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將金”號戰列艦

“波將金”號戰列艦

蘇聯導演謝蓋爾.愛森斯坦的《戰艦"波將金"號》以其大膽誇張的蒙太奇運用手法,成為世界電影發展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不朽之作。伴隨著該劇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流傳,人們不僅被它的藝術內涵所震撼,而且也不覺地記住了"波將金"號這個名字,該艦因此而成為最廣為人知的俄國戰列艦。

建造概況

1882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批准了一項為期20年的海軍擴軍計畫,準備依靠本國的造船工業建造19艘艦隊裝甲艦和4艘岸防裝甲艦。按照這個龐大的計畫,俄國海軍於1895年9月決定再為黑海艦隊建造第8艘裝甲艦。海軍部注意到,黑海的尼古拉耶夫海軍船廠只要將正在建造的"羅斯季斯拉夫"號下水後,就可以馬上開工新型裝甲艦。於是,上級詢問黑海艦隊司令科羅特夫少將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新船,科羅特大回答說自己理想的艦隻應該是"十二使徒"級的改進型,而且要使用"貝爾維爾"燃油鍋爐,使航速達到20節。對此,齊哈切夫上將和海軍技術委員會主席皮利金少將卻持不同見解,他們認為20節的航速要求過於奢侈,如果必須達到如此高的速度,就一定要大幅度削減新裝甲艦的裝甲列板;而且黑海艦隊的其他主力艦航速均在16節左右,新艦較大的航速在聯合行動中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他們希望以"三聖徒"級或"羅斯季斯拉夫"級為藍本設計新型黑海裝甲艦。

科羅特大獲知情況後改變了主意,他又看上了波羅的海艦隊的"佩列斯維特"級裝甲艦,他甚至要求尼古拉耶夫船廠利用"佩列斯維特"級的原有圖紙不加改動地直接建造一艘。這次,皮利金少將和海軍總造艦官庫琴科夫同意了。不過現在看來,"佩列斯維特"級較高的航速和較大的續航力對於狹窄的黑海是一種浪費。俄國海軍軍官選擇現成設計的最大原因可能是時間緊迫,"羅斯季斯拉夫"號艦體預計於1896年初下水,對於缺乏經驗的俄國造船界來說,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一個全新設計。

可是計畫1896年初下水的"羅斯季斯拉夫"號的工程卻一拖再拖,關於未來黑海裝甲艦的爭論也就一直持續了下來。直到當年6月23日,海軍大臣阿列克賽.亞歷山大羅維奇大公做出了最終裁決:必須以黑海艦隊的"三聖徒"級為藍本設計新艦。現在有人認為阿列克賽.亞歷山大羅維奇的決定是"無理和不合程式的",是行政命令對科學論證決策機制的粗暴踐踏。不過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阿列克賽大公的決策卻是相當合理的。由於溫暖的黑海和冬季封凍的波羅的海自然環境有很大不同,因此俄國黑海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總是裝備著不同類型的裝甲艦。1891年開工的"三聖徒"級固然比"佩列斯維特"級陳舊,可是它畢竟是為在黑海使用設計的,環境適應性要好得多。

阿列克賽大公自己也對新艦的設計提出了一些意見,他要求採用首樓艦型以增加軍艦的適航性,但這樣必將增加艦體前部的重量,而且伴隨著前主炮炮位的升高,也會惡化軍艦的穩性。對於這點,大公認為可以採用較輕的炮廓式主炮來代替炮塔;防護系統應使用德國克虜伯式裝甲,並且在主裝甲帶後設定傾斜的穹甲:各152毫米副炮炮位套用裝甲板隔開,這樣會拉大炮位間的距離,在艦體長度不變的情況下使主炮塔的位置偏向兩端;為了降低成本,放棄在艦上使用貝爾維爾水管鍋爐。

設計工作落到了"三聖徒"號的監造官肖特身上。很快,肖特於1896年8月7日接到指令,要求他立即按照大公的指示準備開工新艦所需的一切物資,因為這時距"羅斯季斯拉夫"號下水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肖特一邊忙於"三聖徒"號的收尾工程,一邊騰出時間進行設計。同年12月,肖特帶著兩個設計草案前往聖彼得堡向海軍技術委員會說明情況,第一個方案沿用了"三聖徒"級的主炮水壓動力裝置,第二個方案的主炮塔則採用了剛剛發明的電動齒輪減速動力裝置。

海軍技術委員會的各部門理所當然地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機械處對機艙和燃油艙的通風系統設計發出了警告;魚水雷處則希望放棄水上魚雷管,改為一對水下魚雷發射管;另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置疑也令肖特疲憊不堪。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要求設計師對各系統及裝載物的重量和艦體穩性進行重新核算。肖特本來以為只消在聖彼得堡呆幾天就能夠回去,結果卻被技術委員會留了足足6個月,委員會的頭頭們似乎認為把設計師留在自己身邊進行工作才讓人放心。

1897年6月12日,肖特終於拿出了按照技術委員會意見設計的最終方案。當然其中仍然有許多方面未能決定下來,不過無論如何,總算可以開工建造新裝甲艦了。尼古拉耶夫船廠於7月開始製造木質縮比模型。由於肖特必須編制施工所需的各類技術檔案,又要等技術委員會批覆,開工日期又推了好長時間。最終,新裝甲艦總算於1897年12月27日開工,親手設計它的肖特擔任監造官一職。次年10月10日舉行了正式開工典禮,躺在船台上的龐然大物也被命名為"塔夫利亞公爵波將金"號(以下簡稱"波將金"號),列入黑海艦隊序列。

軍艦開工後,對設計的不斷改動仍在繼續。1898年2月8日,決定將機艙內橫向布置的鍋爐改為縱向布置。這意味著要改動不少橫隔壁和鍋爐基座的位置,船廠不得不向供貨的鋼鐵廠緊急發出更改板材型號的要求,結果一些已經割好的鋼板報廢了。波羅的海工廠到5月份才完成了推進裝置的最終設計,這個設計與預先的總體設計有衝突,因此不得不對艦內空間重新進行區劃。由於新增加了後部裝甲司令塔,又使人們對軍艦能否達到設計穩性要求提出了疑問。1899年下半年,海軍技術委員會對"波將金"號的設計改動越來越多,以至於肖特被迫再次前往聖彼得堡配合他們的工作。技術委員們提出了諸如發動機和彈藥庫的位置,取消某些裝甲橫隔壁以減輕重量,探照燈和小艇吊桿的詳細布置,等等,儘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1900年10月9日,"波將金"號終於下水。可是直到這時,軍艦的技術設計還沒有終結,例如關於注排水泵系統的爭論仍未達成共識。原料的短缺也拉長了"波將金"號的工期,由於聖彼得堡的伊若拉工廠產能不足,尼古拉耶夫船廠只得於1901年5月向英國貝得莫爾公司購買副炮炮廓用127毫米裝甲板。

1902年7月4日,"波將金"號未完成的艦體被拖往賽瓦斯托波爾的拉扎列夫海軍船廠進行舾裝。新的問題接踵而至,負責製造主炮塔的尼古拉耶夫造船一機械製造一投資聯合體過去從來沒有生產過炮塔,這次卻一下子要製造最新型的電動305毫米雙聯炮塔。由於嚴重缺乏經驗,他們在組織設計生產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直到1903年11月"波將金"號竣工服役時,艦上裝的還是過去為老裝甲艦預備的舊式炮塔。

總體布置

"波將金"號採用了首樓型艦型,首部乾舷因此增加到7.8米,在惡劣海情下的適航性比"三聖徒"級大為提高。全艦採用雙重底結構,鍋爐艙沒有中央縱隔壁加以分隔。設計排水量12480噸,實際為12900噸;水線長113.2米;艦體垂線間長112.97米,水線寬22,25米,最大吃水8.23米;編制艦員為731人,其中軍官26人。舯部上層建築上有4具大型弧形迴轉吊艇柱,外觀與美國"肯塔基"級戰列艦非常接近。

武器裝備

"波將金"號安裝了2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塔,由於採用電力驅動帶來了一系列麻煩。在最初的試驗中,射速勉強達到每4分鐘一發,只有老式炮射速的一半。在重新設計了齒輪傳動裝置後,射速提高到1.5~2分鐘一發的水平。炮塔方向射界左右各150度,火炮最大仰角15度。火炮身管長40倍徑,初速792.5米/秒,每管備彈60發,其中穿甲彈、榴彈和鑄鐵制破片殺傷彈各18發,另有4發半穿甲彈和2發榴霰彈。

"波將金"號的其他武器則可謂五花八門。副炮是16門152毫米速射炮,射速可達3發/分,其中12門布置在主甲板上的炮廓里,另4門布置在首樓甲板平面的上層建築炮廓內,每管備彈180發,其中穿甲彈、榴彈和破片殺傷彈各47發,另有31發半穿甲彈和8發榴霰彈。在"波將金"號的14門75毫米火炮中,6門布置在首樓甲板平面的炮廓內,2門在同一平面的上層建築首尾處,2門位於前部司令塔的兩側,最後4門分別布置在首尾兩端甲板下的炮室內,每門炮備彈300發,穿甲彈和榴霰彈各125發,半穿甲彈50發。"波將金"號的艦首裝有4門47毫米甲板炮,另有2門位於後部上層建築上。此外,"波將金"號還裝有2門65毫米巴拉諾夫斯基登入火力支援炮、2門37毫米輕炮,主桅平台和上層建築中部還各裝有2挺7.62毫米機槍。

1915年6月,上甲板上又安裝了2門57毫米高射炮,後來還加裝了2門75毫米高射炮。過去裝備的75毫米防魚雷艇炮在大戰期間被拆掉。

與其他列強戰列艦不同的是,"波將金"號的彈藥配置中榴彈占了絕大部分。這是因為土耳其艦隊的實力單薄,俄國裝甲艦與其主力軍艦交火的機會不多,而如果俄軍在黑海南岸發起登入作戰,黑海艦隊的裝甲艦必將執行較多的對岸炮轟任務。

"波將金"號共有5具水下魚雷發射管,1具位於艦首,另4具布置在兩舷,每管備雷3枚。在1910-1911年進行的改進中,艦首魚雷管被拆除;其餘的魚雷管在1916年2月入塢檢修期間被全部拆除。"波將金"號第2個和第3個煙囪間原有一座布置有2台探照燈的觀察平台,後來可能因為煙囪排煙影響太大而在軍艦服役後不久即被拆除。

防護系統

"波將金"號的裝甲防護體系與人們熟知的現代裝甲艙式防護體系有很大的區別。其側舷從下到上一共有3道裝甲帶,其中最下方的主裝甲帶用克虜伯鋼製成,全長72.23米,占全艦長度的63.8%,高2.28米,其中1.53米位於設計水線以下,舯部鍋爐艙和機艙外包覆的側裝甲帶厚229毫米,主炮彈藥庫外側的裝甲帶削薄到203毫米,裝甲帶底緣處厚127毫米。首尾外圍敷設有51毫米厚的防破片裝甲。裝甲帶與首尾的178毫米厚裝甲橫隔壁連線在一起,組成將動力艙和主炮彈藥庫包圍在內的裝甲圍壁。

側裝甲帶上方是一道152毫米厚的上裝甲帶,這層裝甲板一直向上延伸到主甲板的高度,長47.55米,用來防護動力艙的上部。再向上是主甲板副炮炮位的152毫米裝甲列板。首樓甲板上的4門152毫米炮也有152毫米的裝甲板防護,但是由於首樓甲板副炮位間隔較大,中間是不太重要的75毫米炮,因此沒有在這裡敷設整條裝甲帶。主炮塔側壁厚254毫米,頂部51毫米;內部支撐筒壁厚亦為254毫米,但外圍有穹甲和側裝甲帶遮蔽的部分厚度分別為122和107毫米。司令塔側面厚229毫米,頂部51毫米。

"波將金"號的水平裝甲厚50毫米,由15毫米的甲板和附加的35毫米鎳合金鋼複合而成,穹甲由47.6毫米鎳合金鋼和15毫米甲板組成,裝甲艙前後防護甲板厚度均為76毫米。大戰開始後,煙囪間張起了可防備輕型炸彈的遮蔽簾幕。

"波將金"號配備了完善的注排水系統,雖未設立中央泵站,但在每個隔艙內各布置一台水泵。這樣就極大地簡化了系統的設計難度,也減少了各艙橫隔壁管道開孔數量,提高了艦殼的水密性。舯部主隔艙水泵的最大流量為750噸/小時,首尾兩端容積較小隔艙的水泵功率也較小。全艦共有12台注排水泵。

推進系統

"波將金"號的全套動力裝置都是由波羅的海工廠設計、在尼古拉耶夫工廠生產的。艦上共有22座"貝爾維爾"水管鍋爐,其中前鍋爐艙的8台為燃油鍋爐,後兩個鍋爐艙布置了傳統的燃煤鍋爐。主機是2台立式三缸往復蒸汽機,單台功率5300馬力。每台蒸汽機驅動一個直徑4.2米的四葉螺鏇槳。在1903年10月31,日的試航中,"波將金"號的鍋爐壓力達到了15個大氣壓,在螺鏇槳轉速為85轉/分時的航速為16.5節,達到了16節的設計要求。

但是新式燃油鍋爐帶來了一系列明顯的不便。更糟糕的是,由於鍋爐供油管線設計失誤,"波將金"號於1904年2月2日發生了火災,造成了嚴重損失。後來查明是由於積累在鍋爐下面的燃油遇熱導致起火。因此,黑海艦隊於當年3月做出決定,將"波將金"號上的鍋爐全部改為燃煤式。改造工程在塞瓦斯托波爾軍港完成。改進後的動力裝置表現不錯,在1914年5月的試航中,"波將金"號("潘特萊蒙"號)開到了16.9節,甚至比剛竣工時的航速還要快。同年年底,黑海艦隊組織戰列艦進行了一次10小時拉力賽,"波將金"號取得了平均航速16.68節的好成績。

"波將金"號設計儲煤量950噸,最大1100噸,另有340噸重油:設計續航力3600海里/10節。改為全燃煤鍋爐後,重油艙亦改為煤艙,續航力降低到3200海里/10節;給水允許的自持力為14天,食品則可供全體艦員60天之用。

服役歷程

"波將金"號於1905年春服役時,日俄戰爭已經進行了一年有餘。沙俄軍事機器在遠東連遭敗績,俄國上下已經從開戰時的群情激昂轉變為對政府的批判和仇視,甚至在作為沙皇傳統支柱的陸、海軍里也蔓延著不滿情緒。1905年6月27日,"波將金"號出港開往特魯達,準備進行射擊訓練,但因水手拒絕吃發臭的牛肉與軍官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後來,衝突演變為全體水兵起義,起義水兵操起步槍與艦上的軍官進行了交火。包括艦長、副艦長、值班軍官以及幾名素來不得人心的軍官在內的7人被打死,其餘的軍官被水兵逮捕。艦上成立了由30位水兵組成的管理委員會,馬秋申科當選為主席。下午2點,起義者通電宣布"波將金"號起義,並正式脫離沙俄艦隊序列,隨後,艦上掛起紅旗與護航的267號雷擊艦一道駛往敖德薩,去支援那裡正在進行的工人總罷工。入夜後,"波將金"號開進敖德薩港,向正在驅趕罷工工人的沙皇憲兵和警察進行了幾次射擊。

"波將金"號起義的訊息很快傳到聖彼得堡,沙皇尼古拉二世大為震驚,遂命令黑海艦隊司令官秋米寧採取包括擊沉該艦在內的一切手段撲滅起義行動。6月30日晨,黑海艦隊的5艘裝甲艦和6艘雷擊艦趕來堵住了敖德薩的出港航道。"波將金"號沒有退縮,反而勇敢地駛向封鎖線。分艦隊的水兵不但沒有向"波將金"號開火,反而湧上甲板向他們高呼"烏拉!"。"勝利者格奧爾基"號裝甲艦也升起了紅旗參加起義。為了防止整個艦隊發生譁變,分艦隊指揮官卡里格少將命令各封鎖艦以最大航速返航。

不久,"勝利者格奧爾基"向敖德薩沙皇當局投降。經過長時間的討論,革命者決定將軍艦開往羅馬尼亞。7月1日晚,"波將金"號和267號雷擊艦離開敖德薩,於次日抵達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在康斯坦察滯留交涉期間,兩艘起義軍艦共同發表了《告歐洲各列強書》和《告整個文明世界書》。由於羅馬尼亞當局拒絕提供補給,"波將金"號不得不開往費奧多西亞尋求幫助。當軍艦於5日6時開進費奧多西亞時,碼頭上只有等待著逮捕革命者的軍隊和警察,因此不得不於7月7日又返回康斯坦察。由於艦上的鍋爐水儲備已經消耗殆盡,軍艦無法再次開動,起義者只好於7月8日降下飄揚在主桅上的紅旗,將"波將金"號交給羅馬尼亞當局,並宣布自己是政治流亡者。9日,俄國黑海艦隊分艦隊駛抵康斯坦察,並於次日接管"波將金"號。1905年7月14日,"波將金"號被拖回塞瓦斯托波爾。

在1905-1907年間俄國陸海軍士兵的多次起義中,"波將金"號起義的影響最大。它是沙皇武裝力量中首先轉向革命的一支大部隊。列寧寫道:"……裝甲艦‘波將金’號仍然是革命方面沒有被征服的領域,不管它的命運如何,擺在我們面前的卻是這樣一個極其重大而確鑿的事實:這是一次組織革命軍隊核心的試舉。"

正是由於"波將金"號起義所帶來的巨大影響,沙皇政府再也不想聽到"波將金"這個刺耳的名。字。於是在1905年10月12日將"波將金"號改名為"潘特萊蒙"號。可是"波將金"的精神並沒有消散,當年11月28日,"潘特萊蒙"號又參加了"奧恰科夫"號巡洋艦發起的塞瓦斯托波爾起義。

在接下來的幾年內,俄國革命暫時轉向低潮,"潘特萊蒙"號的生活也逐漸平靜下來,它迎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艦員。1907年,俄國海軍將艦隊裝甲艦的名稱改為戰列艦。1909年6月11日夜,航行中的"潘特萊蒙"號不慎將己方的"比目魚"號潛艇撞沉,16名俄國艇員遇難。1911年10月2日,從康斯坦察訪問歸來的"潘特萊蒙"號擱淺。經過緊急搶修後,"潘特萊蒙"號浮起並返回賽瓦斯托波爾入塢整修。進一步檢查後發現,13-70號肋位間的艦底嚴重變形,部分水密隔艙的底部連線損壞,導致艦內嚴重進水。經過恢復浮性的必要修理後,頑強的"潘特萊蒙"開出船塢,參加了年底開始的黑海艦隊年度射擊大檢查。1912年1月10日,"潘特萊蒙"重新入塢進行大修,更換了艦底大量受損的縱骨、肋骨和舷緣板,同時還更換了包括鍋爐基座和通海閥在內的艦內設備。修理和改進工作於當年4月25日全部完成。

1907年,"潘特萊蒙"號裝上了主副炮用望遠式瞄準具和2.5米測距儀;1909年2月,實驗性地安裝了紐倫堡設計的水下通信裝置,可以通過音響脈衝與潛艇和其他水面艦艇建立聯繫。在1910-1911年的改進中,"潘特萊蒙"號的艦橋被減小,司令塔頂部的操舵室取消,更換了司令塔兩側的飛橋,整修了部分鍋爐,並在首尾部分區域增加了25毫米裝甲板;1911-1912年間,"潘特萊蒙"號的鍋爐和主機被翻新,同時改進了主炮塔,使主炮射擊循環周期降低到40秒。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與德國很快進入戰爭狀態。8月14日,德國海軍少將蘇雄率領的"戈本"號戰列巡洋艦和"布雷斯勞"號巡洋艦躲過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堵截,開進地中海加入土耳其海軍。"戈本"號上的10門283毫米火炮和27節的高航速對俄國黑海艦隊獲得了明顯優勢。

但俄國海軍也有自己的優勢。早在1907年,黑海艦隊就嘗試了一種新的戰術,即用無線電指揮數艘戰列艦對同一目標實施射擊。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這種戰術到1914年已經達到實用狀態。黑海艦隊戰列艦總隊最優秀的3艘戰列艦"葉夫斯塔菲"、"伊凡.茲拉托烏斯特"和"潘特萊蒙"號組成了實施這種戰術的編隊火力群。黑海艦隊的這種戰術毫無疑問是經過充分準備的。很快,俄國戰列艦就獲得了展示無線電指揮火力群戰術的機會。

1914年11月18日中午,俄國艦隊炮轟土耳其的特拉布松後向塞瓦斯托波爾返航,結果在霧氣朦朧下與"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不期而遇。黑海艦隊司令官艾伯哈特中將的旗艦"葉夫斯塔菲"號在佇列的最前方,隨後跟著"伊凡.茲拉托烏斯特"、"潘特萊蒙"、"三聖徒"和"羅斯季斯拉夫"號等4艘戰列艦。發現"戈本"號後,艾伯哈特首先命令火力群編成內的前3艦左轉8度,向敵人接近。火力群順利地完成轉向後,意外的情況卻突然發生了。海風將先導艦"葉夫斯塔菲"號的排煙吹向中央指揮艦"伊凡.茲拉托烏斯特"號,導致"伊凡.茲拉托烏斯特"很長時間內都沒有發現"戈本"號。為了等待信號,已經完成觀測的"葉夫斯塔菲"號遲遲未能開火。這時,"戈本"號正在拚命轉向,準備向俄艦實施右舷齊射。艾伯哈特將軍不能等待了,他命令"葉夫斯塔菲"號按照40鏈的距離參數進行了一次雙炮齊射,並且獲得了首發命中。"葉夫斯塔菲"的305毫米炮彈擊毀了"戈本"號的一個150毫米副炮炮位,引爆了5發150毫米炮彈和16個裝藥,但未造成嚴重破壞。緊接著,"戈本"號進行了準確的還擊,"葉夫斯塔菲"號被命中4發炮彈,死33人,傷25人。真正倒霉的是,由於"戈本"號的彈片將"葉夫斯塔菲"號的無線電天線打斷,以致旗艦無法將自己的正確觀測結果提供給兩艘友艦。"伊凡.茲拉托烏斯特"和"潘特萊蒙"號繼續以錯誤的距離表尺進行猛烈但毫無意義的炮擊,結果這場持續了14分鐘的海戰變成了"葉夫斯塔菲"與"戈本"的單打獨鬥。這說明俄國的戰術仍然存在較多的缺點,如中央艦觀察哨容易遭受兩端軍艦排煙的影響,在中央艦未能發現目標的情況下,先導艦沒有迅速接替指揮等問題。

1915年5月10日,俄國艦隊再次與"戈本"號遭遇。這次,德國人的新式軍艦試圖突襲"葉夫斯塔菲"號。可是"潘特萊蒙"和"三聖徒"號迅速趕來支援。"潘特萊蒙"的幾次齊射命中"戈本"號2發,使其不得不選擇撤退。俄國艦隊在實施了6個小時的追擊後,終因航速差離太大放棄了消滅"戈本"號的念頭。

10月下旬,黑海艦隊的新型無畏艦"瑪利亞皇后"號掩護3艘前無畏艦轟擊剛剛倒向同盟國一方的保加利亞艦隊。英國皇家海軍少將費利摩爾作為觀察員搭乘"潘特萊蒙"號參加了行動,他後來報告稱俄國艦隊的猛烈火力令人印象深刻。可實際上,"潘特萊蒙"號曾差點被德國UB-7號潛艇發射的魚雷命中。

1916年初,"潘特萊蒙"、"羅斯季斯拉夫"、"三聖徒"號3艘戰列艦以及"尼古拉一世"和"亞歷山大一世"號水上飛機母艦組成了一個最原始的戰列艦-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從1916年4月14日早上開始,"潘特萊蒙"和"羅斯季斯拉夫"號再次轟擊了特拉布松要塞,以支援正在向這裡進攻的俄國陸軍。兩艦一共發射了1220發152毫米炮彈。土軍工事被完全摧毀,炮兵陣地也被徹底粉碎,土耳其軍隊正向後撤退。下午2點,上耳其人已經完全放棄了海岸防禦陣地並全速後退。時間進入1917年後,隨著俄軍在戰場的一再失利,俄國又一次進入了革命高潮。二月資產階級革命後,為了顯示黑海艦隊的改革決心,"潘特萊蒙"號於4月13日改名為"塔夫利達波將金"號。很快,艦名又於5月11日改為更資產階級化的"自由戰士",此後,包括黑海艦隊在內的整個俄國基本上處於混亂動盪狀態,大部分主力軍艦因缺乏艦員和維修癱在港內。1918年3月,"自由戰士"號被編入預備役,2個月後被占領塞瓦斯托波爾的德軍俘獲。同年11月,英國干涉軍從德國人手中接管了該艦。為防止軍艦被紅軍掌握,英國干涉者在撤退前於1919年4月19日炸毀了"自由戰士"號的鍋爐和輪機。1920年11月,弗蘭格爾的白衛軍從賽瓦斯托波爾撤走後,布爾什維克接管了還留在港內的軍艦。

紅軍對"自由戰士"的興趣顯然沒有對十月革命名艦"阿芙樂爾"號那樣大。根據蘇俄政府1922年的命令,廢艦堆里的"自由戰士"號於1923年開始解體,1925年11月21日,拆毀工作全部完成。

有趣的是,電影《戰艦"波將金"號》正是同年完成的。"波將金"號的艦體拆毀了,艦名更換了,可是銀幕上的"波將金"號卻成了另一種永恆的和無法改變的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