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超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由日本1937年確定建造的戰艦。其裝甲厚、防護能力強。

“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Yamato)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超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大和”號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3000噸,大口徑主、副炮20餘門,航速27節,確是名符其實的最大、威力最強的戰艦。其裝甲厚、防護能力強,故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

建造背景

自20世紀30年代初葉起,已經躋身於世界海軍強國之列的日本帝國開始在太平洋地區向美、英挑戰。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國防方針時,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日本帝國海軍為確保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的戰略是,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上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進而殲滅由美本土前來增援的艦隊。為此,日海軍選擇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並組建以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在海上截擊美國艦艇編隊,在此作戰指導思想下,日海軍認為,無法在戰艦的數量方面,同美海軍抗衡,因而企圖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美海軍在數量上的優越地位。與此同時日本與英美等國在倫敦海軍會議上限制海軍軍備的談判正在逐漸趨向破裂。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籤字。1937年確定建造3艘大和級戰列艦,這就是“大和”號和“武藏”號,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決定將正在建造的第三艘大和級戰列艦“信濃”號改建為航空母艦

“大和”號性能數據

艦體尺寸:艦長263m(水線長256m),艦寬38.9m,吃水10.4m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2810噸;
動力系統:
12台鍋爐,4台蒸汽輪機,4軸,
主機輸出功率150000馬力(倒車45000馬力)
航速:27節,
儲油量6400噸,續航力7200海里/16節;
武備:
9門460mm/45倍口徑主炮,3聯裝3座(炮彈基數100發/門,穿甲彈彈重1460kg,裝藥330kg,初速780m/s,發射藥360kg)
6門155mm炮,3聯裝2座(改裝中拆除了兩座)
24門127mm炮,雙聯裝12座(改裝中增加了6座)
156門25mm炮,3聯裝45座、單裝21座,4挺13.2mm機槍,雙聯裝2座;
艦載機6架;
裝甲:(裝甲總重22895噸)
主裝甲帶,中甲板以下410mm(硬化層135mm),外傾角20°;
甲板,上甲板35~55mm,中甲板200mm;
炮塔,前650mm,側面250mm,頂270mm,炮座560mm,底250mm;
彈藥艙壁,頂270mm,底50~80mm,傾角25°;
機艙、鍋爐艙,頂200mm,到艦底75~90mm,傾角1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