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麻:包天笑代表作》

《一縷麻:包天笑代表作》

中國現代文學,一般指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至1949年新中國建立這一階段的文學,期間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個國家文學發展的歷史上不過忽然而已,然而這30年的文學史卻是不可忽視的。在驚天動地的時代巨變,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尋覓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僅產生了許多偉大的作家和傳世之作,而且其文學主潮,從那時起,就為今天的中國文學積攢著激情和趨向,成為了今天中國文學的前奏。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上海春秋》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影響,隨手掇拾,披露上海十里洋場的千瘡百癤的內幕。《留芳記》受《孽海花》啟發,以一位與“政治軍事無關的人”擔任貫穿人物,寫民國開國歷史演義。

內容簡介

最早,五四新文學運動成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聲。這一時期的文學,不僅以白話文的倡導推進了文學向人民民眾和現實生活的回歸,而且在作品內容上,也和舊民主主義文學風貌迥異,即高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的創作影響巨大,一批優秀作家以其豐厚的創作實績,失去了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創作流派的形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做了偉大的奠基與開創。隨著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作為口號提出並形成運動,特別是隨著中國左翼作家聰明的成立,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潮,越來越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可分割的組成善男信女,許多作家直接間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禮,開始自覺地把文學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武器。“在聯”以外的進步作家,亦因其堅持人民的立場和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同樣成就斐然,融會成進步的文學洪流,失去中國現代文學進入成熟階段,使那時的文學呈現出繁榮、複雜、豐沛的格局。“七七”事跡以後,家國危殆的局面更加激發了作家感時憂國的情懷。隨著解放區的創立和發展,解放區文藝運動也蓬勃高漲。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制定了革命文藝運動的路線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來革命文學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貫徹毛澤東文藝路線的結果,使解放區文學藝術的各個方面都呈現出一片嶄新的氣象。與此同時,“國統區”的文學,雖然環境和條件均和解放區不同,但進步文藝界在鞭撻黑暗呼喚光明方面同樣高潮迭起。直向新中國,走向人民文藝的偉大會師。
本叢書所選作品,基本上都以該作品初版版本為依據。眾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運動的網遊中曾對自己的代表作進了違心的修改。恢復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對文學史原始資料的保存,將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創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幫助。值得珍藏的圖書。

作者簡介

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孫,筆名天笑,拈花、春雲等。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晚清秀才,曾任山東青州學堂監督。著名報人,小說家。曾任《小說時報》、《婦女時報》、《小說大觀》、《滑稽畫報》編輯。1935年,在上海《立報》,繼張恨水之後接編《花果山》副刊。抗戰勝利後定居香港。
主要作品有:《且樓隨筆》、《釧影樓回憶錄》、《上海春秋》、《海上蜃樓》、《包天笑小說集》。譯作有《空谷蘭》、《馨兒就學記》。

目錄

包天笑小傳
在夾層里
滄州道中
煙篷
金粉世家
同名
武裝的姨太太
一縷麻
愛神之模型
掛礙
富家之車
慈善機關的廣告
過後光陰
繞個圈子
誤綁
黑幕
無毒
倡門之病
雲霞出海記
留芳記(長篇<未完>)
甲子絮譚
包天笑主要著譯書目

精彩書摘

包天笑小傳
包天笑(1876—1973),生於蘇州城內西花橋巷。原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孫,號包山。筆名有天笑、天笑生、微妙、迦葉、釧影樓主等。
包天笑,十四歲開始參加“小考”,十九歲即進學,成為秀才。後由於家庭生活變故致艱難困窘等多種因素,中斷了走“科舉之路”。他開始追趕新潮,熱衷新學,隨之學習日語、法語、英語。
1900年,包天笑與七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組織了“勵學會”,辦起了東來書莊,自任經理。1901年初,在上海《蘇報》臨時代理“詩鐘社”編輯。用木刻方法出版《勵學譯稿》雜誌,銷量約七八百份。與楊紫麟合譯《迦因小傳》,始用筆名“天笑”,在《勵學譯編》第1冊到第12冊連載。該書是繼林紓譯《巴黎茶花女遺事》後,最為風行一時的小說。這年10月,他與人創辦《蘇州白話報》(旬刊),包天笑在該報發表譯作《對清策》署名“天笑生”,《論女學》署名“釧影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