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

《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

這是毛澤東在聽取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聶榮臻匯報十年科學技術規劃時插話的節錄。

全文內容

《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

社會科學也要有一個十年規劃。社會科學落後了,這回沒有搞規劃。社會科學也要投一點資。
有一本雜誌《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曾停了很久,現在復刊了。復刊了就好。現在第二期已經出了。
要有革命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
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過去我們打的是上層建築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建立這些上層建築乾什麼呢?就是要搞生產。搞上層建築、搞生產關係的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現在生產關係是改變了,就要提高生產力。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
科學研究有實用的,還有理論的。要加強理論研究,要有專人搞,不搞理論是不行的。要培養一批懂得理論的人才,也可以從工人農民中間來培養。我們這些人要懂得些自然科學理論,如醫學方面、生物學方面。
死光,要組織一批人專門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飯不做別的事,專門研究它。沒有成績不要緊。軍事上除進攻武器外,要注意防禦問題的研究,也許我們將來在作戰中主要是防禦。進攻武器,比核子彈的數量我們比不贏人家。戰爭歷來都需要攻防兩手,築城、挖山洞都是防嘛。秦始皇的萬里長城沒有多大用處。我們準備做一些蠢事,要搞地下工廠、地下鐵道,逐年地搞。
三大革命運動中的科學實驗,主要是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研究不能完全採用實驗的方法。例如研究政治經濟學不能用實驗方法,要用抽象法,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里說的。商品、戰爭、辯證法等,是觀察了千百次現象才能得出理論概括的。

意義深遠

四代領導人都很強調科學技術的重要。領袖毛澤東在一篇題為《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的文章里指出: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過去我們打的是上層建築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建立這些上層建築乾什麼呢?就是要搞生產。搞上層建築、搞生產關係的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現在生產關係是改變了,就要提高生產力。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

鄧小平同志在他的《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里說:實現人類的希望離不開科學,第三世界擺脫貧困離不開科學,維護世界和平也離不開科學。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江澤民執政時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繁榮強盛。”

這一時期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建設國際創新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推進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科學技術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更好的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決策。現在,世界科技突飛猛進,日新月異。我國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必須大大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認真抓好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成長中所占的含量,促進整個經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十六大以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技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世界科技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特別是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個人在學習中應當主動積極的學習科學知識,學為所用;通過電視、網路等途徑了解科技前沿的技術,宣傳科學知識。關鍵是多動腦,勤于思考,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意識的尋找更易行的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