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花魚”號常規動力高速試驗艇

研製國家:美國名稱型號:“青花魚”號(Albacore Agss569)研製單位造價現狀:退役在“鰩魚”級建造的同時,為了提高航速,美國建造了“大青花魚”號試驗潛艇,它是美國海軍的常規動力高速試驗艇,主要用於試驗流體動力學。潛艇艇體第一次採用鯨魚型的流線型,因而它比當時其它的常規潛艇速度快(水上25節,水下30節以上),機動性好。它成了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後來建造高速潛艇(不論是核潛艇還是常規潛艇)的主要標本。

基本信息

概述

“大青花魚”號是美國海軍的常規動力高速試驗艇,主要用於試驗流體動力學。潛艇艇體第一次採用鯨魚型的流線型,因而它比當時其它的常規潛艇速度快(水上25節,水下30節以上),機動性好。它成了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後來建造高速潛艇(不論是核潛艇還是常規潛艇)的主要標本。“大青花魚”號經過幾次改裝,其中第三次改裝將艉舵改成X型結構,也就是將以前的布置相對地轉過45度,用以提高舵的效率。第四次改裝採用了銀鋅電池和反轉螺鏇槳,大幅度提高了水下推進電機的單機功率,由6500馬力提高到15000馬力。此外,在“大青花魚”號潛艇上還進行了聲納和其它許多設計方案的試驗,試驗取得明顯效果的是艇型。美國的“鰹魚”級攻擊核潛艇就是採用了這種水滴形減小水下阻力達到高速性的。

發展歷程

1952年3月15日、在緬因州的朴次茅斯船廠,開始動工建造青花魚級潛艇唯一一艘青花魚號(AGSS-569)。
1953年8月1日、進行下水儀式。
1953年12月6日、正式服役於美國海軍。
1954年,新型‘淚滴型’船體、大型艉等性能測試。
1955年,噪音排除等實驗測試。
1960年,聲納系統的性能測試。
1962年,電池與螺鏇槳的性能測試、加裝高壓排水裝置。
1972年12月9日,除役。
1980年5月1日,拖回朴茨茅斯港,陳列在特別設立的史館內。

技術數據

水上排水量:1,540噸
潛航排水量:1,850噸
水上吃水:6.7米
全長:62.1米
全寬:8.2米
動力系統:柴油引擎2具
主電動機:1具
葉軸:單軸
水上極速:25節
潛行極速:33節
乘員:52名(5名軍官)

武器裝備

魚雷:無武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