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命運》

《一個女人的命運》

這部影片拍出了一個男人的最高夢想——征服全世界。從亞歷山大到愷撒,從希臘到羅馬,這個夢想用不同的方式一代代演繹著。這個夢想除了血腥氣外,還有一位美女在裡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太殘酷的故事。但是整個故事聚焦到這個女人身上的時候,整個夢想和整個世界,對於這個女人來說,卻顯得很殘酷——但是,這便是這個世界的現實。

基本信息

影片概述

導 演
原野張今標
編 劇:
范舟左辛王亞亢丁旭峰
主 演
殷新 高維明
類 型故事片
地 區: 中國大陸
色 彩: 彩色
製作公司: 瀟湘電影製片廠
演職員表:
主要演員 殷新  (飾 梅春)
高維明 (飾 陳德隆
王伯昭 (飾 黃立秋)
許亞鍾 (飾 麻大嬸)
戴大衛 (飾 老黃瓜)
萬瓊  (飾 喜鵲妹子)
賈盛雲 (飾 周月桂)
連海痕 (飾 柳大娘)
李星珠 (飾 諶大嫂)
曹秋根 (飾 大頭殼)
廖紅勇(飾 香哥兒)
周志清 (飾 周老大)
黃素影 (飾 諶婆婆)
曹希玲 (飾 尚慧)
江山  (飾 四公公)
符躍勤 (飾 看守婦)
龔業珩 (飾 黃瓜媽)
張恩強(飾 大兵)
原著人:葉紫
攝影丁曉冬
藝術顧問:凌子風
美術:李潤章
作曲:呂遠
錄音:寧玉清
剪輯:朱而
責任編輯:葉小白
化裝:劉小南
服裝:盛珍珍李惠民
道具:張樹梅劉小剮
照明:李文虎
置景:李巨庭黃民憲
擬音:魏俊華
指揮:彭修文
製片主任:李中偉

內容簡介

根據葉紫的中篇小說《星》改編。20年代,洞庭湖區有一個叫梅春的農村婦。她淳樸勤勞、善良賢慧,對丈夫陳德的打罵折磨,一向逆來順受,幾乎變成了丈夫管理家務陪伴洩慾的工具。當她丈夫在賭場上把她當成"一盆洗腳水"潑掉時,她再也無法忍受下去,在丈夫和老黃瓜的追逐下,毅然跳進了湖裡。幸虧被鄉親們搭救,免於一死。1926年夏天,大革命的洪流涌到了湖南偏僻的濱湖農村,梅春也小心翼翼地邁出了家門,上了夜校,並在前來搞農運的一位革命青年黃立秋的啟迪下逐漸覺醒,產生了對新生活的嚮往。後來她終於勇敢地衝破封建樊籠,與原來"墳墓式"的家庭決裂。陳德隆氣急敗壞,加上聽信壞人老黃瓜的讒言,鋌而走險,行兇殺人。結果,殺妻未遂,卻誤傷黃立秋,畏罪潛逃。劫後餘生的梅春,在黃立秋的深切同情和執著追求下,經過農會和婦女會的撮合,終於和他結合了。從他們的相愛中,使她第一次認識到人的價值、男女平等的意義,和真正愛情生活的幸福。1927年5月,"馬日事變"發生了,劊子手對革命的殘酷鎮壓,不僅奪走了梅春那革命啟蒙者的丈夫,而且又把她和黃立秋的遺腹子重新拋回到原先丈夫陳德隆"墳幕式"的家庭里。她又和從前一樣,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含辛茹苦,忍辱負重,決意作出自我犧牲,一心要將烈士的遺孤撫養成人。然而,由於陳德隆的嫉妒和報復,殘忍地虐待、折磨黃立秋留下的孩子,她在兒子身上所做的犧牲,所寄予的希望,最後變成了湖濱墳地上的一堆泥土。但梅春並沒有消極地沉陷在痛苦與悲哀之中,而是再次離開了陳德隆,在漫漫的夜中,獨自出走了。她的邊迴蕩著黃立秋生前的話音:"梅春,我們已經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不是死,就只有努力朝前幹下去。"她劃著名小船的身影,漸漸地消融在東方微露的晨曦中。

相觀資料

《一個女人的命運》《一個女人的命運》

十幾年前,兩部名為《籬笆·女人·狗》《轆轤·女人·井》的電視劇
連續熱播,《籬笆牆的影子》這首主題歌幾乎一夜間唱紅。棗花,這個普通平
俗的農村婦女的名字和她的不平凡的命運,自此也符號一樣在鄉里鄉親的閒聊
中被咀嚼和回味。如今,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藝術家們採取當下視角,運用舞劇
的藝術呈現,再次觀照棗花的命運。他們半年前創作演出了舞劇《籬笆牆的影
子》,在聽取各方面意見精心修改後,最近又在裝飾一新的北京保利劇院上演。
農村姑娘棗花接受包辦婚姻,與戀人分手。婚後的棗花差點被丈夫賭博時
輸與他人。獲救後,棗花與丈夫分手,與戀人結合。然而,社會大環境改變,
人也在變化,棗花在第二次婚姻中成為“花瓶”,她的內心再一次感受到傷害。
“女人不是那轆轤”,“籬笆牆的影子還那么長”,“再也不能那樣活”,意
味深長的歌詞概括了創作者對女人與家庭的關係、女人走出傳統婚姻後何去何
從的思索。
故事膾炙人口,情節簡單明了,但將豐富的電視語言轉化為肢體語言,技
巧上是很大的挑戰。編創者下了很大的功夫,結構的創新、音樂的有力補充,
是修改後的《籬笆牆的影子》最可圈可點之處。結構明暗結合,戲劇色彩強化,
性格鮮明。劇中沒有枝枝椏椏,只以棗花的兩次婚姻為明線,人物的命運脈絡
梳理清晰,喜怒哀樂的情緒點染其中。人物性格在兩次婚姻、兩對矛盾中豐富
並成熟。整部舞劇打破傳統幕間結構框架,自由進出,跳躍性發展,節奏快捷,
一氣呵成。主題音樂是畫外音,多層次、多聲部交織,強化了人物矛盾衝突,
飽滿生動,交響效果明顯,成為舞劇另一條看不見的線。整部音樂由作曲家徐
沛東在原作的基礎上,幾個禮拜不下樓,一個一個音符改寫出來。在大家耳熟
能詳的音樂基礎上再創作,既吃力又不討好。該劇音樂,可以說打破長期以來
中國舞劇音樂獨立性差的局面,成為一部完整交響曲,如今已灌制了唱片。
舞劇創作熱度近年一直飆升,有人曾稱:“舞劇的大年來了”。由小舞蹈
而大舞劇,是人們鑑賞習慣改變和鑑賞水平提高的後果,誠然可喜。但創作中
的避重就輕、避現實就歷史粗製濫造和片面追求大製作、追求得獎的創作心態,
著實也帶來許多負面的東西:歷史題材呼啦而上,帝王將相輪流登場,神話傳
說占滿舞台,野史演義信口雌黃。藝術是生活的再現,生活是多層次多視角的
體驗。呼喚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人民的藝術作品,呼喚現實題材,是觀
眾的審美需求。舞劇審視的是一個女人的命運,卻選擇了大的歷史背景———
改革開放後的農村的變化以及農民從物質貧乏中解救出來後對思想情感甚至人
格解放的追求。關注並思考當代中國人生存際遇,是這部舞劇《籬笆牆的影子》
被媒體譽為民族舞劇的原因,它雖寫小人物,關懷的卻是民族轉型期普通人的
特殊的命運,融入了對歷史進程的審視,舞劇因此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歷史感
和人文意識。與動輒幾千萬元的舞劇大製作相比,《籬笆牆的影子》200萬元的
投入無疑很節儉。用錢少,效果好,舞台呈現大氣而不寒酸侷促,時見靈氣。
金色的池塘,滄桑的籬笆牆,似乎散發著芬芳的泥土氣息,實而不傻,土而不
掉渣。為了讓舞劇走出大城市,走近鄉里鄉親,徐沛東說,原來七卡車的道具
已精減為三卡車,下一步就可在全國巡演。
舞劇的靈魂是舞蹈語言。一部舞劇能否在舞台上立起來,沒有精彩的舞段
是萬萬不能的。該劇編導張毅,吸收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和戲曲雜技的一
些動作,以芭蕾為主體,舞蹈語言豐富多樣。年輕編導吳蓓等,思想新銳,編
創的雙人舞流暢抒情。性格舞蹈“長舌婦”等小群舞,詼諧活潑。但在不同的
編導風格中,也明顯存在不協調之感。
去年年底,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田玉斌就透露,2003年,中國歌劇舞劇院
新推舞劇《籬笆牆的影子》《蘭花花》和音樂劇《花木蘭》。說話間到了200
3年8月下旬,《籬笆牆的影子》已是演出市場和舞蹈界的關注焦點。看來,中
國歌劇舞劇院正在重振旗威,發揮民族歌劇舞劇排頭兵的作用。
《一個女人的命運》《一個女人的命運》

歷史背景

這是92年拍的。電影透過一個孩子的視角,借一個女人的命運,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大陸歷次政治運動。母親陳淑娟—生際遇坎坷。第一個丈夫被錯劃為右派,在北方勞改時被倒下來的大樹壓死;第二個丈夫在大躍進後期的饑荒中積勞成疾致死;第三個丈夫是位老幹部,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批鬥致死。陳淑娟本人也被劃成反革命分子。全片基調悲哀、灰暗,導演不事聲張,平靜地引我們看幾十年前的舊事,思考著人的命運。在歷史的風雨飄搖中,普通人就如同風箏,沒有依靠,絕少支撐,任憑摧折,終成灰燼。越是輕描淡寫,越能揭示出平凡生活的本真來。壓抑,是籠罩我的唯一感覺。此片的悲劇力量應當勝於《活著》

陳德隆的過程

《一個女人的命運》《一個女人的命運》

1998.2000年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第三名
2002年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第二名
2003年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複合媒材第二名
2004年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第二名
2005年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木雕類第二名
2005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邀請展
2006年台南縣文化中心山異三義木雕聯展
2006年桐花祭三義車站裝置藝術展
2006三義木雕藝術節木雕達人現場創作獲首獎-達人獎
2006年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邀請聯展
2006年三義木雕博物館創作采風展
2007年苗栗文化局新春「諸事吉祥聯展」
2007年台北市社教館竹光木影雙個展

歷史經過

20年代,洞庭湖區有一個叫梅春的農村婦女。她淳樸勤勞、善良賢慧,對丈夫陳德隆的打罵折磨,一向逆來順受,幾乎變成了丈夫管理家務陪伴洩慾的工具。當她丈夫在賭場上把她當成"一盆洗腳水"潑掉時,她再也無法忍受下去,在丈夫和老黃瓜的追逐下,毅然跳進了湖裡。幸虧被鄉親們搭救,免於一死。1926年夏天,大革命的洪流涌到了湖南偏僻的濱湖農村,梅春也小心翼翼地邁出了家門,上了夜校,並在前來搞農運的一位革命青年黃立秋的啟迪下逐漸覺醒,產生了對新生活的嚮往。後來她終於勇敢地衝破封建樊籠,與原來"墳墓式"的家庭決裂。陳德隆氣急敗壞,加上聽信壞人老黃瓜的讒言,鋌而走險,行兇殺人。結果,殺妻未遂,卻誤傷黃立秋,畏罪潛逃。劫後餘生的梅春,在黃立秋的深切同情和執著追求下,經過農會和婦女會的撮合,終於和他結合了。從他們的相愛中,使她第一次認識到人的價值、男女平等的意義,和真正愛情生活的幸福。1927年5月,"馬日事變"發生了,劊子手對革命的殘酷鎮壓,不僅奪走了梅春那革命啟蒙者的丈夫,而且又把她和黃立秋的遺腹子重新拋回到原先丈夫陳德隆"墳幕式"的家庭里。她又和從前一樣,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含辛茹苦,忍辱負重,決意作出自我犧牲,一心要將烈士的遺孤撫養成人。然而,由於陳德隆的嫉妒和報復,殘忍地虐待、折磨黃立秋留下的孩子,她在兒子身上所做的犧牲,所寄予的希望,最後變成了湖濱墳地上的一堆泥土。但梅春並沒有消極地沉陷在痛苦與悲哀之中,而是再次離開了陳德隆,在漫漫的黑夜中,獨自出走了。她的耳邊迴蕩著黃立秋生前的話音:"梅春,我們已經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不是死,就只有努力朝前幹下去。"她劃著名小船的身影,漸漸地消融在東方微露的晨曦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