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雲記》

《九雲記》發現的20多年來,在韓國和中國陸續有幾位學者進行研究,最後的焦點集中在《九雲記》的國籍問題上。

簡介

九雲記版本:清代小說。九卷三十五回。
九雲記作者:無名子
九雲記內容:敘述楊少游建功立業的一生,以及同鄭瓊貝、秦彩鳳、桂蟾月等八位佳人的愛情婚姻故事。
國內學者劉世德教授主要從外部材料出發,結合內證,根據《九雲記》和《九雲樓》的關係,推測《九雲記》就是《九雲樓》。《九雲樓》是根據《九雲夢》改寫的中國小說,《九雲記》也是中國小說。法國學者陳慶浩教授單純從“文本”出發,拋開外部資料,列舉了不符合中國語言習慣的幾種現象,得出《九雲記》是朝鮮小說的結論。我在認真研究內證的基礎上,再結合外部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九雲記》可能是中國小說,但它在傳抄過程中,又留下了朝鮮人少量改寫的痕跡。

內容

自古英雄豪傑功名勳業之人,富貴兼備,福祿雙全。有如唐朝之郭汾陽,朝相暮將,為國家之柱石。又若列國時陶朱公,積金累貨,埒公侯之殷富。重以子孫繞膝,榮華無侔者,史冊載錄,稗說傳稱,指不勝屈。

難得如今《新增九雲記》,萃一時之豪貴,傳萬世之奇異。

這般好話兒,寧可因事涉煩瑣,跡近荒唐,使之泯滅,故於燈前月夕,長夏余冬,濡筆戲墨,匯為一編。奇奇幻幻,有常有變,總要歸之於正。淫詞穢語,概所不錄。試看首尾,便知梗概。
再說道書所云天上,有一位萬劫不壞之金仙,聖號稱做王母,居於瑤池。池在東天之西偏,亦曰西池。王母亦名西母。

天上各有境界:東天是道祖、三清及群仙所居;西天是如來佛祖及諸菩薩、阿羅漢所止;北天是玄武大帝暨眾神將治焉;昊天上帝之宮闕,則在中央,而統轄南天;南天雖有南極老人與南斗星官,要皆在上帝統轄之內。上帝好生,故居中而治南。
南有長養萬物之意。玄帝統雷霆神將,以肅殺為主,故居於北。
佛宗寂滅無生,故以西方為極樂。道家以一氣長生為主,是以占於東方,取氣始生之義。

王母所居,珠宮貝闕,在瑤池之畔。瑤池之北,有三座大殿。中間一座大殿,名碧桃殿;東曰青鸞,西曰石鱗。三殿皆因物命名的。
這碧桃樹,在西池之南,非同小可,高八千尋有咫。俗說:蟠桃子著地三千歲,出土三千歲,開花又三千歲,結子又至三千載。成熟總為一萬二千年。正對中間大殿,玲瓏盤郁,不但下界所無,即佛家的婆羅,廣漢之丹桂,與夫三島的珠林瓊樹,亦迥乎不同。這是何故?只為他有瑤池的瑤水浸潤,其枝葉花葩皆帶玉的精華,在仙樹為獨冠。所結蟠桃,吃一枚,壽與天齊;若是三枚,能超萬劫。
每歲三月初三日,是王母聖誕,正要開宴蟠桃會,前去祝壽,止請素日相契的佛菩薩、道祖、天尊與上帝,及諸大仙真。

其餘一切仙官仙吏,海島洞府歇仙,鬥牛宮二十八宿,總不得與。是以歲星東方朔,每至竊食。今此一度碧桃,繁盛倍於從前,凡散仙列宿,亦多邀請,為萬劫以來第一盛會了。

這日,佛祖、仙真、星官,次第鹹集,惟上帝後至。遙見鸞駕雍容,御的是綠瓊輦,張的是紫雲蓋,星幢前導,羽葆後傭。那先至的眾仙,皆恭恭敬敬,俯伏遠迎。上帝先與如來諸佛祖、三清道祖,東西向,皆諸大菩薩。東間,上帝南向;左坐昭位,第一玄武大帝,以下皆是天尊;右坐穆位,青華帝君第一,以下皆為諸大真人。西間,南向獨坐,是南海大王;北向兩座,左為斗姥天尊,右為九天玄女;東向首座,鬼母天尊;西向首座,天孫織女。余為太美左夫人九華安妃昭靈夫人觀香夫人月殿嫦娥南嶽衛夫人魏元君許飛瓊殷安香何仙姑麻姑樊夫人、王太真阮靈華周瓊英鮑道姑吳彩鸞百花仙女。都腳駕風火輪,前前後後,到了西池行禮。

各獻祝壽的土儀禮物,侍從一一收了。王母坐在中間陪席。
那個蟠桃,每人各獻一顆。上帝、三清道祖各獻兩顆,惟釋迦如來是三個。佐以交梨、火棗、雪藕、冰桃。說不盡天皰盛饌,王府仙醪。又有仙樂和鳴,雲停風靜。

如來手舉蟠桃,而說偈道:桃有千年子,人無百歲春。
可憐虛實筏,若個渡迷津?
然後剖食。迦葉在側流涎,阿難睨而笑之。如來即以一桃與迦葉,一桃與阿難。道祖老君亦以一枚與金、銀二童子分食。
時南極老人跨來的青鶴,俯首伏地,若乞憐狀。南極笑道:“你這兩個畜生,也想要吃這樣好東西。”因以瓜各掐一片與之。
大士見善財童子在傍注視,亦授以一枚。善財道:“菩薩,想是年老健忘了。我在西天路上做大王,要吃唐僧時,菩薩拋下一個箍兒,將我兩手合住,再不得開。如何有來接桃子工夫?”大士向著眾女仙道:“這個孩子,雖是牛種,到也聰明。只是他學好的心卻還未定,是以至今箍住他雙手。”眾女仙皆各稱善。大士將手一指,善財兩手分開,接去桃子吃畢,仍舊合攏了。這個多話,不必細贅。
不多時歌舞已畢,嫦娥向眾仙道:“今日王母聖誕,難得天氣晴和。這茲各洞仙長,諸位星君,莫不齊來祝壽。今年之會,比別的極盛。適才眾仙女歌舞,是桃宴都曾見過。小仙偶然想起,素聞鸞鳳能歌,百獸能舞。既有這般妙事,難道如此良辰,百鳥、百獸二位大仙,吩咐手下眾仙童,來的歌舞一番,諸位大仙以為使得么?”眾仙剛要答言,那百鳥、百獸二仙都躬身道:“既蒙仙姑的諭,自當應命。但歌難悅耳,舞不娛目。兼恐眾童兒鹵莽成性,倘有失儀,王母見罪,如何禁當得起?”王母莞爾道:“仍爾遊戲,這有何妨?”百鳥仙同百獸仙聽了,隨即招喚侍從傳命。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