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咬狗》

《人咬狗》

影片《人咬狗》由瑞米·貝瓦克斯、安德烈·貝澤、貝羅特·波維德共同編導他們都是布魯塞爾INAS電影學校的學生。1989年,他們萌發了拍攝一部有意思的影片的想法,由於資金的匱乏這一想法被擱置了兩年半。三個年輕人最後通過布魯塞爾法語區的募集及自己打工的積蓄湊夠了所需經費,用六周的時間完成了影片的拍攝。為了節約開銷,影片中的所有角色均由他們的親朋好友出演。創造了比利時影史上的一個奇蹟,成為當年商業上最為成功的比利時影片。

基本信息

電影介紹

人咬狗人咬狗
影片《人咬狗》由瑞米·貝瓦克斯、安德烈·貝澤、貝羅特·波維德共同編導他們都是布魯塞爾INAS電影學校的學生。1989年,他們萌發了拍攝一部有意思的影片的想法,由於資金的匱乏這一想法被擱置了兩年半。三個年輕人最後通過布魯塞爾法語區的募集及自己打工的積蓄湊夠了所需經費,用六周的時間完成了影片的拍攝。為了節約開銷,影片中的所有角色均由他們的親朋好友出演。創造了比利時影史上的一個奇蹟,成為當年商業上最為成功的比利時影片!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Ben 貝諾特·波爾沃爾德 ----
Ben's Mother Jacqueline Poelvoo ----
Ben's Grandmother Nelly Pappaert ----
Ben's Grandfather Hector Pappaert ----
Jenny Jenny Drye ----
Malou Malou Madou ----
Boby Willy Vandenbroeck ----
Mamie Tromblon Rachel Deman ----
Bed-ridden Old Man André Laime ----
Nurse Edith Lemerdy ----

職員表

製作人:貝諾特·波爾沃爾德;RémyBelvaux;AndréBonzel
導演:貝諾特·波爾沃爾德
編劇:貝諾特·波爾沃爾德;RémyBelvaux;AndréBonzel;VincentTavier;RémyBelvaux
攝影:AndréBonzel
剪輯:RémyBelvaux;EricDardill

相關介紹

人咬狗人咬狗
人咬狗精彩劇照影片入選坎城電影節並引起了極大轟動,幕名而來的觀眾絡繹不絕,組織者甚至不得不動用警力以維持秩序。影片中的兇手親善但變態,他什麼樣的人都殺,為錢殺人,也為快樂殺人。他還誇誇其談地探討哲學以及怎樣稱水中屍體的重量。電影的拍攝,拉近了兇手與攝影者的距離,當然攝影者也陷入了兇手恐怖的謀殺事件中,他們成了它的一部分。製片人安德烈明確指出《人咬狗》的目的就在於,它能叫人大笑,而笑後又能叫人反思自己為什麼看到這么殘忍的內容依然大笑。

關於影片

影片是一個令人亮眼的暴力笑話,旨在諷刺電視對暴力的展覽。影片處理成“偽紀錄片”的風格,融幽默和譁眾取寵於一身。因為畫面甚為血腥,該片在美國被評為18歲以下禁止觀看的NC-17級,但市面上有“淨化”版本。

幕後花絮

人咬狗人咬狗
1989年,布魯塞爾INAS電影學校的學生萊米·貝瓦克斯和安德烈·貝澤打算拍攝一部有意思的影片,後來他們的朋友貝諾特·波維德也加入其中,並最終主演了這部電影。由於資金匱乏,《人咬狗》的影片構想被擱置了兩年半的時間,由於經費問題本片拍攝一再被拖延,他們經常沒錢購買新的膠片。三個年輕人最後通過布魯塞爾法語區的募集及自己打工的積蓄湊夠了所需經費。很多劇組成員的親友都加入到拍攝中來,並協助製作。·導演安德烈在一篇文章中說,拍攝時本的家人不知道拍攝的東西將被用在電影中,也不知道本飾演的是連環殺手。本的媽媽去監獄看見牢房中的本時嚇了一大跳。·拍攝強姦一幕戲時劇組人員非常緊張。好在扮演受害者的女主角拍攝時非常配合,這使得攝製組人員放鬆不少,尤其是對自己的裸鏡非常害羞的萊米(他也是本片編導)。·影片的英文片名是《Ittookplaceclosetoyourhome》(它就發生在你家附近)。·這部成本僅為15000美元的獨立影片創造了比利時影史上的一個奇蹟,票房成績僅排在美國大片《致命武器3》之後,成為當年商業上最為成功的比利時影片。

獲獎記錄

1992年第45屆坎城電影節:法國作家及作曲家工會獎-最佳影片——RémyBelvaux、AndréBonzel、貝諾特·波爾沃爾德;青年獎-青年特別獎——RémyBelvaux、AndréBonzel、貝諾特·波爾沃爾德。
1992年第17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Metro媒體獎——RémyBelvaux、AndréBonzel、貝諾特·波爾沃爾德。
1993年第6屆歐洲電影獎(提名):最佳成就——貝諾特·波爾沃爾德;最佳青年電影——RémyBelvaux、AndréBonzel、貝諾特·波爾沃爾德。
1994年第20屆土星獎(提名):最佳遊戲。

影片評價

連環殺手在片中一點也不神秘,象與我們擦身而過的人,而恐怖的是他殺人基本沒什麼理由。影片打正以暴制暴的旗號,從生活暴力(連環殺手無理由地殺人)、心理暴力(紀錄片成員從記錄到參與)到影象暴力(影片無時不刻地暴力展示、剪接上逼迫觀眾觀看插入連續情節中的無關聯畫面)多方面皆有大膽地探討,但卻忽略了他們在探討的同時也正在使用這些暴力手段,而對於被批判的暴力,他們自己可能也並不清楚是否能傳達有力和有效的批判。比較明顯的是影片後半部編導開始為主角設計了黑幫仇殺的情節,目光逐漸向傳統黑色電影靠攏,連環殺手的惡劣形象也在巨大的黑幫陰影下變得有些令人同情,而且情節一拖再拖,甚至都讓人覺得有些乏味,比如那些追逐戲,其實可以剪接的再乾淨些。當然,影片還是有許多地方相當不錯,象他們這隊電影人在舊樓中遇上了另一隊也在跟拍殺人的電視台,兩大影象媒介的暴力互撞令人苦笑;電影創作者參與到犯罪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記錄者唯一一次的正式參與犯罪是輪姦而不是殺人,又一次的心理暴力討論)也是討論紀錄片究竟能反映多少的現實性的重大課題,但可惜這樣的閃光點並不多,大部分戲中,主演都在極力地模仿羅伯特·德·尼羅的表演(難得的是他笑的時候酷似德·尼羅),編導則在編造著一些無聊的對白,雖然那些場面與對白有黑色幽默的成分,但卻引不起笑果。影片幾乎所有的鏡頭全出自於拍攝紀錄片的攝影師的主觀視點,甚至最後四人被黑幫擊斃也是如此,那個與攝影機一起倒下的主觀視點讓人聯想到了文德斯的《事物的狀態》最後一鏡的視點,但本片的這個以慢鏡強調震撼的場面多少讓人覺得作者對暴力是如此的依戀,在面臨死亡時也不忘要浪漫一下,因為那個表現連環殺手倒地的慢鏡讓人聯想到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劇,而不是一個惡棍的結局。當然,對於一個學生作品來說,本片無論從各方面來看都已相當成熟。
以前看雜誌上介紹《人咬狗》到結局時攝影師才放下攝影機沖入殺人行列,當時覺得這個結尾真酷,如果影片真這么拍的話,那前面的情節都要重新更改了。此片仿造紀錄片風格太強,看它當年搶灘美國時只有區區25萬美金的票房,如果放在1999年重新推出,說不定會借著《厄夜叢林》之名有翻身機會的。

發行信息

法國France
1992年11月4日
法國France
1992年5月......(CannesFilmFestival)
加拿大Canada
1992年9月12日......(TorontoFilmFestival)
美國USA
1992年10月9日......(NewYorkFilmFestival)
西班牙Spain
1992年12月30日
英國UK
1993年1月15日
美國USA
1993年1月15日
荷蘭Netherlands
1993年2月11日
德國Germany
1993年3月25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
1993年5月27日
芬蘭Finland
1993年10月8日
挪威Norway
1994年2月11日
葡萄牙Portugal
1994年6月10日
瑞典Sweden
2001年4月28日

桌遊大盤點(益智類)

桌上遊戲發源於德國,在歐美地區已經風行了幾十年。大家以遊戲會友、交友。是家庭休閒、朋友聚會、甚至商務閒暇等多種場合的最佳溝通方式。本世紀初它也登入到國內,風靡白領群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