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以後才明白》

《三十以後才明白》

《三十以後才明白》是一首流行歌曲,由歌手侯德健演唱,作詞者是侯德健,作曲者是侯德健。

基本信息

歌詞簡介

卅以後 才明白 要來的 早晚會來
卅以後 才明白 想愛的 儘管去愛
卅以前 學別人的模樣談戀愛
卅以後 看自己的老婆 只好發獃
卅以後 才明白 多少童年往事
只不過願打願挨
卅個春天看不到第卅一次花開
卅個秋天收不到第卅一蘿小麥
卅以後 才明白 變化比計畫還快
卅以後 才明白 一切都不會太壞
卅以前 闖東南和西北異想天開
卅以後 把春夏和秋冬全關在門外
卅以後 才明白 大江東去浪淘盡
一代又一代
更有新一代
誰也贏不了 和時間的比賽
誰也輸不掉 曾經付出過的愛

歌手資料

侯德建(1956年10月1日-),台灣知名作曲家,現為《易經》研究者,出版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
[編輯本段]簡介
侯德健祖籍四川,1956年出生於台灣高雄岡山鎮,從小在身為國民黨軍老兵父親的“咱們是四川人不是台灣人”的教育中長大,他在《歸去來兮》中唱道:“歸去來兮,田園將蕪/歸去來兮,青春將蕪……”就表明了他對大陸思念的急迫。
《三十以後才明白》三十以後才明白

侯德健在大陸流行音樂發展史中的地位是尷尬的。他定居大陸時提出三個條件,“不公開”、“不接觸官方”、“找到親屬”,事實上只有第三個條件完好地執行。1945年後台與大陸一直互為敵對,侯德健的到來成為官方文章的極好素材,“不公開”是不可能的;在泛政治化的環境下,不接觸官方是不可能的。但這反映出他與大陸音樂界不同的文化觀念。
侯德健在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侯德健不是作為大陸肌體上的音樂文化現象出現的,而是一種異質文化在政治利用下在大陸的超常發展。侯德健來自當時流行音樂文化較為發達的台灣,因為特殊的身份,他成為官方的座上賓,在各方面都可以享受到特殊的照顧。侯德健進入東方歌舞團擔任藝術總監,帶來了可以真正編曲的電子合成器,當時不少的音樂家(如大名鼎鼎的郭峰、畢曉世、黑子)都是從他那裡學的合成器;順利成立了“花果山”樂隊(主要成員王彥軍郭峰藏雲飛等以後都成為中國流行音樂的主力人物);傳授電聲樂隊即興演奏方法、錄音技術。侯德健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流行音樂人的成長。1983年,由“花果山”樂隊領銜的“東方之夜”晚會創下了在全國巡迴演出百場的紀錄。另外,他還幫助程琳以《熊貓咪咪》、《新鞋子舊鞋子》成為那個時代中國流行歌壇的驕傲。
侯德健這個名字之所以有分量,還因為:
侯德健給中國大陸帶來了不同的音樂,現代和聲,電聲樂器,清新的非學院化的嗓音。1983年的中國流行歌壇還在《姿三四郎》、《什錦菜》、《北國之春》的外國歌曲模仿中度日;1984年流行的《媽媽的吻》、《踏浪》也脫不了“抒情通俗民歌”的套路,傳統民族音階加中西混合樂隊隨腔伴奏還是主要的音樂形態……
侯德健還給大陸的流行歌曲在歌詞上提高了一個標準,就是對人內心奇妙觸摸的文學性(人家畢竟是中文科班出身)和對一切保持警惕的批判性。在當時大陸流行歌曲狹窄的“思鄉”、“想親人”、“歌唱青春時光”的主題中製造出文學性來是困難的,而文人的批判色彩更是奢望。這種情況一直到1986年崔健橫空出世的《一無所有》才有所改觀——而崔健得以嶄露頭角,也可以說是和侯德健不遺餘力推廣流行音樂理念分不開的。
這反映在他在北京出版的兩張專輯:《侯德健歌曲精選》和《三十以後才明白》。大陸聽眾終於有幸在清一色的“讓世界充滿愛”(不是說此歌不好,而是說流行歌曲只有一種風貌是奇怪的)中聽到《未來的主人公》、《喂,老張》、《一樣的》等不一樣的聲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