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圖書館

黑龍江省圖書館於1962年5月5日正式開館,現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

黑龍江圖書館創建時間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黑龍江圖書館建成後隸屬於黑龍江省提學使司。至民國元年(1912)改名為黑龍江省立圖書館,時由黑龍江省通志局管理,迄民國九年(1920)復歸黑龍江省教育廳管理,當時因經費短缺,當局決定暫時停辦,館舍由黑龍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使用。民國十四年(1925)黑龍江省督軍吳俊升以個人名義出資二萬元,在全福胡同(今全福路)借房十餘間,重新開館,門前掛興權(吳俊升字興權)圖書館和黑龍江省立圖書館兩個牌子。民國十九年(1930)省政府決定在龍沙公園望江樓南側修建新館 當年四月施工,十月竣工,改名為黑龍江省圖書館,當年的黑龍江省圖書館碑記和黑龍江省圖書館題名記兩方石刻現仍完好保存於原處,新館為三層仿古建築,地面上二層,地下一層,造型典雅可觀(今為齊齊哈爾市圖書館古籍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九一八”事變後,齊齊哈爾淪陷,改名為黑龍江省立齊齊哈爾圖書館,隸屬於偽黑龍江省民生廳。原有“違礙”中文書籍多遭查禁或銷毀。民國三十四年(1945),侵華日軍強行徵用圖書館全部房舍,業務活動被迫停止,圖書遷移別處,抗日戰爭勝利,圖書館才又遷回原址。民國三十五年(1946)改名為齊齊哈爾市立圖書館,隸屬於齊齊哈爾市文化局。1983年,圖書館新樓(位於龍沙公園四號門東側)竣工,龍沙公園內的舊樓改作圖書館的古籍特藏部。
圖書館迄今為止收藏的古今中外各類文獻110多萬冊,其中古籍10多萬冊(內有館定善本古籍862種,8172冊),在諸多善本中唐寫《大寶積經》、唐鈔《歇冠子》,元刊《朱文公批昌黎先生文集》,明刻《十三經註疏》、《太平御覽》、《蘇黃尺牘選》、《楚辭》,清代《新刻滿漢字詩經》(全國只有三部)、精刻《御製避暑山莊詩》、《金詩選》、抄本《御製滿蒙漢字切音清文鑒》、抄本《龍沙劍傳奇》等實為鎮庫之寶。另有滿蒙文古籍90多種,600多冊,是我省乃至國家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