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技術》

《介入放射技術》

《介入放射技術》是2002年5月由南京醫科大學製作,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視頻讀物,適合醫學生和臨床醫師使用。

《介入放射技術》《介入放射技術》
《介入放射技術》詳細介紹了常用的血管性介入技術和非血管性介入技術的使用器械、操作方法等。包括血管栓塞術(腫瘤栓塞術、血管性病變栓塞術等)、血管成形術(球囊成形術、血管內支撐器術等)、瓣膜成形術、動脈內灌注術(化療藥物灌注術、血管內溶栓術等)、TIPS、經皮抽吸活檢術、經皮取石術、經皮椎間盤摘除術等。《介入放射技術》由南京醫科大學製作,片長40分鐘,適合醫學生和臨床醫師使用。

基本信息

圖書書名:介入放射技術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號碼:ISRCCNM229900120
版本印次:2002-5-14
圖書開本:32開
圖書包裝:精裝
定價:¥38.00

內容介紹

《介入放射技術》介入放射
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詞由Margulis於1967年首次提出。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邊緣性學科。它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以影像診斷學和臨床診斷學為基礎,結合臨床治療學原理,利用導管、導絲等器材對各種疾病進行診斷及治療的一系列技術。即:在影像醫學(X線、超聲、CT、MRI)的引導下,通過經皮穿刺途徑或通過人體原有孔道,將特製的導管或器械插至病變部位進行診斷性造影和治療。或組織採集,進行細胞學細菌學及生化檢查。

介入放射學是在影像診斷學、選擇或超選擇性血管造影、細針穿剌和細胞病理學等新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包括兩個基本內容:①以影診斷學為基礎,利用導管等技術,在影像監視下對一些疾病進行非手術治療。②在影像監視下,利用經皮穿剌、導管等技術,取得組織學、細菌學生理生化資料,以明確病變的性質

介入放射學是近80年代初傳入中國,並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於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涉及人體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經心血管等多個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對以往認為不治或難治的病症(各種癌症、心血管疾病),介入開拓了新的治療途徑,且簡便、安全、創傷小、合併症少、見效快。它是在影像學方法的引導下採取經皮穿刺插管,對患者進行藥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擴張成形等“非外科手術”方法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由於其在疾病診療方面擁有傳統的內、外科學不具備的(具有微創性;可重複性強;定位準確;療效高、見效快;併發症發生率低;多種技術的聯繫套用簡便易行)等獨有特點,在現代醫療診治領域已迅速確立其重要地位。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國家科委、衛生部、國家醫藥管理局三大部委聯合召開“中國介入醫學戰略問題研討會”正式將介入治療列為與內科外科治療學並駕齊驅的第三大治療學科,稱之為介入醫學(Interventional Medicine)。可以預見,隨著介入醫學的不斷發展,該學科將會象內科、外科等臨床學科一樣,細分為神經介入科、心臟介入科、消化介入科等。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gooedu.com/Book4434/
2、http://www.pmph.com/product/videoDetail.aspx?articleId=12433&columnId=25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