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

藍田

藍田縣距西安市區22公里,位於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在北緯33°50’-34°19’、東經109°07’-109°49’之間,是西安市郊縣之一。藍田以盛產美玉而得名。歷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文自然景觀眾多,生態環境良好。百萬年前的“藍田猿人”遺址舉世聞名。

基本信息

藍田縣

藍田縣位於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是古城西安的東南門戶,縣城距西安市中心35公里。公元前379年始置藍田縣,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歷史,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縣境東西長64公里,南北寬55公里,總面積1969平方公里,轄29個鄉鎮,519個行政村,總人口63萬。
藍田礦產資源豐富,是西安市礦產資源大縣之一。現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38種,探明儲量的有21種,其中地熱水、石灰石、大理石、高嶺土等蘊藏豐富。據水文地質部門普查,地熱主要分布於焦岱、湯峪、三里鎮及華胥地區,目前已成井6眼,水溫47—60°C不等。
縣境內交通、通信、電力、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完備。西藍高速公路、312國道、西合鐵路以及即將建設的西武高速公路橫貫全境。省道、縣道四通八達,縣鄉公路形成網路,交通便利;程控電話、移動通信已併入西安市話網;電力供應充足,水源豐富,水質良好。
藍田縣生態環境良好,人文歷史底蘊深厚,民風淳樸,投資環境優良,區位優勢明顯,新一屆縣委、政府思路清晰、決策英明、措施得力,藍田大地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可喜變化。藍田是中外客商投資興業、休閒居住的最佳之地。藍田作為古人類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十多個朝代的京畿之地及古代中國南北交通要道,留下了眾多的古遺址和豐富的文化遺存。縣境內山雄水秀,川美嶺闊,自然風景秀麗。有馳名中外的“藍田猿人”,聞名遐邇的壁塑瑰寶水陸庵、著名隋唐寺院。

藍田人

藍田人藍田人
“藍田人”曾泛指中國陝西省藍田縣的公主嶺和陳家窩兩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但不少學者主張,這一名稱以專用於公主嶺的直立人化石為宜,而另把陳家窩的直立人化石稱作“陳家窩人”。公主嶺地點的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早期,古地磁斷代的年代數據,一是距今約100萬年,一是距今約80萬至75萬年;陳家窩地點的地質時代亦屬中更新世,用古地磁法測定的年代數據,一是距今約65萬年,一是距今約50萬年。在公主嶺,與人類化石同層,還出土了以三棱大尖狀器為特色的石器,並發現了用火遺蹟。公主嶺化石是亞洲北部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陳家窩化石系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於縣城西北的陳家窩村附近發現的。公主嶺化石,系同一單位於1964年在縣城以東的公主嶺發掘出土。以後兩年內,在公主嶺還發掘出石製品和可能是人類用火留下的炭屑。

景區介紹

藍田作為古人類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十多個朝代的京畿之地及古代中國南北交通要道,留下了眾多的古遺址和豐富的文化遺存。縣境內山雄水秀,川美嶺闊,自然風景秀麗。有馳名中外的“藍田猿人遺址”,聞名遐邇的壁塑瑰寶水陸庵、著名隋唐寺院。

藍田猿人遺址

藍田猿人遺址藍田猿人遺址
西安藍田猿人遺址:位於藍田縣公主嶺,距西安約50公里,中國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屬古遺址類。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考古隊在藍田縣陳家窩村附近發現一具古人類老年女性下顎骨化石和石器工具;1964年在公主嶺發掘中,發現藍田猿人的頭骨化石,具有比北京猿人更為原始的特徵。藍田猿人是繼北京猿人之後,我國發現的最重要的人類化石。這一發現擴大了我國猿人的分布範圍,豐富了人類物質文化紀錄,為研究人類起源提供了珍貴的科學資料
藍田猿人遺址紀念館建在藍田縣公主嶺的山腰上,這是一座飛檐高翹,精緻玲瓏,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六角碑亭,亭內豎立著藍田猿人化石出土紀念碑,碑上雕刻藍田猿人的復原胸像,碑身下刻“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出土處”,背面有郭沫若題詞。以紀念碑為中心,周圍環繞文物陳列室,主要是舊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和石片,石球等約200多件。經測定,藍田猿人距今約115--110萬年,按照國際學術命名規範,被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

水陸庵

水陸庵水陸庵
水陸庵位於西安市藍田縣城東10公里的普華鎮王順山下,為六朝名剎,是在唐代悟真寺水陸殿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個敦煌”。水陸庵三面環水,形似孤島,帝有青山聳立,周有河水環流,故稱水陸庵。水陸殿在明嘉靖四十二年至明隆慶元年修成,殿內13面牆壁上有3000多尊精雕細塑的大量泥制彩繪塑像、壁塑、懸塑。它是陝西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彩繪泥塑群。泥塑內容、結構和彩繪非常特殊,保存了多種歷史藝術文化信息,具有極高的藝術歷史佛教研究價值。
水陸庵坐落在一個形似臥魚的小島尾部。據記載,水陸庵本是古時的悟真峪北普陀蘭諸庵內的水陸殿,庵毀後,人們便把這個殿宇叫做水陸庵。據《藍田縣誌》及碑所記載,水陸庵系六朝古剎,唐時與上、下悟真寺組成了一個佛寺群。五代、宋、元、明、清多次重修。水陸庵是一坐規模不大的四合院,前有5間山門,南北兩邊各有廂房13間,院中有3間中殿,西有5間大殿,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整個院落顯得清幽古樸。彩色泥質壁塑是水陸庵的精華所在。所說壁塑,也稱“隱塑”或“影壁”,是中國繪畫、雕壁合一的藝術形式,多以山水、花卉為題材,並施以色彩,形成圓雕與浮雕相結合的特殊樣式。

自然環境

公主嶺是灞河左岸最高的一級階地。在一個古老的巨厚礫石層之上,堆積著厚約30米的棕紅色砂質粘上,即地質學所稱的“紅色土”或“離石黃土”,人類化石就埋藏在其中。陳家窩位於灞河右岸,化石也發現於最高一級階地的紅色土層中。“紅色土”屬華北中更新世堆積。公主嶺的紅色土中,發現哺乳動物化石42種,不但包括較多的華北中更新世常見種屬,如中國縞鬣狗、李氏野豬、三門馬和葛氏梅花鹿等,而且存在少量的第三紀殘存種和第四紀早期典型種,如藍田劍齒虎、中國奈王爪獸、更新獵豹和短角麗牛等。這表明公主嶺人類化石的時代比北京人要早,屬中更新世早期,相當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發現粗健直立人化石的哲蒂斯層,或阿爾卑斯冰期系列的貢茲-明德間冰期。在陳家窩共發現哺乳動物化石14種,它多半見於公主嶺,但也有晚更新世的動物。許多學者認為,陳家窩的時代晚於公主嶺,大致和北京人的相當;也有人認為可能與公主嶺相同。用古地磁法測定的年代數據表明,公主嶺地點早於陳家窩地點。公主嶺動物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強烈的南方色彩,如其中的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華南巨貘、中國貘、毛冠鹿和秦嶺蘇門羚等,都是華南及南亞更新世動物群的主要成員。公主嶺動物群中存在著這么多的南方森林性動物,一方面表明當時藍田一帶氣候溫暖、濕潤,林木茂盛;另一方面也表明那時的秦嶺不象今天這么高,還未隆起成為妨礙南北動物遷移的地理屏障。陳家窩與公主嶺不同,缺少帶有強烈南方色彩的哺乳動物。軟體動物也基本上都是現代生活於華北的種類。有的學者認為,兩個地點的直線距離只有22公里,動物群卻存在如此大的差別,這一事實也反映了時代的不一致。

人類化石

藍田猿人頭骨化石藍田猿人頭骨化石
公主嶺的頭骨化石包括完整的額骨,大部分頂骨,右側的顳骨和上頜骨(附有第二、三臼齒),左上頜骨的何況和額突部,大部分左鼻骨和右鼻骨的鼻根部,以及1顆左上第二臼齒,同屬於一個30多歲的女性個體。原研究者將它命名為Homo(Sinanthropus)erectuslantianensis——“直立人藍田亞種”,亦可俗稱為“藍田人”。藍田人頭骨有許多明顯的原始性狀。眉嵴碩大粗壯,在眼眶上方幾乎形成一條直的橫嵴,兩側端明顯向外側延展。眉嵴與額鱗之間的部位明顯縮窄。額骨非常低平。頭肌骨壁極厚,同北京人、爪哇人頭骨相比較,藍田人頭骨各部分的厚度基本上都位於它們的變異範圍的上限,有些甚至超過最大數值。例如,頂骨前囪點附近的厚度,北京人的6個頭肌的平均值為7-9.9毫米,爪哇人的4個頭骨平均約5.5-10毫米,藍田人則為16毫米。藍田人頭骨的高度是所有直立人中最低的一個。藍田人的腦量估計為780毫升左右;而爪哇人為775-990毫升;北京人為850-1300毫升。藍田人比爪哇人北京人都古老,只有爪哇的莫佐克托人(Homoerectusmodjokertensis)可與之相比。陳家窩的下頜屬於一個老年女性,其形態總的來說和北京人的一致,但也不完全相同。原研究者把這個下凳骨和公主嶺的頭骨歸至一起,稱為藍田人。但是,不少學者認為,這兩件標本所顯示的原始性狀程度明顯不同,兩個地點的時代又有先後之分,建議給公主嶺頭骨另立新種Homolantianensis——“藍田人”;給陳家窩下頜骨以Homoerectuschenchiawoensis——“直立人陳家窩亞種”的學名,亦可俗稱為“陳家窩人”(“Chenchiawoman”)。

文化遺物

在藍田的中更新世地層里,共發現200多件石製品,其中從公主嶺含化石層和稍晚層位中發現的不過13件,另外一些則出自附近與之層相當的20來個地點。這些石製品本身的技術在差別不大,在目前材料不足的情況下,一般暫時將它們都看作是藍田人的文化遺物。藍田石製品包裝砍斫器、刮削器、大尖狀器和石球,還有一些石核和石片。它們多半用石英岩礫石和脈石英碎塊製成,比較粗糙。石器中最有物色的是大尖狀器,斷面呈三角形,又稱“三棱大尖狀器”。除藍田外,這種石器在丁村遺址、合河文化、西侯度文化和三門峽市等地點中也有發出。上述地點均位於“汾渭地塹”及其鄰近地區,表明大尖狀器是這個地區舊石器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藍田只發現一件石球,製作粗糙,與丁村合河三門峽市等地點發現的比較接近。藍田的砍斫器的刮削器沒有什麼特色,製法和類型都和華北其他舊石器時代早期地點的差不多。在公主嶺含化石層里還發現了三、四處灰燼和灰屑,散布範圍均不大,原研究者認為很可能是藍田人用火的遺蹟。

玉石

藍田玉石藍田玉石
藍田玉石拋光磚是在超微粉二次布料產品的基礎上,在面料中加入高溫熔融性能不同的超微粉透明料進行生產,使產品看起來晶瑩潤澤,具有超強立體感,猶如脈絡清晰的天然石材,質感酷似玉石,它不僅具有色澤瑩潤、華麗高雅的裝飾效果,而且光澤度高、強度高、耐磨損,不怕酸鹼腐蝕,不會龜裂、風化、既防污又易清洗,是安全、無輻射的新一代綠色環保產品。

特色小吃

藍田縣位於關中原東南部,糧食以小麥為主要品種、小麥麵粉營養豐富,所含蛋白質、脂肪、鐵比粳米高得多,勤勞聰明的藍田人以麵點做文章,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獨特的名優小吃:

藍田蔥花大餅

屬陝西省傳統風味食品,1982年3月在渭南地區飲食業風味食品展銷中榮獲優質食品稱號。該餅顏色黃亮,皮酥內軟,蔥香味美。

藍田高饌蒸饃

為麥麵製品,相傳為漢高祖劉邦所創,廣泛流傳於藍田白鹿塬上。饃香四溢,筋道耐嚼,老少皆喜食之。

藍田樓祝手工空心掛麵

以藍田樓祝村命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