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俺娘》

《俺爹俺娘》

攝影集《俺爹俺娘》是著名攝影家焦波對作品。作品用100多幅照片真實地記錄了兩個世紀老人30年間的生活片斷,編織出一個個遊子想念爹娘、思念家鄉的圖片散文故事。攝影集《俺爹俺娘》被稱為是每一個遊子都應該帶在身邊的“情”書。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俺爹俺娘》90歲大壽那天,我給爹娘拍了這張合影。沒想到,這竟是他們最後一張合影。讓我再叫一聲:爹—娘—

俺爹俺娘》是著名攝影家焦波,是2007年1月由崑崙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本攝影集。這是一本沉重的書,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該攝影集是作者用30年時間為自己的父母拍攝的12000多張照片。後來根據該資料改編成了一部24集的紀實連續劇,已於2007年初登入央視。

從給爹娘拍攝的近萬餘張照片中精選出的作品集,這些照片真實地記錄了兩個世紀老人30年間的生活片斷,張張深情、段段精彩。這100多幅作品將讀者帶進了一個真、善、美的世界,編織出一個個遊子想念爹娘、思念家鄉的圖片散文故事,讓人們完全陷入了一種感動的濃情之中。真實、質樸,影印出一個個真情瞬間,編織出一個遊子思念家鄉、想念爹娘的圖片散文故事。透過回顧這些老照片,我們看到了自己父母顫微的身影,看到了一種無言的震撼。這些照片有血有肉地告訴人們何謂中國倫理,何謂東方親情,何謂華夏子民。讓我們在這個高速運行的現代化社會中,再一次領略了樸素的、家庭的力量。這種家庭的力量體現在每一個人的心底,最直接的就是爹與娘。爹與娘,我們生命中最直接的線索,我們誰也無法逃脫的親情捆綁,我們誰也躲不掉的終身牽掛。

對書的作者焦波來說,這是一個兒子在用鏡頭留住日漸年邁父母容顏的一個充滿溫暖的過程。30年來,焦波為自己的爹娘拍攝了1萬2千多張照片和600多個小時的錄像。
1998年,焦波的攝影展《俺爹俺娘》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時,媒體是這樣評論的——感動京城,轟動全國,是近年來唯一讓人落淚的影展。於是全國各地爭相邀請巡展,觀眾達百萬人次,焦波的攝影展走進高校時,又感動著千千萬萬的大學學子。北京大學還向全國大學生髮出“看《俺爹俺娘》、想俺爹俺娘、孝敬俺爹俺娘”的倡議書。2006年,中央電視台以這些照片和錄像為基礎,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原創、紀實電視連續劇《俺爹俺娘》,預計最近也要播出。那么,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焦波的照片緊緊地抓住大家的心呢?其實,焦波的爹娘都是很普通的中國農民,在山東省淄博市東南山區一個叫天津灣的小村里,相濡以沫地共同生活了70多年。30年來,焦波把鏡頭對準了爹娘,記錄了他倆幾十年間的生活片斷,也正是這些真實質樸的片斷,這些農村老人平平常常的故事,讓大家在為照片中的“俺爹俺娘”祝福的同時,也想念起自己的爹娘。爹娘的那種樸實、親切、善良,與對兒女的那種本能的愛,豈能不催人淚下?
第一次面對父母按下快門,還是在1974年,那是焦波為爹娘拍下的第一張照片,在那以後的幾十年里,他連續地用相機記錄著父母的生活情景,記錄著兩位農村老人的悲傷、喜悅、欣慰與企盼,同時,也見證著歲月的變遷。焦波說,打小自己就愛哭,爹娘一生病他就會哭得更厲害。等到父母80多歲時,焦波也已經年過半百,一想到有一天爹娘會離開自己,心頭總是被不可遏制的巨大悲傷籠罩著。所以,越到後來,照片就拍得越來越多,在焦波自己看來,這一切只是源於一個最初的樸素的願望,那就是希望用相機把爹娘永遠地留在自己的視野里。後來,在媒體的推動下,焦波的這些原本很私密化的攝影逐漸為人所知,在公眾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屢獲大獎。
焦波用獲獎的獎金給爹娘蓋了新房,還在辦影展時把爹娘請到北京來剪彩,讓爹娘從兒子的成功當中汲取了父母最渴望收穫的那種喜悅。
家鄉的鄰里鄉親們都很羨慕焦波的爹娘,每當電視裡播出跟焦波有關的節目,爹娘總有說不出的欣慰和自豪。焦波再回到家的時候,爹總要求他拿相機給嬸子大娘們拍上幾張。
1998年8月,焦波的組照《俺爹俺娘》榮獲了首屆國際民俗攝影比賽最高獎——人類貢獻大獎,領獎時焦波說:“這是我替我的父母在領獎。”面對媒體,焦波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只是用攝影做了一件孝順父母的事,別人可能用別的方式,但這是我的方式。
2004年,焦波的爹娘相繼過世以後,這些照片,也變成了真正的回憶。這份回憶,不只是屬於焦波,也屬於這一代人。

作者簡介

焦波焦波

焦波,男,1956年1月生,漢族。山東淄博人。當過木匠、中學教師、校長。1985年至1993年任《淄博日報》攝影部主任。1994年至2000年任《人民日報·海外版》攝影記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圖片庫藝術總監,中國攝影家 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學會執委、中華全國攝影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國際儒學聯合會宣傳出版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博學會士。南開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客座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客座教授;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客座教授;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客座教授;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客座教授;西南大學客座教授;中央電視台2000年《東方之子》;中央電視台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提名;2007年,評為感動淄博人物;2010年榮獲香港攝影展覽攝影終身成就獎。攝影作品近百次獲得國際、全國特等獎、金、銀、銅獎和新聞獎。近百次獲得國際、國家級、省級攝影比賽獎、新聞獎。 編輯出版過《中國百姓故事》、《外國人在中國》等大型畫冊。

作品人物介紹

《俺爹俺娘》 俺爹,長著一雙倔犟眼睛的健壯男人……他屬兔。
《俺爹俺娘》 俺娘,一個身高1.41米,體重71斤的弱小女人……她屬牛。

作品評論

作者: 水木然

《俺爹俺娘》是一部記錄片。它的主題是向我們表達一種純正的思想。在看這一短短三十分鐘的記錄片過程中,我相信任何一個用去心欣賞它的人,都會有幾次哽咽的感覺。它真實記載了兩位普通農民父母和一位兒子的點點滴滴。通過一系列珍藏的畫面或錄象,來向我們展示了父愛;母愛,這些最平凡但也是最偉大的東西。其實,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就是那些最平凡的人,那些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努力完成自己本分工作,而不會去計較功名利碌的人。正是這些人,才創造了我們美好的生活。

作者:茜茜?folkangel

只要你是一個有感情的人,看過之後,一定都會為爹娘的愛為之動容!攝影師焦波用幾十年的時間,用相機和dv拍攝下了他的爹娘的生活的點滴... 大多是黑白照片,卻更加有力更加感人。看著照片還有作者佩寫的文字,就好像是看一部回憶錄,關於愛的回憶錄。有些片斷我總認為大概是不屬於共同生活了七十多年的夫妻的,他們好像是新婚的夫婦一樣,對彼此不知厭倦,對彼此充滿了關懷。 其中有一張讓我映像深刻。娘躺在一張病床上,年邁的爹親吻著娘滿是皺紋的額頭。文字是這么寫的:“1999年的春節,娘病危。爹說要試試她的體溫……爹這一吻讓娘多活了整整5年”。年輕的我總認為,這種愛的表達似乎是不屬於那一代老人的,但是我想我錯了。在他們倆的身上,我看到了夫婦的愛,還有兒子焦波對老人的愛。
工作中不管有多忙,生活不管有多艱辛,請常陪陪你的父母,你們需要彼此的愛和陪伴!

作者: 鞏志明

焦波當初出現的意義在於,當中國的絕大多數的攝影人,尤其是熱衷於紀實攝影的攝影師一心一意地拔山涉水尋景覓奇,捨近求遠,壯懷激烈的時候,他俏沒聲機地在自己的親人身上下功夫,將紀實攝影的概念由室外的採風拓展到室內的生活,尤其是記錄和關照極端熟悉的親人的生活,這個意義不可小看,它甚至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幾乎比焦波晚不了幾年的是黑龍江的攝影師戰爭印刷於2003年的畫冊《為偉大而歌——我心中的父親母親》(這本畫冊容我下次評論)。焦波(包括攝影師戰爭)用他的照相機,做了一件讓每個為人子女者震撼的事情——他永遠留住了自己的父母。每個客群,透過照片,都能看到自己父母顫微的身影,看到一種無言的震撼。在這個紛雜重利的社會裡,能讓如此眾多的人集體潸然淚下,是多么地讓人慨嘆。

作品榮譽

榮獲首屆國際民俗攝影比賽大獎——人類貢獻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