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湧泉[相聲演員]

陳湧泉[相聲演員]
陳湧泉[相聲演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湧泉,1932年出生於北京市,相聲演員,國家一級演員。

外祖父鍾子良是清末民初“清門”相聲的代表人物,先後編寫了相聲《八大改行》、《賣五器》、《都門記略》。 父親陳子貞是二十世紀20-40年代的相聲名家,代表作有《八貓圖》、《窮富論》、《羊上樹》等傳留後世。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陳湧泉 陳湧泉

陳湧泉國小就讀於北京市第十一國小,畢業時以第48名的成績被北京市第五中學錄取,後拜譚伯如為師學習相聲。1951年,“抗美援朝”時期,14歲的陳湧泉進入相聲行業,擔任“北京相聲改進小組”的文書。1955年,陳湧泉開始相聲創作,先後發表了《我沒問題》、《新詞就話》、《請醫生》、《孕婦調查表》等。“文化大革命”期間,陳湧泉被迫離開舞台。45歲時,陳湧泉復出登台。曾創作、改編、整理並發表過現代和傳統單口、對口、三人相聲、化妝相聲、相聲劇和相聲理論文章50餘段(篇)。曾先後赴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和講學。與李金斗共錄製相聲專輯盒帶6盤,共收錄大小節目39段。個人單口相聲專輯一盒。

演藝經歷

1979年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演出表演和創作一等獎。

1986年全國新曲目比賽表演一等獎。1986年第一屆全國電視大獎賽捧哏二等獎。

1989年第二屆“禹婷杯”相聲電視匯演笑星金獎。

1990年“銅陵杯”相聲評比優秀獎。

1995年全國首屆“侯寶林金像獎”電視相聲大賽,獲“對相聲藝術做出傑出貢獻獎”。 他繼承了“清門”相聲的文雅和專業相聲的火爆,他技術全面能捧能逗,並擅長單口相聲。口齒清脆, 嗓音洪亮,能說能唱,颱風正,語言生動,乾淨利落,有46年舞台實踐經驗。與李金斗長期合作,配合默契,珠聯璧合,相映生輝,被稱為相聲界的合作典範,黃金搭檔。

演出照 演出照

60年代創作改編了一批化妝相聲如《如此多情》,相聲劇《你看像誰》、《城市小姐》等。幾十年來創作和發表的作品,包括對口相聲、單口相聲、化妝相聲、理論文章及改編、移植、整理的劇目,共約50餘段(篇)。

1989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與李金斗表演相聲《送春聯》   。

2017年3月18日,獲得“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曲藝藝術家”榮譽稱號,並在北京舉行京津冀三地演員拜師儀式   。

2018年4月7日,參加“紀念相聲表演藝術家羅榮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場演出   。

相關故事

相聲是我一生“泉涌”如注的生命

陳湧泉這一輩子算是和相聲結下了不解之緣。 別人這么說,他自己更是這么做。圈裡的行家,圈外的觀眾,都瞧出來陳湧泉老先生對相聲的這份痴,這份愛,這份鍥而不捨和這份孜孜以求。 陳湧泉不支聲,自己悶頭乾,相聲界裡是腕兒不是腕兒的都尊稱他良師益友。陳湧泉出身於相聲三代世家,外祖父鍾子良是清末“黑公爺府的額父(女婿),精通音律,最喜相聲,是清末“清門”相聲的代表人物;父親陳子珍是京劇票友,入了“清門”後成為一名優秀的具特色的相聲演員,京劇名家金少山專門送他“相聲泰斗”的賬子。第三代陳湧泉雖說自幼迷相聲,但母親堅決反對,真到“抗美援朝”中著名相聲演員常寶堃和弦師程樹堂在朝鮮犧牲震驚了文藝界,白雲鵬老先生說“世道不一樣了,孩子該子承父業啊!”就此,一個14歲就在“相聲改進小組”當文書的小傢伙就成了23歲就發表了《倒運糧食的人》、《我沒有問題》、《新詞舊話》、《請醫生》、《孕婦調查表》和反映“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故事《牽手記》的小伙子。60年代,豐富相聲上演劇目的化妝相聲也出自湧泉先生之手:如《兩個理髮員》、《如此戀愛》、《如此多情》、相聲劇《您看像誰》、《城市小姐》等。

鍥而不捨的為相聲

在人的身心都受外界壓迫的“文革”期間,陳湧泉被迫離開舞台長達11年之久,儘管抄家時把他一點一滴節省下來錢買來的各種資料書被毀掉掉四五千冊,但他仍舊沒放棄畢生所愛的相聲,儘管他心中有怨氣,但是從來 沒有泄氣,一如既往地利用一切可用的時間背詞,進行基本功練習,藝術積累一直沒斷。11年之後已經45歲的陳湧泉在人們的擔心中又登台了……聲音洪亮,底氣十足,口齒清晰,乾淨利落,一段相聲下來嚴絲合縫沒有一點兒錯處,人們讚嘆著陳湧泉一是幼功紮實,二是鍥而不捨的精神。 陳湧泉的鍥而不捨讓他又煥發了藝術的青春。

陳湧泉 陳湧泉

“泉涌”為曲藝興、相聲榮

陳湧泉從23歲,就發表了自己的段子和作品,任何時候都沒見過他停下修改和創作,說他的靈感來如泉涌,永不枯竭不為過。 你就沒想過人家那種“靈”如泉涌是怎么來的?那,能讓個個沒模沒形、沒彩沒樣的平常段子亮起來、笑起來的本事,可是陳湧泉一輩子磨出來的,是他一輩子對相聲的愛,使這“淳淳細流”永遠都流不盡。生於相聲世家的陳湧泉家學淵博見多識廣,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握了較全面的單口、對口、群口多種相聲表演形式,但他從不張揚,從不宣兵奪主。學逗哏的他和李金鬥合作說起捧哏,他一直甘當綠葉不說,還改出了特招人的段子,總結出了捧哏的十要十不要,讓李金斗佩服地把這位大自己15歲的老師尊為:捧得嚴,膩得勻,一絲不苟,滴水不漏。” 正是這股子勁,這種熱愛,陳湧泉把多年的相聲經驗和李金斗等人一起傳授給了北京大學中國曲藝課相聲學的莘莘學子們。從1983年至今堅持不契。這個課堂也是從前侯寶林老先生站過的,在和學生交流中以及現身說法的反觀中他們又總結出了新的經驗。李金斗說陳湧泉是那種此生和相聲“併骨”了的人,這輩子為了“曲藝的興、相聲的榮”陳湧泉把全部心血都擱進去了,那湧泉溶入的可是他的血啊! 如今,陳湧泉在台灣之行中,在“引師”中國廣播說唱團團長姜昆,“保師”台灣民俗說唱團團長王振金,“帶師”台灣萬象說唱團團長常憶君的正式引薦下收的弟子陳慶升也在他的指導下把他的經驗繼續傳播發揚下去,而他呢,一步一個腳印,印下去的更深,湧泉如注的才思更是越發精彩精深!

代表作品

演出現場 演出現場

《武松打虎》 李金斗 陳湧泉

《省略語》 李金斗 陳湧泉

《結巴論》 李金斗 陳湧泉

《洋媳婦兒》 李金斗 陳湧泉

《五十子》 李金斗 陳湧泉

《捉放曹》李金斗 陳湧泉

《生意經》李金斗 陳湧泉

《如此造反》李金斗 陳湧泉

《超級明星》李金斗 陳湧泉

《誓師會》李金斗 陳湧泉

來源

工作場景 工作場景

陳湧泉相聲分為兩個門派。我們經常談到的是以窮不怕(朱少文)為第一代的“渾門”相聲。而另一派則為“清門”相聲。

清門”相聲來源於八角鼓。八角鼓即今日單弦演員手拿的八棱小鼓,上嵌八對小銅鑔,邊唱邊敲打之物。八角暗示八旗之意,鼓一旁所系雙穗分為兩色:一為黃色,一為杏黃色,意為左右兩翼,麥繡雙穗之意。八角鼓之八部分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由此八卦分藝術門類為吹、打、拉、彈、說、學、逗、唱。相聲演員常說的“我們相聲講究說、學、逗、唱四門口技”就來源於此。

談外祖父

清門”相聲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我的外祖父就是“清門”相聲的代表人物之一,名鍾子良,滿洲正蘭旗人,曾做過內務府生事,又是黑公爺府的額駙(姑爺)。自幼飽讀詩書,精通音律,擅吹笛簫。特別對相聲造詣頗深,精通單口、對口、群活,擅長捧逗,並且創作了許多名作。如今還在演出的名作《改行》(原名《八大改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寫的是清朝皇帝死了,停止娛樂,演員不許再演出,不得已為了生活而改行,由於不熟業務而鬧出許多笑話。原來是說八個人物改行,最終只說三個人物了:他的另一個代表作到如今還在演,就是《賣五器》。這個段子也是來源於生活和自身感受。

談父親

從“清門”到“渾門”我父親陳子貞,是上個世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著名相聲演員。他原來是京劇二簧票友,曾向名票恆月川先生學京劇,自己會拉會唱。有一次,京劇票友和相聲票友同在一個堂會走票。我父發現我外祖父相聲說得好,談吐文雅,遂產生了學相聲的念頭。於是就向我外祖父說出了自己的願望。我外祖父一看我父親形象很好,又有文化,人又正派,就答應試試吧!開始先教我父親逗哏,由我外祖父給捧哏。我父親聰明學得很快,就帶著我父親經常出入各宅門去走堂會,很受歡迎。我外祖父看到我父親是塊“胚子”很有發展前途,就把自己的二閨女(就是我的母親)許配給我父親了。這樣既是師徒又是翁婿,一個老票友,一個小票友,合作得非常好。

感慨

相聲演員陳湧泉 相聲演員陳湧泉

既然“清門”相聲是一個很重要的流派,為什麼一直沒有人提到哪?一個是後繼無人,另一個是受極左路線的影響,有人把“清門”相聲演員說成一幫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吃飽了喝足了,專門歌頌資產階級,與地上的相聲演員相對抗。用階級鬥爭的觀點,將“清門”相聲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文革”以後,侯寶林先生曾研究過去很少人涉及的“清門”相聲,並準備寫專論。為此,侯先生專門拜訪了我的母親鍾靜勤:我母親自幼跟隨我外祖父到各宅門去做堂會,深知其父的藝術特點、經歷和“清門”中的一些掌故、軼事。嫁給我父親以後,又常跟隨我父親走南闖北,可以說是了解“清門”軼聞的明白人。侯先生聽到我母親的講述以後非常感慨。他說:“其實‘清門’相聲對整個相聲藝術事業的發展是有貢獻的。老前輩留下的相聲不少。特別是很多‘文活兒’都是‘清門’的,應該好好研究研究。”可惜侯先生去世了!要是大師還在,他一定會寫出有關“清門”相聲的專論文章。

個人生活

陳湧泉的外祖父鍾子良是清末民初“清門”相聲的代表人物,先後編寫了相聲《八大改行》、《賣五器》、《都門記略》等。 父親陳子貞是20世紀20-40年代的相聲名家,代表作有《八貓圖》、《窮富論》、《羊上樹》等。

社會活動

陳湧泉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說唱藝術研究中心理事,北京曲藝家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副主任。1983年,陳湧泉開始擔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曲藝課相聲課程講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