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是種國第一部大型專業性軍事百科全書,是一項宏偉的軍事文化工程。1986年3月,以宋時輪和現已90高齡的肖克同志為主任的《全書》編審委員會組成,展開了全面的編纂工作。《全書》以當代軍事科學體系為基礎,內容涉及軍事思想、軍事學術、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軍事後勤、軍事技術、軍事歷史、軍事地理觀測氣象,共選收條目11萬餘個,配圖片近萬幅,釋文1500萬餘字。鄧小平同志就為該《全書》題寫了書名。它的問世,結束了中國沒有自己的現代型軍事百科全的歷史,填補了中國科學文化領域的一項空白。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首發式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講話,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傅全有等出席。張震在講話中指出《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出版發行,不僅是中軍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軍事科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它的問世,結束了中國沒有自己的現代型軍事百科全的歷史,填補了中國科學文化領域的一項空白。

張震說,《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始終得到中央軍委 、三總部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也得到了全軍各大單位的大力支持。1984年,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尚未完成之時,軍委就及時地作出了編纂《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決定,確定了《全書》編纂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基本規模和總體布局。1986月,《全書》編纂工作剛剛開始,鄧小平同志就為《全書》題寫了書名。

張震對參加《全書》編纂工作的軍內外500多名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和500多名軍事百科專業工作者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讚揚他們對軍隊建設高度負責的精神。

圖書目錄

凡例
條目分類目錄
正文
圖例
條名漢字筆畫索引
附:繁體字和簡化字對照表
條名外文索引(INDEXOFARTICLES)
內容索引
圖片索引
外國人名中外文對照表
外國地名中外文對照表
外國武器裝備譯名對照表
計量單位一覽表

圖書摘要

1984年開始交付使用。主要用於打擊地面裝甲目標。有A、B、C、D四種型別,至1999年1月共生產1048架,單機出廠價(不裝“長弓”雷達)1400萬美元。除裝備美國陸軍外,還出口到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希臘、英國、荷蘭、以色列等國。
阿帕奇”直升機採用單鏇翼帶尾槳常規布局,鏇翼和尾槳都是4片槳葉,縱列式雙人駕駛艙,後三點不可收放輪式起落架。全金屬半硬殼機身,重要部位有裝甲保護。動力裝置為2台T’700一GE一701C渦輪軸發動機,最大連續功率2×1238千瓦。機上裝ML-STI)一1553B數據匯流排、目標截獲和標識系統、飛行員頭盔夜視瞄準系統、飛行控制系統及自主式導航設備等。主要武器配備為,機身腹部裝1門可收放的30毫米航炮(備彈1200發),短翼下面4個掛點,可掛16枚雷射制導的“海爾法”反坦克飛彈,或4具火箭彈發射器,內裝4×19枚70毫米火箭彈。最大武器掛重770千克。該機(以A型為例)鏇翼直徑14.63米,尾槳直徑2.79米,機長17.76米,機高4.30米,空機重量5165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0432千克,機內最大載油量1108千克,最大允許速度365千米/小時,最大巡航速度293千米/小時,最大垂直爬升率(海平面)12.7米/秒,實用升限6400米,有地效懸停高度4570米,無地效懸停高度3505米,最大航程(機內油箱)482千米,轉場航程1899千米,續航時間(機內油箱)2小時44分。阿富汗內戰(Afghancivilwar)1989~2001年,阿富汗各政治和軍事派別為爭奪國家政權而進行的戰爭。
1989年2月阿富汗戰爭結束後,蘇聯為長期控制阿,繼續扶植s.M.納吉布拉政權。阿國內各反對派游擊隊在巴基斯坦等伊斯蘭國家和美國支持下,決心以武力奪取政權,由此拉開內戰序幕。戰爭大體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反對派游擊隊推翻納吉布拉政權(1989.2~1992.4)1989年2月起,反對派游擊隊經充分準備,分別向駐守各大城市的政府軍發起進攻,先後實施賈拉拉巴德、喀布爾、霍斯特、加德茲、坎大哈和赫拉特等戰役,並在全國大部地區實施襲擾戰。政府軍則在蘇聯支持下頑強抗擊,連續粉碎反對派游擊隊對大城市的進攻,同時在全國各地展開清剿活動。雙方勢均力敵,戰爭呈膠著狀態。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自顧不暇,無力繼續支持納吉布拉政權。反對派游擊隊乘機發動聯合攻勢,奪城占地,兵臨首都喀布爾。1992年4月16日,納吉布拉被迫宣布辭職。4月24日,反對派游擊隊在巴基斯坦白沙瓦達成協定,成立由50人組成的臨時委員會,同時規定,阿富汗新政府的組成將通過3個階段來完成。第一階段由阿富汗民族解放陣線領導人S.穆賈迪迪自4月28日起擔任臨時國家元首,兩個月後將權力移交給伊斯蘭促進會主席B.拉巴尼;第二階段由拉巴尼自6月28日~10月28日任臨時總統,其間組成臨時政府;第三階段由臨時政府執政一年半,其間舉行全國大選,產生正式政府。
第二階段,各派展開權力爭奪戰(1992.4~2001.9)1992年4月至1993年底,戰爭主要在拉巴尼領導的伊斯蘭促進會和G.希克馬蒂亞爾領導的伊斯蘭黨兩派實力最強的游擊隊之間展開。拉巴尼根據《白沙瓦協定》於1992年6月28日接替穆賈迪迪任臨時總統後,藉故一再拖延任期。希克馬蒂亞爾對此強烈不滿,於1993年1月調集兵力向喀布爾發起大規模進攻,企圖以武力將拉巴尼趕下台。拉巴尼則憑藉政府軍的兵力優勢進行反擊。經過近一年的戰鬥,雙方未分勝負。1994年起,內戰由兩大派拼殺演變為兩大陣營的對抗。伊斯蘭促進會與伊斯蘭革命運動等5個派別組成六黨聯盟,伊斯蘭黨則同阿富汗民族解放陣線、伊斯蘭統一黨和伊斯蘭民族運動結成反政府聯合陣線。兩大陣營在喀布爾、巴格拉姆、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法里亞布、赫拉特、信丹德和法拉等地展開激戰,但仍未決勝負。
摘要摘要

版本

簡明版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版
為更好地普及軍事百科知識,服務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發揮軍事百科全書的軍事效益和社會效益,《全書》第二版將編纂規模適度、內容精練、經濟適用、使用方便的簡明版。
不是壓縮版,而是以《全書》第二版的編纂體系為基本依託,以知識門類為基本架構,以精華條目為基本內容,經過再加工、再創造、再升華、再提煉的特殊形態的綜合性百科全書。

外文版

為擴大影響力,服務中外文化交流,在世界範圍內宣傳中國先進軍事文化,《全書》第二版將編纂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適合國外公眾閱讀、理解和習慣的外文版。
將充分吸納《全書》第二版的精華,展現當代中國軍事科學研究的風貌,體現中國軍事百科編纂的特色。

光碟版

《全書》第二版光碟版是以主題內容為區分的電子類綜合性軍事百科全書,是軍事基礎理論研究為重大現實問題研究服務的一種載體形式。它既可以依託紙質版的已有成果,整合眾多學科知識,形成特殊形態的學科架構,也可以針對部隊建設急需的重大課題,按照百科全書的統一規範,編纂現實需要的軍事百科全書。

多媒體版

通過動態影像和語音處理技術,以文圖聲像並舉的方式,展示紙質版知識內容。
在保持條目內容真實、準確、規範的前提下,多媒體版賦予了《全書》第二版一些藝術元素,把抽象的知識內容形象化,具有多維互動、全景演示、實況顯現、自動解讀等多項功能。

網路版

充分運用網路傳播快捷、覆蓋廣泛的優勢,方便部隊官兵和社會讀者瀏覽檢索查詢軍事百科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