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老舍代表作]

駱駝祥子[老舍代表作]
駱駝祥子[老舍代表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洋車夫祥子的坎坷、悲慘的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基本信息

小說簡介

駱駝祥子駱駝祥子
長篇小說《駱駝樣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慶春,宇含於.滿族人.他出生於北京城一個貧民家庭,在北京底層市民的生活環境中長大。1924年,老舍赴英國相田任漢語教師,一直工作到1929年。在那裡,他閱讀了大量西歐文學名著,並開始了小說創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幽默中含有諷刺,頗近於英國作家狄更斯的筆致,但誇張有時略嫌失度,幾乎跌入油滑。然而,對於老會來說,初期的創作是不可缺少的練筆,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創作漸趨成熟,終於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重頭戲《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自鄉間,日益凋蔽衰敗的農村使他無法生存下去,他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創立新的生活。他試過各種工作,最後選中拉洋車。這一職業選擇表明祥子儘管離開了土地,但其思維方式仍然是農民的。他習慣於個體勞動,同時又渴望有一輛像土地那樣靠得住的車。買車,做個獨立的勞動者,“這是他的志願,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給了祥子實現志願的機遇,經過三年奮鬥,他買上了車,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搶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擁有自己的一輛車的夢想,儘管他對自己的追求不無懷疑,幾度動搖,但仍然不斷振作起來,再度奮鬥。應該說,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鬥,構成了小說的主要情節內容。而搏鬥的結局,是以祥子的失敗告終的,他終於未能做成擁有自己一輛車的夢。這部小說的現實主義深刻性在於,它不僅描寫了嚴酷的生活環境對祥子的物質剝奪,而且還刻畫了樣子在生活理想被毀壞後的精神墮落。“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個勤勞善良的農村青年,就這樣被改塑為一個行屍走肉般的無業游民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係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的一種變形反映。小說並沒有迴避祥子與虎妞之間的本能欲望與一點點相互依戀之情,但同時也深刻地描寫到,即使是這樣的男女之情,也同樣建基於金錢利益關係之上,所以虎妞要始終把錢拿到自己手上,“錢在自己的手中,勢力才在自己身上。”虎妞與祥子的結合,無疑加劇了祥子的悲劇。

《駱駝祥子》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多以描寫知識分子與農民生活見長,而很少有描寫城市貧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現,則打破了這種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貧民生活題材的作品,特別是長篇《駱駝祥子》,拓展了新文學的表現範圍,為新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特殊的貢獻。

話劇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駱駝祥子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話劇《駱駝祥子》--詳細介紹
主要演員:
于震/王茜華/王德立/尹偉/張萬昆/楊佳音/於明加/夏立言/鄒健/苗馳
原著:老舍
改編:梅阡
導演:顧威
設計:吳穹、李聰、鄢霓
家喻戶曉的駱駝祥子久已疏離的人和車廠
九十年前的京腔京韻北京人藝的經典重生
距首演已有半個世紀之久,老舍先生的經典名作話劇《駱駝祥子》再次“新排”。此次演出由人藝老藝術家顧威擔綱導演,人藝兩位年輕新秀——曾在電視劇《呂梁英雄傳》中主演男一號的于震飾演祥子,憑藉電視劇《當家的女人》斬獲“飛天獎”的王茜華出演虎妞。北京人藝再排的《駱駝祥子》,更突出現今社會被淡漠了的人情,再現當年老北京人、老北京底層勞動人民淳樸、真摯的濃郁人情味兒。《駱駝祥子》還通過音響效果,表現北京西北部半農村地帶從早到晚總能聽見的雞叫、送親送喪的嗩吶聲和冬季白天黑夜的叫賣聲等,來還原上世紀二十年代老北京院落內外的生活雜音。
《駱駝祥子》描寫了上世紀二十年代軍閥混戰時期,老北京人力車夫的悲劇命運。主人公祥子年輕健壯,吃苦耐勞,爭強好勝。他最大的願望就是依靠自己的汗水掙得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當個“體面的”車夫。為此,他在劉四爺開辦的人和車廠租車,拚命拉了三年,終於為自己掙下了一輛新車。但是沒過多久,他自己就被大兵連人帶車抓了壯丁。祥子逃跑的時候,牽走了大兵們丟下的三匹駱駝,賣了三十塊錢。從此得了“駱駝祥子”的綽號,又重回車場。劉四爺的女兒、三十歲的老姑娘虎妞愛上了祥子,不顧父親的反對硬是嫁給了祥子。劉四爺見左右不了女兒,暗自賣掉了車廠,一個人帶著錢遠走高飛。祥子和虎妞買了一輛新車,經歷了短暫的幸福生活。但好景不長,虎妞產後染病,孩子和大人都死了。祥子為給虎妞治病,把車又抵押了出去。一切都竹籃打水,祥子再次孑然一身。無數次的打擊讓祥子看到了生活的嚴酷,也讓他真的像駱駝一樣,“肩膀上多沉,路多遠,也不能叫人壓趴下”。他將在人生的路上,頑強地繼續走下去……
此劇曾於1957年首演。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是一個具有獨特表演風格的國家級話劇院,始建於1952年6月12日,首任院長為戲劇大師曹禺。劇院自建院以來共上演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劇目近300個。代表性的劇目有《虎符》、《蔡文姬》、《武則天》、《龍鬚溝》、《駱駝祥子》、《茶館》、《雷雨》、《日出》、《王昭君》、《絕對信號》、《小井胡同》等。其中多部劇作演出百場以上,多次分獲國家級的“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和北京市政府頒發的“金菊花獎”、“文學藝術獎”。北京人藝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演出活動遍及全國,其鮮明“人藝演劇風格”已紮根於廣大觀眾之中。1980年,《茶館》赴德國、法國和瑞士演出,開創了中國話劇走出國門之先河。此後,《茶館》、《王昭君》、《天下第一樓》、《推銷員之死》、《狗兒爺涅磐》、《鳥人》、《阮玲玉》、《古玩》、《無常女吊》等戲先後出訪了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韓國、埃及等國及香港台灣澳門等地區進行演出。

作者簡介

《駱駝祥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的代表作。《駱駝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鍾愛的作品。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鴻來、非我等筆名。滿族正紅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在北京底層市民的生活環境中長大。他在國外時,閱讀了大量西歐文學名著,開始了小說創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幽默中含有諷刺,頗近似於英國作家狄更斯的筆致,但誇張有時略嫌失度,幾乎跌入油滑。然而,對於老舍來說,初期的創作是不可缺少的練筆,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創作漸趨成熟,於1930年創作了短篇小說《趕集》、《櫻海集》等。終於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駱駝祥子》。
老舍的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寫了在底層生活者的悲慘生活,標誌著老舍現實主義風格的形成,達到了他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20世紀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鬚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準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鬆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潔青、潔予、非我、鴻來等。老舍是一代“語言大師”,有超強的語言寫作能力,尤其善用北京話,使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一種通俗有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
1913年考入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國小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國小,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閱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
1925年,老舍第一個長篇《老張的哲學》問世,作品取材於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職時的經歷。小說揭露了北洋政府統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亂,在藝術上表現出幽默的藝術風格。
1930年,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1934年夏,到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
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重慶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任常務理事、總務組長,並組織出版會刊《抗戰文藝》。
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美寫作。
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我是文藝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幾年來日日操練在書桌上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沒有大將的韜略,可是小卒該做的一切,我確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現在如是,希望將來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願有人贈給我一塊短碑,上刻: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

內容賞析

作品主題主要講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壓迫人民的無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對淳樸善良的勞動者所進行的剝削、壓迫,控訴了舊社會活生生把人“變”成鬼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狹隘的個人主義,也揭示個人奮鬥不是勞動人民擺脫貧困改變境遇的主題。更體現了人是隨環境變換而改變的動物,可謂是最不堪一擊的。人性的醜惡在此暴露無遺。老舍無情地批判了這個社會--它不讓好人有出路。整體解讀拉車夫總體框架: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幹三年,湊足一百塊錢,買了輛新車。
一落: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
二起:賣駱駝,拚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準備買新車。
二落:乾包月時,祥子辛苦攢的錢也被孫偵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滅了。
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
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
祥子的命運三部曲是“精進向上--不甘失敗--自甘墮落”。人物悲劇祥子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他的“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善良願望的最終破滅,帶有歷史的必然性。軍閥的亂兵、反動政府的偵探、車行老闆的強取豪奪,是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過程中的產物,而生存權利的最終被剝奪,則是下層勞動者無法規避的歷史命運。
祥子的悲劇又是一個精神悲劇,小說立意要由車夫的內心狀態觀察到地獄究竟是什麼樣
子,從城市下層勞動者的性格與精神弱點中去探索其悲劇命運的內在原因。首先,祥子的生活理想及其為實現這一理想的行為方式,帶有深刻的個體勞動者的思想印
記。他對個人的力量、年齡及勤勞忍苦品質的自信,使他無法憑藉個人的奮鬥無法與強大的社會黑暗勢力抗衡這一生活真理。只能成為“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其
次,祥子的悲劇性格,善良誠實與現實的壓迫,使他無法擺脫與虎妞的婚姻鎖鏈,他的軟弱無力決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祥子的悲劇被深深地植於市民文化的土壤中,他的帶著小生產者印痕的人生理想,他不敢正視現實的盲目自信,在一切努力都失敗後,他向命運屈服乃至苟且墮落。從深處看,恰恰源於他身上具有的文化根性。祥子雖然從農村走入都市,但生產和生活方式、人生準則及
價值觀念,依然同傳統的農業文化根連枝接,最初表現在他身上的傳統美德,如善良、勤勞、俠義、樸實等,以及狹隘、自私、愚昧等負面因素,都是傳統農業文化
的產物。從最初不敢正視現實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敗以後,又向命運屈服,正是傳統文化性格中負面因素不斷擴大、惡化的結果。
祥子的悲劇還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發展的都市現代文明的烙印。這種畸形發展的現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伴隨祥子的人生歷程,也在不斷地腐蝕著祥子的靈魂。
老舍通過祥子悲劇的描寫,完成著他的雙重文化批判:既有現代理性審視傳統文化,又從傳統文化的正面價值立場出發,批判都市現代文化的弊端。這樣,祥子的悲劇性的刻畫便被納入了老舍小說整體的文化批判視野。

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祥子——
十八歲,身材高大,年輕力壯的洋車夫。為全書靈魂人物。一個曾經是那么要強的頭等車夫,最後卻還是沒有掙扎出悲慘的命運。人生並不因為他的要強而多給予了
他什麼,大兵、駱駝、曹宅、孫探長、虎妞、小福子……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讓他逃脫車夫的最終命運。他曾經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麼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
一輛車,他買車的積蓄,沒有招誰也沒有惹誰,不也就這樣沒了嗎?這能怨誰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終變的和其它的車夫一樣,不再要強,養成了菸酒
等他過去從來不肯沾染的東西,也就讓人覺得可以原諒了,所有的惡習似乎都不再像過去那樣不可饒恕了。可是祥子過去是一個怎樣要強的人啊!為了買車,他從生
活中扣出每一點錢,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車夫強座,沒命的拉車,甚至連一口好茶也不願喝——雖然像他這樣的高等車夫喝點好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他把自己當作
鐵打的,拚命攢錢……事情卻常常不如人願,所有的意外都與願望悖道相馳。祥子的見聞和經歷將他磨礪成了另外一個人——與過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學會
了所有的惡習,學會了和巡警找彆扭,學會了保養自己,成了一個混日子的車夫。有時他也曾想過應該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經歷他就沒了信心,要強又
怎樣呢,自己過去不也要強過嗎,到頭來還不是和其他人一樣,還不如趁早快樂一天是一天。直到最後,連他最後的寄託--小福子也離開了這世界,他徹底的絕望
了。一個由鄉間來的淳樸、老實、善良、結實的小伙子就這樣淪落成一個讓人同情的混混,最後像一條狗一樣栽倒在街頭,再也爬不起來。祥子是舊社會貧苦勞動人
民的縮影,他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苦難與無奈。虎妞——車廠老闆劉四爺的女兒,三十七八歲,相貌醜陋,潑辣而有心計,生
就一副男兒性格,很會打理事物,將人和車場管理的井井有條。頗有心計的她安排好了一場騙局,卻沒料到早早的被父親——劉四爺——拆穿,但他還是騙取祥子和
她結了婚,但卻沒料到父親會狠心拋下她不管,賣了廠子到外地去了。最終由於她的好吃懶做引起難產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結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來算去
結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進去。次要人物劉四爺——
六十九歲。人和車行的老闆,為人苛刻。祥子的僱主。舊社會的袍哥人物,改良辦起了車場,為人耿直,性格剛強,從不肯在外場失面子。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有
一個兒子來接自己的班,女兒雖能幹但畢竟是女兒。由於女兒中年了還未出嫁,覺著對不起她,平日裡也挺讓著她,但卻不願自己辛辛苦苦掙得的家產遂著女兒一起
給了別人。於是斷絕了與女兒的關係,最後連女兒的墳也不知道在哪兒。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記了親情,當他醒悟過來是已為時過晚,相信當祥子將他趕下車,一個人
久久的立在那兒的時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獨,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錢以外什麼也沒有了,甚至連女兒的墳也不能看上一眼。
曹先生——祥子的僱主,愛好傳統美術,因為信奉社會主義,所以待人寬和,被祥子認為是“聖人”。由於當局說他教書時的思想過激而被認為是革命黨,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風頭又回到了北平。後來又願意幫助祥子重新生活。一個極普通的人,只是由於待人寬和、民主,而被認為是“聖人”。
高媽——心地善良、為人要強的老媽子,樂意幫助別人,經歷了不幸,學會了在舊社會最底層生活的方法。
有自己的想法,常常開導祥子,是一個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數勞動人民的善良、質樸,生活教會了她在社會上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細有心眼,是適
應了舊社會的為數不多的勞動人民。
小馬兒的祖父——一個一輩子要強,最後卻連自己的小孫子也救不了的車夫。他似乎就是將來的祥子,他曾
經也是要強的,身子也是那么棒,也是那么好心,又怎樣呢?最後連自己的小孫子也保不住,眼睜睜看著小孫子死在了自己的懷裡。他把這輩子的所有財產——一輛
破車——給賣了,最後只能靠賣點東西維持自己的生活。他和祥子一樣都是逃脫不了命運的車夫,最後悲慘的死在街頭。
小福子——一個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親賣給了一個軍官,軍官被調走後她又回到了娘家,母親已
被父親打死,父親又酗酒成性,家裡沒有經濟來源,看著兩個弟弟挨餓被迫走上了賣身的道路。最後被父親賣到了窯子裡,自己上吊自殺了。小福子的一生也許就是
那些張的有個模樣的大雜院裡的女孩必經的道路,她們沒有過錯,但是從她們出身開始就注定了她們的命運,既然已經是這樣了就沒有什麼道理沒有什麼公平可言
了,命運就是這樣不講道理不講公平的,命運就是這樣的捉弄一切。小福子就這樣順應了命運,回到了她所來的地方,留給人們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無限的思考。
二強子——一個自暴自棄的車夫,把自己女兒賣了買了車,又風光了一陣,等錢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發脾
氣,結果將自己的妻子打死了,賣了車辦完事,又開始拉車,天天喝的爛醉,家裡的兩個孩子也不管。女兒回來後,還逼著女兒賣身養活一家人,時常回家找女兒要
錢,要了錢又去喝的爛醉。二強子的行為是另人氣憤的,但是生活的壓迫使他喘不過氣,只有用酒精麻醉自己,每當他清醒時又覺得對不住女兒和兩個二子,可是沒
本事的他只有靠拉車維持生活,而他又沒有祥子的要強,身體也不夠硬朗了,這使他更加自暴自棄,乾脆淪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敗類。

時代背景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長篇代表作,創作於1936年。作者曾受英國作家狄更斯影響,創作過《老張的哲學》、《趙子曰》等等帶有狄更斯式寫作技巧的作品,也寫過一些幽默嬉笑的作品,如《貓城記》等。但1930年老舍從英國回來,面對滿目瘡胰的祖國,作品的格調開始變得沉重起來、《駱駝祥子》就是他那個時期的作品。整部小說以祥子買車的三起三落為情節發展的中心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苦難生活,藝術地概括了祥子從充滿希望,到掙扎苦鬥,直到精神崩潰,走向墮落的悲慘一生。熱情選擇了祥子原來具有的善良樸實,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憤怒地揭露和聲討把祥子逼進墮落深淵的黑暗社會,小說還有力地說明了在舊社會僅憑個人奮鬥發家,只不過是一種幻想。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舊中國個體勞動者的悲慘命運。

社會影響

《駱駝祥子》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多以描寫知識分子與農民生活見長,而很少有描寫城市貧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現,則打破了這種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貧民生活題材的作品,特別是長篇《駱駝祥子》,拓展了新文學的表現範圍,為新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特殊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