又搞科學研究。他是一位勤奮務實,筆耕不輟的傑出人物。這就使得他能從學校工作的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觀察、了解研究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種現象和問題,避免理論與實踐中的片面性,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將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較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他的著作是近幾十年來罕見的先進教育經驗寶庫。 蘇霍姆林斯是具有執著的教育信念和頑強的工作作風。自從1948年被任命為帕夫雷什中學校長後,他的教育才華就愈益明顯地展示出來。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他已成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躍在原蘇聯教育界。他的工作富有鮮明的獨創性和革新精神,從不拘泥於傳統的陋習,緊緊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如他敢公開指出:20世紀30年代蘇共中央發動的對“兒童學的批判有過火之處,批判的結果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潑掉了”,從而導致原蘇聯20世紀30至40年代直至凱洛夫教育學的嚴重錯誤;又如,1955年以前的一段時間內,原蘇聯普通學校一度完全取消了勞動課,而他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學卻從未間斷過。不僅如此,學生畢業時,既領取畢業證書,還領取職業證書。 蘇霍姆林斯基偉大、光輝的一生給後人的最大啟示是,教育理論工作者應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做深入細緻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時刻不應忘記肩負的理論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論家與教育實踐家的完美結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