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總目》

《中國古籍總目》

《中國古籍總目》以古代至民國初人撰著並經寫抄、印刷的歷代漢文書籍為收集範圍,匯聚各家館藏記錄,在傳統四部分類法的基礎上,以經、史、子、集、叢書五部,分類著錄各書的書名、卷數,編撰者時代、題名及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時地、版本類型及批校題跋等信息,同時標列各書的主要收藏機構名稱。各部陸續付印告竣,隨即推出全書索引。

基本信息

概述

《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古籍總目》
《中國古籍總目》(以下簡稱《總目》)出版工作會議2010年10月在北京中苑賓館召開。參加會議的有《總目》工作委員會主任、編委會主編楊牧之,編委會主編傅璇琮,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岩,編委會副主編吳格,《經部》主編沈乃文,《史部》主編陳先行,《子部》主編徐憶農,工作委員會委員王興康、黃松(兼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編委會委員徐俊、鮑國強、李國慶、吳旭民,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張文斌,中華書局馮寶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祚唐等同志。編委會副主編暨《集部》主編陳力同志因故請假。會議首先由吳格同志總結了《總目》已出《史部》《叢部》統稿工作的得失。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對《叢部》和《史部》在出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進行了交流和總結。
對於後三部(《經部》、《子部》和《集部》)的統稿工作,吳格同志表示正在全力進行,並提出了相關需注意的問題。會上,與會人員經過認真交流和討論,對後三部的統稿和出版工作達成了如下共識:
一、關於出版工作的流程。吳格同志將完成統稿的《經部》、《子部》和《集部》稿件交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張文斌處;張文斌將稿件分交給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社出三份清樣,一份自己初審加工,一份交由分卷主編通讀,一份交審讀專家組審讀;各方面意見統一匯總到吳格同志處,吳格同志根據反饋的意見進行修訂;修訂完畢交由出版社編輯出版。
二、關於流程的時間安排。1.吳格同志整體完成後三部分統稿並將稿件交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時間為2010年6月下旬;2.分卷主編審訂和通讀專家組通讀時間為一個月,即7月下旬將各自意見反饋至吳格同志處,出版社初審工作儘量在同期進行;3.8月至9月中旬吳格同志根據反饋的意見完成修訂工作,將稿件陸續交付出版社;4.出版社付型時間為11月底,12月完成後三部的印製出版工作。
三、關於編制索引事宜。1.出版方式:紙質索引;2.編纂方式:同時編纂書名索引和人名索引;3.出版時間:待2010月11月後三部稿件定型暨每個款目編號定下來即可以開始編纂,2011年1月完成索引的編纂工作,2月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3月完成索引的印製出版工作。
楊牧之同志在會上作了總結講話,首先對各編纂單位和個人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並殷切希望今年能有條不紊地把後三部的出版工作做好,年底時將《經部》、《子部》和《集部》出版。待後三部出版後,在2011年春節後召開《總目》編纂出版新聞發表會,宣告《總目》編纂出版工作的總體完成。

簡介

《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自一九九二年以來,歷時十七年,於二○○九年六月終告完成。這期間規劃籌備、調查清理、編纂審訂、校勘定稿、印製出版,幾十家圖書館幾百名專家學者,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但完成了“總目”巨著,而且加深了對中華古籍“浩如煙海”的認識,值得認真總結。編纂《中國古籍總目》這樣在全國圖書館界、學術界對古籍文獻進行深入細緻的清理,尚屬首次。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出版,具有開創性與總結性,堪稱中國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編纂全面反映中國古代文獻流傳與存藏狀況的總目錄,是文獻學界、圖書館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國歷代有編纂史志目錄、公私藏書目錄的傳統,並重視書目編纂“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指導作用。史志與公藏目錄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積累,私家藏書目錄則較多反映民間的文獻收藏,兩者各有局限,互為補充。收羅完備、著錄詳明、體例精嚴的總目錄,惟有文獻典籍大多歸於公藏,各地區、各系統圖書館開展聯合編目的當代,才有可能產生。近代以來,各大圖書館逐步積累的館藏古籍記錄與各學科專家合作編纂的專科目錄,是《中國古籍總目》編纂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編纂的《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大型書目,為《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提供了文獻調查與收集、書目匯總與校訂的成功範例。

目錄

《中國古籍總目·叢書部》編纂說明
雜纂類
宋元
明代
清代前期
清代後期
民國以來
輯佚類
郡邑類
氏族類
獨撰類
明代以前
《中國古籍總目》藏書單位簡稱表

編纂述略

《中國古籍總目》(下簡稱《總目》)編纂,自1992年以來,經規劃籌備、調查清理、編纂審訂、定稿出版諸階段,歷時十七年終告完成。
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文獻記載歷數千年而迄未中斷。由漢文書寫記錄的歷代文獻,夙稱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其數量之豐富、內容之深厚,舉世無儔。中國古籍不僅記錄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並且對東亞乃至西方文明的進程產生深刻影響,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文化遺產。保護並繼承中華民族文化遺產,要求今人對現存中國古籍作系統整理與研究,而整理研究須有所憑藉,首先需要對文獻資源作全面調查與清理。《總目》的編纂出版,具有開創性與總結性,堪稱中國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編纂全面反映中國古代文獻流傳與存藏狀況的總目錄,是文獻學界、圖書館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國歷代有編纂史志目錄、公私藏書目錄的傳統,並重視書目編纂“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指導作用。史志與公藏目錄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積累,私家藏書目錄則較多反映民間的文獻收藏,兩者各有局限,互為補充。收羅完備、著錄詳明、體例精嚴的總目錄,惟有至文獻典籍大多歸於公藏,各地區、各系統圖書館開展聯合編目的當代,才有可能產生。近代以來,各大圖書館逐步積累的館藏古籍記錄、與各學科專家合作編纂的專科目錄,是《總目》編纂的基礎。建國以來合眾多圖書館之力集體編纂的《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大型書目,為《總目》編纂提供了文獻調查與收集、書目匯總與校訂的成功範例。
《總目》編纂是中國圖書館界、文獻學界的基礎建設工程,因其前所未有的規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建國以後尤其是近三十年來,中國古籍的整理及出版工作,作為國家支持的文化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圖書館界歷時多年完成《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纂,基本著錄了中國大陸現存的善本古籍。此後,繼續開展並完成對現存中國古籍所有品種及其版本的全面調查與著錄,即成為時代賦予今人的歷史任務。1992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次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會議,不失時機地將編纂《總目》列為國家古籍整理出版重點項目,由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現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下簡稱“古籍小組”)主持,設立編纂辦公室,並由國家圖書館等十一家圖書館古籍編目人員組成編委會,於1993年7月啟動編纂工作。至1999年,編纂工作因機構調整等原因而中輟。該階段的工作重點,主要用力於清理並匯總各館古籍收藏記錄,為《總目》提供書目編纂基礎。
2003年底,由古籍小組主持、古籍小組辦公室具體組織,《總目》編纂工作重新啟動。依據工作需要及人員變動情況,組成以楊牧之為主任,詹福瑞、李岩為副主任,王興康、朱強、吳建中、馬寧、黃松等為委員的編纂出版工作委員會;調整並增補編委會成員,組成以傅璇琮、楊牧之為主編,陳力、吳格為副主編,孔方恩、任光亮、李致忠、李國慶、吳旭民、谷輝之、沈乃文、徐俊、徐憶農、高克勤、宮愛東、陳先行、崔建英許逸民張力偉陽海清、鮑國強、韓錫鐸等為委員的編纂委員會。此後,接受古籍小組委託,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具體承擔了《總目》各分部(類)的編纂任務,復旦大學圖書館相關人員也應邀參加編纂。調整後的編纂委員會,對《總目》原定的收錄範圍、立目原則、分類表、著錄規則等進行修訂,並確立編纂工作流程及時間表,隨即展開緊張工作。2004年以來,《總目》編纂工作,嚴格按照“分卷主編館編定初稿、編委會組織專家審訂、分卷主編館參照專家意見修改以形成定稿、編委會委託專人統一定稿、編委會委託專人及出版社審讀定稿”的流程推進。依賴各相關圖書館的大力配合、各有關專家學者的熱心支持,編纂人員辛勤勞動,有效合作,歷時六載,終克於成。
《總目》是現存中國漢文古籍的總目錄,旨在全面反映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主要圖書館及部分海外圖書館現存中國漢文古籍的品種、版本及收藏現狀。對於《總目》這一反映中國古籍流傳與存藏狀況的最新成果,茲介紹其編纂內容及特點如次。

編纂原則

1、《總目》為國家古籍整理出版重點項目,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原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主持編纂,由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及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浙江圖書館等十一家圖書館先後參與編纂。
2、《總目》著錄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公共、學校、科研機構圖書館及博物館等所藏曆代漢文古籍(含少量漢文與少數民族文字合編、以漢文注釋外國文字者)之基本品種、主要版本及主要收藏信息,並部分採錄海外公藏之中國古籍稀見品種。
3、《總目》以古代至民國初人撰著並經寫抄、刻印、排印、影印之歷代漢文古籍為基本著錄範圍,部分成書或傳抄刻印於民國時期,內容關涉中國古代學術文化,採用傳統著述方式,並具有古典裝幀形式者(如叢書、方誌、族譜等),收書下限略有延伸。
4、《總目》著錄已經編纂並傳抄編印成書之甲骨、銘文、碑刻、竹簡、木牘、帛書、敦煌遺書、金石拓本、輿圖、書札、字畫、魚鱗冊、寶鈔、契約、誥命、文告等文獻,其原件均不著錄。
5、《總目》沿用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部外增設叢書部,各部下復分若干類屬,據著錄規則編次入錄各書。類目設定曾參酌《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增損移易之處,於各部前“編纂說明”中說明。
6、《總目》由各館藏書目錄彙編而成,部分條目曾核對館藏並修訂原有著錄訛誤,各書著錄款目依次為:書目序列號,書名卷數、著者時代、著者姓名、著作方式、出版年代、出版者、出版地、版本類別及批校題跋、各版本主要收藏機構簡稱等。

立目原則

1、一書雖經傳抄刊刻,其內容仍沿襲不變,即作為相同品種,依次著錄其不同版本。
2、一書經重編後傳抄刊刻,內容有所增損,卷數隨之變化,即不再作相同品種立目。
3、一書正文及其傳箋、注釋、音義、考訂等以不同形式合編,即作為不同品種立目。
4、志書經賡續修纂,不論其新增內容多寡、新修後增刻或重刻,均視為新品種立目。
5、一書曾經名家遞藏,或有歷代學者批校題跋,不單獨立目而於版本等項加注說明。
三、《總目》著錄規則
1、書名據卷端所題著錄,各卷題名不一,以首卷題名為準,別有所據,附註說明。
2、一書內容相同而有多種題名,取常見題名立目,並於該題名後附註其它異題名。
3、一般著錄內容完整之書,稀見品種則雖已殘缺或分藏各館,仍據存卷依次著錄。
4、存卷不足之書,著錄原有卷數,附註實存卷數,原書卷數無考,著錄為□□卷。
5、方誌、科舉等書名前加冠纂修時代,譜牒等書名前加冠地名,均以方括弧標明。
6、著者以本名著錄,不取字號,原書題名用別號或稱題某某者,據所知加注說明。
7、一書內容卷數相同而有多種版本,依次著錄不同版本,異題名附註於版本項後。
8、一書流傳過程中增添批校、題跋等新版本特徵,附註於版本項或收藏館簡稱後。
9、抄本有資料可據者,著錄其抄寫年代及抄者姓名,如無可考則統稱為某朝抄本。
10、時代較早之抄本、宮廷官府編書之繕寫本、端楷書寫之進呈本等,統稱為寫本。
11、刻本有資料可據者,著錄刻年、刻地及刻者姓名,如無可考則統稱為某朝刻本。
12、叢書部僅著錄跨部合刻之彙編叢書,同部類合刻之書則著錄於各部“叢編”中。
13、叢書子目整體著錄後,又各依其類著錄於四部中,其版本即簡稱為某某叢書本。
14、叢書有多種版本而子目不同,某書為某版本所獨有者,即於該子目後附註版本。
15、所著錄“四庫全書本”,均指今藏台灣故宮之《文淵閣四庫全書》及其影印本。
16、歷代刊刻之佛藏,整體著錄於子部釋家類,因其子目大多重複,不再單獨著錄。
四、《總目》收藏機構
1、收藏機構附註於版本項後,依次著錄參與編目之圖書館、中國及海外藏書機構簡稱。
2、稀見刻本、稿抄批校本之收藏機構著錄從詳,通行常見之本因所在多有,著錄從略。
3、叢書、方誌等收藏機構較多,為省篇幅,酌加減省,以著錄各地大中型圖書館為主。
4、公共圖書館以地名為簡稱,博物館、檔案館簡稱綴於地名後,海外藏書機構名從詳。
5、原北平圖書館善本古籍現暫存於台灣“中央圖書館”者,依據慣例簡稱為“北平”。
6、稀見之書,兼收殘本,實存卷次,附註於收藏機構簡稱後,卷數不明者加“*”號。

編排規則

1、入錄各書按分類表編排,並據成書之先後編次,原著在前,據原著衍生者在後。
2、入錄各書以內容完整者排列在前,內容殘缺者排列在後,並附註說明所存卷次。
3、同類各書以著者時代為序,一書有多種版本,依時代及稿、刻、抄本順序編次。
4、一書有多種批校題跋,先以版本時代編次,版本相同者以批校題跋者時代編次。
5、各條目前均列有編號,編號由分部、冊次、類次及序次號組成,形成唯一代碼。
例1
史10200011
十七史一千五百七十四卷明毛晉編
史1:史部第1冊
02:(史部)紀傳類
00011:(史部)序次號
例2
史10200036
史記一百三十卷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
宋乾道七年蔡夢弼東塾刻本國圖(卷四十三配清光緒元年楊保彝影宋抄本)上海(卷五至六、十八至二十四、四十七至四十八、五十四至五十五、七十六至八十六配蒙古中統二年段子成刻本,明許初跋)
宋淳熙三年張杅桐川郡齋刻本國圖(存卷一至十八、四十四至八十八)
蒙古中統二年段子成刻明修本上海
元大德間饒州路儒學刻本國圖(存卷五、二十三、二十五至二十六、四十八至四十九、五十六、六十一至七十一)
明天順間游明刻本國圖(清鄒道沂跋)北大上海
明正德十三年邵宗周刻本北大浙江
明正德間劉氏慎獨齋刻本上海

編纂分工

經部:北京大學圖書館
史部:上海圖書館
子部:南京圖書館
集部:國家圖書館
叢書部:湖北省圖書館
子部新學類:天津圖書館
匯總統稿:復旦大學圖書館
七、《總目》出版分工
中華書局:經部、集部、叢書部
上海古籍出版社:史部、子部、索引

編纂特點

1、著錄了現存中國古籍十七萬餘種。十九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社會轉型及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歷代流傳的典籍,漸次由私人收藏轉為公共收藏。二十世紀中葉以後,絕大部分的存世中國古籍,已成為國家及各地公共圖書館、高校及科研機構等圖書館的館藏。參與《總目》編纂的國內各大圖書館,所收藏古籍已涵蓋現存古籍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種,編纂中又吸收圖書館歷年編纂的叢書、方誌、家譜等聯合目錄成果,所錄古籍收藏機構已逾千家,對現存中國古籍,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調查與著錄。
2、著錄了港澳台地區及日本、韓國、北美、西歐等地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古籍稀見品種。現存中國古籍的總目錄,理應反映全球收藏的中國古籍信息,限於人力物力,此項工作目前尚屬起步。《總目》已利用知見的港澳台地區及日本、韓國、北美、西歐等地圖書館古籍收藏目錄,採錄大陸圖書館未見著錄的古籍品種,並為稀見品種增補了海外收藏機構名稱。
3、著錄了現存中國古籍的主要版本。中國古代典籍的撰著與流傳,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宋元以降,歷代典籍屢經寫抄刊刻、彙編選輯,傳存後世,版本極為複雜,人稱書囊無底,難以窮盡。《總目》的版本著錄,不僅包括歷代公私寫抄、刻印、排印、影印之本,又綜錄佛道二藏,旁搜秘本僻書,兼及批校題跋,囊括所有版本類型。至如叢刻單刻、匯印選印、增刊補版、抄配補本等版本特徵,形式多樣,著錄歧異,整合歸併,多費斟酌。《總目》對於所著錄古籍的版本描述,已具初步清理之功。
4、依據傳統的四部分類法並有所突破。《總目》沿用四部分類法類分古籍,並參酌《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增損類目,部居類分,有條不紊。如照應現代圖書館編目及庋藏實際,將“彙編叢書”單列為“叢書部”,與經史子集四部並列,形成五部分類。《中國叢書綜錄》收錄的“類編叢書”,則分歸四部之首,各設“叢編”以統之。又如明清以來方誌、家族譜編纂興盛,清季新學流行,相關譯著及著述繁多,遂因書設類,特於史部增立“方誌類”、“譜牒類”,子部增立“新學類”,匯錄相關書籍,以便讀者即目求書。
5、為專家學者提供書目工具,為古籍同行提供交流平台。文獻整理與研究中,書目指導的重要作用,久已成為共識。古籍編目似易實難,人才培養須經多年曆練。近代以來,圖書館界曾湧現不少古籍編目專家,建國後歷次全國性古籍聯合目錄編纂,多由目錄版本專家主持。《總目》編纂持續多年,參與其事者多經磨練,已造就一批古籍編目骨幹。然而,在近年開展的古籍保護、古籍普查工作中,面對全國數千家古籍收藏機構所藏的數千萬冊古籍,古籍編目力量仍嫌薄弱,可資參考的書目工具仍感不足。古籍書目編纂是一項逐步積累、漸臻完善的事業,書目收羅的完備與著錄質量的精準,前修未密,後出轉精,校核修訂,迄無止境。《總目》的編纂完成,不僅為古籍整理與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書目工具,又為古籍書目建設培養了後繼人材,並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平台。各館古籍編目人員利用《總目》及其索引,可收舉一反三之效。《總目》的著錄質量,又可藉助古籍讀者與同行的核查比勘而精益求精。
6、吸收了古代文獻研究最新成果。《總目》初稿完成,編委會即分邀各學科專家學者參與審稿。參與審稿的數十位專家學者,來自文學、史學、哲學、宗教、軍事、地理、醫學、科技、藝術、出版等領域,遴選及於台灣及海外。各科專家學有專長,熟精文獻,認真審閱,悉心校核,補苴罅漏,多所指正,及時反映了古代文獻研究成果,由此提高《總目》編纂質量,促進了圖書館界與學術界之交流。
《總目》出版在即,行將接受讀者與同行的檢驗。深盼海內外古籍整理研究者與圖書館同行,不吝指教,惠予訂正。

第25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

“全國古籍優秀圖書獎”是由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設立,是全國唯一一項古籍專業圖書獎項,自2006年起,每年召開一屆。全國共有27家出版社參加了2011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評獎活動,參評古籍圖書176種,最終有34種圖書獲一等獎, 63種圖書獲二等獎, 13種圖書獲普及獎。
《中國書店藏敦煌寫經叢貼》
《西廂記研究與欣賞》
《三國演義文化讀本》
《焦循詩文集》
《朱自清胡適聞一多解讀唐詩》
《龍脈—千里大運河》
《胡適魯迅王國維解讀紅樓夢》
《名家批註圖文本》
《領導幹部國學讀本》
《骨鯁處世》
《國學名篇鑑賞辭典》
《徐禎卿全集編年校注》
《先哲教我們生活》
《陶淵明影像》
《蘇沈內翰良方》
《安慶府志》
《經義考補正校記》
《呂留良詩文選》
《湘城訪古錄湘城遺事記》
《皖人戲曲選刊龍燮卷》
《北京藏黃正甫刊本三國志傳》
《佛經音義研究通論》
《藝概注稿》
《明代職官年表》
《吳其昌文集》
《中國古醫籍書目提要》
《宋元南戲史》
《冒鶴亭京氏易三種》
《清嘉慶光緒濬縣志》
《永樂大典輯佚述稿》
《莊子義集校》
《歷代書籍裝幀藝術》
《徽州人物誌》
《清代戲曲史編年》
《正史匯目》
《三十三種清代人物傳記資料彙編》
《碑刻文獻學通論》
《藏園群書經眼錄》
《海鹽縣圖經》
《遼會要》
《鄰蘇園藏書目錄》
《八旗文經》
《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
《汪廷訥戲曲集》
《嘉祐本草輯複本》
《武英殿聚珍版辦書程式 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笠翁傳奇十種校注》
《晉唐兩宋行記輯校》
《呂氏春秋集釋》
《新唐書藝文志》
《中國甲骨學》
《崇禎曆書附西洋新法曆書增刊十種》
《明代經濟文錄三種》
《秦漢簡牘文書分類輯解》
《秦漢石刻題跋輯錄》
《商周金文編》
《莫友芝詩文集》
《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
《和珅秘檔》
《韓非子校注》
《春秋會要》
《論語訓春秋公羊傳箋》
《三國志集解》
《天水放馬灘秦簡》
《懷麓堂詩話校釋》
《商周青銅器族氏銘文研究》
《漁洋精華錄集注》
《元代別集叢刊》
《鄭振鐸藏古吳蓮勺廬抄本戲曲百種》
《天津圖書館古籍善本圖錄》
《謝章鋌集》
《凌廷堪全集》
《殷歷譜》
《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甲骨學辭典》
《雲南叢書》
《中國歷代碑誌文話》
《清代起居註冊康熙朝》
《三晉石刻大全臨汾市洪洞縣卷》
《中國古代曲譜》
《歐陽修詩文集校箋》
《中國古籍總目》
《中國書畫史會要》
《趙鳳昌藏札》
《天津圖書館珍藏清人別集善本叢刊》
《陝北出土青銅器》
《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
《曝書亭全集》
《洛陽古代銘刻文獻研究》
《歷代曲話彙編》
《梁啓超手批稼軒詞》
《上海博物館藏甲骨文字》
《冀淑英古籍善本十五講》
《新中國出土墓誌》
《中國墓葬史》
《許衡集》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索引》
《蓬窗日錄》
《黃本驥集》
《世說新語》
《翁同龢詩集》
《中國青銅器綜論》
《趙翼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