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青少年讀本·青年卷:奮發圖強》

《中華傳統美德青少年讀本·青年卷:奮發圖強》

在當今和平與發展為主流的世界浪潮中,中華民族的崛起與振興,更要高舉奮發圖強的偉大旗幟,繼承和發揚奮發圖強的民族精神,以不懈努力、不斷求新的豐碩成果,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奮發圖強,就是要人振作精神,以求強盛。奮發圖強的精神,是華夏兒女千百年來始終秉承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向前的血脈。翻開中國的歷史,奮發圖強的人物與那些生動感人的事跡撲面而來,如“好學不厭孔仲尼”、“而立年始讀的張充”、“力求有為王安石”、“放眼世界的林則徐”等,他們身上那種特有的勤奮學習的精神,不甘人後的爭先精神,勇於革新的求變精神,大膽接受西方先進文化與科學技術的前瞻精神,是那樣的可歌可泣、可敬可佩。不甘落後,熱愛學習,勤奮勞動,求知若渴,自強不息,放眼世界,是奮發圖強的核心所在,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

目錄

好學不厭孔仲尼樊遲學而不厭“不務正業”的蘇秦劉向整理古藉二十栽王充建樹無神論班超不辱使命蔡倫革新造紙術張仲景攻克瘟疫“穿壁引光”匡稚圭大器晚成朱買臣居貧賤而壯志凌雲巧制地動儀的張衡羊倌變學者王象呂蒙受教苦讀成材黃霸獄中苦學不歇路溫舒以蒲草練字王充書鋪借讀賈逵隔籬聽課董遇“三餘”讀書張霸倡導勤學施教馬鈞革新機械陳壽勤奮攻讀經史裴秀和“製圖六體”不讓鬚眉謝道韞王羲之枕中得筆法而立年始讀的棖充皇甫設自學自診撰醫著左思十耳苦撰《三都賦》葛洪勤奮學醫著書法顯艱苦跋涉取經學道車胤囊螢夜讀吳道子蒸餅:畫韓斡臨廄畫馬桑維翰鐵硯磨穿足趾夾筆書苯楷說早慧“詩鬼”李賀李白山里找神仙歐陽詢三臨碑刻玄奘歷盡艱險取佛經少年韋述閱書兩千卷韓愈百鍊出華幸白居易少有所為賈島礦背“推敲”留典故柳璨燃葉照書鄭虔在柿葉上練字范縝創立《神滅論》酈道無專著《水經汪》劃知幾對史學的探索和尚科學家僧一行祖瑩映炭夜讀顧歡痴心求學江泌映月讀書沈驎士織簾俑書贊寧洞古博物力求有為王安石大學問家宋潛溪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喻浩苦學建築營造范仲淹“斷齋劃粥”司馬光用“警枕”促讀歐陽修著文的“三多”與“三上”劉恕謝宴借覽徐伯珍在竹葉上練字

前言

奮發圖強,就是要人振作精神,以求強盛。奮發圖強的精神,是華夏兒女千百年來始終秉承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向前的血脈。翻開中國的歷史,奮發圖強的人物與那些生動感人的事跡撲面而來,如“好學不厭孔仲尼”、“而立年始讀的張充”、“力求有為王安石”、“放眼世界的林則徐”等,他們身上那種特有的勤奮學習的精神,不甘人後的爭先精神,勇於革新的求變精神,大膽接受西方先進文化與科學技術的前瞻精神,是那樣的可歌可泣、可敬可佩。不甘落後,熱愛學習,勤奮勞動,求知若渴,自強不息,放眼世界,是奮發圖強的核心所在,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在當今和平與發展為主流的世界浪潮中,中華民族的崛起與振興,更要高舉奮發圖強的偉大旗幟,繼承和發揚奮發圖強的民族精神,以不懈努力、不斷求新的豐碩成果,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精彩書摘

好學不厭孔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孔子的祖先是宋國的貴族,他的曾祖孔防叔因逃避宋國宮廷貴族的內訌而離開家鄉,逃奔到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後來,家境敗落,到了孔子父親叔梁紇的時候,他家只是貴族中最低一級的了。3歲的孔丘就沒了父親,母親帶著他遷居曲阜城裡的闕里。孤兒寡母孤苦伶仃,生活貧寒。為了生活,孔子給人當過牛倌羊倌,還給人家當過吹鼓手。他17歲的時候,母親病死了。兩年以後,孔子結婚。為了生存,他給人家管倉庫和管理牛羊,以此來維持全家艱難的生活。孔子沒有進過學堂讀書,但坎坷的生活經歷並沒有使孔子放棄學習,相反,他求知的欲望更加強烈。孔子出生在魯國,那裡具有豐厚的傳統文化。孔子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耳濡目染,對他日後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但是,家境的貧寒,使他不能從師進行專門學習,他只好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自學的生活是很艱苦的,時間安排在早晚,沒有專門老師耳提面命的教誨,只能伴著昏暗的燭光,面對著書簡,苦讀苦思苦想。由於孔子一心鑽研學問,養成了“衣食無飽,居無所求”的對物質生活淡漠的態度,而對於向別人請教學問,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前後麗者對照鮮明,可見孔子對知識的追求,始終處於廢寢忘食的狀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