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警世通言》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

這兩套選本的編選或整理、校點者,系從事二十多年古籍編輯工作的資深編審,是長期研究唐代文學與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的知名專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以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和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為代表的“三言”“二拍”最為有名,被公認為是我國白話小說最重要的代表之作。我們在2008年已出版新“三言”“二拍”叢書之《觀世記言》、《閱世述言》、《覺世獻言》、《拍案稱奇》、《拍案吧奇》五冊的基礎上,今根據廣大讀者需求,又推出“三言”“二拍”叢書。這兩套書是兩個互為呼應的有機組成部分。
關於“二拍”的書名,根據兩套書書名體例統一的需要,依照“三言”第一本《古今小說》曾更名為《喻世明言》、《拍案驚奇》曾因《二刻拍案驚奇》的出版而更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改為《拍案贊奇》。

作者簡介

吳偉斌,男,江蘇吳江人,漢族,1943年2月出生。1966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1978年跟隨唐圭璋、孫望兩教授學習唐詩宋詞,授文學碩士學位。其後到江蘇古籍出版社工作,曾任編輯室副主任、編審。二十多年間編輯了諸如《唐代文選》、《中國話本大系》(56種)、《新編三百首系列》(14種)、《中古文學文獻學》以及《注評》、《謝秦全集校箋》等幾千萬字的書籍。28年來致力於唐代文學與白話小說的研究,先後編撰出版了《元稹評傳》、《元稹考論》、《白居易全傳》、《宋元話本賞析》、《新》“三言”“二拍”叢書等十多種著作,主編《文學人物鑑賞辭典》、《毛譯東詩詞鑑賞》,發表有關元鎮、白居易的專題論文以及話本小說方面的各類文章、書籍近千萬字。

目錄

卷一鍾子期采樵巧遇摯友俞伯牙摔琴誠謝知音
卷二田氏女開棺桔新歡莊子休鼓盆成功大道
卷三蘇東坡續詩微諷王丞相王安石出題三難蘇學士
卷四王安石辭相歸隱金陵城拗相公謝世飲恨半山堂
卷五誠實呂玉還金卻完骨肉貪婪呂寶賣嫂反賣妻婦
卷六落第秀才街頭趁食尋死覓活幸運俞良酒樓題詩衣錦還鄉
卷七陳義侍者靈隱寺剃度可常和尚端陽節仙化
卷八崔寧因火乘亂巧得美娘秀秀至死不必追隨夫君
卷九李謫仙醉草金鑾殿里楊太師捧墨皇帝座前
卷十張建封賞識親盼盼錢舍人題詩燕子樓
卷十一鄭氏受劫歷盡苦難棲身尼庵蘇雲告狀最終團圓再合羅衫
卷十二呂順哥遭亂罹難卻得夫君范希周隱姓埋名倒合雙鏡
卷十三孫押司三現身求人申冤包龍圖初斷案為民報仇
卷十四西山窟鬼癩道人除怪杭州貧儒吳教授升天
卷十五庫銀丟失金滿冤屈秀童真相大白令史酬謝僕人
卷十六小夫人金錢美貌自贈年少張主管立志堅誠不貪財色
卷十七馬德稱時運未到處處碰壁黃六媖矢志不移時時追隨
卷十八座主喜少惡老誤錄三次門生不忘舊德報恩三世
卷十九崔衙內招搖新羅白鷂羅真人降伏定山三怪
卷二十慶媽偷情勒斃小孩子周三竊財砍死岳父母
卷二十一趙公子清油觀里結史妹宋太祖千里途中送京娘
卷二十二夫死父逼劉宜春誓作不嫁女生逃跡發宋金郎重會守孝妻
卷二十三樂和拼生覓偶情人順娘如願連理成家
卷二十四五景隆受騙回頭髮跡尋舊知玉堂春被誣殺人落難逢夫君
卷二十五桂員外貪沒他財兩度落難施官人善意待人東山起
卷二十六秋香無心一笑成姻緣伯虎屈身為媽娶美娘
卷二十七龜精喬扮男女仙人書生受惑陰陽淫情
卷二十八許小乙得偕百媚美女白娘子永鎮雷峰高塔
卷二十九宿香亭張浩遇人間才女河南府陳公成男女姻緣
卷三十金明池小吳清偶逢迷人女郎褚家莊老員外喜嫁病重女兒
卷三十一公子曹可成揮金脂粉地妓女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卷三十二李公子受惑轉讓風塵女杜十娘遭棄怒沉百寶箱
卷三十三喬彥傑貪戀美色半路買小妾董小二奸妾騙女最終害五命
卷三十四周廷章萬年永負薄情名王嬌鸞百世難消長恨淚
卷三十五無賴支助奸謀引誘主婦成奸寡婦邵氏淫慾失節奴僕生兒
卷三十六真知縣無端遭難服牢役假太爺名正言順享天倫
卷三十七萬員外無端招仇禍合哥兒巧遇救女娘
卷三十八張二官捉奸端午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
卷三十九劉本道一人下謫人間福祿壽三星度世仙界
卷四十豫章城孽龍興水旌陽宮鐵樹鎮妖

前言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的創作與流傳,可謂源遠而流長,它始於隋唐宋元時代的“說話”“話本”,發展於明清之際的“擬話本”,形成聽者廣泛、讀者眾多、深受歡迎的喜人局面。“話本”和“擬話本”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一份珍貴遺產,佳作燦若明星,閃爍其間,流傳人口,傳譽後代,在我國古代小說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宋時期,在我國的城市中出現了一種新興的引人注目的受人喜愛的職業——“說話”。“說話”是一種民間的技藝活動,“說話”的藝人們以講述聽眾喜聞愛聽、波瀾起伏、情節複雜的故事來招徠聽眾。從事這種職業的藝人當時被人們稱為“說話人”,他們講故事時所依據的底本被稱為“話本”,這是中國短篇白話小說的最初形態。據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文字記載,“說話”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悄然出現。隋代的侯白因為擅長“說話”,引人注目,受到歡迎,因而其“所在之地,觀者如市”。他的頂頭上司楊素常常強他為自己“說話”,“從旦至晚始得歸”。楊素之子楊玄感也常常要求:“侯秀才可以(與)玄感說一個好話。”唐代的宦官頭目高力士曾經為“移仗西內”的“太上皇”唐玄宗“說話”。而德宗、憲宗時期的官僚韋綬,罷官後則成了說書消遣的“積極分子”。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白行簡也曾讓說書藝人演說《一枝花話》,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有“光陰聽話移”的描述,並在其下自注云:“又嘗於新昌宅說《一枝花話》,自寅至巳猶未畢詞也。”這裡的“話”就是“說話”,而《一枝花話》即當時名聞遐邇的名妓李娃的故事,後來元稹和白行簡分別撰有《李娃行》、《李娃傳》傳世。歷時十二個小時都沒有“畢詞”,可見說話內容的精采豐富,情節的曲折起伏。清代末葉發現的大量敦煌遺文中,其中不少是唐五代時期的變文,其變文《韓擒虎話本》、《廬山遠公話》等亦應該屬於“說話”之列。但隋唐時期的“說話”活動,主要活躍在官僚集團和文人階層之間,很少涉及民間,普通的市民尚沒有參與進來。時至宋代,由於城市經濟的逐步繁榮。

精彩書摘

“老伯”,以見通家兄弟之意。伯牙道:“老伯,令郎還是停柩在家,還是出瘞郊外了?”鍾公道:“一言難盡!亡兒臨:終,老夫與拙荊坐於臥榻之前,亡兒遺語囑付道:‘修短由天,兒生前不能盡人子事親之道,死後乞葬於馬安山江邊。與晉大夫俞伯牙有約,欲踐前言耳!”老夫不負亡兒臨終之言,適才先生來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兒鍾之冢。今日是百曰之忌,老夫提一陌紙錢,往墳前燒化,何期:與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就墳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籃,鍾公策杖引路,伯牙隨後,小童跟定。復進谷口,果見一丘新土在於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賢弟,在世為人聰明,死後為神靈應,愚兄此一拜,誠永別矣!”拜罷,放聲又哭,驚動山前山後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問行的住的遠的近的,聞得朝中大臣來祭鍾子期,迴繞墳前,爭先觀看。伯牙卻不曾擺得祭禮,無以為情,命童子把瑤琴取出囊來放於祭石台上,盤膝坐於墳前,揮淚兩行,撫琴一操。那些看者聞琴韻鏗鏘,鼓掌大笑而散。伯牙問:“老伯,下官撫琴,吊令郎賢弟,悲不能已,眾人為何而笑?”鍾公道:“鄉野之人不知音律,聞琴聲以為取樂之具,故此長笑。”伯牙道:“原來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鍾公道:“老夫幼年也頗習,如今年邁,五官半廢,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這就是下官隨心應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誦於老伯聽之。”鍾公道:“老夫願聞。”伯牙誦云: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
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伯牙於衣夾間取出解手刀,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