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壹元寶”

“得壹元寶”

天寶年間,雖為大唐帝國的鼎盛時期,但唐王朝已經走下坡路了。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唐。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范陽稱“大燕皇帝”,上元元年(760年)六月,開始鑄“得壹”錢。得壹元寶就是在這動盪的時期產生的。

簡介

“得壹元寶”“得壹元寶”
得壹元寶”是唐叛將史思明占據東都洛陽後鑄造發行的貨幣,錢文“得壹”取初始之意,亦有一統天下的含義。“得壹元寶”鑄行後不久,史思明覺得“得壹”這一名稱有得到一時的各種解釋,有一種國運不能長久之兆,有悖於他這個一心想當皇帝的急切心理,於是改元“順天”
“得壹元寶”因鑄行時間短,發行量有限,錢文古拙,錢體厚重,形制大方,據說又是熔佛像之銅鑄造而成,因而深受人們喜愛。收藏界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

基本特徵

筆者經過十多年的苦心尋覓,先後發現銅、、銀三種不同材質的“得壹元寶”,銅質的一枚直徑35毫米,穿徑8毫米,厚2.8毫米,重19克,背上一仰月;鐵質的一枚內外徑與銅質的基本相同,重18克,背有四月;銀質的一枚直徑36毫米,穿徑7毫米,厚2毫米,重13克,背上一仰月,“元”字左側有—貫通錢背的鑄孔。
從史思明鑄造的銅、鐵、銀三種不同材質的“得壹元寶’,在較短的時間內。鑄造出各種不同材質、工藝精良的貨幣,足以證明他在當時確實具有相當的實力,以至敢於另立“中央”,與大唐王朝對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