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思想史新編》

《中國社會思想史新編》

本書藉助社會運行理論的知識視角,來分析詮釋中國社會思想中有關治亂盛衰的內容,通過意義的發現。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中國社會思想史新編
作 者:鄭杭生,江立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思想史新編中國社會思想史新編

出版時間:2010-5-1
ISBN:9787300118833
開本:16開
定價:39.00元

內容簡介

闡明,轉換,使有關治亂盛衰的內容有機鑲嵌在社會運行的理論框架中,進而使涵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混沌空間,在結構上清晰起來——建構起與社會運行理論同一的知識框架和話語體系,在內容上具體起來——展示出歷代思想家關子傳統社會治亂盛衰的思考和實踐

作者簡介

鄭杭生

1936年9月生於浙江杭州。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社會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社會學系第一任主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評審組成員和召集人。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組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學部委員,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等。2004年開始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社會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等的項目,出版專著及國家級教材數十部,發表學術論文約300篇。著重研究理論社會學及其套用,迄今提出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有: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學科本土論、社會互構論等。1991年10月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榮譽證書。2009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50名之一。

江立華

1965年生,安徽歙縣人,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社會學會副會長,國家級精品課“社會學研究方法”負責人。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了《中國城市社區福利》、《中國農民工權益保障研究》等專著,《文化人類學》、《成功之源——對第三世界國家農村發展經驗的總結》、《捆綁的世界一一生活在全球化時代》等譯著,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圖書目錄

緒論
先秦篇

第一章 神話文告歌謠中反映的社會思想

第一節古神話傳說中的社會思想
第二節夏商時期的社會思想
第三節西周時期的社會思想

第二章 先秦諸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一節管仲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二節老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三節孔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四節墨子的社會批判思想
第五節孟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六節商鞅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七節苟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八節韓非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九節莊周與楊朱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三章 先秦諸子的德治與法治思想

第一節管子的法、禮並重思想
第二節孔子的禮治思想
第三節孟子的“仁”論
第四節荀子的“隆禮重法”思想
第五節慎到的法治思想
第六節商鞅的重法思想
第七節韓非的法治思想
第四章 先秦諸子的亂世治理思想 
第一節老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第二節孔子的亂世治理思想
第三節墨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第四節孟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第五節莊子的社會整合思想
第六節楊朱的社會控制思想
第七節荀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第八節韓非的社會控制思想
第五章 先秦諸子的社會理想
第一節老子的社會理想
第二節孔子的社會理想
第三節莊子的社會理想
第四節孟子的社會理想
第五節墨子的理想社會
第六節荀子的理想社會
第七節韓非的理想社會
秦漢至隋唐五代篇
第六章 秦漢至隋唐時期社會運行思想
第一節《淮南子》的治世運行思想
第二節董仲舒的治世運行思想
第三節賈誼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四節鹽鐵論的治世運行思想
第五節揚雄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六節王符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七節王充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八節《太平經》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九節葛洪“外儒內道”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十節隋唐佛教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十一節王通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十二節貞觀朝廷的社會治理思想
第十三節譚峭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十四節柳宗元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十五節無能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七章 秦漢至隋唐時期亂世治理思想

第一節亂世之源思想
第二節亂世的控制與治理思想

第八章 秦漢至隋唐時期社會變遷思想

第一節陸賈的進化論
第三節《淮南子》的社會變遷思想
第四節司馬遷的社會史觀
第五節揚雄的社會進化論
第六節王莽的歷史循環論
第七節王充的宿命論歷史觀
第八節仲長統的社會變遷論
第九節葛洪的社會變遷思想
第十節柳宗元的社會變遷思想
第十一節譚峭的社會變遷思想

第九章 秦漢至隋唐時期理想社會思想

第一節漢初儒家的理想社會建構
第二節黃老思想建構的理想社會模式
第三節漢末魏晉時期的理想社會模式
第四節唐代儒家的理想社會模式
第五節隋唐佛教的社會理想
宋元明清篇

第十章 宋元明清時期亂世之源思想

第一節宋元時期亂世之源思想
第二節明清時期亂世之源思想

第十一章 宋元明清時期社會治理思想

第一節宋元時期的社會治理思想
第二節明清時期的社會治理思想

第十二章 宋元明清時期社會變遷思想

第一節宋元時期社會變遷思想
第二節明清時期社會變遷思想
第十三章 宋元明清時期理想社會思想
第一節宋元時期理想社會思想
第二節明清時期理想社會思想
近代篇

第十四章 近代社會變遷思想

第一節鴉片戰爭時期經世派的社會變遷思想
第二節洋務運動時期的社會變遷思想
第三節維新派的社會進化思想
第四節革命派的社會進化思想

第十五章 近代社會變革與社會治理思想

第一節鴉片戰爭時期經世改革思想
第二節太平天國的社會反抗思想
第三節曾國藩的社會治理思想
第四節李鴻章的洋務改革思想
第五節維新派的變法思想
第六節沈家本的法律救國論
第七節資產階級革命思想

第十六章 近代的治世理想模式

第一節魏源的“至公”社會理想
第二節太平天國的“人間天堂”
第三節康有為的《大同書》和大同世界
第四節梁啓超的“憲政”理想
第五節嚴復的“至治極盛”社會理想
第六節章太炎的理想社會
第七節孫中山的大同社會理想

第十七章 近代中西文化觀

第一節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第二節洋務派的西方文化觀
第三節維新派的中西文化觀
第四節義和團的籠統排外思想
第五節革命派的中西文化觀
全書簡短的結束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