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海倫》

《假如我是海倫》

《假如我是海倫》是張悉妮編著的自傳類作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在2005年1月出版。作者三歲時因藥物失聰,從此追隨父母開始“南漂一族”的求醫生活。醫生對張悉妮的診斷是“永無康復的希望”。然而張悉妮在沒有希望的路上執著地尋找著實現夢想的道路。到今天,張悉妮已發表作品200多篇;自建三家網站,擁有網友逾萬名;在深圳多家報紙開設專欄;被深圳市評為優秀共青團員。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封面

《假如我是海倫》是作者對比海倫的成長經歷寫下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全文分十三個章節,敘述和表達的情感在兩條主線中發展、延伸、變化。這兩條主線一條是三歲時主人公突然因病聾啞後,為了打破無聲世界所做的努力;另外一條是父母為給孩子治病,被迫放棄在老家穩定的工作而舉家到廣東謀生的經歷。一路上的酸甜苦辣的生活,被悉妮用充滿靈氣的筆娓娓道來,讓人感受到她身上所煥發出的自尊、自信,堅忍卻不失幽默、樂觀的情懷。而悉妮面對困難,直視它的存在並努力地去突破的勇氣更是令人敬佩。
悉妮說:“海倫·凱勒喪失了聽看說能力,比我還嚴重,但她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戰勝盲聾啞,終於成為一個著名的社會學家。我從她身上學到了一種精神,海倫一直是我的榜樣。我認為,既然海倫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名家推薦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鄧朴方同志為本書作序,他在序中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十五歲的張悉妮同學以自己獨特的生命經歷寫出的這部自傳體長篇小說《假如我是海倫》,記錄了新一代殘疾人在生命的嚴酷中搏鬥的心路歷程。小說塑造了一位自信勇敢、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聾啞女孩,其語言和情感自然純真,充滿哲詩氣質,這個羸弱的生命在頑強精神的扶植下,成為一棵常青的生命之樹。
著名的殘疾人作家史鐵生閱讀完全書後,向廣大讀者推薦:這是一本具備文學性、思想性,同時不乏少女純真情感的一本新時代的“南行記”。它記錄了“深圳第一代創業者”的奮鬥歷程,同時也暗藏了“第二代幼小的漂流者”的心路里程碑。

作者介紹

蟬是聾的。其實人類同蟬一樣脆弱,也同蟬一樣執著。 ——張悉妮
“我所說的‘假如我是海倫’的意思就是‘其實我不是海倫’——海倫是海倫,我是我。”15歲的失聰女孩張悉妮,以清晰的聲音一字一句地說。
3歲因病失聰,5歲寫下自己第一篇作品《唐僧取經歌謠》,創辦“新希望網站”等3家文化網站,在網上擁有上萬的文學同道和網友,寫出了4本共17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這樣的經歷,讓人很難相信源自一個失聰少女作家。最年輕的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優秀共青團員、東湖中學風帆文學社社刊《風帆》主編張悉妮,日前在深圳市東湖中學將她的《假如我是海倫》一書送給她的同齡人。該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假如我是海倫》是我的一本‘隨筆’式自述,我不知這算不算‘紀實文學’。”張悉妮說。15年前,悉妮的出生讓全家人開心不已,但3歲時的一次發燒讓她失去了聽覺。
“我五六歲的時候,就意識到我失聰了,我看到別的小孩用嘴一動,大人就幫他滿足了他的要求。可我怎么用力地大叫,別人只用眼睛驚訝地看我,也不幫我。我很奇怪,也更加憤怒。”張悉妮說,“後來才知道,別的小孩動嘴,其實是在說話。我只是在哇哇亂叫,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己。”
失聰讓張悉妮痛苦不堪,脾氣也變得越發焦躁。她常常發瘋一樣抓傷自己,她覺得自己突然就被人們拋棄了。她的媽媽同樣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常在晚上靜到沒有任何聲音的時候對她比劃著名說:“你聽到什麼聲音了嗎?”張悉妮的答案則是一臉的茫然。
為了給悉妮治病,1993年舉家南遷到了廣東,醫生的診斷讓全家人都很泄氣:聽力無法康復。
“爸爸、媽媽不贊成我學手語”。4歲時,張悉妮的父母開始教她認字、發音。“只要我看見什麼,媽媽就寫什麼,然後發出指令。”張悉妮的爸爸編寫了一個教學大綱,她的媽媽按照這個大綱教張悉妮。“有些字元我模仿不了,媽媽就用手放在我嘴裡擺舌位,這樣我學會了用拼音識字。”
儘管雙耳失聰,她的父母並沒有將她送進聾啞學校,而是讓她在普通學校跟健全孩子一起讀書。由於聽不到同學說話,張悉妮不敢主動跟別人說話。“有一次,一個同學跟老師說我驕傲不理他,其實我是聽不清別人說話才不敢主動說話。”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開始了大量的閱讀。她讀的第一本書是《漫畫西遊記》,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魯迅、莎士比亞、泰戈爾、歌德、曹雪芹、盧梭、羅曼·羅蘭、曹文軒、賈平凹、史鐵生、韓寒……提起自己喜歡的作家,張悉妮列出了一大串。
張悉妮表示,她喜歡寫作。文學創作對她來說是一種有用、有趣、好玩的休息。“我是一個追夢的女孩,我有我的夢,也有我的追夢方式!我的追夢方式是抓住有用、有趣、好玩的一件事,並且非把它做完不可!”她可以在鍵盤上完成“千手觀音”的舞蹈。
“5歲的時候第一次接觸海倫的故事,當時感覺海倫和我差不多,是一個不幸的人,但她更是一個偉大的人!”張悉妮說,“慶幸的是,我並沒有像海倫那樣失明,我比她幸福。”“假如我是海倫,靠某種奇蹟我能有3天健聽的時間,我會在這3天裡不睡覺,享受有聲世界的歡樂。”張悉妮說。
提到理想,張悉妮一口氣列出了3個,今年能夠進入深圳中學讀高中;能夠繼續創作詩歌、小說、散文,甚至還有戲劇。“我還要把深圳市殘疾人藝術團建立起來”。
9歲的時候,張悉妮寫過一篇文章《讀書,我與蟬的聯想》。她說:蟬是聾的,所以它會鼓起胸部使勁地唱。其實人類同蟬一樣脆弱,也同蟬一樣執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