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一把梯子》

《信心是一把梯子》

《信心是一把梯子》適合散文和文學愛好者,研究心理學和情緒治療的讀者,渴望擺脫“抑鬱”“焦慮”“分裂”等消極情緒並獲得正向思考與積極心理的讀者閱讀,也可作靈修小品閱讀,適合贈送朋友和家人。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信心是一把梯子》是心理學和流行散文的結合本,既包含能引導讀者獲取正向思考和積極心理的信息又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風格給讀者閱讀上的享受。書中文字恬淡從容,敘述的故事溫暖感人,能帶給讀者即時的安慰和鼓勵,建立高質量的生活。令人開卷有悟。

內容簡介

每一個人,都需要“向上提升”的盼望和祝福。
信心,就是一把可以讓你的心情、成就、生活、修養愈爬愈高的隱形梯子。作者指出, “信心”不僅僅是“自信”,而且還應包括“正向思考”:相信事情即便看似不如意,但世界本身仍有美好的使命召喚你;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潛力;相信人性中善的一面。
本書收錄作者關於工作與閱讀的70多篇心得隨筆,清新雋永,引人深省:關乎你的快樂指數、生命價值、人氣指數和生活品質。

作者簡介

施以諾是我國台灣地區一位兼具人文素養與專業知識的作家。著有《因為單純,所以傑出》、《氣質,是最好的名牌》、《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等多本暢銷書。2007年新作《信心,是一把梯子》在台灣上市第一周即登上台灣金石堂非文學類周暢銷排行榜,廣受各界好評。
其著作曾榮獲“香港湯清文藝獎”、2007台灣金石堂網路書店年度“金書獎”等殊榮,並獲選為“台灣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他任教於台灣輔仁大學醫學院,同時也在醫院擔任精神(心理)科治療師。

目錄

PART1 信心,是一把梯子,它可以讓你的快樂指數向上攀升
“情”能補拙
論家世背景
中風的滑鼠
幸好上帝沒答應
量“思”而為
喔!上帝不是故意的
37℃的恩典
貧心競氣?
傑出的郵票
印壞的郵票
不要限定上帝賜福你的方

慢半拍的祝福
我心靈得安寧
怒火中“消”
大智若“娛”
簡單生活,生活減擔
清心·寡“郁”
PART2 信心,是一把梯子,它可以讓你的價值愈爬愈高
勞者多能
沒有名次的考試
你怎樣對待你的夢?
後天才子
許一個“雙B”的人生
用烏龜的精神作兔子
優質的大男人主義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
善良成大器
讓愛你的人以你為榮
下一盤人生的好棋
小提琴物語
品格,是一種魅力
上帝的馬賽克
架子與價值
熱情是金
窮爸你,富遺產
PART3 信心,是一把梯子,它可以讓你的人氣指數越升越高
生氣時智商只有五歲
一句話的重量
另一種“雙聲帶”
百善“笑”為先
為批評繫上蝴蝶結
英雄所見不同
情緒的“適”放
原來他也是人
斜視與偏見
是誰該死?
吵一場優質的架
“愛”人在甚
錦上不添碳,雪中不送花
“強人”所難
最難復健的動作
心,是方向盤
地瓜型人格
如果少了您
浪漫·讓、慢
PART4 信心,是一把梯子,它可以讓你生活質量愈來愈好
樂,透了嗎?
理了發的草坪
後補第一的救主
今日怒,今日畢
如果《聖經》是武林秘籍
一、二、三木頭人
天國的外交官
恆行“爸”道
當你以為沒人看見的時候
天堂里的委員會
日劇“白色巨塔”片尾曲的由來
心靈營養學
月領三份薪
十減一六於十
天父必看顧你
耶穌選總統
惡人有惡福?
333生活處方

前言

向上提升的祝福與盼望
如果有一把“梯子”,它可以讓人生一些無形的事物開始借著它而往上爬,那該有多好?
當我們覺得社會風氣某些方面愈來愈差,覺得經濟某些方面每況愈下,覺得在工作上求突破愈來愈難,覺得快樂指數直直下滑的時候,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向上提升”的盼望與祝福。
信心,就是那把無形的梯子,它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成就、生活、修養……愈爬愈高。這本書所提的“信心”不光只局限於“自信”,而是泛指一種“正向思考”:相信事情即便看似不如意,但造物主仍有美好的旨意與恩典;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潛力:相信人性中善的一面等。
本書共分四個部分來與大家分享“信心”的妙用與幫助:
信心是一把梯子,它可以讓你的快樂指數向上攀升
信心是一把梯子,它可以讓你的價值愈爬愈高
信心是一把梯子,它可以讓你的人氣指數愈升愈高
信心是一把梯子,它可以讓你的生活質量愈來愈好
本書收錄了我在工作之餘所寫的七十多篇散文、小品文。我的專職工作是在大學教書,兼職在醫院執業,幾乎只能抓零碎時間來寫作,是以大部分作品都是短文。而由於我生長在一個牧師家庭,所以許多文章均是以信仰為出發點所寫出來的,但若您翻閱本書,將發現歷史上許多偉人(如:許多歷任美國總統、大文豪等)的言行均可呼應本書的觀點,無論您有沒有宗教信仰,相信這本書都可以給您許多意外的驚喜與感動。
衷心地祝福您的人生向高處行。祝福您的心情、成就、生活、修養都能愈爬愈高。
施以諾

精彩書摘

“情”能補拙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從小功課就不好,常被同學嘲笑,長輩中幾乎沒有人看好他未來的成就。但幾年以後,他念了博士學位,還寫了好幾本書,過去認識他的人訝異地問他: “為什麼你能夠有這么大的轉變呢?”
他正經而感性地說:“因為,我母親在我功課最差的時候沒有放棄我,在沒有人看好我的時候。她總是鼓勵我,給我自信與勇氣,讓我能夠有動力從不斷的跌倒中再爬起來。”
也曾有一個拙口笨舌的女孩子,自告奮勇地去向一個表現傑出、口若懸河的無神論學者傳教,但每當她準備了厚厚的資料要去向那位學者傳教時,卻都緊張得不敢按門鈴。
終於有一次,她鼓起勇氣按下了門鈴,那位知名學者來應了門,但這個女孩子見了他卻緊張得不知所措,最後竟還著急地哭了起來,只好結巴地說道:“對……對不起,我實在想告訴您信耶穌的好處,但我……我知道我一定說不過您,一想到就心急,所以哭了起來……希望您不要見怪才好。”
沒想到,這位素來雄辯滔滔的學者看了竟大受感動!心想:“她能夠有如此大的愛心與恆心,可見她所傳的信仰必有獨特的能力。”於是,便一改過去的排斥心理。開始認真接觸信仰,沒多久,就成了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我始終相信一件事——“情”能補拙!
一個再憨的學子,只要有人肯鼓勵、肯定他,他一定有翻身的機會;一個口才再差的人,只要話說得誠懇,一樣可以有說服力;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只要唱得有感情,一樣可以打動聽者的心;一個不太有文學底子的人,若真將發自內心的情感述諸文字。旁人一樣可以因他文字中所流露出的誠意與情感而受感動:一個辦事能力有限的人,只要辦事誠懇、盡心,即便效果、成就有限,身旁的人看在眼裡一樣會給予掌聲,甚至給予幫助。
重點就在一個“情”字,“情”能補抽!總之,即便人的能力有限,但只要用心、用情去對待一個人,去做每一件事,必然可化腐朽為神奇,在生命中增添許多驚喜與感動。
論家世背景
在一個小區教會的主日學裡,老師與一群少年在談天。
這個小區很特別,裡面的居民大多是高收入者,這群少年的家世背景也都頗有來頭,只有一位少年例外,他是個窮寡婦的兒子。
談天的過程好不熱鬧,少年們開始自豪地聊起自己的家世:
“我的爸爸是董事長。”
“我的爸爸是醫院院長。”
“我的爸爸在大學教書。”
“我的爸爸是上市公司的總裁。”
那名窮少年自卑地縮在一旁,不發一語,豈料,老師突然問他:“那你呢?你的爸爸是誰?現在在做什麼?”
少年嚇住了!沒有人不知道他的窮家世,但在這樣的場合被這么一問,他不禁又急又羞。老師刻意看了看他所帶的《聖經》,那是一本他媽媽辛苦湊錢買給他的《聖經》,老師說: “喔!我知道你的家世了!”他愣愣地看著老師,老師慈祥地說:“你的爸爸是上帝!你是上帝的寶貝孩子。”
那位窮少年開心地笑了,老師的話讓他豁然開朗,從此以後,他找到了自信!再也不感到自卑了。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曾有因家世背景不好而感到自卑的經驗,或因為家世背景被拿出來比較,覺得自己似乎出身不如人,感到沮喪。
然而,《聖經》上記載:“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
想一想,難道做“上帝的兒女”不比做“董事長的兒女”、 “院長的兒女”、“總經理的兒女”更光榮,更有力、更讓人抬得起頭來嗎?還有什麼“家世背景”比這個更顯赫的呢?這么想,我們可以活得更有自信。
您曾因“家世背景”而感到自卑、沮喪嗎?其實,只要您願意,論家世背景,您也可以是“上帝的兒女”。這才是最美最美的光環。
中風的滑鼠
喔!我的滑鼠生病了,它“中風”了!
一早起來,發現它的左鍵沒了反應,只剩下右鍵有功能。一隻滑鼠就這么癱了半邊,所以我說——它中風了。
雖然大學念的是復健醫學系,但我從來沒有學過該怎么幫滑鼠“復健”;於是,我把它送去給了計算機工程師。
這一天,雖是假目,但卻讓我很不方便。
沒有滑鼠,我不能研究數據;沒有滑鼠,我也沒法兒寫些小品文;沒有滑鼠,我不能點選計算機中的任何檔案。原先預定該做的事都不能做,有些悶,也有些無奈。
朋友在電話中聽到我的抱怨後,建議我乾脆利用這機會出去走走。第一時間我想著:“忙都忙不完,計算機配備又偏偏在這時候出問題,哪有心情出去走啊?”但後來,還是索性利用這空當到住家附近晃晃。
在住家附近晃了一圈後,我竟有了許多發現:
雜貨店老板臉上什麼時候多了這么多的皺紋?
原來公園裡的鳥叫聲靜靜聽起來竟這么好聽!
怎么小區裡的早餐店生態有那么大的改變?
嘿!原來對面大樓陳媽媽健康、開心的秘訣是每天早起運動。
不久,滑鼠的問題解決了,不過我原本的工作計畫也整整耽誤了一整天。但我卻為著今天上帝讓我的 滑鼠突然壞了半邊,而被迫必須暫時放下工作而感到感恩,這讓我學會偶爾也該放下工作,停下來去關心、享受這個世界的人與物。
幸好上帝沒答應
許多人覺得活著沒有盼望,因為覺得自己的心愿似乎總是落空。
這讓我想到一位婦女,有一次她在聚會中當著大家的面分享道: “幸好!當年上帝沒有答應我的禱告。”
大家聽了有些詫異與納悶,她接著說: “否則……我可能已經嫁錯了好幾個老公了。”全場入聽了不禁莞爾。
每個人在禱告中都會有不同的祈求,不論是婚姻上、事業上、學業上。親愛的朋友,您常為禱告祈求的落空而憤然、難過嗎?也許,當數年過後,你我也會感恩地說:“幸好!當年上帝沒有答應我的禱告。否則,我可能已經入錯好幾次行了。”
“幸好!當年上帝沒有答應我的禱告。否則,我就進了一家不適合自己的公司。”
“幸好!當年上帝沒有答應我的禱告。否則,我就念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科系。”
可不是嗎?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美意與帶領,也許跟我們當下所求所想的有差異,但這世上有太多的事情與變化是我們的智慧所籌算不到的,也許有一天再回過頭來,你我也會感恩地說:
“幸好!當年上帝沒有答應我的禱告。否則……”
很多時候,上帝“拒絕”你,是因為他為你在未來預備了更好、更適合的人事物。
量“恩”而為
美國總統布希有一句名言:“我們不求與我們的力量相等的任務,乃求與我們的任務相等的力量。”這幾年,我對這句話有著深深的共鳴與感觸。
我的本性相當謹慎、保守,我善於先評估自己的內在資源,先評估自己的優勢、精力,進而再決定自己該做哪些事、該舍哪些事。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或許是個優點。的確。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懂得“量力而為”總是讓我能夠集中精力去把某些該做的事做好,也讓我總不至於一敗塗地。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有越來越多的事情開始進入我的生命中,我的身份越來越多元、越來越忙碌,時間也越來越不夠用。
許多朋友覺得我之所以能兼顧寫書、醫學院教職、醫院治療師以及博士生的四重身份,必定是因為我非常擅長時間管理與規劃,或是我在某方面實在是什麼天賦異秉之類的。但其實,這些揣測都錯了!論資歷,我的年紀還輕,論能力,我的能力根本平凡至極。
平心而論。以我個人的資質與條件,近年來我所做的許多事其實都是遠遠超過我能力範圍的。我之所以在旁人眼中看似能一次兼顧許多的身份,能同時做許多不同性質的事,是因為我改變了過去那種“量力而為”的態度。我告訴我自己:如果我繼續秉持“量力而為”的生活觀,我不可能成為合乎上帝使用的器皿。我開始學習、嘗試一個新的功課一量“恩”而為!
可不是嗎?我們能做多少事,關鍵不在於我們本身有多少“實力”,乃在於上帝將要給我們多少“恩典”。如果我們用自己有限的實力來衡量自己該做哪些事,那么我們能做的事必然極有限;然而,若是我們能用上帝無限可能的恩典來衡量自己該做哪些事,則我們的生命必會有許多驚喜與感動。
您期待自己能更被上帝所使用嗎?當心中有特定的感動時,千萬不要“量力而為”,這會使人心怯,您應該“量恩而為”!如果這些事真是上帝要您去做的,即便目標遠超過您個人的實力,他也會賜下足夠的恩典,讓您去達到目標。
《主的恩典夠我用》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歌,歌詞開頭唱道: “當我受特殊試煉和痛苦的時候,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每當我灰心失望、完全無助的時候,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
您是否也常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做某些事?常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面對某些挑戰與壓力?如果那些事真是上帝要你我去做的,真是上帝要你我去面對的,那,不妨“量恩而為”吧!與您共勉之。
喔!上帝不是故意的
我一直很喜歡底下這則小故事
有艘貨輪在一航海的途中沉沒了,一位水手僥倖地活了下來,並漂流到一座小島上。為求生存,他砍了些樹枝與棕櫚葉來搭了一間簡陋的樹屋,就這么就地住了下來。
他每天禱告:“上帝啊!求你保守我獨自一人在這孤島生活能平安,並幫助我能想辦法離開這裡吧!”他每天這樣禱告,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直到過了一個月,他仍舊被困在那荒島上。
這天傍晚,他無奈地到海灘上散心,忽然聞到有煙味!趕忙回頭一看,竟是那自己辛辛苦苦搭建、在這島上唯一的屏障——小樹屋著火了!等他趕到那兒。整棵樹連同樹屋早已化為灰燼!他憤恨地大哭:“上帝啊!你不但不救我,不聽我的禱告,還把我僅有的都給奪去了!”
那天晚上,他就這么懷著怒氣與不平躺在沙灘上睡著了。想不到隔天一早,居然有人劃著名小船來沙灘上搖醒他,並要他跟著他們回到停泊在不遠處的大油輪上去。這落難的水手好高興!便問來載他的船員們:“你們怎么知道我在這兒的呢?”
那些船員回答:“喔!因為我們看到你昨天晚上發的信號彈了啊!”“信號彈?”那落難的水手丈二金剛摸不著頭地呢喃著,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前一天夜裡的“不幸”事件……而他,在幾個小時前還為了這事對上帝破口大罵呢!
也許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我們會氣到有一股欲咒罵“天理何在”的衝動。然而,親愛的讀者,請相信我:
上帝不是故意的,他真的不是故意的。
他不是故意讓我們找工作不順,
不是故意讓我們考試失利,
不是故意讓我們陷入困境,
其實,他都是“有意”的!
是有意送上一些挫折,
是有意擋擋我們的銳氣。
有意安排一些化了妝的祝福。
很多事情也許我們當下看來是種“詛咒”。但實際上卻是上帝的另一種“賜福”。
就像故事中那位水手的遭遇一樣,我們的上帝就是這么幽默,喜歡用一些令人怎么也想不到的帶領,來讓世人在最後一刻來個喜出望外!
曾經有許多令我納悶、不平的事情,現在回過頭來看才覺得:上帝真的不是故意的!他都是有意的,一切的一切都有他的美意。
37℃的恩典
前一陣子,我面臨極大的壓力,並遭遇許多的挫折,整個人悶悶不樂、鬱鬱寡歡。
幾天后我按例到醫院裡去執業。自從到大學任教職後,我每周去醫院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那天,在科內的展會裡,一位護士正報告某床病人前天夜裡發燒一事。一開始我並沒有特別的感觸,忽然。心弦卻突然被激盪了一下。我猛然想到:
“37℃是每個正常人的體溫。
但對許多病人而言卻是一種奢望。
我這陣子雖然事情又多又煩,
但想一想,我有多久沒有為‘體溫正常’而心懷感恩了呢?”
於是,我在心中默默地做了一個簡短的禱告:
“主啊,你知道我最近忙透了,不過真的很感謝你,讓我今天的體溫是正常的37。C!我為這個恩典向你獻上我的感謝。”
很奇妙。當我做完這個禱告後,原本鬱悶、煩躁的情緒一掃而空,進而做起事來也較有條理。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要分享兩個心得:
一、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會讓事情處理起來事半功倍。
二、如果您不知道該怎么處理鬱悶的“心情”,不妨先回憶一下SARS期間那段舉國風聲鶴唳的日子,再想想自己現在的“溫度”,我想您對當下的狀況將會有不同角度的詮釋。
37℃的恩典,是生活中最平凡的恩典!是生活極大的恩典!卻也是最容易被你我遺忘的恩典。
想一想,您多久沒有為這份平凡但寶貴的恩典而獻上感恩了呢?
貧心競氣?
現代人喜歡“比較”,總是活在比較的壓力中,極重視外在的穿著、頭銜,甚至彼此比較到傷了和氣的地步。
現代人也愛“批評”,因著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所生出的自卑,或是過度的自恃,變得越來越偏激、不平衡。
現代人亦愛“發怒”,很容易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而過不去,甚至極易記仇,大動肝火,搞得彼此情緒極為對立。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許多人總是愛彼此惹氣,甚至仿佛對這樣的生活方式樂此不疲?
理由可能有很多,但,我覺得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人心貧窮。一個真正心靈富足的人。不愛比較那些外在的穿著、頭銜;一個真正心靈富足的人,不會生出偏激來;一個真正心靈富足的人,不會動不動就臉紅脖子粗,不會(也沒有空處)去記仇。總之,一個心靈富足的人,往往能心平氣和地面對衝突。
可不是嗎?人們往往都是因為“貧心”,所以才會“競氣”!
很多時候,“貧心競氣”地過日子與“平心靜氣”地過日子只在一念之間,全看一個人的內涵、教養、生命。您是一個心靈富足的人嗎?
我曾經認識一位朋友,他以前總是喜歡與人競爭,心眼很小。很容易被刺傷,甚至因而懷恨在心。幾年以後。我卻發現他的生命有了徹底的改變!他變得成熟、詼諧,不再愛與入競爭,反而還會常誇讚別人!心眼不再小,反而常會自嘲地幽自己一默。
我問他為什麼,他只說: “上帝改變了我的生命。”真是一個最簡單,卻也最有力的回答。我不得不承認,信仰確實改變了他的性格。這讓我想起了《聖經》上耶穌所說過的一句話: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親愛的朋友,想一想,你我的心靈夠富足嗎?你我是否在不知不覺間,已漸漸地變成了一個“貧心競氣”的人了呢?你我是否在不知不覺間,已漸漸地變成了一個愛比較、愛批評、愛與人惹氣的人而不自覺呢?
學習豐富自己的內在生命,填補心中的貧乏、自卑、空虛、無助,會讓你我活得更健康、更優質、更愜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