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的臨床表現

患者就診時多有較長時間的鼻病病史。起初感覺鼻內似有擤不出的鼻涕,系鼻腔上半部被息肉堵塞所致。夜晚可出現明顯鼻塞而致張口呼吸,久而久之可繼發慢性咽炎。鼻塞多為持續性,血管收縮劑滴鼻無明顯療效,這是因為鼻肉很少有血管分布的緣故。又由於息肉無神經分布,故患者很少很噴嚏。但若鼻黏膜有變態反應性炎症時,也可出現噴嚏、清涕等症狀。鼻息肉病時的分泌物多為漿粘液性,若並發感染可有膿性分泌物。繼續生長變大的息肉不僅使鼻塞明顯加重,且可引起頭昏或頭痛,可能為鼻竇受累的緣故。鼻竇受累可有兩種情況:一是源於鼻息肉的同一病變,一是息肉阻礙鼻竇引流的繼發 性病 變。前者是鼻竇黏膜增生性不腫肥厚,即所謂增生性 鼻竇炎 ,鼻息肉並發鼻竇炎多屬此種。抗生素對此類鼻竇炎無效,皮質類固醇製劑則可對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後者繼發感染可並發化膿性鼻竇炎。鼻息肉病人多有嗅覺減退以至缺失。巨大息肉若阻塞後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尚可引起聽力下降等耳部症狀,系耳咽管咽口受壓所致。
少數巨大息肉尚可引起侵襲性併發症。生長較快、體積巨大的息肉,可藉助其機械性擠壓破壞鼻竇竇壁或鼻腔頂壁,繼之侵犯眼眶、額竇、前顱窩、蝶竇和中顱窩等。如Kaufman等(1989)報告一例鼻息肉充滿鼻腔,並通過蝶竇進入顱內腦下垂體窩和腦底池,也侵犯眼眶,同時壓迫海綿竇。患者表現為眼肌麻痹、眼球突出和視野損失。
由於鼻黏膜是整個呼吸道黏膜的一部分,而且鼻與氣道之間存在鼻肺反射,故鼻黏膜病變可藉助某種機制與呼吸道其他疾病相關聯。
1.支氣管 哮喘 大量臨床資料統計發現,鼻息肉患者有較高哮喘發病率。Moleney等(1977)綜合文獻發病率為2.9%~72%,而哮喘患者有鼻息肉者為23%~42%。最近J?ntt-Alanko(1989)在85名鼻息肉患者中發現34人患哮喘(40%)。最早注意到鼻息肉與哮喘有關的是Voltolini(1871),以後Vander Veer(1920)報告鼻息肉手術可加重哮喘狀態,隨即引起人們對二者關係的重視,但確切機制不清。Robison(1962)在研究中發現,用氣囊壓迫上頜竇黏膜可誘發哮喘發作,故認為鼻肺反射參與這一機制。二者組織學改變類似,均為黏膜水腫和嗜酸細胞浸潤。
2.阿斯匹林耐受不良和Widal三聯症
3.呼吸道黏膜先天性異常 這類疾病包括囊性纖維化和不動纖毛綜合徵。其中囊性纖維化患者並發鼻息肉者較多。兒童患者息肉發生率為7%~28%(Schwachman,1962;Schramm,1980),有報告成人患者可達48%(di Sant''agnese等,1979)。囊性纖維化為遺傳病,主要發生在白種人,北美與歐洲人較多見,亞洲人極少。該病主要累及腺體粘液分泌細胞,可使其分泌旺盛,分泌物粘稠,因而病人呼吸道常被大量粘稠的分泌物阻塞而導致反覆感染、 肺炎 、肺膿腫或 支氣管擴張 、肺纖維化等。兒童患者汗液內鈉、氯含量高於正常3~4倍是其特點,成人則可發現十二指腸液缺乏胰蛋白酶。這種呼吸上皮的先天性異常導致的反覆感染可能與息肉形成有關。
4. 高血壓 病 Granstrom(1990)調查了224名鼻息肉患者,發現其中78名(34.7%)患有高血壓,這類患者鼻息肉病史均在10年以上。該氏認為,就像 睡眠 呼吸困難綜合徵一樣,鼻息肉引起的長期息塞可促發高血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