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欽定傳世藏帖》

《乾隆欽定傳世藏帖》--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歙硯,均為制硯高手根據礦坑石料原狀,隨形就勢,精雕細刻而成。一硯一形,無一重樣。

乾隆欽定傳世藏帖 特色及評論

中國歙硯壹方(黃山磊鑫堂堂主監製):
《乾隆欽定傳世藏帖》特製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歙硯,均為制硯高手根據礦坑石料原狀,隨形就勢,精雕細刻而成。一硯一形,無一重樣。為使特製硯與《乾隆欽定傳世藏帖》珠聯璧合,特聘請歙硯設計大師--中國黃山磊鑫堂堂主方韶先生領銜設計、監製,並配以百年樟木硯托。硯托不僅充滿書卷氣,且有絕蟲驅癉之效。硯與硯托渾然一體,相得益彰,滿室生香。具有實用、觀賞、收藏、升值價值。
收藏證書壹份(影印編委會主任簽名真跡):
上列六部法帖名稱,底視乾隆為《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所書序言真跡,並依存編號,一卡一號,共貳千號。
藏書票壹枚(鈐篆刻專家專治印章):
藏書票是藏書專用標誌,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品,早已為歐美及日本的收藏家廣泛重視。此風傳入我國後,同集郵一樣,亦很快成為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乾隆欽定傳世藏帖》從選題策劃到製作,堪稱國內出版業一大壯舉,故特配藏書票一枚。藏書票內容為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並鈐有篆刻專家專治印章,具有收藏、升值價值。
可視光碟四張(CD-R可視光碟Photoshop):
光碟收錄了全部藏帖的所有墨跡,與原帖尺寸比例一致。如研究某一幅字,可在電腦螢幕上將其擴至最大化。

乾隆欽定傳世藏帖 內容簡介

乾隆一生酷愛書法,歷經數年,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御覽、御批、欽定多部傳世藏帖,集我國歷代書法藝術之大成。乾隆此舉,實為我國文化建設史的上一項基礎工程,為後世存藏了極可寶貴的書法真跡,與他設館纂修十年始成的《四庫全書》一樣,輝耀宇內。兩者當可謂我國寶貴文化遺產中的雙峰並峙,二水爭流,不言自高,不語自大。當朝大學士梁詩正等贊曰:"皇上性契義爻,學貫倉史,每於萬機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寶翰所垂,雲章霞采,風舞龍騰。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復品鑑精嚴,研究周悉,於諸家工拙真贗,如明鏡之照,縱毫莫遁其形。……仰識聖天子好古勤求,嘉惠來學,甄陶萬世之心,有加無已。"
中國的書法作品,浩若繁星,不勝枚舉,美不勝收。求全不易,索性求精。《乾隆欽定傳世藏帖》所收《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御刻墨妙軒法帖》、《欽定天瓶齊法帖》、《欽定時晴齊法帖》、《蘭亭八柱帖》、《欽定重刻淳化閣帖》均經乾隆欽定,堪稱我國書法藝術精品中的精品,既體現了我們求精的原則,又有"法乎上"之意,"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儘管如此,亦難免卷帙浩繁,給閱覽帶來些許不便,實屬"芝麻開門"後的無奈。 《乾隆欽定傳世藏帖》中的所有法帖,所依底本均系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的初拓本。初拓本僅幾十部,由乾隆恩賜所寵幸的王公大臣及其子女,為一般讀者所難見,彌足珍貴。為逼真藏帖原貌,保持原汁原味,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我們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帖上。所求在帖,所為至美。惟原讀者諸君在鑑賞、研習、臨池過程中嘗足美味,並樂意收作家珍。

乾隆欽定傳世藏帖 文章節選

《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初拓本原件
經折裝,凡三十二冊,有補配,烏金拓,黃錦牡丹花紋封面。帖前有乾隆御筆序,末有總理、排類、校對、監造、鐫刻諸臣銜名。帖名隸書,冠以"御刻"二字。拓本高二十八・八厘米,寬十七・七厘米,凡一二零零・五開。清臣和恭等舊藏,鈐"賜本"、"臣和恭藏"、"宋季子金石記"、"夷某題記"、"王錫瓚鑑賞"章、"那興阿印"、"�倍┱洳�"等印。

《御刻墨妙軒法帖》初拓本原件

經折裝,凡四冊,有補配,烏金拓,豆綠暗花綾封面。帖前有乾隆御筆序。帖名禁書,冠以"御刻"二字。末有總理、排類、校對、監造、鐫刻諸臣銜名。拓本高二十九・六厘米,寬十七・七厘米,凡八十九・五開。鈐"山陽朱氏紫荊花館秘笈"、"鼎榮墨緣"、"求己齊鑒藏"、"仁和許乃濟叔舟父印"、"磐石所得金石"、"止圖審定"等印。
《欽定天瓶齊法帖》初拓本原件
經折裝,凡十冊,烏金拓,赭色萬字錦封面。帖名隸書,冠以"欽定"二字,末有"乾隆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奉旨摹勒上石"隸書兩行,並有總理、排類、校對、監造、鐫刻諸臣銜名。拓本高二十九・八厘米,寬十七・三厘米,凡一七九開。張照號"天瓶居士",故此帖名《天瓶齊法帖》。該帖第一、二、三冊是張照恭祿御製詩文,第四、五、六、七、八冊是其臨王羲之等名人書法,第九、十冊是張照自書詩文凡五十種。
《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三十二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臘月,清高宗弘曆敕命儒臣梁詩正等人編纂而成。此帖集"上自魏晉,下迄元明,正行草書,眾美賅備。凡遇宸翰評跋,一皆敬摹於後,垂則古今。至歷代名人題識之可采及收藏璽印之可據者,亦具存焉。總為三十二冊。炳炳乎!麟麟乎!洵藝苑之鉅觀,墨林之極軌也。""是帖卷帙之富,審訂之精,既已超越唐宋","豈淳化諸刻所可同年而並論哉!"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帖成。帖石現藏北京北海公園。 何謂"三希"?即指晉人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殉的《伯袁帖》。乾隆視其為三帖希世之寶,特於故宮養心殿內辟"天希堂",珍重收藏。
《御刻墨妙軒法帖》
四卷。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弘曆敕命儒臣蔣溥等人編纂而成。三希堂法帖刻成後,乾隆又得褚遂良等唐宋人墨跡凡十六人,三十七種。弘曆即命鐫之貞石以補三希堂之缺,故以是為三希堂之續。顏曰:"墨妙"。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三月帖成,命構墨妙軒於萬壽山之惠山園。
所謂"墨妙",贊其為"神、妙、能"三品九格中的妙品也。
《欽定天瓶齋法帖》
十卷。清張照書。張照。清江南婁縣人,字得天,號江南,別號梧囪,又號天瓶居士。《清史稿》有傳。照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於康雍乾三朝為官,後遷至刑部尚書。著《天瓶齋書畫題跋》、《得天居士集》等書存世。張照敏於學,富文藻,尤工書。弘曆評其人曰:"照雖不醇,而資學明敏,書法精工,為海內所共推,暇瑜不掩,其文採風流不當泯沒也。"所以在張照逝後,大清皇帝欽定摹勒臣子墨跡者當為第一人也。 因張照號"天瓶居士",故得其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