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

《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

《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所收文章寫於1990年9月-1991年12月,往往從日常經歷或某個政治事件談起,既有對時代局勢的思考,也有對歷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完美的文學性,尖銳卻富有詩意。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6

"包括散文集《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赤足的二月》

《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所收文章寫於1990年9月-1991年12月,往往從日常經歷或某個政治事件談起,既有對時代局勢的思考,也有對歷史文化的反思,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完美的文學性,尖銳卻富有詩意。《赤足的二月》異鄉人中的家鄉,新家鄉的陌生人。時而輕快,時而憂鬱。米勒描寫她新的家鄉,感人而生動。

作者簡介

"赫塔•米勒女,1953年8月17日生於羅馬尼亞。1987年與丈夫、小說家理察•瓦格移居西德,現常居柏林。1982年,處女作、短篇小說集《低地》出版。她曾多次獲得德國的文學獎項。

目錄

“你帶手絹了嗎?”——赫塔•米勒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
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劉海寧譯
一滴德國水,杯子便滿了
旁邊桌子上的國家
人質的黑眼眶
眼睛之間肋骨之間
存在的時間——或“的的確確”這個詞
談幸福對思想的襲擾
我們兩個在分享那頭鹿
偶然並不偶然
蘋果蠹蛾的路
憤怒如同一個季節
千萬不要說是馬克思
體操房裡的魚
理智的刀
弗蘭茨和那匹名叫弗蘭茨的馬
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
人也是脊椎動物
赤足的二月劉海寧譯
赤足的二月
黑色的大軸
踩著葡萄藤的頭部
鶇鳥的夜晚
那天
小小的死亡烏托邦
獨裁或者狗
行軍之歌
如果我能托起我自己
皮膚下有許多房間
儲備的露水
我的手指
免得你被拽進世界的心中
當我移動我的腳
鹿角
生命冰冷的裝飾
吞噬的鞋子
懷表
窮人墓地的女死者
我的心飛越臉頰
蜥蜴
木頭生長在夏天
涼的熨斗
在一個深深的夏季
看見死亡的各個地方:到馬拉姆列施的夏日之旅
留下來是為了走
我的交鋒,我的少數人德語

編輯推薦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作品集首次登入中國
十部作品,震撼上市!
翻譯陣容超級豪華,齊集全國著名的德語文學翻譯家。
這是一場莊嚴的閱讀儀式,還是一次華麗的黑色冒險?
米勒的語言具有無可匹敵的質感、奇幻以及穿透力,帶你領略文字的“詩性與殘酷美”。
本書是赫塔•米勒的文論和散文作品的合集。包括散文集《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赤足的二月》。
“說不出來的東西還是可以寫下來。因為寫作是一種沉默的行動,一種由腦至手的勞作。”
——赫塔•米勒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致辭
“赫塔•米勒以詩歌的精煉和散文的直白,描繪了無依無靠的人群的生活圖景。”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

○數字說無情也有情。清點數目是一個獨立的動作過程,它不說明任何問題。但是它會得出一個數字。如果把這個數字說出來,那么它不過就是舌頭和牙齒之間的一聲聲響。它不會撒謊,我說的是數字。這也是數字最糟糕的地方,它竟然不會撒謊。
○我手拿一束百合花放在小腹前,看見有淺綠色的小蚜蟲慢騰騰地在葉子上蠕動。百合的香味沾在了我的下巴上,如同在夜晚,太陽不再露面,人的臉龐只剩下閃亮的眼睛。他們知道,濃重的花香會流淌進死者的棺材。
○閃電把它們的鐮刀扔進草地中。雷聲在火車上方滾過。樹木在滴水,不停地滴,綠綠地滴。在它們的倒影中,在雨水中,它們的葉子淹死了。
○世界躺在一個朋友的死亡上。像時光一樣逝去的東西不會變成生命。
大地臥在腳下。我走在上面。
時光會有皺褶。我會變老。

書摘

"黑色的大軸

井不是窗戶不是鏡子。往井裡看的時間太長了,就會經常往裡看。爺爺的臉像從下面長上來似的挨著我的臉長起來了。他的嘴唇之間有水。

通過這眼井可以看見那個黑色的大軸如何在村子下面轉動歲月。以前生病一直病到眼睛裡的,而且有一隻眼睛已經死亡的人都看到過這個軸。爺爺的臉是綠色的、沉重的。

死去的人轉動著這個軸,如同在轉動馬拉的磨坊,為的是讓我們也很快死去。然後我們就可以幫助他們轉這個軸。死去的人越多,子越空曠,時間過去得就越快。

井沿如同一根由綠色的老鼠組成的皮管。爺爺發出輕聲的嘆息。一個青蛙跳到他的臉頰上。他的太陽穴畫著細細的小圈跳到我的臉上,帶來了他的頭髮,他的額頭和他發出嘆息的嘴唇。

也把我的臉帶到了井沿邊。

爺爺的衣袖靠在我的手上。樹木後面是僵硬的午間時光。樹木中間有一陣顫抖但是沒有風。午間的鐘聲在石子路上如同是用石頭做成的。

媽媽站在門框裡,頭上冒著熱氣,喊吃飯了。爸爸穿過巷口,在沙子上投下一道長長的影子,在樹下放了一把錘子。我在石子路上追逐我的影子,從我的雙腿的影子中撿起我的鞋。

爺爺用衣袖把我推過半開的廚房門。袖子很長,顏色深得像褲腿。在盤子的底上,透過芹菜的葉脈,我想看那個在村子的下面轉動歲月的黑色的大軸。媽媽的嘴唇和下巴之間粘著一根變軟的芹菜葉。她一邊吸溜一邊說:“今天村子裡的狗叫起來發了瘋似的。”爸爸用食指尖在盤邊上撈起那隻已經被淹死的螞蟻。媽媽朝他的手指尖看去,對著自己說:“這是一顆胡椒籽兒。”爸爸把湯吸溜出一個漩渦,輕聲說:“吉卜賽人進村了,他們來收板油、麵粉和雞蛋。”媽媽擠吧擠吧右眼。“還有孩子。”她說。爸爸不說了。

爺爺低下頭,帶著長長的深色褲腿和一隻夾著一個勺子的赤腳,率先下到盤底。“那些吉卜賽人是埃及人,”他說,“他們必須流浪三十年,才能安靜下來。”“然後他們就幫著鏇轉大軸。”我說,但是眼睛看著別處。爸爸把空盤子從面前推開,用舌頭咂吧空洞的臼齒:“他們今天晚上演戲。”媽媽把爸爸的空盤子放在我的盤底上。

赫塔·穆勒作品集

獲得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赫塔·穆勒1953年8月17日生於羅馬尼亞,是德國的小說家,詩人,散文家,她的文章具有詩歌的精煉和散文的平實,描繪出了一幅底層社會的眾生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