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百段閱讀訓練

高中文言百段閱讀訓練

文子聞之,曰:“過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楚王謂田鳩曰:“墨於者,顯學也。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高中文言百段閱讀訓練

作者:李雄豪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1月
頁數:395
開本:32開包裝

書本封面書本封面

目錄

1. 盲苦
2. 貴天
3. 陳述古祠鍾
4. 方子振學弈
5. 仲尼之賢如天高
6. 君子之學美其身
7. 運斤成風
8. 立木取信
9. 蘇秦引錐刺股
10. 樂羊忍食子羹
11. 良桐為琴
12. 郢書燕說
13. 物各有短長
14. 五十步笑百步
15. 晏子之御者
16. 季文子論妾馬
17. 永某氏之鼠
18. 季梁諫魏王
19. 為人不黨
20. 買櫝還珠
21. 工人善琴
22. 宋人酤酒
23. 晏子諫齊景公
24. 公盧諷趙簡子
25. 社鼠
26. 口技
27. 孟子諫鄒穆公
28. 季氏將伐顓臾
29. 遊俠朱家軼事
30. 魯人竊糟為酒
31. 敬其父而不兼其子
32.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3. 園客養蠶
34. 觀畫二則
35. 士當以器識為先
36. 觀其言而察其行
37. 小港渡者
38. 逆旅小子
39. 論盛孝章書
40. 跋范文正公帖
41. 柳子厚墓志銘
42. 山中與裴迪秀才書
43. 大言
44. 蝜蝂傳
45. 子魚論戰
46. 刖跪直諫
47. 范蠡拒不言和
48. 知我者鮑子也
49. 優施教驪姬
50. 田贊諫荊王
51.唇寒齒亡
52.多多益善
53.試梁道士筆
54.送薛存義序
55.子餘造船
56.以人為鏡
57.衣繡夜行
58.運籌帷幄
59.忍小忿而就大謀
60.察愛憎而後說
61.揚州清明
62.安陽亭三怪
63.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64.不以小惡棄人之大美
65.儉不至說
66.鶚執狐記
67.張中丞軼事
68.一食而三嘆
69.晏子不受輅車乘馬
70. 鮑叔進管仲於桓公
71.教戰守策
72.淝水之戰
73.白洋潮
74.夔一足
75.顏之推勉學
76.張釋之執法
77.晏子辭齊景公賜
78.藏文仲如齊告糴
79.梁亭夜灌瓜
80.項羽烏江自刎
81.列子辭子陽之粟
83.張玄素諫修洛陽宮
84.李時行嗜書不厭
85.剪髮文身
86.魏徵直諫
87.取其所長,棄其所短
88.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89.班固
90.華佗
91.蜀犬吠日
92.勾踐滅吳
93.士奇泥愛
94.寧死也不“出去”
95.送吳君
96.荷塘詩集序
97.李斯論
98.釋秘演詩集序
99.張益州畫像記
100.賈生過秦

附錄

1990年~1999年聯考語文試題選萃
參考答案1~ 100
聯考試題參考答案

原文(1~30)+譯文(30~63)

原文

1、盲苦
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楯(欄桿上的橫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墮深淵矣。過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長號。久之,力憊,失乎墜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執一隅以自矜嚴(矜持自負)者,視此省哉
2、貴天
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詩云:“人而無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王者,為之有也.
3、陳述古祠鍾
陳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縣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為盜者。述古乃紿之曰: “某廟有一鍾,能辨盜,至靈。”使人迎置後閣祠之,引群囚立鍾前,自陳:“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鍾甚隙。祭訖,以帷圍 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鍾。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無墨,訊之,遂承為盜。蓋恐鐘有聲,不敢摸也。?《夢溪筆談-權智》
4、方子振學弈
人多言:"方子振小時嗜弈,嘗於月下見一老人,謂方曰:‘孺子喜弈乎?誠喜,明當候我唐昌觀中。'明日方往,則老人已在。老人怒曰:‘曾謂與長者期,而遲遲若此乎?當於詰朝更期於此。'方念之曰:‘圯上老人意也。'方明日五鼓而往,觀門未啟,斜月猶在。老入俄翩然曳杖而來,曰:‘孺子可與言弈矣。'因布局於地,與對四十八變,每變不過十餘著耳。由是海內遂無敵者。"余過清源,因覓方問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餘年八齡,便喜對弈。時已從塾師受書,每余常課,必先了竟,且語師曰:‘今皆弟子餘力,請以事弈。'塾師初亦懲撻禁之,後不復能禁。日於書案下置局布算。年至十三,天國下遂無敵手。"此蓋專藝入神,管夷吾所謂:"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
5、仲尼之賢如天高
齊景公謂子貢曰:“子誰師?”曰:“臣師仲尼。”公曰:“仲尼賢乎?”對曰:“賢。”公曰:“其賢何若?”對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賢,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對曰:“今謂天高,無少長愚智者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賢而不知其奚若。”
6、君子之學美其身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軟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人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響矣。《荀子·勸學篇》
7、運斤成風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莊子》
8.立木取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明日,秦人趨令。 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衛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 盡遷之於邊。其後民莫敢議令。
9.蘇秦引錐刺股
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媵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絍,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 “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剌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
10.樂羊忍食子羹
樂羊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縣其子示樂羊,樂羊不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食之盡一杯。中山見其誠也,不忍與其戰,果下之。遂為文侯開地。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不忍,縱而與之。孟孫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太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而見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與不仁也。
11.良桐為琴
工之僑得良桐焉,砍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勿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之,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之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寶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
12.郢書燕說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悅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13.物各有所長
甘戊使於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 ;騏驥騄耳,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14.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晏子之御者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16.季文子論妾馬
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文子曰:“吾亦願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麤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麤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文子以告孟獻子,獻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過七升之布馬餼不過稂莠。文子聞之,曰:“過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為上大夫
17.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某氏室無完器,椸無完衣,飲食大率鼠之餘也。晝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齧鬥暴,其聲萬狀 ,不可以寢,終不厭。數歲,某氏徙居他州。後人來居,鼠為態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貓,闔門,撤瓦灌穴,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
18.季梁諫魏王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19.為人不黨
趙宣子言韓獻子於晉侯曰:“其為人不黨,治眾不亂,臨死不恐。”晉侯以為中軍尉河曲之役,趙宣子之車乾行,韓獻子戮其仆,人皆曰:“韓獻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誰能待之!”役罷,趙宣子觴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賀我。”二三子曰:“不知所賀。”宣子曰:“我言韓厥於君,言之而不當,必受其刑。今吾車失次而戮之仆,可謂不黨矣。是吾言當也。”二三子再拜稽首曰:“不惟晉國適享之,乃唐叔是賴之,敢不再拜稽首乎?”
20.買櫝還珠
楚王謂田鳩曰:“墨於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而不辯,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文衣之媵七十人。至晉,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嫁女也。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故其言多不辯。
21.工人善琴
萬曆末,詹懋舉者守潁州,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者。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使之彈,工即鼓前曲一過,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見一老人貿薪入城,擔頭常囊此,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悅之,遂受學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賤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竟學,一時琴師莫能及。
23. 晏子諫齊景公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於堂側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
24.公盧諷趙簡子
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盧,望見簡子大笑。簡子曰:“子何笑?”對曰:“臣乃有宿笑。”簡子曰:“有以解之則可,無以解之則死。”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也。”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於是罷師而歸。
25.社鼠
景公問於晏子曰:“治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26. 口技
村中來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攜一藥囊,售其醫。有問病者,女不能自為方,俟暮夜問諸神。晚潔斗室,閉置其中。眾繞門窗,傾耳寂聽;但竊竊語,莫敢咳。內外動息俱冥。至夜許,忽聞簾聲。女在內曰:“九姑來耶?”一女子答云:“來矣。”又曰:“臘梅從九姑耶?”似一婢答云:“來矣。”三人絮語間雜,刺刺不休。俄聞簾鉤復動,女曰:“六姑至矣。”亂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來耶?”一女曰:“拗哥子!嗚嗚不睡,定要從娘子來。身如百鈞重,負累煞人!”鏇聞女子殷勤聲,九姑問訊聲,六姑寒暄聲,二婢慰勞聲,小兒喜笑聲,一齊嘈雜。即聞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既而聲漸疏,簾又響,滿室俱嘩,曰:“四姑來何遲也?”有一小女子細聲答曰:“路有千里且溢,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阿姑行且緩。”遂各各道溫涼聲,並移坐聲,喚添坐聲,參差並作,喧繁滿室,食頃始定。即聞女子問病。九姑以為宜得參,六姑以為宜得芪,四姑以為宜得術。參酌移時,即聞九姑喚筆硯。無何,摺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筆觸幾,震筆作響,便聞撮藥包裹蘇蘇然。頃之,女子推簾,呼病者授藥並方。反身入室,即聞三姑作別,三婢作別,小兒啞啞,貓兒唔唔,又一時並起。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四姑之聲嬌以婉,以及三婢之聲,各有態響,聽之了了可辨。群訝以為真神。而試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謂口技,特借之以售其術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嘗言:“在都偶過市廛,聞弦歌聲,觀者如堵。近窺之,則見一少年曼聲度曲。並無樂器,惟以一指捺頰際,且捺且謳,聽之鏗鏗,與弦索無異。”亦口技之苗裔也。
27.孟子諫鄒穆公
鄒與魯拱。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飢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 對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 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 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28. 季氏將伐顓臾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 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 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 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 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29. 遊俠朱家軼事
魯朱家者,與高祖同時。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所藏活豪士以百數, 其餘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能,歆其德,諸所嘗施,唯恐見之。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無餘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陰脫季布將軍之阸,及布尊貴,終身不見也。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焉。
楚田仲以俠聞,喜劍,父事朱家,自以為行弗及。

譯文

30. 魯人竊糟為酒
古代中山國盛產美酒。有一個魯國人想把中山國的美酒引進到魯國。但是中山國嚴守“商業秘密”,魯國人求方不得.他在焦急中偶然看見「堆酒糟無人看管,以為裡面一定含有真菌,便偷出一些帶回國釀酒。酒釀出後,魯國人便誇耀自己也能造出中山國那樣的美酒。適逢中山國的一個釀酒人來到此地,嘗了魯國人造的酒後,便笑道,這怎么像我們中山國酒糟的味道呀。
31. 敬其父而不兼其子
田子方陪侍魏文侯坐著,太子擊小步急走著入殿拜見魏文侯,賓客大臣們見狀都站了起來,只有田子方不站。魏文侯顯出不高興的神色,太子也如此。田子方述說道:“為了太子我應當站起來嗎?無奈這不符合禮儀。不為你站起來嗎?無奈這又將得罪你。請允許我為你講述一件往事:楚恭王作太子時,一天打算出門到雲夢去,路上遇見大夫工允,工允就快步躲進人家的門中。太子下車跟著他到這家人家的門中,說:“你是大夫,為何要象這樣?我聽說:尊敬父親並不要同時尊敬他的兒子,如果同時尊敬他的兒子,沒有什麼比這更不吉祥的了。你是大夫,為何要這樣?工允說:先前我只望見你的臉,從今往後我要記住你的這片心意,(我)確實會象這樣的,你打算上哪兒去?”(聽罷)魏文侯說:“好。”太子上前述說了楚恭王說過的話,說了三遍後請求跟從田子方學習。
32.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淳于髡是齊國的上門女婿,身高不足七尺,說話有趣味,善於論辯,幾次出使到諸侯國,不曾受過侮辱。齊威王的時候,他喜歡說隱語,喜歡通宵達旦酗酒作樂,沉溺於享樂,不治理朝政,把政事放手給官員們。大臣們疏於管理,國家很不太平。諸侯一齊入侵國家,國家將要滅亡。滅亡之勢只在旦夕之間。左右大臣也不敢進諫,淳用隱語遊說齊威王:“國中有一隻大鳥,在你的庭院棲息,三年不飛也不叫,大王你知道這是什麼鳥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那么就罷了,一飛就衝上高空,不叫就罷了,一叫就會使人驚奇。”於是就朝見縣令、長官等七十二人,賞賜一人,誅殺一人。率領軍隊出去,諸侯都震驚了,都把侵占的齊國土地還給齊王。齊威王就這樣統治了36年。這些話都記載在《田完世家》中。齊威王八年,楚國大規模地發兵攻打齊國,齊威王派淳于髡到趙國請求援軍,贈給趙國一百斤黃金,四匹馬拉的車十駕。淳于髡仰天大笑,帽子上的帶子全部震斷了,齊威王說:“您嫌這些東西少嗎?”淳于髡說:“哪敢這樣。”齊威王說:“你的大笑有什麼說法嗎?”淳于髡說:“今天我從東面來,看見路邊有人在祭祀天地,保佑自己,他拿著一個豬蹄、一杯酒,禱告說:‘希望狹小的高地也能豐收,讓我的糧食裝滿竹籠,讓我的低洼地也能豐收,使糧食裝滿車,讓我田裡的糧食茂盛地生長,讓我糧食滿倉。’我見他拿著那么少的祭品,卻要求那么多,所以笑話他。”於是齊威王就增加了贈金一千溢,十雙白壁,百輛四匹馬拉的車。淳于髡告別了齊王,到了趙國,趙王給他十萬精兵,千輛戰車。楚國人聽到這個訊息,連夜率兵離去。
33. 園客養蠶
園客是濟陰人。相貌俊秀,鄉里人紛紛想把女兒嫁給他,客始終不娶妻,客曾經種了五色香草,連續種了幾十年,吃它的果實。一天,忽然有一隻五色神蛾,停在香草上面。客收下了蛾,用布鋪墊,蛾在布上生了蠶,到蠶結繭時,有仙女在夜裡降臨,幫助客養蠶。客用香草餵蠶,最終獲得一百二十個蠶繭,大得象瓮。每一隻繭抽絲都要抽六、七天才抽完。抽絲完畢,仙女和客都仙去了,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處。
34.觀畫二則
(甲) 馬正惠公曾經(十分)珍愛他所藏的戴嵩的《鬥牛圖》。在空餘的一天裡,他把這幅畫陳列在廳前,有個繳租的老農看了暗自發笑。公心裡感到疑惑,就問其中的緣故。老農回答道:“我不知道畫,但認識真的牛,牛它正當斗的時候,應把尾巴夾在兩腿間,即使力氣很大的壯漢也不能把它拉出來。這圖上畫的牛都舉著它們的尾巴,好象不象啊!”馬正惠公聽了,為這番話嘆服。
(乙) 歐陽修曾經得到一幅古畫《牡丹叢》,在《牡丹叢》下面畫著一隻貓,他不知道這幅畫的好壞。丞相吳公與歐陽修是兒女親家。一天看到這幅畫以後說:“這畫上畫的是中午的牡丹。憑什麼了解(明了)呢?那牡丹花張口開放,但顏色乾燥(不鮮艷),這是中午的牡丹啊!貓的黑眼睛眯成一條線,這是中午的貓眼。(如果)有帶露水的花,那么花房收縮而顏色鮮艷潤澤。貓眼早晚瞳孔都很圓,隨著太陽漸漸升高,瞳孔變得狹長,到中午就如一條線了。”這也是善於探求古人畫畫的意圖啊!
35.士當以器識為先
《宋史》上說,劉忠肅常常告誡自己的弟子說:“讀書人應當把器量和見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被命名為空疏不學、以之媚俗的文人,此人就不屑一顧了。”我自從一讀到這話,便謝絕了(一切)應酬之言,用來培養自己的器量、見識而不使自己墮落到“文人”的地步。並把這牌子(指謝絕應酬文字)懸掛在屋內,來拒絕別人的邀請,這是大家所看到的,你是還不知道呢,還是要認為隨一般的社會習俗做這些事情無傷於培養自己的器量和見識呢?李顒再三要求我為他死去的母親寫傳,最終我也已經推辭掉了,原因是只為了一人一家的小事卻和經學政治等大事無關,那么我是不會寫的。韓文公的文章開始寫於八代衰落的時候,如果只寫《原道》、《原毀》、《爭臣論》、《平淮西碑》、《張中臣傳後序》這些文章,而一切“銘狀”(指應酬文字)一概拒絕寫的話,那么確實可稱是近代泰山北鬥了,而現在我還不敢認可他。這不是我的話,當時劉叉(唐朝詩人)已經指責他了。
36.觀其言而察其行
哀公問孔子說:“應該選取什麼樣的人才呢?”孔子回答道:“弓與箭協調,然後才能要求它射中;馬老實善良馴服,然後再去求取好的騎手;人一定要忠實 、誠懇、穩重、樸實,這以後才能要求他的智慧和才能。現在有人不忠實、誠懇、穩重樸實,卻富有智慧、才能,像這樣的人猶如豺狼一般,不能讓你的身體靠近它。因為這個緣故,先要看他確實是仁厚、誠懇的人,然後才親近他,如果這個人又有智慧才能,然後在任用他。所以說,親近仁厚的人並任用他的才能。選取人才的方法,不僅要聽他說,更要觀察他的行動。言語是用來抒發他胸中的志向和感情的,能幹事的人,一定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因為這個緣故,先要看他說的,然後考察他的行為。用言語來考察他的言行,即使有為非作歹的人,也無法掩飾他的真情。”哀公也說:“好的。”
37. 小港渡者
庚寅年的冬天,我從小港想到蛟川城去,讓小書童用木簡捆好書跟著我。當時正值西邊的太陽落山,傍晚的炊煙縈繞在樹梢。遠遠望去蛟川城大約有二里路左右,我就問擺渡的人還能否在南門關閉之前到達,擺渡的人仔細地看了看我的書童,回答道:“慢慢地走,南門還開著;走得快南門就關了。”我有些生氣認為他在戲弄我,趕緊行路。到了半路上,小書童僕倒在地,木簡斷裂,書散落一地。書童哭哭啼啼地沒有馬上起身,等到他理好書、捆上,南門已經關上了。我悶悶不樂,想起擺渡的人的話近乎真理。天下的人因為急躁而自己失敗、到了傍晚還走投無路、無處可歸的人,恐怕就如同這樣吧!恐怕就如同這樣吧!
38. 逆旅小子
戊戌年九月秋,我從塞上回歸,(途中)住宿在石槽。(所住宿)客店的小男孩形貌憂苦瘦弱,(他身著)破舊的單布衣,不穿鞋襪,客店主人非常凶暴地抽打他,小男孩哭得十分悲傷。(我)向鄉鄰詢問這小男孩的情況,(鄉鄰)告訴說:“這是客店主人哥哥遺留下的孩子。(家)有一處田地,牲畜日用雜物和一些粗劣的用具,(客店主人)擔心小男孩長大了與他均分(家產),所以毫不體恤他受凍挨餓並且苦苦地驅使他。到夜晚,就把他關閉在門外,寒風四起,(看樣子他)活不了了。”我到了京師,兩次寫信告訴京兆尹:“應該下公文到縣府捉拿店主加以責問查辦,使同鄉人來擔保而後釋放他。”
第二年四月,(我)又經過石槽,鄉里人說:“那小男孩果然在當年冬天死了,而那店主也突然死去,他妻子兒女,田地住宅,牲畜雜物都被他人占有了。”(我)詢問“官吏是否曾經嚴厲查辦過這事呢?”回答說沒有。
以前先王以道讓百姓明白(事理),還恐怕頑愚的人不通曉,所以用“鄉八刑”來督察百姓守法,那不孝順父母長輩,不順從兄長的,親友間不和睦的,朋友間不講信用,見別人有危難不幫助的,那么隨即受到刑法的追究,而百姓互相擔保,(如果)有犯歪門邪道罪行的五家都連及,(這樣)用來堵塞百姓犯罪的途徑,使百姓無從產生邪惡之念。
管子的法則是從鄉師到五家十戶之長,互相督察,如有罪行,都要問及執法的官吏。大概周公所擔心的是百姓風俗敗壞罷了,到管子,他又擔心官吏玩忽職守的情形,這倒可以由此看到世道的變化了。
39. 論盛孝章
光陰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樣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歲的年齡。您是剛滿,而我卻已經超過兩歲了。國內的相識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會稽的盛孝章還活著。他受到東吳孫氏政權的困辱,妻子兒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單無助的一個人,處境非常危險,心情十分痛苦。假使憂愁可以損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長壽了。《春秋公羊傳》里說:“諸侯之間有相互併吞的,齊桓公沒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種羞恥。”盛孝章確實是當今男子中的豪傑,天下一些善於言談議論的人,常要依靠他來宣揚自己的名聲,而他本人卻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應該談論朋友好壞的問題,也無怪朱穆所以要寫他的《絕交論》了。您如果能趕快派遣一個使者,再帶上一封簡訊,就可以把孝章招來,而交友之道也可以發揚光大了。
40. 跋範文正公帖
文正公的書法,落筆痛快沉著,非常接近晉人、宋人的書法。過去蘇舜元的書法以奇妙名聞天下。不肯稱讚同一時代的人。人們只稱道文正公的書法可與《樂毅論》 相提並論。我年輕時知道這個評價時,起先不認為這樣。以為蘇舜元瞧不起世間萬物。大家都對他怒目而視,(認為他)無視王法,日後必定會被殺。但是文正公對 他很好,喜愛他的才能而忘掉了他的缺點。所以才翁在評書法時就稍微加了一些直言不諱的言辭。我老年時看范文正公的書法,才知道他用筆在實處,是他最擅長 的。大概文正公處世的經驗很巧妙,構想他運用筆法,都能很好地進入古人的法度之中。現在士大夫們喜愛書法,應當不只是學習他的筆法,還要看他用來教育、勸 誡他老朋友、親戚的這些天下長者的言語。深愛他的書法,就要深深地體味其中的含義,推而廣之,把它運用到經歷的世事中去,我不相信不能成為一個善人和志士。
41. 柳子厚墓志銘
子厚少年時就很精明能幹,沒有不明白通曉的事。當他的父親還在世的時候,他雖然很年輕,但已經成才,能夠考取進士科第,顯露出出眾的才華,大家都說柳家有了 一個好兒子。後來又通過博學宏詞科的考試,被授為集賢殿正字。他才智突出,清廉剛毅,發表議論時能引證今古事例為依據,精通經史典籍和諸子百家,言談縱橫 上下,意氣風發,常常使滿座的人為之嘆服。因此名聲鬨動,一時之間人們都敬慕而希望與他交往。那些公卿貴人爭著要收他做自己的門生,眾口一詞地推薦稱讚他。
貞元十九年,子厚由藍田縣尉調任監察御史。順宗即位,又升為禮部員外郎。逢遇當權人獲罪,他也被援例貶出京城當刺史,還未到任,又被依例貶為永州司馬。身處 清閒之地,自己更加刻苦為學,專心誦讀,寫作詩文,文筆汪洋恣肆,雄厚凝練,象無邊的海水那樣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則縱情于山水之間。
42.山中與裴迪秀才書
現在正是農曆十二月的末尾,氣候溫和舒暢,舊居藍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溫習經書,倉猝中不敢打擾,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飯,便離開了。
我向北渡過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著城郭。夜色中登上華子岡,見輞水泛起漣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隨同上下。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聲像豹叫一樣。村子裡傳來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這時,我獨坐在那裡,跟來的僮僕已入睡,多想從前你我於攙著手吟誦詩歌,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臨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濕了青草地,麥田裡雉鳥在清晨嗚叫,這些景色離現在不遠了,(您)能和我一起遊玩嗎?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難道我能把邀請你當作閒事嗎?而這當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為有載運黃檗的人出山,托他帶給你這封信,不一一詳述了。
43. 大言
秦國有一個叫尊盧沙的人,擅長誇誇其談,處在那樣的情況下不懷疑自己。秦國的人嘲笑他,尊盧沙說:“不要嘲笑我,我將要用建立王國的方法去遊說楚王。”(他)瀟瀟灑灑的往南方去了。
等到了楚國的邊境上,守衛邊關的小官拘禁了他。尊盧沙說:“小心,不要拘禁我,我來是為了楚王的軍隊的。”守關的小官送他到朝廷中去。大夫將他安置在賓館 里,問他說:“先生沒有看不起我們國家,不遠千里,將要讓我們楚國興旺。我們接觸時間不長,不敢陳述傾吐心裡話;別的不敢多問,想問問您到楚國來的目的是 什麼?” 尊 盧沙生氣地說:“這不是你所懂得的!”大夫沒有問出他的情況,便將他推薦給了上卿瑕。瑕將他當作客人對待,(也)像大夫一樣問他。尊盧沙更加生氣了,想要 告辭離開。瑕怕得罪大王,急忙(向大王)說了尊盧沙的情況。大王急忙接見了(尊盧沙),還沒到,使者已經去了三四次了。等到見了楚王,只是深深地作了一個 揖並沒有下跪叩拜,叫著楚王對他說:“楚國的東面有吳國、越國,西面有秦國,北面有齊國、晉國,都虎視眈眈的不閉眼。我最近取道從晉國的郊外過,聽說晉侯 與諸侯約定打算攻打楚國,(他們)宰殺白馬,排列珠玉裝飾的祭祀用的器皿,歃血盟誓說:‘不給楚國帶來災禍,就不要相見!’並且將白璧投入黃河中祭河,將 要渡過黃河。大王還能枕著枕頭(安安心心的)睡覺嗎?”楚王站起身來問尊盧沙辦法,尊盧沙指著天說:“假使我尊盧沙做上卿,楚國還不強大,就像這太陽一 樣!”楚王說:“但是請問那一件事在前?”尊盧沙說:“這可不能白白說的。”楚王說:“對。”馬上任命尊盧沙為上卿。
過了三個月,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不久晉侯帶領諸侯的軍隊到了,楚王非常害怕,招來尊盧沙擊退他們。尊盧沙瞪著眼睛看著楚王,不回答。楚王逼著他回答,才 說:“晉軍非常兇猛,我替大王做最好的打算,不如割讓土地給他們。”楚王大怒,囚禁了他三年,割了他的鼻子放了他。尊盧沙對人說:“我從今以後懂得了誇誇 其談逐一買來災禍。”他終生不說話。想說的時候,摸摸鼻子就停下了。
44.蝜蝂傳
蝜蝂是一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抬起頭背著這些東西。東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勞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東西堆上去不會散落,終於被壓倒爬不起來。有的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東西象原先一樣抓取過來背上。這種小蟲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肯停下來,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現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見到錢財就撈一把,用來填滿他們的家產,不知道財貨已成為自己的負擔,還只怕財富積聚得不夠。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來的時候,有的被罷官,有的被貶往邊遠地區,也算吃了苦頭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們又不思悔改,天天想著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祿,而且變本加厲地貪取錢財,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於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訓。雖然他們的外形看起來龐大,他們的名字是人,可是見識卻和蝜蝂一樣,也太可悲了!
45.子魚論戰
宋襄公與楚軍在泓水作戰。宋軍已擺好了陣勢,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擔任司馬的子魚對宋襄公說:“對方人多而我們人少,趁著他們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國的軍隊已經全部渡過泓水還沒有擺好陣勢,子魚又建議宋襄公下令進攻。宋襄公還是回答說:“不行。”等楚軍擺好了陣勢以後,宋軍才去進攻楚軍,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了傷,他的護衛官也被殺死了。 宋國人都責備宋襄公。宋襄公說:“有道德的人在戰鬥中,只要敵人已經負傷就不再去殺傷他,也不俘虜頭髮斑白的敵人。古時候指揮戰鬥,是不憑藉地勢險要的。我雖然是已經亡了國的商朝的後代,卻不去進攻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 子魚說:“您不懂得作戰的道理。強大的敵人因地形不利而沒有擺好陣勢,那是老天父幫助我們。敵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們發動進攻,不也可以嗎?還怕不能取勝!當前的具有很強戰鬥力的人,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該俘虜他,對於頭髮花白的人又有什麼值得憐惜的呢?使士兵明什麼是恥辱來鼓舞鬥志,奮勇作戰,為的是消滅敵人。敵人受了傷,還沒有死,為什麼不能再去殺傷他們呢?不忍心再去殺傷他們,就等於沒有殺傷他們;憐憫年紀老的敵人,就等於屈服於敵人。軍隊憑著有利的戰機來進行戰鬥,鳴金擊鼓是用來助長聲勢、鼓舞士氣的。既然軍隊作戰要抓住有利的戰機,那末敵人處於困境時,正好可以利用。既然聲勢壯大,充分鼓舞起士兵鬥志,那么,攻擊未成列的敵人,當然是可以的。”
46.刖跪直諫
齊景公有一次披散頭髮,乘坐六匹馬駕駛的車,帶宮女而馳出宮門。刖跪(斷足的看門人)見了,就擊打景公的馬,又回過身來說:“你不是我的國君啊!”景公慚愧得不肯上朝。晏子看到裔敖而問道:“國君為什麼不臨朝呢?”裔敖說:“國君披髮,乘六馬,載婦人而出宮門,遇到刖跪,刖跪打國君的馬,又回身說:‘你不是我的國君’,國君羞愧而回,不再出來,因此就不上朝了。”晏子入宮拜見景公,景公說:“幾天前寡人做了錯事,披髮乘六馬而出宮門,刖跪擊我的馬並且回身說‘你不是我的國君’。寡人受天下大夫的輔佐,得做齊國百姓的國君,衛護宗廟社稷,今被刖跪責備,羞辱社稷,我還能處在諸侯之列嗎?”晏子答:“國君不要擔心。臣聽說:臣下沒有直辭(直言敢諫),就沒有可靠的君上;百姓不敢說話,君上一定有驕矜之行。古代只有明君在上,臣下才敢直言勸諫;君主向善,百姓才不避諱,敢於說話。現在國君有錯事,而刖跪直言敢諫,這是國君的福埃因此臣特來慶賀。請國君以明君的好善而賞賜刖跪,以明君的受諫而禮待刖跪。”齊景公解開了心頭的疙瘩,笑著說:“可以這樣做嗎?”晏子說:“可以的。”於是下令加倍賞賜刖跪。當時朝野平安無事
47.范蠡拒不言和
吳國的使者(王孫雄)回去後又來求和,言辭越發謙恭,禮節越發尊貴。越王又想答應吳的求和。范蠡勸諫越王說:“(過去這些年)是誰使我們(憂勞國事)早上朝 晚罷朝的,不是吳國嗎?用十年工夫謀劃,一個早晨就前功盡棄,那可能嗎?君王暫且不要答應(吳國),滅吳之事將很容易地就有指望了。”越王說:“我打算不 答應(吳國),可是難以回答吳國的使者,你去答覆他吧!”范蠡就左手提著鼓,右手拿著鼓槌來接待吳國的使者,說:“從前上天給越國降下災禍,讓吳國統治, 可是吳國不接受。現在(我們)要一反此道改變你們過去不滅越的禍難。我們君王敢不聽從上天的命令,而只是吳王的命令嗎?”王孫雄說:“范先生,先人說過: ‘無助天為虐,助天為虐者不祥。’現在我們吳國螃蟹吃稻穀連種子都沒剩下,您還要幫助上天給我們增加災禍,您不忌諱那是不吉祥的嗎?”范蠡說:“王孫先 生,我們最早的先君,本來是周王室不夠格的子爵,我們(越國人民)過去一直就靠近東海岸邊居住,越人只能同魚鱉這類水族動物居住在一起,同蝦蟆一類的水族 居住在水邊小洲上。我的面目生成人的形狀是很慚愧的,實際上我還和禽獸一樣,我又哪裡懂得您這些巧辯的言辭呢?”王孫雄說:“范先生您要幫助天干壞事,一 定是不吉祥的。我要求面見越王,(把吳王的意見報告給他)。”范蠡說:“(我們)君王已經把此事交給我這辦事人員全權處理。您還是回去吧,不要讓辦事的人 得罪您。”使者(王孫雄)回吳(復命)。范蠡也不向越王報告,擂鼓發兵跟隨使者,一直進占姑蘇宮,越國軍民沒有傷亡,便滅了吳國。
48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是穎上人,年輕時常常和鮑子交往,鮑子知道他很能幹。管仲很貧困,常常欺騙鮑子,鮑子始終好好地對待他,不說任何(責怪的)話。不久,鮑子侍奉齊國的公 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登上諸侯王的位置,成為齊桓公時,公子糾死了,管仲也被囚禁了。鮑子就進薦了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在齊國掌管政事,齊 桓公因此稱霸。九次聚集了諸侯,匡正了天下,這都是管仲的謀略。管仲說:“我起初窮困時,曾經和鮑子一起作生意,分紅利時,大多給自己,鮑子不認為我貪 婪,知道我是貧窮的緣故。我曾經替鮑子作事,卻使大家更窮苦,鮑子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作事常會)遇上不利的時機。我曾經三次作官三次被國君驅逐,鮑子 不認為我不能幹,知道我沒有遇上好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子不認為我膽怯,知道我有老母親(要贍養)。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他而死,我被關押、 受辱(卻不自殺),鮑子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恥、而以聲名不能顯揚於天下為羞恥,真是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子啊。”鮑子進薦了管仲後, 把自己置身於管仲之下。他的子孫在齊國世世代代享受俸祿,有封地的子孫有十幾代,子孫常常成為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讚美管仲的能幹,卻讚美鮑子能夠了解人。
49.優施教驪姬
晉獻公的藝人名優施,和驪姬私通。驪姬問他說:“我想做廢立太子的大事,向三位公子發難怎么樣?” 優施回答道:“早點處置這件事,使他們知道事情的最終結果。人一旦知道事情的最終結果,很少會有怠慢之心,即使有怠慢之心,也是容易殘害的。” 驪姬說:“我想要發難,從誰開始下手?” 優施回答道:“一定要從申生開始。申生為人小心、精明而潔身自好、受不起羞辱,而且年長穩重,又不忍心害人。精明而潔身自好的人容易受辱,穩重的人一旦激奮,就可以找他的毛病。不忍心害人,一定自我忍受(屈辱),污辱他適合他的為人(是可行的)。” 驪姬說:“穩重的人恐怕難以動搖吧?” 優 施回答道:“知道侮辱的人是可以侮辱的。可以(通過)侮辱他來動搖他的穩重。如果他不知道侮辱,也就一定不知道固守常規了。現在你內得君心,外受寵愛,況 且你好、壞君王沒有不相信的,如果你表面做出敬畏申生的樣子,而暗中羞辱他、污衊他,就不會不改變他的穩重。況且我聽說:很精明而潔身自好的人一定愚昧, 精明而潔身自好的人是容易侮辱的,他愚昧就不知躲避災難。即使他想要不動搖,難道可能嗎?”因此驪姬先從申生這裡施放讒言。
50田贊諫荊王
田贊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去拜見荊王。荊王說:“先生的衣服,為什麼這樣破舊呢?”田贊回答道:“衣服又有比這個更破舊的。”荊王說:“ 你能說給我聽聽嗎?”田贊說:“鎧甲比這個更破舊。”荊王說:“ 這怎么說呢?”田贊回答說:“ 冬 天穿著它很冷,夏天穿著它很熱,沒有比鎧甲更壞的衣服了。我田贊也很貧窮,所以衣服很破舊。現在您大王是一國之主,沒有人能跟你的富貴相當,然而你喜歡把 鎧甲給百姓穿(意思是好戰),我不贊成這樣做,或許這是為了行仁義嗎?穿鎧甲的事情實際上就是打仗的事情。砍斷人家的脖子,剖挖人家的肚子,毀壞別人的城 池,殺死人家的父子,那些名聲又很不光彩,或許這是為了行實際嗎?
如果你考慮加害別人的話,別人也會考慮加害於你;如果你考慮危害別人,別人也考慮危害於你。實際上這很不安寧,這兩種情況我以為大王都是不應該採取的。”荊王沒什麼可以用來回答了,田贊的反戰主張雖然沒有廣泛地實行,但可以說他是很能夠闡述自己的主張的啊!
51. 唇寒齒亡
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圍屏障,虢國滅亡了,虞國也必定也跟著被滅亡。晉國的野心不能助長,對外來的敵兵不能放鬆警惕,借路給晉國,一次已經算是太過分了,難道還能來第二次嗎?俗話說:‘面頰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嘴唇掉了就會掉牙齒。’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的關係啊。”虞公說:“晉國是我們同一種族的國家,難道還會謀害我們的虞國嗎?”宮之奇回答說:“太伯和虞仲是太王的兒子,太伯不聽從父命,因此就沒有繼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是王季的兒子,是周文王的執政的大臣,在王室有功勳,因功受封的典冊還藏在盟府中,晉國將要連虢國都滅了,對虞國還愛什麼呢?再說,晉國愛虞國,虞國能比桓叔和莊伯的子孫們對晉國更親近嗎?難道會愛虞國嗎?桓叔和莊伯的子孫有什麼罪呢?而晉獻公把他們都殺害了,不就是僅僅因為感到了他們的威脅嗎?至親的人因為恃寵而威脅到晉君,尚且把他們殺害,更何況一個國家對他有威脅呢?
52.多多益善
韓信知道劉邦害怕和憎嫌(妒忌)他的才能,常常藉口有病不朝見從行。韓信從此一天比一天怨恨,住在家裡怏怏不樂,以自己與周勃、灌嬰等人地位相等為羞恥。韓信曾拜訪樊噲將軍,樊噲對他跪拜迎接和送行,自稱臣子,說:“大王您竟然會看望我!”韓信出門笑道:“我這一輩子竟然與樊噲這般人為伍同列!”劉邦曾經與韓信從容地閒談,論及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認為他們的本領各有長短,水平不一。劉邦問道:“象我這樣,能指揮多少軍隊?”韓信說:“陛下您不過只能統率10萬軍隊。”劉邦說:“那么對你來說,又怎樣呢?”韓信答道:“我是越多越好啊。”劉邦笑道:“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我活捉了呢?”韓信說:“陛下不能帶病,卻善於統率將領,這就是我韓信被陛下您擒住的緣故。更何況陛下的本領是天賦,和人力無關。”
53.試梁道士筆
善於領將的人不會去挑選兵的,善於書法的人是不會去挑選筆的。只是看你如何使用罷了。宋高宗南渡長江以來毛筆很缺乏,幔亭的道士送給我一支毛筆。筆毛內外純白,如玉如霜,仔細看,都是柔細的羊毛。毛筆的製作非常精妙,運用得心應手,亦是毛筆中的上品啊!於是我想:大半個中國已經被金兵占領,有人說南宋的兵士剽悍而不沉著,不能夠打仗。但是春秋吳楚,稱霸中原,南朝時東晉桓溫、宋劉裕都曾經屢次打敗北軍,而沒有聽說向別國借精兵。過去的人說,京口的酒可以喝,兵士可以用(指善於打仗)難道是用這些自有它的道理嗎?書生過慮,把這個道理推廣到用筆上去,可能毛筆就不是在過去的談話中受到讚美,精壯的部隊,或許在今天也大有作為。
54.送薛存義序
河東的薛存義就要走了,我帶著酒肉,趕到江邊去送他,請他喝酒吃飯。(這時候)並且告訴他說:凡是在地方上做官吏的,你知道他的職責嗎?應該是老百姓的僕役,並不是讓他役使老百姓就算了。凡是靠種田生活的老百姓,從他的收入里抽出十分之一來,僱傭官吏,是讓官吏公平地為自己辦事。如今做官吏的接受他們的報酬,不認真給他們辦事的,到處都是。豈止不辦事,反而偷他們。假使家裡雇一個僕人,拿你的工錢,不給你辦事,反而偷你的東西,(你)就一定非常氣憤,把他趕出去了。如今到處的官吏都是這個樣子,可是老百姓不敢發怒,把他們趕跑,是什麼緣故呢?這是情勢不一樣。情勢不一樣而道理還一樣,我們的老百姓怎么忍受呢!凡是通達道理的人,能夠不震驚而害怕嗎?存義代理零陵的縣令已經兩年了。早起晚睡,賣力氣,費心思,打官司的得到公平處理,繳租稅的得到合理負擔,老老少少,沒有內懷欺詐外露憎恨的。他算是的確沒有白拿報酬,他確實是知道震驚而害怕了。我的地位低,又受到了處分,對於考核成績、或降級或提升,不能參與什麼意見;在他就要起程的時候,所以請他喝酒吃飯,但著重的是寫了這篇贈別的序。
55.子餘造船
越王派他的大夫子餘造船。船造好了,有一賈人要求做掌管船隻的官,子餘不任用(他)。賈人離開(越國)到吳國;通過王孫率來謁見吳望王,並且說越大夫(子餘)不能任用人才。過了幾天,王孫率和賈人在江邊觀察,(這時)颶風打作,江中船隻紛亂,(賈人)便指著某些船向王孫率示意,並說:“某船將要顛覆,某船不會翻沉。”(事實)沒有像他說的一樣。王孫率對賈人(的才能)十分驚奇,向吳王推薦(他),(吳王)任命賈人為舟正。越人聽說子餘被任為舟正,怨恨子餘。子餘說:“我不是不知曉(他)啊。我曾和賈人相處;此人喜好誇耀,說這越國人沒有像自己一樣的。我聽說喜歡誇耀的‘經常這樣的一定以次讚美奉承;說人沒有像自己一樣的,審察他人一定精明,而審視自己一定愚昧不明。現在吳國重用賈人,敗壞吳國大事的,一定這個人啊!”越人不相信子餘的這番話。不久,吳國攻打楚國。吳王讓賈人駕馭余皇這船。船浮沉於江湖間,(最後)被逼近扶胥江口,沉沒在那裡。越人這才佩服子餘的明哲,並且說:“假使這賈人沒有試著駕駛船而死去,那么子餘大夫受到缺德人的指責,即使是掌管刑法的皋陶(也)不能讓他恢復正名。
56.以人為鏡
魏徵臥病在床,皇上派遣使者去問訊,還把藥品賞賜給他,送藥問病的人絡繹不絕,在路上彼此都能望見。皇上還派遣中郎將李安留宿在魏徵的府第,魏徵的一動一靜都要知道。皇上又和太子一同到魏徵的府邸,指著衡山公子要把她嫁給魏徵的兒子叔玉。戊辰,魏徵去世,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去奔喪,並且派了手執羽葆的儀仗隊和吹鼓樂隊,讓魏徵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說:“魏徵生平儉樸,現在用一品羽儀的規格安葬他,這不是死去的魏徵的志願。”通通推辭不接受,用布車裝載靈柩去安葬。皇上登上苑西樓,遠遠地望著哭著盡現哀痛之情。皇上又親自擬訂了碑文並替他寫在石碑上。皇上不停地思念魏徵,對他的侍臣們說:“人們把銅作為鏡子,可以使衣冠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清歷朝的興衰隆替,用人作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敗得失。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