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老舍代表作之一]

駱駝祥子[老舍代表作之一]
駱駝祥子[老舍代表作之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洋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的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基本信息

小說簡介

駱駝祥子駱駝祥子
長篇小說《駱駝樣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他出生於北京城一個貧民家庭,在北京底層市民的生活環境中長大。1924年,老舍赴英國相田任漢語教師,一直工作到1929年。在那裡,他閱讀了大量西歐文學名著,並開始了小說創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幽默中含有諷刺,頗近於英國作家狄更斯的筆致,但誇張有時略嫌失度,幾乎跌入油滑。然而,對於老會來說,初期的創作是不可缺少的練筆,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創作漸趨成熟,終於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重頭戲《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自鄉間,日益凋蔽衰敗的農村使他無法生存下去,他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創立新的生活。他試過各種工作,最後選中拉洋車。這一職業選擇表明祥子儘管離開了土地,但其思維方式仍然是農民的。他習慣於個體勞動,同時又渴望有一輛像土地那樣靠得住的車。買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這是他的志願,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給了祥子實現志願的機遇,經過三年奮鬥,他買上了車,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搶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擁有自己的一輛車的夢想,儘管他對自己的追求不無懷疑,幾度動搖,但仍然不斷振作起來,再度奮鬥。應該說,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鬥,構成了小說的主要情節內容。而搏鬥的結局,是以祥子的失敗告終的,他終於未能做成擁有自己一輛車的夢。這部小說的現實主義深刻性在於,它不僅描寫了嚴酷的生活環境對祥子的物質剝奪,而且還刻畫了樣子在生活理想被毀壞後的精神墮落。“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個勤勞善良的農村青年,就這樣被改塑為一個行屍走肉般的無業游民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係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的一種變形反映。小說並沒有迴避祥子與虎妞之間的本能欲望與一點點相互依戀之情,但同時也深刻地描寫到,即使是這樣的男女之情,也同樣建基於金錢利益關係之上,所以虎妞要始終把錢拿到自己手上,“錢在自己的手中,勢力才在自己身上。”虎妞與祥子的結合,無疑加劇了祥子的悲劇。

《駱駝祥子》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多以描寫知識分子與農民生活見長,而很少有描寫城市貧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現,則打破了這種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貧民生活題材的作品,特別是長篇《駱駝祥子》,拓展了新文學的表現範圍,為新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特殊的貢獻。

作者簡介

老舍老舍
《駱駝祥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的代表作。《駱駝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鍾愛的作品。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鴻來、非我等筆名。滿族正紅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在北京底層市民的生活環境中長大。他在國外時,閱讀了大量西歐文學名著,開始了小說創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幽默中含有諷刺,頗近似於英國作家狄更斯的筆致,但誇張有時略嫌失度,幾乎跌入油滑。然而,對於老舍來說,初期的創作是不可缺少的練筆,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創作漸趨成熟,於1930年創作了短篇小說《趕集》、《櫻海集》等。終於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駱駝祥子》。
老舍的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寫了在底層生活者的悲慘生活,標誌著老舍現實主義風格的形成,達到了他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20世紀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鬚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準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鬆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潔青、潔予、非我、鴻來等。老舍是一代“語言大師”,有超強的語言寫作能力,尤其善用北京話,使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一種通俗有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
1913年考入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國小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國小,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閱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
1925年,老舍第一個長篇《老張的哲學》問世,作品取材於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職時的經歷。小說揭露了北洋政府統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亂,在藝術上表現出幽默的藝術風格。
1930年,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1934年夏,到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
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重慶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任常務理事、總務組長,並組織出版會刊《抗戰文藝》。
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美寫作。
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我是文藝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幾年來日日操練在書桌上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沒有大將的韜略,可是小卒該做的一切,我確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現在如是,希望將來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願有人贈給我一塊短碑,上刻: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駱駝祥子駱駝祥子
作品主題主要講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壓迫人民的無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對淳樸善良的勞動者所進行的剝削、壓迫,控訴了舊社會活生生把人“變”成鬼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狹隘的個人主義,也揭示個人奮鬥不是勞動人民擺脫貧困改變境遇的主題。更體現了人是隨環境變換而改變的動物,可謂是最不堪一擊的。人性的醜惡在此暴露無遺。老舍無情地批判了這個社會--它不讓好人有出路。整體解讀拉車夫總體框架: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幹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
一落: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二起:賣駱駝,拚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準備買新車。
二落:乾包月時,祥子辛苦攢的錢也被孫偵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滅了。
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
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
祥子的命運三部曲是“精進向上--不甘失敗--自甘墮落”。人物悲劇祥子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他的“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善良願望的最終破滅,帶有歷史的必然性。軍閥的亂兵、反動政府的偵探、車行老闆的強取豪奪,是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過程中的產物,而生存權利的最終被剝奪,則是下層勞動者無法規避的歷史命運。
祥子的悲劇又是一個精神悲劇,小說立意要由車夫的內心狀態觀察到地獄究竟是什麼樣
子,從城市下層勞動者的性格與精神弱點中去探索其悲劇命運的內在原因。首先,祥子的生活理想及其為實現這一理想的行為方式,帶有深刻的個體勞動者的思想印
記。他對個人的力量、年齡及勤勞忍苦品質的自信,使他無法憑藉個人的奮鬥無法與強大的社會黑暗勢力抗衡這一生活真理。只能成為“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其次,祥子的悲劇性格,善良誠實與現實的壓迫,使他無法擺脫與虎妞的婚姻鎖鏈,他的軟弱無力決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祥子的悲劇被深深地植於市民文化的土壤中,他的帶著小生產者印痕的人生理想,他不敢正視現實的盲目自信,在一切努力都失敗後,他向命運屈服乃至苟且墮落。從深處看,恰恰源於他身上具有的文化根性。祥子雖然從農村走入都市,但生產和生活方式、人生準則及
價值觀念,依然同傳統的農業文化根連枝接,最初表現在他身上的傳統美德,如善良、勤勞、俠義、樸實等,以及狹隘、自私、愚昧等負面因素,都是傳統農業文化
的產物。從最初不敢正視現實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敗以後,又向命運屈服,正是傳統文化性格中負面因素不斷擴大、惡化的結果。
祥子的悲劇還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發展的都市現代文明的烙印。這種畸形發展的現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伴隨祥子的人生歷程,也在不斷地腐蝕著祥子的靈魂。
老舍通過祥子悲劇的描寫,完成著他的雙重文化批判:既有現代理性審視傳統文化,又從傳統文化的正面價值立場出發,批判都市現代文化的弊端。這樣,祥子的悲劇性的刻畫便被納入了老舍小說整體的文化批判視野。

作品創作

一、突出祥子的好人性格
老舍老舍
《駱駝祥子》文本中,初進城的祥子幾乎是完美的,是個絕對好人,他善良、勤勞、堅毅,並且又有著強健的身體和明確的生存目標。正如作品所寫:這個小伙子“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餘的肉,脖子可是幾乎和頭一邊兒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他確乎有點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祥子不僅有充滿青春活力的健壯外表,而且有一個勞動者、一個淳樸農民的善良本性:“他不怕吃苦,也沒有一般洋車夫的可以原諒而不便效法的惡習”;他知足、不爭,拉車從不與別人爭生意,有時候甚至不肯要價,只說聲“坐上吧,瞧著給”;他對生活的要求十分簡單,他不吸菸、不喝酒、不近女色,甚至連包好茶葉也不喝,為的是每月能多攢下倆錢。同時他也有自己的追求,那就是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然後做個獨立的勞動者。他知廉恥、明善惡,在第一次丟車後,他為再買車拚命搶活,落得一片罵聲時,心裡很慚愧。在曹先生家拉包月不小心摔了曹先生後,他是那么內疚並主動辭職承擔自己的責任,希望自己能夠補償曹先生的損失。
二、突出社會現實的不合理
祥子是個絕對的好人,同時他的生活願望又是那么普通,但是這樣的祥子在當時的社會裡卻無法生存。為此,作品設計的四個關鍵性情節決定了祥子的悲劇,它們分別是被軍閥搶劫、被孫偵探敲詐、被虎妞強行占有以及小福子的死亡。作品設計的其他情節,比如夏太太勾引祥子,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醜惡腐爛。這些都是社會外部環境的因素,是社會現實,把祥子逼到了絕路,使他墮落。
老舍先生談到《駱駝祥子》的創作時強調:他所要觀察的不僅是車夫的一點點的浮現在衣冠上的、表現在言語與姿態上的那些小事情,而是要由車夫的內心狀態觀察到地獄究竟是什麼樣子。車夫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與生命上的根據。老舍試圖找到其根源,通過寫出勞苦社會好人沒好報的故事,質問“好人”所生存的社會環境。
老舍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在小說中感慨萬分地說出“一個拉車的,要立在人間的最低處,等著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擊打”,道出了祥子的毀滅與整箇舊社會有著莫大的關係。縱觀祥子生活的社會現實,既有反動統治下政治的黑暗、時局的動盪;又有戰亂、天災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擠壓,致使下層勞動者生活在罪惡的地獄裡。祥子的形象,是在當時那個黑暗社會層面上、在他與各種社會力量的複雜關係中凸顯出來的,他的悲劇是社會的產物。作為一個農村破產的失地農民,想要實現在城市擁有一輛自己的洋車做一個自食其力的獨立勞動者的夢想,在當時暗無天日的舊社會簡直比登天還難。黑暗的社會環境終究擊垮了祥子美麗的夢想。祥子的悲劇就產生於他生活在地獄般非人的環境裡,他一次又一次地同命運搏鬥,所有的幻想和努力都化為泡影,惡劣的社會毀滅了一個人的全部。
《駱駝祥子》對社會的批判,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批判。老舍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者寄寓深切的關懷和同情,對於摧殘人的社會進行無情的否定。
作者開篇寫道:“祥子,不是駱駝,因為‘駱駝’只是個外號。”“駱駝——在口內負重慣了——是走不快的,不但是得慢走,還須極小心的慢走,駱駝怕滑;一汪兒水,一片兒泥,都可以教它們劈了腿,或折扭了膝。駱駝的價值全在四條腿上;腿一完,全完!”老舍把祥子比喻成駱駝,對駱駝的描寫不是純客觀化的,而是帶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駱駝的性情、駱駝的脆弱折射了祥子的命運。祥子為卑微的生活苦苦掙扎,他是那么不起眼,“不但吃的苦、喝的苦,連一陣風、一場雨,也給他的神經以無情的苦刑”。儘管他身上沾染了各種各樣的“可以原諒而不便效法的惡習”,有時甚至是可恨可憎的,但所有的那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生活的風雨刻印出的深深印記。
祥子與虎妞之間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婚姻,他們之間的衝突,帶有人性、文化的複雜衝突。作家老舍沒有深入地開掘,而是以平庸的“平民思想”價值尺度去進行單純的道德判斷,把虎妞看作是非道德的黑暗社會的一部分,是造成祥子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虎妞也就成了被老舍醜化的一個市民女性形象,在作品中老舍對虎妞進行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醜化。虎妞相貌醜陋,是個38歲的老姑娘,而且雄性化。虎頭虎腦,黑鐵塔似的,長著虎牙,這是老舍對虎妞身體的醜化。道德上醜化則是:流氓成性、引誘祥子、威脅逼迫祥子結婚、不是處女等,特別是用枕頭裝成懷孕,更是極端化的筆法。在作者筆下,虎妞完全是潑婦流氓。
在祥子與虎妞的婚姻生活之中作者完全把虎妞寫成了一個好吃懶做的婦女。而正是由於這種好吃懶做,才導致虎妞的難產而死。特別是,老舍把祥子與虎妞結婚以後的正常的性生活,看作是骯髒的、不潔的,是對祥子的肉體摧殘,譬如,新婚第二天,祥子很早就起來,然後去了澡堂子,要把女人的骯髒洗掉。作者還一再強調性對祥子的肉體摧殘,認為性生活對勞動者身體具有破壞性,譬如,結婚以後,祥子拉車就沒有力氣,弓腰駝背等。最後,虎妞死了,祥子什麼也沒有剩下。老舍在這裡告訴讀者的是,女人是禍水,只能給人帶來災難和不幸。後來的夏太太,勾引了祥子,祥子面對夏太太的時候,只覺得她和虎妞是一路貨。作品中的女人,都是男人的災星。
虎妞固然有缺點,她沾染了市井社會的流氓氣;但是,她又有勇敢、可愛,精明強幹的一面。虎妞首先是職業女性,是一個女強人。虎妞雖然在家裡,但不是一般的家庭婦女,而是企業管理者,是城市的白領階層,帶有女強人的性格特點。在工作上,她具有管理才能和經營意識,她有能力管理車廠。她父親主外,她主內,把車廠管理得有條不紊。在和祥子結婚以後,虎妞也並沒有喪失職業女性的思想性格,譬如,她要買幾台車,租出去,吃車租,而不喜歡祥子拉車賣苦力,可以說她是靠管理掙錢。
虎妞對祥子的愛情,是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具有一定的個性解放的意義,或者可以說,是市井社會中自發的個性解放精神。虎妞對祥子的愛情雖然手段上卑劣,但是感情上卻是真誠的、是義無返顧的。虎妞告訴祥子,怎樣去先認劉四為乾爹,然後一步一步地實現他們的愛情,這些都體現了她的真誠。她寧可和父親決裂,也要死心踏地地和祥子生活在一起,這種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結婚以後,她全心全意地關心、照顧祥子。
在家庭生活中,虎妞未必就是一個壞妻子。虎妞有追求世俗的幸福生活的渴望。自己給自己操辦結婚大事,租房子、裝修房子,都是虎妞一個人張羅。同時,虎妞也有婦女的勤勞,她也並不是好吃懶做的,她總是把飯菜都作好,等著祥子回來吃。過節就張羅著煮元宵、包餃子、逛廟會、燈會等。新婚她要祥子好好休息,要祥子陪她上街。這一切,都是市民社會的生活追求。但是,在老舍看來,這些卻是貪圖安逸的腐敗生活。
祥子與虎妞的衝突,更多的是農民與市民的衝突。祥子雖然生活在城市裡,但是他的心態和價值觀念完全是農民的心態和價值觀念。“一方面祥子完全失去了與農村的聯繫,而且再也不願與之發生任何聯繫了,另一方面他又沒有紮根於城市生活,甚至還不知道與新的社會環境建立應有的聯繫”譬如祥子既拒絕了劉四主動借錢給他買車的建議,也拒絕高媽給他的放貸、儲蓄和起會的建議,堅持靠自己的勞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從這些地方雖然可以看出祥子的質樸,但同時也可以看出體現在他身上的那種農民式的根深蒂固的自給自足的經濟觀念,以及他與城市生活的隔膜,對商品經濟的無知。祥子是一個“在新的環境裡還能保留著舊的習慣”的人,而由“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
“如果祥子真的把錢存進銀行或放了債,那么孫偵探的訛詐也不會對祥子造成致命的打擊;如果祥子真的聽從虎妞的安排坐吃車份子,那么祥子的身體也不會因飽受烈日、暴雨的打擊而衰竭”。
在祥子與虎妞的衝突中,其實有著更為深刻的文化、人性的含義。但是,老舍卻沒有深入挖掘,而是以那種素樸的膨脹的平民意識,對這種衝突進行了簡單的道德評判。老舍當時完全站在農民、底層市民的立場上,對於虎妞缺乏應有的理解和認同。這樣,虎妞作為中層市民就成了“惡”的化身,而祥子作為底層貧民成為了“善”的化身。在善與惡的兩極對立中,老舍把自己的愛都給了祥子,而把自己的恨、憎惡都給了虎妞。這樣虎妞就被老舍漫畫式地醜化了,她成為黑暗社會的一部分,成為祥子悲劇的最重要的社會原因之一。
作品中祥子形象意義,就在於體現老舍對普通人的悲憫、關懷,對於不合理的社會批判,體現了老舍的人性關懷。

藝術手法

藝術結構

駱駝祥子駱駝祥子
老舍長篇小說在結構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以寫人為中心,圍繞人物的命運來展開情節。《駱駝祥子》中,祥子的命運便是全書的中心線索。作品中,祥子的主角地位始終是不可動搖的,寫到的所有其他人物,都因祥子而存在。人即以祥子為主,事情當然也以拉車為主。這樣,作者便讓一切的人都和車發生關係,從而也就把祥子拴住,像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柳樹下那樣。小說以主人公祥子的生活遭遇為描寫重點和結構中心,以祥子買車、賣車“三起三落”的奮鬥、掙扎、墮落過程為敘事線索,一線串珠地組織材料,安排情節,顯得不枝不蔓、緊湊集中。這種單純、集中、明晰的結構,不僅使小說情節完整而謹嚴,而且有力地展示了人物性格發展的完整過程及其悲劇性結局的必然性。同時,又通過祥子與周圍人們錯綜糾葛的複雜關係和各種生活場景的描繪,展現出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生活環境,單純中有複雜,從而在較為廣闊的社會背景下揭示了祥子悲劇命運的社會意義。
《駱駝祥子》整部作品沒有過多的鋪排渲染,也沒有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作家或介紹,或描繪,或評論,把故事的來龍去脈、人物的喜怒哀樂通過敘述娓娓道來。但故事有頭有尾,情節的展開前後呼應,既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又使人物更加突出,作品主題更加明確、集中,顯示了作者納繁複於單純的藝術功力。
老舍也要寫社會,不寫社會無以塑造人物。但那些社會生活,是被捲入主人公命運中的,是事隨著人走。不僅如此,一些次要角色,如劉四、虎妞、曹先生、夏太太、老馬祖孫以及孫偵探等等,也都圍繞著祥子的命運而出現,都服從於祥子形象的塑造。這種構思方法的優點是,線索明了集中,不枝不蔓,而且能使人物形象顯得豐滿厚實。
《駱駝祥子》雖眾星拱月般地突出了祥子的形象,但並沒有忽略其他人物的塑造。與祥子關係密切的人物,如虎妞、劉四等,也都刻畫得相當出色。同時,作者圍繞著祥子,描繪了車廠、茶館、大雜院、白房子等生存環境,敘寫了軍閥戰爭、工人受剝削、進步知識分子受迫害等等事件,給讀者提供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具有濃郁故都色彩的風俗畫卷,為人們認識二、三十年代的北平提供了有益的鎖鑰。

人物形象

祥子與虎妞祥子與虎妞
祥子
十八歲,身材高大,年輕力壯的洋車夫。為全書靈魂人物。一個曾經是那么要強的頭等車夫,最後卻還是沒有掙扎出悲慘的命運。人生並不因為他的要強而多給予了他什麼,大兵、駱駝、曹宅、孫探長、虎妞、小福子……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讓他逃脫車夫的最終命運。他曾經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麼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
一輛車,他買車的積蓄,沒有招誰也沒有惹誰,不也就這樣沒了嗎?這能怨誰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終變的和其它的車夫一樣,不再要強,養成了菸酒,但他過去從來不肯沾染的東西,也就讓人覺得可以原諒了,所有的惡習似乎都不再像過去那樣不可饒恕了。可是祥子過去是一個怎樣要強的人啊!為了買車,他從生
活中扣出每一點錢,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車夫強座,沒命的拉車,甚至連一口好茶也不願喝——雖然像他這樣的高等車夫喝點好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他把自己當作鐵打的,拚命攢錢……事情卻常常不如人願,所有的意外都與願望悖道相馳。祥子的見聞和經歷將他磨礪成了另外一個人——與過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學會
了所有的惡習,學會了和巡警找彆扭,學會了保養自己,成了一個混日子的車夫。有時他也曾想過應該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經歷他就沒了信心,要強又怎樣呢,自己過去不也要強過嗎,到頭來還不是和其他人一樣,還不如趁早快樂一天是一天。直到最後,連他最後的寄託--小福子也離開了這世界,他徹底的絕望了。一個由鄉間來的淳樸、老實、善良、結實的小伙子就這樣淪落成一個讓人同情的混混,最後像一條狗一樣栽倒在街頭,再也爬不起來。祥子是舊社會貧苦勞動人民的縮影,他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苦難與無奈。虎妞——車廠老闆劉四爺的女兒,三十七八歲,相貌醜陋,潑辣而有心計,生就一副男兒性格,很會打理事物,將人和車場管理的井井有條。頗有心計的她安排好了一場騙局,卻沒料到早早的被父親——劉四爺——拆穿,但他還是騙取祥子和她結了婚,但卻沒料到父親會狠心拋下她不管,賣了廠子到外地去了。最終由於她的好吃懶做引起難產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結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來算去結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進去。次要人物劉四爺——
六十九歲。人和車行的老闆,為人苛刻。祥子的僱主。舊社會的袍哥人物,改良辦起了車場,為人耿直,性格剛強,從不肯在外場失面子。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有
一個兒子來接自己的班,女兒雖能幹但畢竟是女兒。由於女兒中年了還未出嫁,覺著對不起她,平日裡也挺讓著她,但卻不願自己辛辛苦苦掙得的家產遂著女兒一起
給了別人。於是斷絕了與女兒的關係,最後連女兒的墳也不知道在哪兒。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記了親情,當他醒悟過來是已為時過晚,相信當祥子將他趕下車,一個人
久久的立在那兒的時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獨,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錢以外什麼也沒有了,甚至連女兒的墳也不能看上一眼。
曹先生——祥子的僱主,愛好傳統美術,因為信奉社會主義,所以待人寬和,被祥子認為是“聖人”。由於當局說他教書時的思想過激而被認為是革命黨,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風頭又回到了北平。後來又願意幫助祥子重新生活。一個極普通的人,只是由於待人寬和、民主,而被認為是“聖人”。
高媽——心地善良、為人要強的老媽子,樂意幫助別人,經歷了不幸,學會了在舊社會最底層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開導祥子,是一個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數勞動人民的善良、質樸,生活教會了她在社會上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細有心眼,是適應了舊社會的為數不多的勞動人民。
小馬兒的祖父——一個一輩子要強,最後卻連自己的小孫子也救不了的車夫。他似乎就是將來的祥子,他曾經也是要強的,身子也是那么棒,也是那么好心,又怎樣呢?最後連自己的小孫子也保不住,眼睜睜看著小孫子死在了自己的懷裡。他把這輩子的所有財產——一輛破車——給賣了,最後只能靠賣點東西維持自己的生活。他和祥子一樣都是逃脫不了命運的車夫,最後悲慘的死在街頭。
小福子——一個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親賣給了一個軍官,軍官被調走後她又回到了娘家,母親已被父親打死,父親又酗酒成性,家裡沒有經濟來源,看著兩個弟弟挨餓被迫走上了賣身的道路。最後被父親賣到了窯子裡,自己上吊自殺了。小福子的一生也許就是那些張的有個模樣的大雜院裡的女孩必經的道路,她們沒有過錯,但是從她們出身開始就注定了她們的命運,既然已經是這樣了就沒有什麼道理沒有什麼公平可言了,命運就是這樣不講道理不講公平的,命運就是這樣的捉弄一切。小福子就這樣順應了命運,回到了她所來的地方,留給人們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無限的思考。
二強子——一個自暴自棄的車夫,把自己女兒賣了買了車,又風光了一陣,等錢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發脾氣,結果將自己的妻子打死了,賣了車辦完事,又開始拉車,天天喝的爛醉,家裡的兩個孩子也不管。女兒回來後,還逼著女兒賣身養活一家人,時常回家找女兒要錢,要了錢又去喝的爛醉。二強子的行為是另人氣憤的,但是生活的壓迫使他喘不過氣,只有用酒精麻醉自己,每當他清醒時又覺得對不住女兒和兩個二子,可是沒本事的他只有靠拉車維持生活,而他又沒有祥子的要強,身體也不夠硬朗了,這使他更加自暴自棄,乾脆淪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敗類。

語言成就

駱駝祥子駱駝祥子
“京腔”,清脆快當,俏皮生動,漂亮活潑。老舍來自社會低層,在語言運用上得天獨厚。他不用刻意走大眾化、通俗化的道路,便已經“化”在其中了。“五四”以後,西方的幽默傳入中國。西方的幽默,章回小說的諷世,民間文學的情趣,加上北京話的俏皮,使老舍的白話語言別具一格。老舍又是一個嚴肅、冷靜的人,他每寫一個字都力求精煉和準確,力戒拖泥帶水和平擺浮擱。他的目標是:爭取用兩句話就把一個人的性格交代清楚;爭取能用洋車夫的或糊棚匠的最俗淺的語言描寫晚霞或者颳風,讀了使人身臨其境。他要求不加任何醬油、味素,諸如專用名詞、比喻、典故、詩句,就把白話文的真正香味燒出來,而且永遠地朗誦出聲來。精湛的語言藝術技巧,是老舍文學作品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也是老舍擁有大量讀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老舍的語言顯然是借鑑了說唱藝術,老舍的小說多由作家來敘述故事。《駱駝祥子》就是可以當作評書來說的。而在老舍的作品中,敘述者常常與人物打成一片,不僅講述人物的各種際遇,而且幫助他們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因此,敘述者的語言常常變化著,當他以作家的身份交代矛盾的發展,描寫特定的情景時,用的是一種語言,一種平易的、色彩淺淡的知識分子語言;當他描寫到具體人物,特別是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時,便根據不同人物的不同個性,採用各具特色的人物語言。寫虎妞使計謀,語言成了虎妞的;寫劉四發火,又變成了劉四的語言。因為作家能熟練地駕馭筆下各種人物的語言,所以儘管是從旁觀者的角度敘述,也好像人物自己在說話。待到直接描寫人物的對話,那語言的地方色彩和個性化,就更其鮮明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老舍的敘述中常常夾著描寫,有時甚至是十分細緻的描寫。如對北京的風光、風俗,作者娓娓道來,含情脈脈,細針密線地勾織,具有工筆畫的效果。另如寫人力車夫春夏秋冬的生活,也極為真切。祥子婚後在烈日下、暴雨中拉車的一節,作者用車夫的眼睛和感覺,寫盡了祥子的無限痛苦。
老舍認為文字要極平常,澄清如無波的湖水,但又特彆強調如何在平易中而不死板,他喜歡給平易的文字添上些親切,新鮮,恰當,活潑的味兒。司徒珂曾在《評〈駱駝祥子〉》一文中說:老舍善用北京話,他是用純粹的本國語言寫小說的中國第一個作者。
老舍寫《駱駝祥子》時決心不用幽默,幽默變成了深沉的諷刺或者詛咒,文字與血淚淋漓的現實相諧合拍。不過在不少片段中仍透著幾分幽默,如對吝刻而善罵人的楊家,對蠻悍的張媽“受作親軍”的描寫;對虎妞逼祥子喝酒,那“一股辣氣慢慢的,準確的,有力的”往祥子脖子下走去的描寫等等。老舍的幽默之可貴在於不只是讓人發笑,也不只是讓人感到事事有趣,更重要的在於讓人們以寬大的心懷去關照下層社會不幸的人們,從而達到悲天憫人的境界。所以有人說老舍先生的幽默里有傷心的眼淚,而在黑暗裡又看到了階級友愛的溫暖和光明,幽默往往泡在苦笑中。老舍認為這是他創作的一點進步。
大量使用比喻是老舍文學語言的特點之一。他的比喻用得好,用得妙,有自己的風格。譬如,他將與虎妞新婚後的祥子比喻成一隻關在籠子裡的兔子:“他想不起哭,他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腳在小而溫暖的屋中活動著,像小籠里的一隻兔子,眼睛紅紅的看著外邊,看著裡邊,空有能飛跑的腿,跑不出去!”這就極生動準確地傳達了祥子那種渴望勞動、想拉上洋車靠自己的雙手雙腳奔生活,卻又被虎妞牢牢拴在家中,不得自由的急切、焦躁、懊喪的神情。為敘寫祥子的品質,作者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來形容:“他仿佛就是在地獄裡也能作個好鬼似的。”形容祥子在那個像布滿了蛛網的社會裡,他是一頭小蟲什麼的,闖來闖去闖不出大小蜘蛛的饞物。有時“他沒了自己,只從她的牙中掙扎著,像被貓叨住的一個小鼠”。有時像“斗落了大腿的蟋蟀,還想用小腿兒爬”。有時他覺得“一個人仿佛根本什麼也不是,只是一隻鳥。自己去打食,落到網裡,吃人家的糧米,便得老老實實在籠子裡,給人家啼叫,而隨時可以被人家賣掉”。

地方色彩

老舍先生的小說創作,在藝術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講求“俗”和“白”。所謂“俗”,指的是描寫普通的市井生活,寫風俗、民俗。他的許多小說因此具有濃郁的市井風味和北京地方色彩。《駱駝祥子》所反映的生活老舍非常熟悉。他通過一些具體的生活細節描寫,真實地展現了北京下層市民的人情世故、悲歡離合。“北平是我的老家,一想這兩個字立刻有幾百尺‘故都景象’在心中開映。”因而作品中的不少章節宛如一幅幅生趣盎然的風俗畫、世態畫。所有形形色色的對象,無論美醜與好壞,都是地道北平的,用北平的滋味一琢磨,就都是美的。老舍認為創作的最主要任務是塑造好人物形象。而他的人物幾乎都是活動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老舍總能夠從容不迫地在柴米油鹽、生老病死、家長里短的描寫中展現人物的風貌。
所謂“白”,是指語言的樸實,特別重視北平市民民眾的口語。老舍寫《駱駝祥子》時,力求語言平易而不死板,“恰好,在這時候,好友顧石君先生供給了我許多北平口語中的字和詞。在平日,我總以為這些辭彙是有音無字的,所以往往因寫不出而割愛。現在有了顧先生的幫助,我的筆下就豐富了許多,而可以從容調動口語,給平易的文字添上些親切,新鮮,恰當,活潑的味兒。”北京下層市民的出身,加上“顧先生的幫助”這一方便條件,使得老舍能夠成為現代文學中用純熟的北京口語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鐵筆”、“聖手”。老舍嘗試著用民眾語言來充分地描境狀物,表情達意。他的實踐是成功的。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語,比之一般化的知識分子語言更能生動地表現北京市民生活,並加濃了老舍小說特有的“京味”。
《駱駝祥子》的語言是從北京市民社會的口語中提煉出來的,但又保持了口語的“原味兒”。這不僅表現在作品中大量出現的那些北京市民特有的“敢情”、“回見”、“白饒”、“不論秧子”之類的辭彙和句式上,更表現在作家對市民社會各種身份的人物說話的語氣、語調的精緻傳神的描摹上。當然,《駱駝祥子》能表現出濃郁的地方色彩,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作家對故都北平地理環境的熟悉。老舍說過:“我生在北平,那裡的人、事、風景、味道,和賣酸梅湯杏兒茶的吆喝的聲音,我全熟悉。
一閉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張彩色鮮明的圖畫浮立在我的心中。它是條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條活潑潑的魚兒來。”從《駱駝祥子》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二十年代初故都北平所帶有的獨特的文化印記。特別是和主人公生活命運相關的,如鋪主兜車、劉四“慶壽”、虎妞成親、巫婆驅邪,以及還保存著舊有的儀式與氣派的紅白事情,都被作者描繪得有聲有色;甚至連車夫經常出入的大雜院、車廠子、小茶館、小吃攤、雜耍場以及“白房子”等場所,也都通過作者的生動描繪,讓人感受到既不同於“十里洋場”的上海,也不同於中原腹地,非北京下層市民社會莫屬。
《駱駝祥子》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說以祥子為中心,以其在買車問題上的“奮鬥、掙扎、幻滅”三起三落為主線,立體地展現了市民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幅色彩鮮明的二十年代初北平市民社會的風俗畫卷。嚴謹獨特的藝術結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京味濃郁的地方色彩,這些全面顯示了老舍小說創作獨特的藝術風格。《駱駝祥子》以其鮮明的思想藝術特色,當之無愧地步入了現代經典作品之林。

時代背景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長篇代表作,創作於1936年。作者曾受英國作家狄更斯影響,創作過《老張的哲學》、《趙子曰》等等帶有狄更斯式寫作技巧的作品,也寫過一些幽默嬉笑的作品,如《貓城記》等。但1930年老舍從英國回來,面對滿目瘡胰的祖國,作品的格調開始變得沉重起來、《駱駝祥子》就是他那個時期的作品。整部小說以祥子買車的三起三落為情節發展的中心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苦難生活,藝術地概括了祥子從充滿希望,到掙扎苦鬥,直到精神崩潰,走向墮落的悲慘一生。熱情選擇了祥子原來具有的善良樸實,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憤怒地揭露和聲討把祥子逼進墮落深淵的黑暗社會,小說還有力地說明了在舊社會僅憑個人奮鬥發家,只不過是一種幻想。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舊中國個體勞動者的悲慘命運。

社會影響

《駱駝祥子》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多以描寫知識分子與農民生活見長,而很少有描寫城市貧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現,則打破了這種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貧民生活題材的作品,特別是長篇《駱駝祥子》,拓展了新文學的表現範圍,為新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特殊的貢獻。歌劇版《駱駝祥子》是中國國家大劇院的原創中國歌劇。1982年,凌子風將《駱駝祥子》小說改編為電影同名電影。

各方評論

《駱駝祥子》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的小說。
《駱駝祥子》中的語言質樸、簡單,沒有進行大量華麗的修辭與描寫。書中沒有生僻字,而且在用語上注重現代白話文的用語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讀者的閱讀,這也是《駱駝祥子》廣泛流傳的原因之一。
——中國作家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