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倉子》

《亢倉子》,又名《庚桑子》、《亢桑子》、《洞靈真經》,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王士元《亢桑子》二卷。

《洞靈真經》即《庚桑子》,或稱《亢倉子》《亢桑子》。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詔封庚桑子為洞靈真人,《庚桑子》一書為《洞靈真經》。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 關於庚桑子其人,《莊子·庚桑楚》稱庚桑子,為老聃之弟子,“偏得老聃之道”。《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四謂:庚桑子,陳人,得老君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居畏壘之山,其臣去之,其妾遠之,居三年,畏壘大穰。後游吳,隱毗陵盂峰,道成仙去。

內容簡介

《亢桑子》一書,《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皆不載。《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王士元《亢桑子》二卷,注云:天寶元年詔封四子真經,求《亢桑子》不獲,襄陽處士王士元謂:“《莊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倉子’其實一也”。因以《莊子·庚桑楚》篇為基礎,取諸子文義相類者編造而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然士元亦文士,故其書雖雜剽《老子》《莊子》《列子》《文子》《商君書》《呂氏春秋》、劉向《說苑》《新序》之詞,而聯絡貫通,亦殊亹亹有理致,非他偽書之比,其多作古文奇字,與衛元嵩元包(經)相類。”《亢桑子》全書,以論道為中心,分為《全道》《用道》《政道》《君道》《臣道》《賢道》《訓道》《農道》《兵道》九篇。 多方發揮老子思想。《全道》篇論養性全神之道,曰:“物也者,所以養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是故聖人之於聲也,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捐之,此全性之道也。”又稱“故聖人之制萬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則神全矣。神全之人,不慮而通,不謀而當,精照無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惛,此之為全道之人”《用道》篇稱高士之道為“咽氣穀神,宰思損慮,超遙輕舉,日精煉仙。”稱人主之道為“清心省念,察驗近習,務求才良,以安百姓”。《政道》篇謂:“政煩苛則人奸偽,政省一則人醇樸。”皆與《老子》之旨相合,故為道教一併崇奉。注本有何璨注三卷,收載《正統道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