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讀懂的100幅世界名畫》

《你應該讀懂的100幅世界名畫》

版次: 開本: 包裝:

(圖)《你應該讀懂的100幅世界名畫藏地密碼6》你應該讀懂的100幅世界名畫藏地密碼6》

作者: 易樂
出 版 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8-1
字數:
版次: 2
頁數: 388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561334416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藝術 >> 繪畫 >> 繪畫理論

編輯推薦

品讀本書,你將領悟世界名畫的精髓之所在;你將體會經典背後深刻的故事;你將領略藝術史上不朽的大師們創作的狂喜和艱辛……從遠古到20世紀代表西方藝術最高成就的100幅曠世傑作,引領你步入西方藝術的燦爛殿堂,把握西方藝術的精神。求知是無止境的,欣賞名畫也一樣!一口氣可以讀完的西方藝術通史,每個人提升自己精神品位的首選入門讀物。

內容簡介

作者以細膩生動的文筆,分析了從古至今的藝術傑作的成就和其產生的歷史、心理動因,在讀者面前打開了一扇通往西方藝術精神的大門。品讀本書,你將會和冰河時代的史前人,和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首領們會晤;你將體會到文藝復興時代的精神、哥德式藝術的精髓、巴洛克藝術的力度、洛可可藝術的情調、新古典主義藝術的風格、浪漫主義藝術的風采、寫實主義藝術的菁華、印象派藝術的光影魅力、現代主義藝術的新意之所在;你將領略喬托波提切利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倫勃朗魯本斯委拉斯貴支普桑安格爾哥雅莫奈馬奈畢沙羅德加塞尚凡·高畢卡索達利馬蒂斯蒙克康定斯基米羅等這些藝術史上不朽的大師們創作的狂喜和艱辛……

作者簡介

易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碩士。其論文《漢代“天門”圖像研究》曾獲中央美術學院2000屆畢業創作一等獎,並被收錄於《新世紀中國大學生(文科學士)畢業論文精選精評——藝術卷》。

目錄

001——野牛圖
002——內巴蒙花園
003——漁夫
004——辭行出征的戰士
005——狂歡者
006——採花少女
007——凱鏇圖
008——手持蓮花和金剛的菩薩
009——查士丁尼大帝和他的廷臣
010——巴約掛毯
011——締造者聖父上帝
012——哀悼基督
013——五月
014——聖三位一體
015——《列王記》插圖
016——逐出樂園
017——春
018——維納斯的誕生
019——基督受洗
020——最後的晚餐
021——蒙娜麗莎
022——創造亞當
023——雅典學院
024——西斯廷聖母
025——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
026——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027——聖安東尼的誘惑
028——母親
029——野兔
030——基督受刑
031——科斯皮尼博士和他的妻子安娜
032——出訪英國宮廷的法國大使
033——雪中獵人
034——農民的婚禮
035——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像
036——拉奧孔
037——秋冬山水圖·冬景
038——基督在以馬忤斯的晚餐
039——猶滴殺死荷羅浮尼
040——劫奪留西帕斯的女兒
041——查理一世行獵圖
042——宮娥
043——教皇英諾森十世
044——夜巡
045——倒牛奶的人
046——懺悔的抹大拉
047——檸檬、桔子、杯子和玫瑰
048——死神在阿卡迪亞
049——帕里斯的評判
050——熱爾桑畫店
051——浴後的黛安娜
052——鞦韆
053——吸菸者的箱子
054——荷加斯兄弟的宣誓
055——馬拉之死
056——大宮女
057——梅杜薩之筏
058——希阿島的屠殺
059——自由引導人民
060——台岑祭壇畫
061——永恆之神
062——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
063——雨、蒸汽和速度——開往西部的鐵路
064——乾草車
065——孟特芳丹的回憶
066——拾穗者
067——畫室
068——三等車廂
069——神奈川衝浪里
070——日出
071——草地上的午餐
072——舞蹈考試
073——紅磨房的舞會
074——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
075——聖維克多山
076——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077——星月夜
078——灰與黑的協奏曲:畫家母親肖像
079——白日夢
080——扎波羅熱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
081——永寂之地
082——舞蹈
083——亞威農少女
084——格爾尼卡
085——吶喊
086——吻
087——夢
088——戰爭·犧牲
089——即興31號
090——紅、白、藍的菱形畫
091——死與火
092——我與村莊
094——記憶的餘輝
094——形象的反叛
095——下樓梯的裸女:第二號
096——墨西哥的歷史
097——薰衣草之霧:第一號
098——瑪麗蓮·夢露雙聯畫
099——手畫手
100——螺鏇形的防波堤

書摘插圖

野牛圖
在今天的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考古學者陸續找到了一大片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過的洞窟遺址。這些洞窟里不僅像一般的考古遺址一樣,殘留著焚燒過的灰燼、人類和動物的骨骸,而且在它們的岩壁上還保存著大量生動的動物形象。其中,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是所有這些洞窟中發現最早,動物形象的繪製水平也最精美的一座。它位於西班牙的北部山區,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在1897年被西班牙工程師Don Marcelino首次發現。當時,Marcelino帶著他的小女兒來這個洞中蒐集化石,在找尋化石的過程中,小女兒逐漸離開了父親,獨自鑽過了一個更加低矮的洞口,由於四周漆黑一片,她點燃了隨身的蠟燭。之後的事情便可想而知了——隨著小女孩的驚叫,微弱的燭光中,一隻只強壯而野性十足的公牛圖像從岩壁上陸續浮現出來,在塵封萬年之後再次進入了人類的視線。然而,當洞窟壁畫最初被公諸於世的時候,人們竟懷疑它們全是Marcelino為了沽名釣譽而僱人偽造的贗品,現*古學者無論如何也無法相信,冰河時代的人能夠描繪出如此生動逼真的動物圖畫。
但是,當研究人員後來又在洞窟內發現了簡陋的石頭、骨頭工具,以及一些顏料的殘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確信洞中的圖畫就是遠古人刻畫或繪製出來的。在洞窟狹長的頂部,一隊由15頭巨大野牛組成的獸群浩蕩而過——我們在圖中看到的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行進的隊伍中還夾雜著一些馴鹿、野馬或野豬,它們都是舊石器時代的人所渴望得到的獵物。四周的岩壁上同樣密密麻麻地畫滿了類似的動物。由於洞窟實在很深,以至於像風、水這樣的破壞性因素都侵蝕不到它,所以這些繪畫從它們誕生到現在,一直保存得完好無損,這也就使得我們可以更如實地了解到整個壁畫的製作技術。考古學家發現,畫面的顏料來自於泥土中的天然礦物,通過它們可以研磨出紅、棕、黃三色的粉末,而燒過的木炭又可以用作醒目的黑色。有的時候,顏料中還摻雜了動物的油脂和血液,而作畫的工具也可以再加上獸骨或者鬃毛。總之,一切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原始先民只是借用了他們手邊能夠得到的一些普通材料,但卻創造出了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無與倫比的視覺效果。因為他們知道如何為追求理想的效果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每種材料的特質。
除了逼真的動物形象,岩壁上還可以時常看到一些人的手印。它們很可能就是這些圖像的作者留下的。這有點像今天的情況,如果完成了一件非常得意的作品,我們就特別喜歡簽上自己的大名,或者蓋一個圖章。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把這些創作出這么精彩圖像的作者稱作“原始藝術家”吧。那么,這些由原始藝術家繪製在洞窟里的形象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如果只是為了裝飾,誰也不會想到一直爬進這么一個出入不便的地方。想想當初,要不是有那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或許它至今還沒被人們發現呢。如果一件作品繪製出來並不想讓其他人看到,我們還會把它當作一張“畫”嗎?它的“美”由誰來判斷呢?此外,在這些動物圖像上還時常留有一些被戳打或者剌中的痕跡,構想一下,如果是你自己完成了一件這樣美好的作品,你一定不願意讓人這樣去對待它吧。我們只能從相似的經驗中得到可能的解釋,想想《紅樓夢》中的趙姨娘,她因為痛恨王熙鳳和賈寶玉,就請了馬道婆做了兩個小紙人,然後又是扎針又是施魔法,結果真的把二人害得差點命歸黃泉。或許,原始人有著類似的想法,為了捕到獵物,他們把希望發生的事情,先在能夠代替真實物體的圖像上做一遍,那么現實中的情景也許就會如此了。因此,如果我們不去顧及原始人的心理,不去仔細思考原始人究竟是把這些作品當作美好的事物去欣賞,還是當作富有威力的東西去使用,那么便永遠無法恰當地理解繪畫那獨特的起源。
內巴蒙花園
西方文明的傳統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世界上最早進入文明時代的地區是兩河流域,那裡保存著古老的楔形文字,以及許多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可惜他們似乎不太善於把他們的才華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或者因為這一地區戰亂過於頻繁,脆弱的繪畫作品都無法完好地留存下來。而另外一個地區的情況則完全兩樣,它的東面是茫茫大海,西、南兩面都是幽幽荒漠,外來的入侵者很難打破原有的寧靜,這個地方就是在尼羅河兩岸建立起輝煌文明的古埃及。如果今天有機會去埃及旅遊,能夠親身感受一下矗立在廣闊黃沙中的金字塔,仍然會被它那宏偉的氣勢所震撼。它們就像從太陽上射下的光束,堅固、永恆,相比之下,人的身體顯得多么渺小。古埃及的法老們相信,這裡會是他實現永生的居所。不光是法老,這樣的信念後來也影響到一般的王公貴族,他們生前就開始為自己建設規模考究的陵墓,並且聘請最優秀的工匠來進行裝飾,因此後人也把埃及藝術稱為”來世的藝術“。
這兩幅大約繪製於公元前1400年的壁畫殘片就來自於同一座埃及貴族的陵墓。《捕禽圖》中位於畫面中心的人物就是陵墓的主人——內巴蒙。他生前曾在古埃及的重要城市底比斯擔任高官。而壁畫上的情景告訴我們,即使在死後,他也仍然可以繼續擁有物產豐富、美麗悠閒的花園,仍然可以和妻子、兒女一起在長滿莎紙草的河畔盡情打獵。從畫面上,觀者絲毫感覺不到死亡所帶來的哀愁色彩。因為在埃及人看來,死亡即意味著復活。也就是說,人死後,他的靈魂會離開他的軀體一段時間,經受一次到冥界的危險遊歷,如果這次歷險能夠順利完成,那么他的靈魂將再次回到他的軀體,並且最終復活,不再死去。然而,這一次的復活不是在塵世,而是在他的陵墓里。其實,只要想到木乃伊的故事,對這種觀念就不難理解了。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在靈魂安全回來之前,他的軀體能夠完好無損地保存著,否則靈魂就會找不到依附,進而也就無法實現永生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像這樣的陵墓壁畫其實很難被稱為供人欣賞的藝術。因為除了死者的靈魂,它無意給任何人觀看。事實上,創作它的畫師們首先關心的不是畫面好不好看,而是如何儘可能全面地把自然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如實展現出來,因為這些作品的作用只在於能夠使它的主人在陵墓里得到更好地生存。於是,畫面中的圖像被按照一套經過規劃的秩序組織起來,《花園》便是一個很直觀的例子。乍看上去,這是一個從空中俯視的花園,方形的池塘中蕩漾著一波清水。但仔細觀看便會發現,池塘周圍的樹木卻被畫成了側面的樣子,而左邊的三棵樹幹脆橫放著。同樣,池塘中的白蓮、鴨子和魚也不是從頂部向下觀望所能看到的模樣,它們像被剪下來貼在了畫面上。埃及人如此頻繁地變換視角,把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東西統統組織在一幅畫面上,為的是使觀者能夠清晰地辨別出每一件東西的完整輪廓。只有這樣,畫中的事物才能成為現實世界的代替品,才能成為靈魂世界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埃及人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觀察方法,無論哪一件事物,他們都會選擇最具有完整特性的角度去表現。在《捕禽圖》中,我們看到內巴蒙站在船上,他的頭和脖子是側面的,因為頭部從側面圖中最容易看清楚,可雖然是側面的臉,但他的眼睛卻又好像是正盯著觀眾,這是因為正面的眼比側面的眼看上去更完整。接下來,他的肩膀和胸膛是正面的,這樣我們可以看到胳膊與軀體結合,而為了能夠讓大家看清胳膊的活動,內巴蒙伸出的雙臂又被表現成側面的,我們可以看到他一手握著三隻剛剛捕獲的禽鳥,一手握著象徵地位的權杖。從腰部以下,人物的腿和腳都被畫成側面的,而且雙腳還永遠會朝著同一個方向。像這樣一個奇特的人物造型,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扁平而扭曲,但是,千萬不要就此認為埃及人眼裡的人就是這個樣子的,他們只不過是在遵循一條精確的法則,以便把自己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全部囊括在一個形體之中。正如藝術史家所說,中國人畫的是他們感覺到的東西,希臘人畫的是他們眼睛看到的東西,而埃及人畫的是他們頭腦里知道的東西。
漁夫
1900年前後,英國考古學家阿瑟·伊文思爵士(Sir Arthur Evans)在克里特島找到了龐大的建築遺址,他認為,它們即是傳說中由米諾斯國王在島上修建的克諾索斯(Knossos)王宮。王宮不僅殘留著柱廊、庭院和屋宇,而且在其內部保留下很多裝飾壁畫。這些壁畫的大多數主題來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水草、章魚、海豚等,充分顯現米諾斯藝術中充滿律動和歡愉的氣質。儘管其存在的時間與埃及文明頗為接近,但克里特島人的藝術看上去一點都不呆板,他們盡情描繪周圍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到處都有模特兒——自然景物如花、鳥、海貝和各種海生物,日常生活的情景如種田歸來的農夫、與公牛角斗的壯士和翩翩起舞向女神表示敬意的婦女。
任何人都不懷疑,伊文思爵士的發現意義重大,謎一樣的克諾索斯王宮及宮牆上的壁畫給前去參觀的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一點想必伊文思本人也意識到了,當年,王宮剛剛被發掘出來的時候,伊文思一心想讓人們追憶宮殿往昔的壯麗,於是聘請了瑞士畫家用已發現的殘部重新組合、描繪壁畫。也就是說,儘管看上去仍然不失為精美迷人,但已經沒有人能說清這其中有多少是原本就存在的,又有哪些是經過畫家重新描繪,甚至是憑著伊文思的想像增添上去的。
相比之下,希臘考古學家波斯羅斯·馬里那托斯(SPY ros Marinatos)在1967年開始的一系列發掘工作就特別值得感激。他在克里特北部小島錫拉島(Thera)上發現了同樣風格的壁畫,並把它們按照出土原樣完好地保存下來。由於繁榮時期的米諾斯王朝不僅統治克里特島,還包括愛琴海中心基克拉澤斯群島以及周邊的眾多島嶼,因此,我們盡可以依據錫拉島上的壁畫來想像克里特島宮殿壁畫最初的模樣。圖中這個漁夫的形象自在、優美,他側著身子,扭正雙肩,從中可見來自埃及的影響。可是,無論人物的表情還是身上的曲線,我們都會覺得比嚴格遵循正面律的埃及壁畫優美得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吃力地拎著兩把海魚,為了保持平衡,腹部的中心向前挺起,微微隆起的肌肉如此富有彈力,讓他看上去至今仍保持著活潑、明朗的氣息。紅、藍、黃、白,還有一點褐色,整個色調如同沐浴著海邊的陽光,將人帶入天真曼妙的遐想。這種輕鬆、優美的氣質,以及對身邊事物自然、生動的描繪,最終被希臘半島的後來者所繼承,成為希臘藝術萌生的土壤。
辭行出征的戰士
從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是希臘人逐漸崛起並創造出輝煌文明的時代。不過,希臘人似乎把他們在藝術上的熱情更多地投放到了建築和雕塑上面,至於繪畫,我們幾乎無法找到幾件能夠完整留存至今的作品。能夠解釋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希臘人對於陵墓的興趣遠不像埃及人那樣強烈,他們不是把畫畫在黑暗的地下墓穴里,而是畫在木板、或者現實生活中的牆壁上,因此隨著時光流逝,這些作品也就和它們所依賴的材質一起灰飛煙滅了。
幸好,還有一些圖像因為被繪製在了各種用途不同的陶製容器上而得以保存下來,後人將之稱為”瓶畫”。這樣的繪畫形式有點像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儘管它們還只是一種附屬於瓶子實用功能的圖案裝飾,但是從中我們仍然可以窺測出,繪畫藝術在這一時期究竟取得了哪些嶄新的成就。圖中的雙耳瓶是一件在希臘人的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器皿,它的裡面曾經可能存放過食物、美酒或者來自於遠方的香料。瓶畫上的內容表現了一位即將出征的青年戰士正在準備披掛上陣的情景,站在兩邊的是他的父母。父親似乎仍在關切地對兒子進行最後的安寧,而母親早已默默地把頭盔準備在一邊。雖然畫中人物也儘量採用了我們在埃及壁畫中所見到的側面形式,比如中間的青年,他本來正朝著觀眾,但卻仍然將頭扭向了一邊,不過,人物的關係卻不是僵硬而冷冰凍的,在這三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所有的細節都流露著一股濃濃的人情味,而且不管內心蘊藏的情感多么劇烈,他們仍然保持著高貴的優雅與和諧。希臘人已經不再像埃及的工匠那樣,僅僅按照公式來表現世界,畫家們希望把自己所看到所想到的一切都描繪到畫面裡邊。我們看到,青年的右腿雖仍然轉向側面,但是他的左腿卻開始朝向正面,從腳趾到後跟,好像伸進了畫面里。別小看這一處細節,它可是一個破天荒的標誌,繪畫上第一次出現了幾何透視學的運用,這也就意味著畫家們已經開始嘗試著利用他們所掌握的新知識來創造出一個可以與自然世界相匹敵的幻覺。
在希臘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兩位畫家互相比試技藝的高低,他們開始的時候先把自己的作品用布蒙上,當其中的一位撩起畫布後,有隻鳥毫無防備地撞了上來,它誤以為畫面上的物體完全屬於真實的世界。於是這位畫家很得意,迫不及待地想去掀開另外一位畫家的作品,可當他的手觸摸到“畫布”的一瞬間,後悔已經太遲了,因為那件作品本身畫的就是畫布。他只好服輸了,因為自己作品的真實性只欺騙了鳥的眼睛,而對手作品的真實性卻欺騙了人的眼睛,甚至包括像他這樣一個富有經驗的藝術家。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不難想像,希臘人利用畫面來製造真實幻覺的程度達到了多么高超的水準。不過,如果僅僅把這當作一種技巧的炫耀就有些不恰當了。要想到,希臘藝術的偉大革命產生在人類歷史上一個無與倫比、處處震撼人心的時代。就在那個時代,希臘城邦的居民開始毫無成見地去探索事物的本性,物理、化學、幾何學、數學等等這些我們今天所說的科學,連同偉大的哲學一起發展起來,探索人類心靈世界的詩歌和戲劇也是當時大眾關心的焦點,還有以展現人體力量與美為目的的運動會也都定期在奧林匹亞廣場上演。所有這些都使我們看到,希臘人的真正成就在於他們敢於肯定人類自身的智慧,對待知識的強烈熱情使他們掙脫了各種束縛的藩籬,面對紛繁複雜的自然,他們建立起的是一整套新的觀察、理解與把握世界的體系。
……

書摘與插圖

(圖)《你應該讀懂的100幅世界名畫藏地密碼6》《你應該讀懂的100幅世界名畫藏地密碼6》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