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賦》

《二京賦》

《二京賦》是東漢辭賦,為張衡賦作中的代表作。《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二京賦》由於其結構的嚴謹精密,被多數人認為是漢賦中的精品。

作品簡介

《二京賦》始草於漢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張衡19歲時,完成於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張衡30歲在南陽主簿的任上,所以說他精思10年才完成。生活實踐是文藝創作的源泉,《二京賦》的寫成與他青年時期出武關、游三輔、觀京師、察民風、登山臨水、考察遊歷積累了大量的文學寫作素材有著密切的關係。
《二京賦》漢賦煙壺

張衡見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乃擬班固《兩都賦》,創作了《二京賦》。《二京賦》在結構謀篇方面完全模仿《兩都賦》,以《西京賦》、《東京賦》構成上下篇。《西京賦》假託憑虛公子對長安繁盛富麗的稱頌,敘長安地勢的有利,建都的必然,然後逐次描繪宮室的輝煌、官署宿衛的嚴整、後宮的侈糜,離宮苑囿,華美壯麗。縱獵上林苑,水戲昆明池,無不縱情殺戮以為快事。其間又穿插商賈遊俠、角牴百戲、嬪妃邀寵等方面的描寫,展現出一幅繁榮富貴、窮奢極侈的京都景象。

作品中所鋪敘的品物之盛,人們對待物質享樂的態度,都在極度誇張的描寫中見出其荒謬的方面,見出作者的否定之意。《東京賦》表現安處先生對西京奢糜生活的否定。在對東都城市構築、宮殿建設的描繪中,在對朝會、郊祀祭廟親農大射田獵大儺等上層統治者的盛典禮會的陳述間,使人感受到東漢君主崇尚懿德,修飭禮教,奢未及侈,儉而不陋的禮治成就。

創作背景

東漢文壇同西漢相比,變化很大。東漢士人失去了作為文學侍從參與上層統治集團重大活動的條件,環境和地位的變化給予他們廣泛接觸社會的機會,現實生活的動盪不定也給他們以極大的震撼。他們所關注的熱點已經跨出宮廷苑囿,從更廣闊的範圍尋找有價值的題材。於是,各個時期較突出的社會問題,往往成為他們創作的直接、間接誘因。

《二京賦》東都洛陽

與題材方面的變化相適應的,還有創作宗旨的變化。在司馬相如時代,賦的諷喻效果同賦家的主觀願望之間就存在著差距,以至於後來引起揚雄的批評。到了東漢,諷喻不僅不起作用,甚至還可能招來災難,這就迫使辭賦家們考慮如何看待和處理賦的社會作用問題。

另一方面,社會現實的黑暗以及統治集團所採取的“黨錮”等高壓政策,使士人普遍受到壓抑。物不得其平則鳴,他們越來越多地運用賦這種文學樣式抒發自己的不平。於是,東漢文壇上出現了一批感情激切的抒情賦。

世風的變化不僅導致賦的創作在題材選擇和宗旨的設定方面出現新的取向,在賦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方面也與以前有了較大的差異。昔日以鋪張揚厲、汪洋恣肆為主調的風格和豪放昂揚的氣勢,已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風格所揚棄;散句單行的語言,演變為駢儷對偶的句式。賦的風貌經歷了較大的變化。

內容簡介

《二京賦》在結構謀篇方面完全模仿《兩都賦》,以《西京賦》、《東京賦》構成上下篇。

《二京賦》漢長安城遺址地圖

《西京賦》描寫長安的奢華無度,《東京賦》描寫洛陽的儉約之德、禮儀之盛,以為對比;歌頌東漢,是要他們汲取西漢的教訓,悔而改之。

《西京賦》假託憑虛公子對長安繁盛富麗的稱頌,敘長安地勢的有利,建都的必然,然後逐次描繪宮室的輝煌、官署宿衛的嚴整、後宮的侈糜,離宮苑囿,華美壯麗。縱獵上林苑,水戲昆明池,無不縱情殺戮以為快事。其間又穿插商賈、遊俠、角牴百戲、嬪妃邀寵等方面的描寫,展現出一幅繁榮富貴、窮奢極侈的京都景象。作品中所鋪敘的品物之盛,人們對待物質享樂的態度,都在極度誇張的描寫中見出其荒謬的方面,見出作者的否定之意。

《東京賦》表現安處先生對西京奢靡生活的否定。在對東都城市構築、宮殿建設的描繪中,在對朝會、郊祀、祭廟、親農、大射、田獵、大儺等上層統治者的盛典禮會的陳述間,使人感受到東漢君主崇尚懿德,修飭禮教,奢未及侈,儉而不陋的禮治成就。

藝術成就

《二京賦》《二京賦》

張衡是東漢中期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他見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乃擬班固《兩都賦》,創作了《二京賦》。《二京賦》的寫作,十分感人。他用的苦功夫幾十年如一日,象滔滔的江河,晝夜不息。公元97年,二十歲的張衡,根據長安洛陽遊學時,從各方面蒐集來的資料,開始了他的名著《二京賦》的寫作。

一天天,一月月,《二京賦》的寫作,一晃三年了,遠離家鄉的遊學生活,使他十分窘困,不謀求一個職業,他已經無法生存,但他仍然堅持寫作,一時也沒有間斷。恰巧,這個時候,有位黃門侍郎鮑德到南陽郡去做太守,邀請張衡去助理郡政,為了維持生活,為了學習和寫作,張衡於公元100年應邀做了南陽的主簿官,這時他已經二十三歲了。他充分利用日、年復一年,度過了一個個嚴寒酷暑,經過十年艱苦創作,寫了又改,改了又寫,不斷補充,寫成了洋洋萬言、內容豐富、辭藻瑰麗、含有濃厚恤民氣息的《二京賦》,終於在公元107年完成。這是他“迅發以宏富”“精思博會”,十年乃成的傑作。《二京賦》文詞里,表現了他橫溢的才華和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它斥責了大城市里統治階級荒淫奢侈的生活,震動了當時的文壇。

《二京賦》長安今貌

《二京賦》被後人稱為兩漢散體大賦“長篇之極軌”,《後漢書·張衡列傳》說:“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這番話說明了《二京賦》的寫作背景、動機及其藝術形式本源於《兩都賦》。但不盡然,張衡的《二京賦》雖有模擬《兩都賦》之嫌,以“慮周而藻密”類似於《兩都賦》的“裁密而思靡”(《文心雕龍·體性》),但它同時誠如陶秋英在《漢賦研究》中所說,開篇的氣態,通章的沉厚,古峭而不枯瘦的議論風骨獲益於揚雄。

《二京賦》中安處先生的兩句話:“苟好剿民以媮樂,忘民怨之為仇”,凝聚了作者的創作宗旨。這是較為寬泛的諷喻,意在突出奢與儉的對比。這同班固的《兩都賦》及其前後產生的以京都為題材的作品相比,都有所不同。作者務求在作品的體制、規模方面超越前賢,在鋪陳過程中面面俱到,而不追求素材的代表性與典型意義。儘管如此,《二京賦》以規模宏大被稱為京都賦之極軌,緊隨班固之後,推動了以京都、都會為題材的文學創作的發展。

作品鑑賞

這兩篇賦的體制比班固的賦更宏大、更細緻、更有特色。除了像它以前的事類賦一樣,鋪寫東西南北所有以及宮室、動植物等等外,還寫了許多民情風俗,像《西京賦》里寫了商賈、遊俠、騎士、辯論之士以及角牴百戲雜技幻術等,《東京賦》里寫礻良祭驅逐疫鬼的大儺、方相等,都有極其生動、具體、繪聲繪色的描寫。

班固既寫《兩都》,張衡又寫《二京》,這是思想與文學的競爭。所以在寫作中,逐句琢磨,逐節鍛鍊,洋洋灑灑,淋漓盡致,比起班固的《兩都》,鋪陳渲染,更為過之。所以,在禰衡吊張衡文中,稱其“下筆繡辭,揚手文飛”。漢賦到了平子,是長篇的極至了。《二京賦》突出地表現出馳騁想像、體物抒情、鋪張揚厲、極盡誇張之能事的特點,篇幅更長,辭藻更華美,內容也更豐富。如《東京賦》中描寫洛陽的宮殿、飛閣、樓榭、湖苑的壯麗宏偉,氣魄浩大,真是江山雄峻,城市繁榮,商業發達,物產豐饒,十步一樓,五步一閣,宮闕巍峨,服飾奢麗,湖光山色,奇樹異果,描寫出極盡奢華艷絕巧奪天工的圖景。描寫宮殿樓台游苑湖山的富麗堂皇、絕妙幽深、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點有面、有聲有色,竟是一幅全景式的丹青長卷。寫景狀物,栩栩如生,飛鳥鳴泉,躍然紙上。且聚散有致,層次鮮明,語言清新,言簡意賅,顯示了藝術技巧上很高的成就。從這些描寫里,既可以看出漢代都城和宮廷建築藝術已達到很高水平,也客觀地反映了漢帝國經過長久的統治,物質生產進一步發展所造成的那種物力的富裕和國力的強大。

《二京賦》張衡

又如《西京賦》里寫城市裡工商業發達的情況一段,列舉了許多的客觀、具體現象和實際的例子,描寫了長安商市的繁華和商業經濟的發展,還憤慨地指責了那些見利忘義欺騙農民的奸商的不道德行為。這一段,不但很生動再現了那時的商市、街道、豐富的貨物和買賣雙方熱鬧的經營活動嗎!從表現手法上說,也從漢賦主要是讚頌揚厲而趨向於客觀描述的寫實一路了。

再如《西京賦》中關於“角牴百戲”的描寫,寫天子駕至平樂館觀看演出的情景。生動地描述記載了漢代時的雜技藝術已發展到很高水平,節目精彩,千變萬化。

張衡所作《二京賦》,在頌揚漢朝國勢隆盛社會繁榮的同時,文詞中含著濃厚的“恤民”氣息,他仗義執言,指責官僚豪紳們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

《二京賦》在漢賦中規模最為宏大。司馬相如曾說:“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攬萬物”。張衡正是身體力行的作到了。他的賦諷諫的是奢侈淫逸,寓意應節之以禮。聽其言而觀其行,張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二京賦》是運用文學手法的社會剖析,其中有政治方面的諷諫、社會事物的描述,歷史的反思、哲理的寓含、感情的抒發、意境的想像,諸景畢現,文思泉湧,洋洋灑灑,蔚為大觀。《二京賦》的傳播,使張衡名聲大振。除了它文字典雅,取材翔實,更由於它改變了辭賦專一阿諛頌德的陋習,開一代新風。後被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收入《昭明文選》。所以郭沫若說他的《二京賦》在漢代文學中有優越地位。

結構特點

《二京賦》也以虛擬的人物即憑虛公子、安處先生一問一答展開鋪述,先讓心志放溢、身體驕泰的憑虛公子言說西京富麗奢華的生活,並用它來批判世俗的求仙生活,表明人生應該及時行樂的思想。張衡讓憑虛公子津津樂道人生的享樂生活,並不是肯定這種生活,而是沿用前人賦的表現通則,以憑虛公子所說為鋪墊或作為安處先生批評的具體對象。然後,安處先生批評憑虛公子是末學膚受貴耳賤目,有胸無心,不能夠以禮來節制生活,接著表現東京社會是天子節之以禮、昭仁顯義、仁洽道豐、奢而不侈、儉而不陋的道德社會,即使是天子校獵這種最容易放縱情感而失度的遊樂行為,也是“不窮樂以訓儉,不殫物以昭仁”,人的現實行為完全是以道德作為準繩的。

《二京賦》《後漢書》

張衡這樣寫,其實是表現自我的生活理想,他在《東京賦》里寫道:“今公子苟好剿民以偷樂,忘民怨之為愁也;好殫物以窮寵,忽下叛而生憂也。夫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堅冰作於履霜,尋木起於櫱栽。”這表明他從百姓溺於逸樂看到了對國家統治的嚴重危害,勸諭天子倡導無為無事、節儉素樸,要“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以防微杜漸。張衡的思想受儒、道思想的影響,並把它們滲透在賦中,還是很深刻的。

《二京賦》在鋪述上有自身的特點,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把歷史意識融入鋪述之中,如《西京賦》述說高祖創業以後,言說西京長安的發展變化,富麗繁華;二是把民間歌舞、雜技之樂引入賦中,並以生動、細膩的描繪引人入勝。後者素來為人稱道。不過,《二京賦》的表現形式和語言風格沒有脫離前人賦的窠臼,注意鋪述的縱橫排列,同時兼用誇張、構成賦磅礴恢閎的氣勢,並且語言華美。由於他畢竟是後起的散體大賦作家,從而改變了前人賦在華美語言中求奇以及難字奇詞堆垛成文的特徵,使《二京賦》的語言相對平易。再則,漢散體大賦的語言到了他的手上也有一些變化,他在賦中較多地運用了兩兩相對的句式,雖然不是很規則,但很明顯語言趨於嚴整。

作者簡介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二京賦》張衡地動儀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製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後世稱張衡為木聖(科聖)。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