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圖書館

湖南圖書館

湖南圖書館始建於1904年3月。由湖南巡撫趙爾巽倡設,梁煥奎、龍紱瑞等具有西方民主思想的青年人募捐集資興辦,以“輸入文明,開通知識”為宗旨,初名湖南圖書館兼教育博物館,館址在長沙定王台(現長沙市圖書館所在地)。1905年,時任湖南巡撫的端方、龐鴻書先後增撥庫銀,擴建館舍,派人採辦圖書,10月定名為湖南圖書館。湖南圖書館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向,遵奉“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原則,努力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多次榮獲全國文明圖書館、一級圖書館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本館介紹

湖南圖書館,是國家舉辦的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其前身是始建於1904年3月,由梁煥奎等人募捐、湖南巡撫趙爾巽準令於古定王台創辦的湖南圖書館兼教育博物館,它是我國第一家以“圖書館”命名的省級公共圖書館。1912年秋至1913年春毛澤東在此自學半年,1927年間何叔衡擔任館長。1949年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湖南圖書館獲得了較快的發展。1984年12月韶山路湖南圖書館館舍落成開放,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題寫了館名。現有館舍主樓面積2.3萬平方米,培訓樓6700餘平方米,藏書340餘萬冊,其中中文普通圖書170餘萬冊,中文報刊近40萬冊,古舊文獻80餘萬冊,外文文獻36萬餘冊。館藏中不少是稀世的善本、譜、牒、字畫、手札等,尤以豐富的地方文獻著稱。
湖南圖書館湖南圖書館

湖南圖書館
本館設有綜合借閱處、文學藝術圖書借閱室、中文報紙期刊借閱室、外文借閱室、中文參考圖書借閱室、地方文獻閱覽室、古籍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等服務視窗,還相繼設立了獨具特色的湖南人物資料中心、毛澤東著作版本室、徐特立藏書閱覽室、家譜收藏中心、滋賀文庫、讀者俱樂部、盲人圖書館、
紅孩子書屋等。本館實行開架借閱,現設有閱覽座位1200餘個,開展書刊外借、閱覽、參考諮詢、文獻檢索、專題服務、系列講座、社會教育等多種形式、多種
途徑的讀者服務工作,成為廣大讀者喜愛的獲取知識信息、閱讀休閒的理想場所。目前湖南圖書館每年接待讀者130餘萬人、流通文獻330餘萬冊。近年來湖南
圖書館加強信息化、網路化基礎設施建設,開闢了湖南圖書館網站,提供數位化、網路化的電子資源服務。由我館承辦的共享工程湖南省分中心已成為我省開展文化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網路中心、資源建設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
湖南圖書館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向,遵奉“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原則,努力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多次榮獲全國文明圖書館、一級圖書館等榮譽稱號。2

歷史沿革

1912年1月,民國肇始,遂更名為省立圖書館。同年夏至次湖南圖書館年春,毛澤東曾在這裡自學,他後來回憶說:“……但在我學習生活中最有收穫的時期卻是在湖南圖書館自學的半年。”
1926年,湖南教育會圖書館改名為中山圖書館,何叔衡任圖書館主任。翌年初,省立湖南圖書館併入,名為湖南省立中山圖書館。
1928年湖南聞人傅熊湘任館長,進行藏書整理,編印《湖南省立中山圖書館書目》。1929年購入著名藏書家葉德輝家部分藏書,1930年初擴建館舍,增設分館,至1938年初,藏書增至15萬多冊。1938年10月19日,日寇飛機轟炸長沙,館舍成為一片廢墟,不得不輾轉遷徙辰溪、湘潭、沅陵等地,1946年3月方遷回長沙。由於戰爭頻仍,民生凋蔽,本館迭遭罹難,難以為繼,直至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後才得以絕處逢生。
1953年更名為湖南省中山圖書館,加強了讀者服務,特別是為科學研究工作者服務和書目索引的編制工作以及業務輔
導。1956年和1957年先後接受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來古籍30冊,其中不少是珍貴的歷史文獻。1966年9月復名湖南圖書館,1970年10月更
名為湖南省圖書館。“文革”中,本館的各項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左”的錯誤影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在醴陵縣、株洲市、長沙市辦農村、工廠、街道基層
圖書室的典型經驗,對全國圖書館界影響較大。
湖南圖書館湖南圖書館

1984年設於韶山路38號的新館開館1984年建成全國省級公共圖書館第一座大型的現代化館舍,時任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
志為新館題寫館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本館煥發出勃勃生機。1979年,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新館舍在韶山路破土動工,這是
全國省級公共圖書館第一座大型的現代化館舍。1984年12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名為湖南圖書館,由時任黨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館舍建築面積2.93
萬平方米,其中主樓2.39萬平方米,包括4層閱覽大樓、12層書庫和地下室。1998年對館舍進行了整體維修,再現當日“長沙白宮”丰采。內設綜合圖
書、中文過刊、外文書刊、讀者書屋等外借處,根據文獻分布情況,設有各種規格的閱覽室、讀者學習室30個,閱覽座位1200個。部分外借處和閱覽室實行開
架借閱。遵循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書庫和閱覽室的布局也在不斷進行調整,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學。

該館現狀

現有館舍主樓面積2.39萬平方米,培訓樓7000平方米,藏書339萬餘冊湖南圖書館,
其中中文普通圖書170多萬冊,中文報刊18000多種,古舊文獻近80萬冊,外文文獻36萬餘冊。館藏中不少是稀世的善本、譜、牒、字畫、手札等,尤以
豐富的地方文獻著稱。本館內設有綜合借閱處、文學藝術圖書借閱室、中文報紙期刊借閱室、外文借閱室、中文參考圖書借閱室、地方文獻閱覽室、古籍閱覽室、電
湖南圖書館湖南圖書館

子閱覽室等服務視窗。現設有閱覽座位1000餘個,開展書刊外借、閱覽、參考諮詢、文獻檢索、專題服
務、系列講座、社會教育等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讀者服務工作,成為廣大讀者喜愛的獲取知識信息、閱讀休閒的理想場所。目前湖南圖書館每年接待讀者118萬
餘人、流通文獻316萬餘冊。近年來湖南圖書館加強信息化、網路化基礎設施建設,開闢了湖南圖書館網站和湖南文化信息網網站,提供數位化、網路化的電子資
源服務。由該館承辦的共享工程湖南分中心已成為湖南省開展文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網路中心、資源建設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

館藏書籍

一源流現有古籍、舊平(精)裝書和建國前晚清至民國年間出版的報紙、湖南圖書館期刊80餘萬冊。
在建館至今的九十餘年中,古舊圖書報刊的積聚與散失幾經周折。1904—1949的四十五年中,約有古舊圖資料報刊10萬餘冊,一部分是官府、政府撥款購置的,一部分為省內官宦鄉紳及各界人士捐贈的。清光緒三十年(1904)湖南巡撫端方著手改建擴大湖南圖書館。是年冬派人去日本採辦圖書,三十一年(1905)從日本採購的圖書運回長沙。辛亥革命後
收原湖南圖書館和停辦的思賢書局藏書及版片,並向社會徵集古今中外圖書共10萬多冊。按王雲五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分為叢書、類書,禮總、哲學、法律、政
治、軍事、教育、歷史、輿地、算學、理科、實業、醫學、藝文、說部、美術等十七大類,1913年5月編印了館藏書目。1920年編印出版了《省立湖南圖書
館書目表》七冊。
1927年初省立湖南圖書館與省教育會的中山圖書館合併,改名為湖南省立中山圖書館,以定王台湖南圖書館館舍做古籍和板片書庫。1928年傅熊湘任館長,移並兩館書籍,統一分類編目,編印《湖南省立中山圖書館書目》,為十卷二冊。此時先後購買一批科學圖書,又爭取3萬元經費,選購了葉氏觀古堂部分藏書。
1930年6月,長沙經過兩次戰爭,圖書館毀於戰火。1932年7月,館舍修復,共徵集圖書9000多種,至1936年,藏書累計達8萬餘冊,其中古籍線
裝書及古籍善本書仍存放定王台老館舍。1938年2月統計全部藏書約15萬餘冊。同年10月19日,日機第三次轟炸長沙,定王台館舍中彈,古書及30多種
古書版片全部焚毀。1938年10月26日,省立中山圖書租民船一艘,將珍貴藏書中文書4201部,西文書2005部遷往辰溪曉灘天王廟,次年3月,全部
藏書運抵曉灘。1940年清點藏書,由15萬冊減少到13萬多冊。1942年2月,常用圖書遷回長沙原址開放,次年,戰局緊張,圖書從長沙遷湘潭文廟和湘潭石潭,後又遷長沙。
1942年10月遷沅陵開館,存曉灘的珍貴圖書也陸續運往沅陵。至1946年3月遷回長沙中山東路臨時館舍時,古舊圖書只有10萬餘冊了,於1946年6月23日開館湖南圖書館。
1949年10月長沙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湖南圖書館,後湖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屬湖南省文教廳領導。當時有新舊中文書103125冊,西文、日文書共
2534冊,中文雜誌233135冊,西文雜誌365冊,報紙22種,嗣後在1950年至1953年的城鄉土地改革、民主改革中搶救徵集民間散佚的古舊圖
書約10餘萬冊,1956年和1957年分兩批接收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來的古籍30餘萬冊,同時接收南嶽圖書館古舊圖書報刊12萬餘冊,還接收湖南省
新聞出版處連年沒收、兌換來的反動、淫穢、荒誕書刊、連環圖樣本上萬冊。截至1958年年底止,湖南圖書館古舊圖書報刊已達90餘萬冊。相當建國前的九
倍。嗣經1956年10月建立“湖南省整理積存圖書資料工作委員會”和1958年元月改名的“湖南省清理積存圖書資料工作委員會”的五、六十位老先生分編
整理排架制卡,在1958年國慶節前共清理了古籍善本書、普通線裝古書、舊平(精)裝書、舊報刊共925444冊。其藏書體系為古籍善本書甲編(簡稱“善
甲”,1——2700號)、善本書乙編(簡稱善乙.l——2600號)、經部書、史部書、子部書、集部書、叢部書、“文”字號藏書、“烈”字號藏書、舊平
裝書、舊報紙、舊期刊、複本書等十三個部分保管收藏。自1959年至今的三十餘年中,又經多次分編整理,並號合庫,交換處理複本,調撥複本;購買徵集古籍
善本、地方文獻、字畫碑帖;接受公私捐贈等。其藏書數量與質量均有所變化,現存古舊圖書報刊仍有80餘萬冊。其中古籍有67661部,607100冊,計
經部門6167部,49497冊;史部18886部,163938冊;子部12207部,90172冊;集部書18892部98702冊;叢書4835
部,106925冊;善本書4900餘部,49000餘冊,善本書零殘本1756部,8880餘冊;地方志3679部,33214冊;舊平裝書幾
萬餘冊,舊報紙506種,8000餘冊;舊期刊4900餘種,8000餘冊(期、號)。複本書數萬冊。近幾年來以《中國古籍善本書分類表》為基礎,擴大類
目,採用國家新頒發的古籍著錄標準,重新將經、史、子、集、叢五部古書進行分類編目著錄,又剔除部分復殘本,同一內容的不同版本古籍集中統一排架,較前更
為科學了。現已分編經部書2022種,5114部,42091冊,複本1053部,7406冊,合計6067部,49497冊,湖南圖書館史部書正在分編中;子部書9814部,61276冊,複本389部,3904冊,合計10203部,64380冊,及佛經二部,一千餘冊,集部書16779部,113230冊,複本2033部,33858冊,合計147088冊;叢書1480部,102756冊,複本330部,17566冊,合計1850部,120322冊。
二古籍善本現藏有古籍善本書4900餘部,近5萬冊,真是牙籤滿架,捲軸盈筐,滿目琳琅,蔚為大觀。收湖湘善本之精華,集三湘文化於一體。
館藏古籍善本書的入藏,始於民國初年。1938年10月因日本飛
機轟炸長沙,將4201部珍貴中文書遷往辰溪曉灘,其中就有部分古籍善本書。1958年中山東路新書庫落成,將1957年接收湖南省文管會調撥的善本書
2000餘部與館藏善本2000餘部,合併建立古籍善本書庫於長沙市中山東路老館大書庫——東四樓(現湖南省少兒圖書館),當時書庫南面以龍伯堅先生捐贈
的樟本書箱和曾國藩富厚堂藏書樓書箱,放置善本書甲編古書2700部,北面以樟木書架放置善本乙編古書2500餘部。1964年經館領導研究決定館藏善本
書移藏大書庫西三樓,後經1966年至1978年的多次反覆挑選,從善甲中剔除清末刻印本、民國刻印本、抄寫本600餘部,從善乙中挑出明刻本、清初精製
本數百部,增加新入館的善本書近千部,當即取消“善甲”與“善乙”二部藏書,重新按經、史、子、集、叢五部排列,新制書箱400餘個,將近四千部珍貴古籍
善本書全部置放書箱中。
1978年至1980年5月普查編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時,又剔除了不合符善本書標準的三性九條的書數百部,從普
通古書中挑出符合全國古籍善本書標準的宋、元、明刻本數百部,明、清抄稿本數百部,使善本書總數達4900餘部。1984年韶山路38號湖南圖書館新館落
成,新辟了設備齊全的善本專庫,是年6月善本書遷入新善本書庫。
考館藏善本書來源有五:
一、接收湖南省文管會撥交的古籍善本書2000餘部,其中有葉德輝侄子湖南圖書館葉啟勛、葉啟發兄弟拾經樓,華鄂棠舊藏善本書數百種,有宋元刻本10多部,明刻本近100部,明清抄稿本數十部。以及道川何紹基、衡陽常大淳、湘潭袁芳瑛、沅陵馮星槎、長沙葉德輝、蕭怡豐等名藏書家的善本書近千種。
二、從館藏普通古書中挑出來的宋元刻本5部,明刻本800餘部,明清民國年間稿本、抄本400餘種,明清套印本、活字本50餘部;
三、接受鄭家覺、葉運閻、陳毖濤、尤伯堅、蕭驤、文士員、何漢文等人捐贈的古籍珍本書200餘部;
四、1963年至1982年從湖南大學圖書館、長沙市三中、五中、黔陽縣圖書館、淑浦縣圖書館交換調撥善本書100餘種;五、與北京中國書店、上海古籍書店、長沙古舊書店、揚州古舊書店、天津古籍書店交換古籍複本挑選購入善本書500餘種。
自1960年至1980年經20餘年的整理補充,挑選,湖南圖書館現珍藏有古籍善本書1900餘部,49800餘冊,其中1980年5月報送《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有2878部,33622冊,定為湖南地方善本的有2061部,16200餘冊。如唐人寫經五卷(五件)等。
總計宋元刻本27部,明刻本1427部,清精刻本1000餘部,明、清、民國稿本、明清抄本1000餘部,歷代名家批校、題跋、圈點善本400餘部,明清朱墨二色、三色、四色、五色套印本84部,清初內府五色套抄本1部、明清銅活字、泥活字、木活字印本60餘部,日本、朝鮮等外國刻本、活字本150餘部。

字畫碑帖

建國以前湖南圖書館收藏的古字畫碑帖較少,僅百餘件。在建國後的湖南圖書館四十五年中,共徵集、接收、購入、接受個人捐贈的字畫碑帖約萬餘件(冊、卷、軸)。
四線裝古籍湖南圖書館收藏的普通古籍線裝書原有七十餘萬冊,在1980年以前分為經、史、子、集、叢、文、烈、復殘
本等8個部分排架保管收藏。其中經、史、子、集、叢五部藏書是由1956年至1958年的湖南省整理(清理)積存圖書資料委員會統一按四庫分類法整理分編
上架的,“文”字古籍8萬餘冊系1957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移交給湖南圖書館的,其中有數百部明清刻本,抄稿本雜混在一起,如明刻本《圖書編》、
《三才圖繪》,清抄本《籌辦事務始末》等善本書就是原“文”字號中的書。“烈”字號藏書78000餘冊系建國前湖南省中山圖書館遺留下來的古書。其中一部
分系收購湘鄉大藏書家陳毅家藏書,亦提出過近百部善本書。自1980年年底至今,湖南圖書館的幾屆領導和古籍分編人員將“文”、“烈”、“復殘本”書和
1958年以後新入館的古書按經、史、子、集、叢五大部類重新分類編目,取消“文”、“烈”、“復殘本”編號藏書,成為現在的善本書和經、史、子、集、叢
等五大部分藏書體系,並根據國家著錄標準進行著錄。現按經、史、子、集、叢順序分別考述如下。

經部書


南圖書館經部書是以原經部書為基礎,將“文”、“烈”、“複本”和新入館的經部書統一集中配套,剔除複本,重新分類編目,並按分類排架。原有6167
部,49497冊,現有2022種,6114部,42091冊,復殘本另行排架。藏書特色是大部頭叢編經書較多,如《皇清經解正續編》、《通志堂經解》、《古經解匯函》、《十三經註疏》等。其次是湖南籍經學家著作較多,計有清蕭寅顯《湖南圖書館易象闡微》五卷、《大易圖解》一卷,清安仁歐陽厚均《易鑒》三十八卷、清魏源《書古微》、《詩古微》、清郭嵩燾《禮記質疑》等數百種之多。歷代名人經書有明沈泓《易憲》四卷,清乾隆九年(1744)補堂刻本;明來知德《來氏周易圖解》、清同治十年(1871)長沙重刻本;明黃道周《易象正》十二卷附四卷;清康熙32年(1693)黃石齋刻本;清李光地《周易折中》二十三卷,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本;宋楊申《六經圖考》六卷,清康熙61年(1722)禮耕堂刻本;清朱霈《經學質疑》四卷,清嘉慶7年(1802)望岳樓刻本等數百種。

史部書


南圖書館藏史部諸書是以原史部書為基礎,補入“文”字號和“烈”字號史部書二千餘部,1958年以後入館的和復殘本史部書依次排於後面,經過多次剔除復
本,仍有18886部,163938冊,現已重新分編完畢。史部書的特點是湖南地方史地著作較多。除地方志和家族譜外,正史類二十四史的各種版本較為齊
全,如清殿板二十四史,晚清五局合刻的二十四史,《四部叢刊》本二十四史,《四部備要》本二十四史等十餘個版本。稀見珍本有清康熙刻本《兩淮鹽法志》、清康熙刻本《史貫》等未收入《中國古籍本書目》的善本書近百種,一百餘部;清至民國年間的湖南地方史地著作有千餘種,如《城南書院志》、
《箴言書院志》、《祿江書院志》、《炎陵志》、《神鼎山志略》、《孟姜山志》、《衡岳圖志》、《南嶽志》、《大偽山古密印寺志》、《碧津渡志》、《桃花源
志略》、《辰州府義田總記》、《洞庭上下石礬圖說》、《沅江白波閘堤志》、《長沙定王台志》、《南嶽二賢詞志》、《保全湖田志》、《洞庭湖志》
等地方山水、祠廟、寺觀、陵墓、堤垸、書院專志,皆有裨於湖湘歷史地理研究。史部、傳記類除廣收歷代名人年譜傳記外,還收錄數十種湘人年譜傳記,如《王船
山年譜》、《曾國藩年譜》、《李星沅本傳》、《巴陵人物記》等。政書類收錄歷代官宦從政方略,禮制、文化教育、國計民生等史料書。如《大清湖南圖書館會典》、《九通》、《湖南縣制》、《湖南省政政府施政綱要》、《林文忠公政書》、《湖南咨議局》、《萬國通商史》等。家族譜是湖南圖書館的地方特藏古籍之一,計有1128種,1269部,4000餘冊,其中有明崇禎刻
本1部,清康熙刻本3部,雍正刻本4部,乾隆刻印本60部,抄本3部,嘉慶刻印本50部,道光刻印本110部,抄本2部,鹹豐刻印本63部,同治刻印本
85部,光緒刻印本260部,抄本1部,宣統刻印本43部,民國刻印本380部,稿本1部,抄本4部,石印本8部,靜電複印本9部,建國後家譜4部等。合
計有家族譜1048部。又有民國36年至38年(1947—1949)的湖南姓氏源流稿本188種,188部,215冊。總計家譜和姓氏源流有1316種
1457部,4215冊。名人家譜有元代湘鄉馮子振(湘鄉)山田馮氏族譜)、元代瀏陽歐陽玄《(瀏陽)歐陽氏族譜》,清寧鄉王文清《(寧鄉)王氏五修族譜》等湖南歷代名人譜碟近百種。革命偉人家譜有黃興的《(長沙)經鏗黃氏族譜》、毛澤東《(湘潭)韶山毛氏族譜》、劉少奇《(寧
鄉)南塘劉氏族譜》等十數種。
史部地方志亦是湖南圖書館的特藏。90年來經多方收集現有地方志書1030餘個單位,2510餘種,3679部,33214冊。其中外省方誌有2100餘
種,2490餘部,22614冊,湖南方誌有410餘種,1090餘部,10000餘冊。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地方志有《(正德)
姑蘇志》、《(弘治)河南郡志》、《(正德)朝邑縣誌》、《(嘉靖)秦安志》、《(萬曆)湖廣總志》、《(康熙)永州府志》、《(乾隆)武進縣誌》等60
余種(其中有的湖南圖書館有藏本而未報送全國書目)。還有廣西的《道光)白山司志》十八卷首一卷跋一卷,清王言紀修,朱錦纂,清道光10年(1830)刻
本,經查對系全國方誌孤本。

子部書


南圖書館收藏的子部書,是在1958年分編整理的子部書的基礎上,補入“文”字、“烈”字號子部書和1958年以來新入庫的子部書重新配套,剔除復殘本,
重新分類編目,按分類排架。原數字為12200餘部,90000餘冊,以及清雍正至乾隆初年刻印的佛經《龍藏)二部。現為10207部,66180冊。藏
書特點是儒家著作眾多,廣收歷代名儒著作千餘種和中醫藥著作千餘種,有的系全國孤本,如《濟陽綱目》、《濟生拔粹方》等,湘籍名醫抄稿本亦有數十部。釋家
類收錄湖南寧鄉密印寺、南嶽各寺院僧人著作數十種,有裨於中國佛教史、湖南佛教源流考索。

集部書

湖南圖書館現收藏有歷代名人總集、別集、小說、戲曲等古書16779部,113231冊。自周代春秋戰國時期屈原《離騷》、《楚辭》至
民國年間的名人詩文詞曲戲劇小說等文學著作,大多有所入藏。最突出的是歷代名人別集較多,計有楚辭著作170部,360冊;漢魏六朝人著作187
部,796冊;唐、五代人著作653部,3573冊;宋人著作746部,7267冊;遼金夏人著作26部,171冊;元人著作86部,492冊,明人著作
602部,4238冊;清人著作4152部,21653冊,民國年間人著作1914部,4047冊;建國後的名人著作142部,168冊。其中明、清、民
國年間的湘人詩文集著作約有2000種,數千餘冊。著名的有漢代《劉令君集》、南朝陳《陽常詩集》、唐代《李群王集》、《胡曾詠史詩》、宋代《周元公
集》、《南軒先生文集》、元代《梅花百詠》、《圭齋文集》、明代《劉坦齋先生文集》、《石淙詩稿》、清代《石村詩文集》、《了庵全集》、《楚風補》、《楚
詩紀》、《半霞樓近稿》、《知養恬齋全集》、民國年間《悔晦堂文集》、《養復園詩集》等。明、清、民國年間章回小說達數百部,有的為建國後未出版的,現多
家出版社常有編輯人員在查閱考證,準備重新點校出版。其他詞曲、詩文評等古書,亦廣為收藏,皆有裨於中國文學研究。

叢部書

“湖
南圖書館現有叢書1480部,102756冊,複本330部,17556冊,合計為1810部,120242冊。我館原有叢書20萬冊,早在1964年經
湖南省文化局批准與北京中國書店進行等價交換。交換的有《四部叢書》、《四庫全書珍本》、《四部備要》、《王船山遺書》、《曾國藩全集》等。中國書店交換
給的書有宋元明清刻本、清抄本等善本書100餘種,以及地方志、家譜。普通古書數千餘種,前後交換4次。後與上海古籍書店交換回古籍善本、唐人寫經、叢
書、地方志等1000部,與長沙古舊書湖南圖書館店交換回元刻本《樂府詩集》一部,明清刻本數百部。大大豐富了館藏。館藏叢書的特點是大部頭的纂編叢書《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四部叢刊》、
《四部備要》等比較齊全;其次是湘籍作家的叢書較多,如清衡陽王夫之《船山遺書》的四種版本,清衡山曠繁本《岣嶁八種》,清乾隆刻本、清安鄉潘相《潘子全
書》,清乾隆刻本,清衡山聶鎬敏《聶氏叢書》,清道光刻本;清新化鄒漢勛《鄒叔子遺書》,清道光刻本,清寧鄉黃本驟《三長物齋叢書》,清道光刻本等湖南地
方珍貴叢書。以及長沙善化陳遠溶《麓山精舍叢書》、長沙皮錫瑞《師伏堂叢書》、湘鄉蔣德釣《求實齋叢書》、湘潭王闓運《湘綺樓全書》、湘鄉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長沙湘潭葉德輝《席園全書》等數十種。叢書中有彙編叢書623部,79808冊;地方叢書89部,4362冊;家集叢書61部,877冊;自著叢書675部,18422冊。6

舊平裝書

湖南圖書館現有舊平(精)書10萬餘冊,建國前版西文、日文書不計算在內。館藏舊平裝書始於建館初期,當時作為應時新書購買的。據1920年編印的《省立湖南圖書館目錄表湖南圖書館》
七冊和1928年館長傅熊湘編印的《湖南省立中山圖書館書目》十卷二冊記載,約有各個學科門類的舊平裝書數萬餘冊。1938年館藏圖書15萬餘冊中,其中
有中文平裝書數萬餘冊,1949年10月湖南省中山圖書館移交下來的藏書中,有平裝書28000餘冊。1949年10月至1957年接受了南嶽圖書館和湖
南省文管會等公私單位、個人的舊平裝書約10餘冊。1958年以來從北京中國書店、上海古舊書店、長沙古舊書店交換採購近萬冊舊平裝位、入藏總數達20萬
冊。1953年至1958年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分類法》進行全面改編.後時有新入館舊平裝書增補。藏書分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哲學、社會科學政治、經
濟、國家軍事、法律、文化教育、藝術、語言文字、文學、歷史、地理、自然科學、醫藥衛生,工程技術、農藝畜牧水產、綜合參考等十七大類。近年經過清點仍有
平裝書80000餘冊,《萬有文庫》一、二集、《叢書集成》、《四部叢刊初編》、《新中學文庫》等舊平裝叢書20000餘冊,編有卡片目錄和書本目錄三
冊。藏書特點是古今中外歷代名人著作、傳記、小說、詩文集眾多。其次是湖南地方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地理史料圖書收藏豐富,在纂修湖南省志和地市縣區
鄉鎮志時得到了全面的使用。7

歷史館藏

湖南圖書館現藏建國前的中文

報紙

506種,8000餘冊(份);中文湖南圖書館期
刊近5000種,80000餘冊(期、號)。館藏報刊入藏始於建館初年,在建國前編印的藏書目錄中時有記載。經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和1938年的長沙文夕
大火散佚不少,至1949年10月接收時,僅有報紙22種,

中文期刊

33322冊(期、號)。1949年至1958年舊報刊逐年遞增,並建立於報刊專庫。
“文革”中又補入一批舊報刊。考館藏中文報刊來源有七:一、原湖南省中山圖書館遺留的舊報刊有3萬餘冊;二、南嶽圖書館、妙高峰中學移交數千冊;三、湖南
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移交數千冊;四、“文革”中從長沙市廢品倉庫、廢品站,“文革’物資查抄辦公室搶救舊報刊近千冊;五、建國以來從北京中國書店、上海古舊
書店、長沙古舊書店交換、採購、配套補缺一批中文期刊;六、接受文士員、蕭驤、何漢文等個人捐贈的報刊數百冊;七、“文革”中湖南師範大學送來舊報紙一汽
車,長沙二中送來報紙二大板車。從而形成了湖南圖書館品種眾多、內容豐富的舊報紙期刊特藏專庫,現在絕大部分都已經過整理、縮微複製。報紙館
藏舊報紙是按報名筆畫順序排列的,每一種報再按年代先後排架。原排架號從l-426號,後因陸續增入報紙,今實有506個號,也即506種。備有卡片目
錄,編有書本目錄。時代久遠的珍貴報紙有《吉林白話報》、《京報》、《湘報》、《湘學報》等十數種;革命進步報紙有1911年10月出版的《湘省大漢
報)、1912年《演說報》、1912年9月澧縣出版的《九渲共和報》、1915年創刊的《長沙大公報》、1920年9月創辦的《湖南通俗報》、1926
年7月25日在長沙創辦的《湖南民報》、1926年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辦的《革命軍日報》、1930年7月27日-30日彭德懷、膝代遠、袁國平在長沙
創辦的《紅軍日報》、1938年l月由中共黨員黎澍、唐榮前主辦的《觀察日報》、1938年1月28日由徐特立指導、田漢主辦的《抗戰日報》、1946年
12月創辦的長沙《長江日報》、1946年-1949年的山東《大眾日報》等數十種。還有聞名中外的大報《天津大公報》、上海《申報》、南京《中央日
報》、《長沙日報》、《湖南國民日報》和地方民報《湘鄉民報》等。中文期刊館藏中文期刊是按期刊名筆畫順序排列的,1958年分編完湖南圖書館館藏畢
後。建立了卡片目錄,編輯了書本式目錄《館藏中文舊期刊目錄》上、下冊、《中文舊期刊目錄》(分類索引)一冊,原排架號為1-4511號,“文革”中經湖
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調撥屬於湖南省軍、警、憲、政、特等刊物193種(有的有複本)給湖南檔案館。嗣後將1958年以來和“文革”中新入館的舊期數百種,
仍按刊名筆畫陸續補編插入各期刊中。編有《館藏中文舊期刊目錄》。期刊特色是革命進步刊物較多,計有1919年7月毛澤東在湖南主辦的《湘江評論》、
1923年4月湖南自修大學校刊《新時代)l-4期,1924年李維漢主辦的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刊物《新民周報》、1925年8月由湖南戰士社出版、長沙文
化書社發行的《戰士周報》、1925年12月廣州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司令部編《革命半月刊》、1937年9月蕭敏創辦的《前進周刊》、1943年5月至
l946年9月由中共晉綏總學委會和中共晉綏分局編輯的《晉綏學訊》、1946年山東解放區編輯出版的《山東教育》、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出版
的《戰地半月刊》等近百種。著名的全國性期刊有《東方雜誌》、《國民政府公報》、《政治官報》、《南洋官報》、《教育雜誌》等數百種。湖南地方期刊有《湖南官報》、《湖南政報》、《湖南省政府公報》、《湖南實業雜誌》、《湖南教育雜誌》、《湖南清鄉公報》、《湘災月刊》、《國師季刊》等1000餘種。8

機構設定

館長辦公室

主要職責:
1、具體負責日常業務工作統籌和協調;
2、負責外事、接待、文秘、統計等工作;
3、負責管理、監控全館宣傳推廣工作:制訂全館宣傳推廣工作的目標、要求、管理規範等;對全館各部門的宣傳推廣工作
進行整體監控;本館重大事項宣傳的策劃、組織和管理;本館的媒體亮化與戰略宣傳推廣工作;全館的形象宣傳工作和標識標牌等實體館舍形象管理工作;讀行論壇
及官方微博的管理工作;
4、負責檔案室工作;
5、負責館保密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6、負責圖書館學研究工作室的工作:圖書館學、圖書館事業發展及相關工作的檔案起草,課題研究工作;《圖書館》雜誌的編輯、印刷、出版發行等工作;圖書館學資料室的管理與服務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和湖南圖書館學術委員會日常工作。

人事教育科(館黨委辦公室、監察室)

主要職責:
1、負責全館人事、勞資工作;
2、負責員工的職業規劃與教育培訓工作;
3、負責館風館紀工作;
4、具體負責館黨委的日常工作;
5、負責紀檢、監察工作;
6、負責工、青、婦、統戰及計畫生育工作。

離退休人員管理辦公室

主要職責:
1、負責離退休人員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2、生活區管理工作。

規劃財務科

主要職責:
1、負責本館財務管理及預決算工作;
2、負責本館各項經濟活動的監管工作;
3、負責工會財務工作。

行政科(基建辦)

主要職責:
1、負責綠化、保潔、水電和館舍維護等物業後勤工作;
2、負責公務用車管理與服務工作;
3、負責辦公設施設備的採購、維護與管理工作;
4、負責提質改造項目的工作及基礎建設項目的工作;
5、協助宿舍區管理委員會做好宿舍區的物業管理工作;
6、負責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室的工作:規範本館的經營性創收項目及其它部門創收項目的運營管理工作;培訓樓的管理服務工作;
7、負責湖南圖書館改擴建工程具體工作;
8、協助工會負責有關場地項目及經營項目管理工作。

保衛科

主要職責:
1、負責保衛值班、巡查、消防、視頻監控等安全工作;
2、負責收發等傳達室工作;
3、負責進館車輛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4、協助宿舍區管理委員會做好宿舍區的安全監管工作;
5、負責閉館時間緊急事項的處理;
6、負責館綜合治理辦公室的工作;
7、協助宿舍區管理委員會做好宿舍區的保衛工作。

公共服務部(合作協調部)

主要職責:
1、負責講座的策劃、組織、宣傳和拍攝等相關工作;
2、負責讀者活動工作室的工作:本館大型讀者活動的策劃與組織;本館讀者活動的統籌管理和協調;展廳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3、負責社會教育工作室的工作:湘圖百姓課堂的組織策劃及管理、宣傳等相關工作;新讀者培訓組織與管理工作;
4、負責公共服務場地管理服務工作;
5、負責館際協調、基層培訓輔導等工作;負責郵寄借書、流通服務點(分館)等管理服務工作;
6、負責《農村科技文摘》編輯、出版等相關工作;
7、負責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湖南省分中心辦公室和全省數字圖書館推廣的日常工作;
8、負責湖南省圖書館學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及學會網站的管理工作。

采編部

主要職責:
1、負責本館保存本文獻、參考文獻的採選、分編工作;
2、統籌協調其他部門的文獻採選、分編工作;
3、負責湖南省圖書館文獻采編中心的具體工作;
4、負責湖南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自動化發展部

主要職責:
1、負責本館自動化系統、網站等相關工作;
2、負責省內共享工程的資源服務、技術支持及共享工程省中心的相關技術工作;
3、負責省內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資源服務、技術支持及省級中心的相關技術工作。
4、負責自動化設備的採購、維護與管理。

借閱部(湖南圖書館少年兒童分館)

主要職責:
1、負責本部門的借閱圖書采編工作;
2、負責綜合借閱處、文學藝術借閱處、少年兒童分館、女子圖書館、老年圖書館等視窗讀者服務與活動工作;
3、負責辦證、諮詢、複印、存包等大廳總服務台的工作;
4、負責盲人圖書館的工作;
5、負責自助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6、負責湖南圖書館志願者服務隊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信息服務部

主要職責:
1、負責電子閱覽室(文獻檢索室)、外文室的讀者服務工作;
2、負責湖南省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3、負責文獻信息服務與課題工作;
4、負責報刊(音像)借閱室讀者服務與活動工作。

歷史文獻部(地方文獻部、文獻研究所)

主要職責:
1、負責古籍閱覽室、鑑賞室、地方文獻閱覽室(湖南人物資料中心)、中文參考圖書借閱室和保存本書庫書刊的讀者服務和相關工作;
2、負責文獻學和相關工作的檔案起草及課題研究工作;
3、負責湖南省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日常工作;
4、負責湖南文獻工作室的工作:湖南地方文獻、古舊文獻、特藏文獻等的收集與整理工作;中圖學會地方文獻研究專業委員會辦公室的工作。

典藏保管部

主要職責:
1、負責書庫4、6、7-12樓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2、負責典藏工作;
3、負責古舊文獻的編目、修補等工作;
4、負責古舊書籍與字畫的修復工作。

數字資源部

主要職責:
1、負責文獻信息資源的資料庫建設及相應的資源加工、整合工作,負責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採購;
2、負責天下湖南工作室的相關工作:天下湖南網站的管理、服務及推廣工作;湖南地方網路資源的收集、建庫整理和發布工作;
3、負責全館拍攝和流媒體製作等相關工作;
4、負責古舊文獻的縮微、拍攝、數位化等工作。

獲得榮譽

圖書館以韶山路新館舍開放為新的起點,提出了“無愧第一流的館湖南圖書館舍,
爭創第一流的工作”的行動口號,10多年來堅持“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推進發展”的指導思想,持續不斷地開展創建文明圖書館的活動,在館黨委的正確領導
下,全館人員開拓務實、團結進取,全面履行省館的社會職能,在為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服務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多次被評為全省或全國的文明(先進)
單位。1994年文化部對省級公共圖書館進行評估,排名第四,僅次於廣東省中山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1998年第二次評估檢查,被定為一級圖書館。還先後獲“全省文明圖書館”(1995)、“湖南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1996)、文化系統“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1997)、“全省文明圖書館”(1998)、“省直機關1998年度雙文明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單位地址

長沙市韶山北路169號郵編:4100116路、7路、104路、602路、202路到東廣濟橋下;348路、368路、138路、139路、112路到文藝路口下;101路、131路、122路、406路、301路、9路在窯嶺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