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王陽明

傳奇王陽明

13 10 13

百家講壇欄目

欄目簡介
王陽明王陽明
 中央10台百家講壇在12月10日開始播出,由浙江大學董平教授演講的傳奇王陽明的故事。同名圖書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王守仁(號陽明),曾被貶至貴州龍場驛(今貴陽市修文縣境內),驛館破敗不可居住,乃居於館旁山洞,其洞因而得名陽明洞,是貴陽名勝古蹟之一。其學說世稱“心學(繼承陸九淵之‘心學’並加以完善)”,或與陸九淵公稱“王心學”。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如今位於貴陽城東扶風山麓,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的“陽明祠”就是為了紀念“王陽明”先生而修建的。節目目錄

1 神奇少年
2 另類青年
3 挺身斗虎
4 錦衣衛的追殺
5 龍場悟道
6 王陽明升職記
7 臨危受命
8 深山剿匪
9 隻身平叛
10 攻心奇謀
11 荒唐皇帝
12 忍辱負重
13 良知之教
14 此心光明

各集導語

1 神奇少年
五百年前,在中國的明朝,出現了一位傳奇人物王陽明。 他意志堅定,十二歲就立志要做聖賢,雖然歷盡磨難卻一生不變。他特立獨行,因懷疑當時十分流行的“官學”——朱熹學說而發展創立“心學”一派,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的另一位儒學大師。然而,和孔孟朱熹不同的是,文弱多病的他,卻又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奇才。平定叛亂,他用兵如神,隻身挽救了大明王朝的命運,以至於讓皇帝都嫉妒並前來爭功;剿除匪患,他奇招迭出,摧枯拉朽,立下了蓋世奇功。他的兵法謀略,被後人傳承研習並頂禮膜拜。其中,清代學者說他是“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2 另類青年
小時候的王守仁,總是讓人擔心不已。一貫神奇頑皮的他,在十二歲的時候,卻立下了“做聖賢”的志向,並為實現這個理想做出了一系列讓人匪夷所思的舉動,甚至讓自己的婚禮也成為一時的笑談。雖然他的狀元父親對他的“聖人理想”不以為然,但對於成長期的王守仁的這些非常舉動,也並沒有嚴加斥責、強行阻止,而王守仁的爺爺,更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包容這個可愛的孫子。因此,才使得王守仁成為了那個時代一個特別的人。
3 挺身斗虎
歷經兩次科考失敗的王陽明,一邊思考自己的聖人之道,一邊準備再次參加科舉考試。又過了三年,弘治十二年,即公元1499年,二十八歲的王陽明終於如願以償,考中進士,獲得二甲第七名的成績,從此走上仕途。此後,王陽明在工部、刑部、兵部先後任職,在政治實踐中鍛鍊了自己的才幹和謀略。同時,他對於儒家、佛家、道家之學也逐漸有了更多的新認識,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哲學觀點,一些讀書人也開始追隨王陽明和他的學說,一條通向聖人的光明大道似乎就要展現在他的眼前。可是,就在王陽明三十四歲這一年的時候,大明皇宮裡發生的一件大事,卻徹底改變了王陽明的人生軌跡,從此,他不得不面臨顛沛流離和九死一生。那么,改變王陽明人生的這件大事會是什麼呢?
4 錦衣衛的追殺
在上一講里,董平老師為大家講到,身為六品小官的王陽明,為了朝廷,為了實現自己的聖人之志,在明知後果很嚴重的情況下,依然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冒犯了以太監劉瑾為首的“八虎”,最終不但被廷杖四十,還被關進了錦衣衛的大牢。錦衣衛是明朝特有的最冷酷最殘忍的一個特務機構,錦衣衛大牢被稱為“詔獄”,其中不但環境惡劣,用刑的殘酷也令人髮指,因此坐牢的人很少能活著出來,然而,王陽明卻創造了一個奇蹟。
5 龍場悟道
仗義執言得罪了太監劉瑾的王陽明,被廷杖下獄而大難不死,最終被剝奪官職,貶謫到遙遠的貴州龍場。出獄之後的王陽明,又依靠自己的智慧,擺脫了錦衣衛的追殺。幾次逃脫死亡之後,王陽明前往龍場就職。而當時的龍場,是一個令人生畏的死地。然而,王陽明卻在這樣一個偏僻荒涼的地方,在一個普通的夜晚,突然找到了他苦苦追尋二十多年的聖人之道,並從此開始創立“心學”一派,他的思想光芒也從此穿越千古。這就是中國思想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那么,“龍場悟道”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王陽明究竟悟到了什麼?而剛剛來到貶謫之地龍場的他,又將面對什麼樣的嚴峻考驗呢?剛到龍場的王陽明,不但要自己解決最起碼的生存問題,還要面對瘴癘橫行、疾病肆虐的生死考驗。
6 王陽明升職記
雖然龍場地處偏僻、環境惡劣,但“龍場悟道”之後的王陽明,卻沉浸在發現聖人之道的快樂之中,他熱衷於講學,向所有人講述他的領悟,受到了不少人的擁戴。接下來,王陽明也迎來了命運的轉變,他連續升職,在此後短短五六年的時間裡,從一個被剝奪了全部官秩的貶謫之人,成為執掌一方生殺大權的軍政大員。其制勝法寶,就是他在“龍場悟道”中得出的四個字:知行合一!而從來沒有當過地方官的王陽明,在上任之初就胸有成竹、卓有成效,其秘訣也是“知行合一”。
7 臨危受命
我們知道,從十二歲開始,王陽明就立志做聖人,十五歲就獨自考察邊關,並對軍事兵法十分痴迷,早就有建功立業的宏偉志向。那么,按照一般的理解,當王陽明接到朝廷的升職任命以後,尤其是被任命為巡撫一方的軍政要員的時候,一定會非常高興。但事實並非如此,王陽明居然上書辭官,不想赴任。而他即將上任的南贛汀漳等地,又是四省交界之處,山體連綿,地勢險要,多少年來匪患不斷,雖然近年來官兵屢屢清剿,卻收效甚微,連連敗退。此時,有人保舉了王陽明。
8 深山剿匪
正德十二年即公元1517年,四十六歲的王陽明到達贛州,開始了對他的一生有著重要意義的剿匪工作。可是,正當王陽明緊鑼密鼓地布置好第一場硬仗——漳南戰役的時候,戰場形勢卻發生了突變。土匪利用官兵的漏洞,突破了廣東防線,逃進了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的象湖山、可塘洞、箭灌等地,利用當地的自然天險,割據一方,戰爭因此陷入僵局。而更為可怕的是,參與戰鬥的福建和廣東兩省的領兵官員,在如何對待戰場態勢的方向上發生了嚴重分歧。那么,身為統帥的王陽明,將如何居中指揮?在這場剿匪大戰中,王陽明將採取怎樣的謀略呢?
9 隻身平叛
當王陽明前往福建處理軍務途經豐城時,在相距不足百里的南昌城,手握十萬精兵的寧王朱宸濠宣布謀反,不日將出兵北上。為防止王陽明破壞自己的篡位大計,朱宸濠派出一支近千人的軍隊沿途追殺他。那么,身邊沒帶一兵一卒的王陽明怎樣才能擺脫已經近在咫尺的一千多叛軍?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朝廷,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叛亂毫不知情,沒有任何防範。那么,面對眼前勢不可擋的十萬叛軍,和岌岌可危的國家局勢,在逃亡路上的王陽明又做了些什麼呢?
10 攻心奇謀
寧王朱宸濠十萬精銳突然起兵北上,令大明朝廷措手不及,無力抵抗,局勢岌岌可危。王陽明臨危不亂指揮臨時集結的三萬烏合之兵,只用了短短二十天的時間,就擊敗了朱宸濠十萬叛軍。王陽明究竟是如何運用攻心戰術以少勝多,保住明朝江山社稷的呢?
11 荒唐皇帝
大獲全勝的王陽明,正在處理戰後事宜的時候,得到了皇帝要御駕親征的訊息,這讓王陽明十分頭痛。其實頭痛的不止王陽明一個人,還有朝中所有正直的大臣。因為當時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荒唐皇帝。朱厚照十五歲即位,他生性頑劣,貪玩好動,為所欲為,寵信太監劉瑾為首的“八虎”,使朝政一片混亂,當年王陽明就是因為仗義執言而被廷杖下獄,並招劉瑾追殺差點喪命。成年後的朱厚照更是荒唐,他不理朝政,貪酒好色尚武,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還自己給自己發餉,在豹房和皇宮裡醉生夢死,已經不能讓朱厚照感到新奇和滿足,他還有一個征戰沙場的夢要做。荒唐荒誕荒淫的正德皇帝,正在為“建功立業”發愁,朱宸濠謀反的訊息傳來,他不但不為天下蒼生擔憂,反而興奮不已。雖然王陽明在平叛結束後第一時間就已經向朝廷上書報捷,但這位“威武大將軍鎮國公”卻一定還要親自南下平叛。那么,這位荒唐皇帝還會有哪些荒唐的舉動?而一些地方官員又會怎樣來應對他們的胡作非為呢?
12 忍辱負重
御駕親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一路南下進駐南京,為了“親自”抓獲謀反的朱宸濠,他還派出了一支軍隊到南昌打前站。為了阻止荒唐皇帝繼續南下擾民,王陽明不顧軍令,不但將早已抓獲的朱宸濠立即送出南昌,並且以卓越的攻心策略和高超的箭術,迫使進駐南昌的北方軍隊退出了江西。而此時的王陽明,卻身負謀反嫌疑,因為有人說,他本來就是謀反的朱宸濠的同黨。
13 良知之教
王陽明在贛州和南昌的平叛戰爭結束以後,他並沒有真正受到朝廷的嘉獎,反而因此受到了各種各樣的猜忌、誣陷和誹謗。面對著一系列不公平的遭遇,王陽明既沒有捶胸頓足,悔不當初;也沒有為自己辯白伸張,而是在冷靜的思考中完善了自己的哲學思想——陽明學,提出了支撐陽明學最重要的學術觀點——“良知學說”。那么,處於逆境中的王陽明,究竟是如何提出“良知學說”的呢?
14 此心光明
忍辱負重的王陽明回到故鄉後,醉心於聖人之道,沉浸於講學的快樂之中,並不斷豐富他的“致良知”學說。而此時,朝廷對於他當年平定叛亂的功過是非卻一直沒有定論,“叛軍同黨”、“濫冒軍功”、“企圖謀反”等等誣陷罪名,還依然扣在他的頭上。閒居六年之後,王陽明突然接到朝廷詔諭,讓他即刻赴廣西上任,已經患病多年的王陽明,隨即連續上書請辭,但嘉靖皇帝卻連下三道聖旨逼王陽明出山。原來,在廣西的思恩和田州發生了民亂,朝廷屢屢派兵圍剿鎮壓卻絲毫沒有成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朝廷想到了王陽明,要讓他去收拾這個爛攤子。帶著一串罪名和一身疾病的王陽明,上任之後,忍受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痛苦,運用他高超的政治智慧,改武力圍剿為安撫民心,不動一兵一卒,巧妙處理了“思田之亂”,出色完成了朝廷使命。同時,他卻突然對廣西的另外兩個地方用兵,這就是王陽明的最後一戰,斷藤峽和八寨之戰。

主講簡介

董平是柯城區航埠人,現為浙江大學哲學系主任、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先秦儒學、宋明理學、中國佛教哲學方面的研究。繼今年上半年在“百家講壇”主講管仲之後,又被選為《傳奇王陽明》的主講人,董平感到十分榮幸,並對此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心血。他說:“我為什麼要這么認真?因為這不僅僅涉及到對中國傳統文化本身的一種敬仰感,同時我也試圖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使中國傳統文化對現實有意義,也就是能夠獲得當代的價值。”

同名圖書

圖書信息
書 名: 傳奇王陽明
作 者:董平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 2010-12-1
ISBN: 9787100075114
開本: 16開
定價: 30.00 元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座《傳奇王陽明》為基礎整理潤色而成。作者董平教授,系浙江大學哲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王陽明是明代的思想巨匠,精通儒、釋、道,創立“心學”,徹底改變了明代中葉以後中國思想發展的整體格局;他也是明代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當皇室內部出現軍事叛亂之時,他力挽狂瀾,拯救了明王朝的歷史命運。他以一介文人,而能建立赫赫事功,受到後世讀書人的崇拜,其思想影響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孫中山等眾多後世名人。其學說也成為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先導,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領袖西鄉隆盛,當代一手創辦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稻盛和夫,都將王陽明視為精神偶像。
董平教授認為,歷史人物與事件之所以永遠有它的魅力,正在於歷史的意義總是具有當代性。他力圖帶領讀者,從王陽明不平凡的生活事跡之中,領略他博大的胸懷與深邃的思想,感悟他坦蕩的胸襟與光明峻偉的人格,以使我們自己生命境界的提升獲得某種有益的精神啟迪。"

作者簡介

董平,浙江衢州人,哲學博士。現為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哲學系主任,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聘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官員。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浙江省哲學學會副會長,浙江文獻集成編纂中心副主任等職。曾在印度普納大學高級梵文研究中心、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加拿大約克大學、法國東方語言學院等地從事研究、訪問或講學。主要從事先秦儒學、宋明理學、中國佛教哲學方面的研究。

目錄

第一講 神奇少年
第二講 另類青年
第三講 特立獨行
第四講 挺身斗虎
第五講 絕處逢生
第六講 龍場悟道
第七講 知行合一
第八講 臨危受命
第九講 轉戰江西
第十講 智取三涮
第十一講 隻身平叛
第十二講 生擒宸濠
第十三講 荒唐皇帝
第十四講 忍辱負重
第十五講 良知之教
第十六講 兩廣新命
第十七講 最後之戰
第十八講 此心光明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