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

領導力

領導力(Leadership)就是指在管轄的範圍內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觀條件在以最小的成本辦成所需的事提高整個團體的辦事效率,比較常見的領導力開發方法包括CEO12篇領導力提升、EMBA及EDP項目等。領導力與組織發展密不可分,因此常常將領導力和組織發展放在一起,衍生出了更具實戰意義的課程《領導力與組織發展》。領導力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以管理套用為實踐、以組織實驗為依託,塑造管理者的領導魅力;重新審視管理者的誤區,突破管理瓶頸,改善管理氛圍;培養管理工作中讓別人說“是”的能力——讓否定、拒絕、抵抗、放棄變成認同、接納、支持、執行;套用於領導、管理、溝通、團隊、策劃、行銷等諸多領域。

基本信息

概述

領導力(LeadershipChallenge)可以被形容為一系列行為的組合,而這些行為將會激勵人們跟隨領導去要去的地方,不是簡單的服從。根據領導力的定義,我們會看到它存在於我們周圍,在管理層,在課堂,在球場,在政府,在軍隊,在上市跨國公司,在小公司直到一個小家庭,我們可以在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看到領導力,它是我們做好每一件事的核心。一個頭銜或職務不能自動創造一個領導。

定義

領導力領導力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enger)博士說:“領導就是要讓他的人們,從他們現在的地方,帶領他們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

通用汽車副總裁馬克·赫根(Mark Hogan)對領導者的描述:“記住,是人使事情發生,世界上最好的計畫,如果沒有人去執行,那它就沒有任何意義。我努力讓最聰明,最有創造性的人們在我周圍。我的目標是永遠為那些最優秀,最有天才的人們創造他們想要的工作環境。如果你尊敬人們並且永遠保持你的諾言,你將會是一個領導者,不管你在公司的位置高低。”

“永遠不要懷疑,一小組有思想和關心的公民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事情的確就只是這樣。”——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

“領導力就像美,它難以定義,但當你看到時,你就知道。——沃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領導能力是把握組織的使命及動員人們圍繞這個使命奮鬥的一種能力;領導能力的基本原則是:

* 領導力是怎樣做人的藝術,而不是怎樣做事的藝術,最後決定領導者的能力 是個人的品質和個性;

* 領導者是通過其所領導的員工的努力而成功的。領導者的基本任務是建立一個高度自覺的、高產出的工作團隊;

領導能力是領導者的個體素質、思維方式、實踐經驗以及領導方法等,這些影響著具體的領導活動效果的個性心理特徵和行為的總和,領導能力是領導者素質的核心。

組織經理人有三個必備核心:專業知識、管理技巧及領導能力,目前國內大多數培訓都以專業知識和管理技巧為主,影響力最大、最為重要的領導力培訓卻十分匱乏。作為未來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中國急需一批擁有國際化領導力知識和視野的高素質領導者,卓越領導力學院執行長、亞太領袖發展協會創辦人陳建宏表示。

“領導力的研究持續了近百年,仍能發現錯誤的模式和錯誤的觀念。” 美國瑞津大學的領導力專家貝克博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企業領導人做決策的時候,往往喜歡制定五年目標,十年目標,然後圍繞著目標去制定計畫進行實施,但常常忽略的一點就是外界因素的變化,常常導致目標的難以達成。

以產品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的IT行業為例,當某個新產品誕生時,企業所制定的策略往往會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內失去意義,這也對企業的領導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企業領導力已經難以滿足當今企業的管理需求,中國企業家亟需掌握國際化的領導力知識和視野來裝備自己。”

特徵

(一)積極進取

努力進取包括對成功的強烈欲望、不斷地努力提高、具有雄心、抱負、精力、毅力、主動性。在一些國家,高層管理者成功的欲望與組織的增長率顯示了高度的相關性。但是,如果領導者只集中於個人成就,不充分授權的話,對成功的欲望又會成為一個障礙,然而對成功的欲望只能用於預測創業型公司的有效性,而不能用於預測更大、更官僚公司的部門領導的有效性。

(二)強烈欲望

偉大的領導者不僅有進取精神,而且他們還有領導的願望,他們有強烈的權力欲望,喜歡領導別人,而不想被人領導。強烈的權力欲望促使人們試圖去影響別人,並在領導過程中獲得滿足和收益,當權力需要是符合道德的,而不是損害別人時,領導者將激發更多信任、尊重和對遠景的認同。

(三)正直

正直即是言行一致,誠實可信。它除了是個人較重要的性格特徵外,對領導者來說更重要,因為這些特點能激發對別人的信任。

(四)自信

自信是非常重要的。領導者角色是具有挑戰性的,而挫折是難免的,自信能讓領導者克服困難,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敢於作出決策,並且能逐漸將自信傳給其他人。

一個有效的領導對他們的行業、公司和技術問題了解頗多。領導者必須有足夠的才智才能使他可以解釋大量的信息,高學歷在職業生涯中是重要的。但最終也不如有關組織的事務專長更重要。

最後,有種個人技能可能是最重要的,感知別人的需要和目標並據此調整領導方式方法的能力,領導意味著能評價別人,評估環境,並且選擇或改變行為以便能更有效地對環境的要求作出反應,這種品質是領導情境理論的基礎。

模型

現狀

領導力領導力

領導人就是一個指揮家。很多人在成為領導人之前,有的是做技術的,有的是做行銷的,有的是做研發的,有的是做服務的。但當他走上領導崗位後,他原來的經驗和能力已經成為非核心競爭能力,過去賴以生存的核心競爭能力,已成為一種支持力和外圍競爭能力。他已經變成一個指揮家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當一個小提琴演奏者成為指揮家以後,經常會得意於自己的小提琴演奏,他常會離開指揮位置,坐到樂隊中拉一曲優美的曲子;當一個做行銷的人成為領導人之後,看到下屬遇到困難時,就會自己衝上去,替下屬談客戶。

其實在這個時候,指揮家、企業的領導人已經離開了指揮的位置,成了一個演奏手了。

企業的很多失敗和混亂,並不是員工造成的,也不是經理人造成的,而是由於領導者離開了指揮位置,沒有行使指揮的責任,從而搞亂了整場演奏。所以一個領導者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核心能力是指揮能力。

評價和期許

作為一個領導者,究竟需要哪些能力呢?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對領導人做出如下的一些評價和期許:

領導人要有超速成長的能力,總是走在時代的前列,走在隊伍的前列;

領導人應該高瞻遠矚,能夠鑒常人之所不能鑒,能夠為常人所不能為;

領導人應該能選賢任能,可以把優秀的人才與企業的財和物聚合在一起,創造業績;

領導人應該能不斷地複製自己,帶隊育人;

領導人應該有超常的績效;

領導人應該會凝聚人心,使人們心甘情願地跟他走,擁有大批的追隨者。

六種能力

如果人們對以上的特質不是停留在感覺的層面、印象的層面,而是把它們抽象出來,就會構成一個領導力模型。這個領導力模型具體包括以下六種能力:

學習力,構成的是領導人超速的成長能力;

決策力,是領導人高瞻遠矚的能力的表現;

組織力,即領導人選賢任能的能力的表現;

教導力,是領導人帶隊育人的能力;

執行力,表現為領導人的超常的績效;

感召力,更多地表現為領導人的人心所向的能力。

儒學領導力

對於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中國現有的一切都是以傳統為基礎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當代很多外國思想家正在反思社會的運行模式和走向,並感覺到了其中的潛在危機。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結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國,而他們關注的焦點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價值和重要性必將日益顯現出來,這一點已經有所表現。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連續性的文化,也是中國眾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價值的核心精神和觀念。

錢錦國對儒學思想和智慧進行深入研究,首創儒學領導力學說!

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領導哲學從闡釋世界與人生最本源的規律出發,得到了對領導理論最精闢的闡述和分析,並且對領導的內涵做出了最為本質和精準的界定。“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變;不明其得失,無以獲從入之途。”當代發展儒學思想主要用於企業的管理,套用儒學思想延伸出的領導力智慧是當代企業領導者的必修課,在於企業管理方面的套用已經成了當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以儒學(兼具道家)智慧為根基、以西方領導力理論為架構、以歷史典故和現代企業案例為佐證,具有道術兼備、古今相合、中西融會的特點!

塑造方法

第一步,為部下設定合理的工作目標。

第二步,幫助部下制定實施計畫。

第三步,輔導部下掌握工作技能。

第四步,制定高效科學的工作流程。

第五步,定期檢查督導部下的工作進展。

第六步,實施公平合理的績效評估。

第七步,指導部下撰寫工作報告。

第八步,按季度為上級提供個人工作述職報告。

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Enneagram)是在八十年代初期,開始進入美國工商企業界、著名學府的MBA、500強企業的團隊建設、中小業主的決策管理、職業經理人的事業發展、人際關係及個人成長等,並在現今成為風靡全球,對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至關重要的管理工具。

眾所周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您是否能準確的判斷他人的行為動機呢?

您是否能有效的挖掘員工的內在潛質呢?

您是不是覺得指揮別人做事越來越沒有效果呢?

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如何辨識人才並有效的運用人才是企業致勝的關鍵。

使人者,器之。——《論語•顏淵》(使用人,按照各人的才能合理使用。器之,按各人的才能合理使用。)

夫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

管理的核心是人,如何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令團隊成員自動自發的工作,成為了管理者核心能力的體現。

世上有兩件事情最困難:1、改變自己,2、改變別人。很多的管理者能統領千軍萬馬,唯獨管理不好自己,而恰恰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有效管理團隊的開始。古語“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掃去什麼?是個關鍵,當我們被內在的主觀的認識填滿時,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而這個主觀的判斷,恰恰受我們性格的左右。認識自身性格中的盲點,是管理者提升的關鍵。也許這是許多管理者忽略的一點,但恰恰做為團隊影響力中心的管理者的覺醒程度,對團隊的管理效率具有決定性作用。

“自我管理從哪裡開始?”

“我需要改善哪方面,才能更好的提升我的領導力?”

“怎樣才能有效的提升?”

是的,有針對性的學習,比學習本身更重要!有方向性的提升比提升更重要!

太極拳的精髓在於“四兩撥千金”,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和一個足夠長的硬棒,我可以撬動地球!”那么做為我們的管理者,那個有效的支點在哪裡呢?

帶著這樣的困惑,讓我們一起走進《九型人格》這門古老的智慧,在這裡也許我們會找到答案。《九型人格》來自公元前9世紀中亞和波斯地區興起的神秘信仰——蘇菲教,這種教義描述了人類所具有的九型人格,解釋了不同性格間的相互關係。後來逐漸發展為一套認識自我,識己用人的有效管理工具,亦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最經典的一門課程。

什麼是領導力?

在21世紀,當社會變革、國際交流、信息技術、個性發展等諸多挑戰與機遇降臨到社會分工的每一位參與者面前時,無論我們是否身處領導者的職位,都應該或多或少地具備某些領導力。

這是因為,領導力意味著我們總能從巨觀和大局出發分析問題,在從事具體工作時保持自己的既定目標和使命不變;領導力也意味著我們可以更容易地跳出一人、一事的層面,用一種整體化的、均衡的思路應對更加複雜、多變的世界;領導力還意味著我們可以在關心自我需求的同時,也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給予更多的重視,並總是試圖在不斷的溝通中尋求一種更加平等、更加坦誠也更加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如果非要給領導力下一個定義的話,我更願意用比較簡明的語句把領導力描述成:

一種有關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的藝術。

沒錯,21世紀的領導力不僅僅是領導的方法和技能,也不僅僅適用於領導者,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或實踐的一種優雅而精妙的藝術。

領導力是一種藝術

1954年,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是這樣描述經理人的基本任務的:

決定目標,分配工作——經理人需要決定目標應該是什麼,分析達成目標所需的活動、決策和關係,將工作分門別類,並分割為可以管理的職務,然後將這些單位和職務組織成適當的結構,選擇合適的人來管理這些單位以及需要完成的工作。

分層管理,制定衡量標準——經理人必須保證組織中每個人都有適用的衡量標準,衡量標準既把重心放在整個組織的績效,也關注個人的工作績效,並協助個人達到績效目標。同時,經理人需要與部屬和上司溝通這些衡量標準的意義和結果。

評估員工,獎罰分明——經理人透過管理,透過與部屬的關係,透過獎懲措施和升遷政策,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同時,經理人透過管理方式,激發他們的潛能,強化他們的操守,訓練部屬以正直負責的精神完成任務。

應當說,彼得·杜拉克的觀點是我們在上一世紀的管理工作中非常熟悉的。這種普遍的,在今天仍有廣泛影響的觀點將領導力視作某種方法或技能,將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視作井然有序的層級關係,將經理人對員工的領導等同於一台工業機器的設計者對於每一個齒輪和螺絲釘的安排……

我們不能說彼得·杜拉克的觀點是錯誤的,但是,如果我們一成不變地、簡單而僵硬地使用這個理論,那么我們就無法也不可能適應今天這個多變的、平坦的、信息化的世紀。舉例說來,如果每一家企業的每一個新產品研發的決定都來自少數的管理者,那么,在用戶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需求變更也越來越快的今天,恐怕很少有幾家企業能長期得到用戶的青睞;如果每一位員工都在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嚴格的考評制度中按部就班地完成分配給自己的工作,那這個世界上就不會出現像iPod,GMail,Wii這些充滿創意的產品。

新的世紀需要新的領導力,新的世紀需要我們使用一種更加平等、均衡,更加富有創造力的心態來認識、理解和實踐領導力。

九種最重要的領導力

1) 願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業長青》一書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夠留名千古的宏偉基業都有一個共同點:有令人振奮、並可以幫助員工做重要決定的“願景”。

願景就是公司對自身長遠發展和終極目標的規劃和描述。缺乏理想與願景指引的企業或團隊會在風險和挑戰面前畏縮不前,它們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不可能擁有堅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複雜的情況下,從大局、從長遠出發,果斷決策,從容應對。

一些人錯誤地認為,企業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將100%的精力放在對企業組織結構、運營和人員的管理和控制上。這種依賴於自上而下的指揮、組織和監管的模式雖然可以在某些時候起到一定效果,但它會極大地限制員工和企業的創造力,並容易使企業喪失前進的目標,使員工對企業未來的認同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為企業制定一個明確的、振奮人心的、可實現的願景,對於一家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其重要性更為顯著。處於成長和發展階段的小企業可能會將更多精力放在求生存、抓運營等方面,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也不能輕視願景對於凝聚人心和指引方向的重要性;對於已經發展、壯大的成功企業而言,是否擁有一個美好的願景,就成為了該企業能否從優秀邁向卓越的重中之重。

優秀的領導者會與員工分享企業的願景,如果可能,還會讓員工參與願景的規劃。如果能讓員工充分理解管理者對企業長期發展方向的思路,讓與自己一同工作的所有人擁有相同的努力目標,那么,一家企業就會擁有無窮的源動力。

2) 信念比指標更重要

就像每個人都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一樣,每個企業也需要擁有正確的、符合公司的價值觀。在這裡,價值觀其實就是企業長期堅守的,影響企業行為,判斷是非對錯的根本信念。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是成功的企業能夠保持基業長青的秘訣。

每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都應當把堅持正確的信念,恪守以誠信為本的價值觀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不能只片面地追求某些數字上的指標或成績,或一切決策都從短期利益出發,而放棄了最基本的企業行為準則。相比之下,正確的信念可以帶給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反之,如果把全部精力放在追求短期指標上,雖然有機會獲得一時的成績,卻可能導致企業發展方向的偏差,使企業很快喪失繼續發展的動力。

成功的企業總是能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例如,Google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是“永不滿足,力求最佳”。Google 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指出:“完美的搜尋引擎需要做到確解用戶之意,切返用戶之需”。對於搜尋技術,Google不斷通過研究、開發和革新來實現長遠的發展,並致力於成為這一技術領域的開拓者。儘管已是全球公認、業界領先的搜尋技術公司,Google仍然矢志不移地堅持“永不滿足”的信念,不斷實現對自己的超越,奉獻給用戶越來越好的搜尋產品。

同時,公司整體的信念或價值觀也必須在員工身上體現出來。畢竟,任何一家企業都是由該企業的所有員工組成和推動的。

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CEO傑克·韋爾奇在論述員工評價標準的時候指出,對員工績效的考察必須與對其價值觀的考察結合起來,並著重看該員工的價值觀與公司的價值觀(尤其是堅持誠信的信念)是否吻合。這其中一共有四種可能:

績效達標,價值觀與公司吻合——很簡單,公司將毫不猶豫地為他提供獎勵和晉升的機會。

績效沒達標,價值觀與公司不吻合——也很簡單,馬上請他走人。

績效沒達標,但與公司的價值觀吻合——再給他一個機會,考慮為他重新分配工作。

績效達標,但價值觀與公司不吻合——這是那種足以殺死一家公司的人。現實證明,很多公司就是因為雇用了這些工作能力出色,但品格很差,或個人信念與公司背道而馳的人,才走向崩潰的。

因此,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價值觀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3) 人才比戰略更重要

在21世紀,無論怎樣渲染甚至誇大人才的重要性都不為過。21世紀是人才的世紀,21世紀的主流經濟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經濟。擁有傑出的人才可以改變一家企業、一種產品、一個市場甚至一個產業的面貌。例如在Google,公司最頂尖的編程高手Jeff Dean曾發明過一種先進的方法,該方法可以讓一個程式設計師在幾分鐘內完成以前需要一個團隊做幾個月的項目。他還發明了一種神奇的計算機語言,可以讓程式設計師同時在上萬台機器上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極為複雜的計算任務。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才對公司來說是有非常特殊的意義的。

對於21世紀的企業管理者而言,人才甚至比企業戰略本身更為重要。因為有了傑出的人才,企業才能在市場上有所作為,管理者才能真正擁有一個管理者應有的價值。沒有人才的支持,無論怎樣宏偉的藍圖,無論怎樣引人注目的企業戰略,都無法得以真正實施,無法取得最終的成功。

因此,企業管理者應當把“以人為本”視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不遺餘力地發掘、發現人才,將適合企業特點的優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邊。通常,一名經理人如果不能將10~50%的工作時間投入到招聘人才的工作中,那么,他就無法讓自己的團隊獲得持久的動力,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經理人。當然,這裡所說的“招聘”並不僅僅限於直接的面試和聘用行為,它也包括更多地結識業內的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路,以便從中發現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的管理者重視員工的成長,給予人才最大的發展空間,為人才提供足夠的培訓和學習機會。例如,我開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和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時,雇用的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都非常聰明,擁有很好的發展潛力,都是來自中國各名校的頂尖人才。但是,他們普遍缺乏工作經驗。於是,我對他們採取的是“指導培養”的原則:記得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時,每一位新員工加入後都會經歷3個月的培訓,我使用自己親自為他們設計的課程,一節課一節課地為他們講解各種相關的知識、經驗。而在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培訓的時間更長:包括各種課程、到總部3個月的培訓、甚至公司還願意出學費讓員工到史丹福大學讀碩士。當然,公司安排的培訓並不是純粹的課程學習,同時也要求員工很快投入到具體的項目工作中。在員工剛加入的初期,優秀的領導者會儘量分配給新員工一些不是特別緊急的項目,並允許他們在項目中犯錯誤、積累經驗。經過這種實踐與學習緊密結合的培訓,幾乎每一位新員工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很快就適應了實際工作的需要。

很不幸,今天有不少企業對人才的思維方式仍然保持在上個世紀的水平,他們認為員工只是企業這台“大機器”中的零件或勞動力,不願意花大力氣培訓員工,生怕他們接受培訓後就“跳槽”、“走人”。這是非常短視的看法,這種不重視員工成長的做法只會讓更多的員工選擇“跳槽”、“走人”。

只要擁有人才,企業就可以實踐任何宏偉的戰略。反之,如果沒有人才,再壯麗的企劃也只能是一紙空文。

4) 團隊比個人更重要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中,團隊利益總要高過個人。企業中的任何一級管理者都應當將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門利益其次,個人利益放在最後。

這樣的道理說起來非常明白,但放到實際工作中,就不那么好把握了。例如,許多部門管理者總是習慣性地把自己和自己的團隊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而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公司的整體戰略方向和整體利益。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如果公司無法在整體戰略方向上取得成功,公司內部的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團隊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而團隊無法成功的話,團隊中的任何個人也不可能取得哪怕是一丁點兒的成功。

好的管理者善於根據公司目標的優先權順序決定自己和自己部門的工作目標以及目標的優先權。例如,出於部門利益的考慮,也許某個產品的研發無法在短期內獲得足夠的市場收益,部門管理者似乎應該果斷放棄對該產品研發的投入,否則,部門在該年度的績效數據(如果僅以市場收益衡量的話)就有可能不是那么出色。但是,如果從公司整體的角度出發,假設該產品是幫助公司在未來二到三年內贏得潛在市場的關鍵因素,或者該產品的推廣對於提高公司的企業形象有重要的幫助,那么,對於該產品的投入是符合公司整體利益的,部門對於該產品研發目標及其優先權的設定就應該符合公司的整體安排。

團隊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作為管理者,還應該勇於做出一些有利於公司整體利益的抉擇,就算對自己的部門甚至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損失。

此外,管理者應該主動扮演“團隊合作協調者”的角色,不能只顧突出自己或某個人的才幹,而忽視了團隊合作。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各部門不積極配合,互相推諉的情況,我就會給大家舉打籃球的例子:“公司里的一個團隊和籃球場上的一支籃球隊其實是一樣的。打籃球時,後衛不能脫離整個團隊獨來獨往,不同位置的隊員需要按照戰術安排緊密配合,互相支持,這樣才能贏得比賽。在我們的工作中,市場人員需要幫助產品部門尋找產品的合適定位,要為銷售部門提供潛在的客戶信息,而管理者會承擔起教練的角色,為整個團隊制定合適的戰術。你們能夠想像,籃球教練在布置戰術時只是一對一地與每個隊員單獨討論嗎?那樣的話,後衛不知道前鋒在想什麼,前鋒不知道後衛的助攻策略,球隊不輸球才怪!”

最後,公司的中層管理者要善於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讓自己成為老闆和員工之間溝通、協調的橋樑,而不要讓自己與老闆或員工對立起來。例如,有一些管理者很容易陷入對自身角色的誤解,他們要么把自己和“僱主”等同起來,與“雇員”做利益上的對抗,或者把自己視作普通員工,與老闆對立。這兩種極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實,中層管理者既代表公司利益,也代表員工利益,他們應該:

認識到自己的中間角色,不要和員工一起盲目、片面地指責公司,也不要成為高高在上的監管者,對員工指手畫腳。

以公司的整體利益為先,主動扮演協調人的角色,既考慮公司發展的需要,也為員工的個人需求著想,解決好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讓公司的整體協作效率達到最高點。

自己做了決定後,就要勇於承擔相關的責任,不要把責任推到員工、老闆或公司身上。

5) 授權比命令更重要

21世紀的管理需要給員工更多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充分地調動員工本人的積極性,最大程度釋放他們的潛力。21世紀是一個平坦的世紀,人人都擁有足夠的信息,人人都擁有決策和選擇的權利。將選擇權、行動權、決策權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下放給員工,這樣的管理方式將逐漸成為21世紀企業管理的主流。

在21世紀,放權的管理會越來越接近於員工的期望,是最為聰明的管理方式。因為當企業聚集了一批足夠聰明的人才之後,如果只是把這些聰明人當作齒輪來使用,讓他們事事聽領導指揮,那只會造成如下幾個問題:

員工的工作滿足感降低。

員工認為自己不受重視,工作的樂趣和意義不明顯。

員工很難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員工個人的才智和潛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為了給員工更多的空間,為了更好地發掘個人的潛力,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推出了相應的舉措。例如,Google公司允許工程師在20%的時間裡從事自己喜歡的項目或技術工作,這一制度一經實施,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因為有了20%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許多擁有出色創意,但沒有時間付諸實施的工程師可以花費自己20%的時間,或者說服兩三個同事一起在這20%的時間內完成某個出色創意的產品原型,然後發布給公司內部的同事使用。如果這個產品創意確實吸引人,它就有可能成為Google推向世界的下一個“震撼級”的產品或服務。事實上,像GMail和Google News等Google引以為豪的許多產品,都是最先由工程師在20%的時間內創造出來的。因為有了20%這樣的管理模式,我們發現:

20%時間內完成的產品的成功率很高,因為員工更加投入。

20%的管理模式讓員工意識到公司對他們的信任和放權,這營造出了非常好的管理氛圍。在員工調查中,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總是高於我曾經工作過的其他公司。

很多管理者追求自己對權力的掌控,他們習慣於指揮部下,並總是將部下的努力換來的成績大部分歸功於自己。這種“大權在握”,“命令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

管理者身上的壓力過大,員工凡事都要請示領導,等待管理者的命令。

團隊過分依賴於管理者,團隊的成功也大半取決於管理者個人能否事無巨細地處理好所有問題——而通常說來,沒有哪個領導可以事事通曉,也沒有哪個領導可以時時正確。

整個團隊對於外部變化的應對能力和應對效率大幅降低,因為所有決策和命令都需要由管理者做出,員工在感知到變化時只會習慣性地匯報給領導。

因此,“授權”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但是,管理者該如何做好授權呢?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責任的統一。即,在向員工授權時,既定義好相關工作的許可權範圍,給予員工足夠的信息和支持,也定義好它的責任範圍,讓被授權的員工能夠在擁有許可權的同時,可以獨立負責和彼此負責,這樣才不會出現管理上的混亂。也就是說,被授權的員工既有義務主動地、有創造性地處理好自己的工作,並為自己的工作結果負責,也有義務在看到其他團隊或個人存在問題時主動指出,幫助對方改進工作。

為了做好授權,可以預先設定好工作的目標和框架,但不要做過於細緻的限制,以免影響員工的發揮。在我以前的公司,有一位技術很出色的副總裁,他在授權方面做得就很不好。例如,他設定了目標後,總是擔心下屬會因為經驗不足而犯錯誤,於是他總會越過自己屬下的經理,直接去找工程師,然後一步一步地告訴工程師該怎么做。甚至有一次,一位工程師在洗手間遇到這位副總裁,竟然被副總裁在洗手間裡念叨了20多分鐘。後來,副總裁屬下的經理實在受不了了,向總裁如實反映了情況。經過多次警告卻仍然沒有改進之後,這位副總裁被解職了。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領導的工作是設定目標,而不是事無巨細地控制、管理、指揮和命令。

在授權時,設定的目標一定要清晰,並可以用客觀的方法進行衡量,這樣,每一位員工才能真正理解哪些屬於自己的職責範圍,是可以由自己決策、選擇並實施的,哪些不屬於自己的職責範圍,是不能隨意決定的。有關目標設定,我推薦大家使用著名的SMART原則。所謂SMART原則就是:

S——明確(Specific):目標的範圍是明確的,而不是寬泛的。

M——可度量(Measurable):制定目標是為了取得進步,必須把抽象的、無法實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標簡化成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標。

A——可實現(Attainable):目標應當是可實現的,而不是理想化的。

R——結果導向(Result-based):目標應該基於結果而非基於行動或過程。

T——時效性(Time-based):目標應當有時間限制。時效性的要求可以讓你明確這個目標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目標。

領導應該和員工一塊兒擬定合適的SMART目標,衡量這些目標的方法,目標分工的模式,還有在適當的時候修改目標,但是領導不應該過度地去告訴員工如何具體地執行。如果一個領導過分地控制在員工許可權內執行,他就是在“micro-manage”,而且違背了“授權”最基本的要求。

授權非常重要,但是授權不僅僅代表分攤所有的職責,然後由領導做協調的工作。授權更應當是:

組織一個互信的團隊。

制定團隊的目標,並且大家都同意把團隊的目標作為最重要的目標。

整個團隊彼此互相幫助、監督,大家有話直說,看到問題直接提出。

6) 平等比權威更重要

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儘管分工不同,但管理者和員工應該處於平等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積極向上、同心協力的工作氛圍。

平等的第一個要求是重視和鼓勵員工的參與,與員工共同制定團隊的工作目標。這裡所說的共同制定目標是指,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讓員工儘量多地參與進來,允許他們提出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但最終仍然由管理者做出選擇和決定。

這種鼓勵員工參與的做法可以讓員工對公司的事務更加支持和投入,對管理者也更加信任。雖然不代表每一位員工的意見都會被採納,但當他們親身參與到決策過程中,當他們的想法被聆聽和討論,那么,即使意見最終沒有採納,他們也會有強烈的參與感和認同感,會因為被尊重而擁有更多的責任心。

平等的第二個要求是管理者要真心地聆聽員工的意見。作為管理者,不要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事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應該平等地聽取員工的想法和意見。在複雜情況面前,管理者要在綜合、權衡的基礎上果斷地做出正確的決定。

不善於聆聽的領導無法獲得員工的支持和信任。

7) 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做領導就必須高調,有魄力,像一個精力充沛、一呼百應的將軍一樣。其實,這樣的領導也許很適於一個19世紀的工廠,但他不是一個21世紀的好領導。

在著名企業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的《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調查和統計,討論並分析了一家企業或一位企業的領導者是如何從優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層次的。該書的重要結論之一就是:最好的領導不是那種最有魄力的領導,而是那種具備了很好的情商,能夠在不同的個性層面達到理想的均衡狀態的“多元化”管理者。

柯林斯指出,優秀的公司和優秀的領導者很多,許多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行業里取得不俗的業績。但如果以卓越的標準來衡量公司和個人的成績,那么,能夠保持持續健康增長的企業和能夠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領導者都非常少。一位企業的領導者在成功的基礎上,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業保持持續增長,使自己的個人能力從優秀向卓越邁進,就必須努力培養自己在“謙虛”、“執著”和“勇氣”這三個方面的品質。

謙虛使人進步。許多領導者在工作中唯我獨尊,不能聽取他人的規諫,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見相左,這些不懂得謙虛謹慎的領導者也許可以取得暫時的成功,但卻無法在事業上不斷進步,達到卓越的境界。

執著是指我們堅持正確的方向,保持矢志不移的決心和意志。無論是公司也好,還是個人也好,一旦認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須在該方向的指引下鍥而不捨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輕言放棄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成功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挑戰。任何事業上的成就都不是輕易就可以取得的。一個人想要在工作中出類拔萃,就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必須正視事業上的挫折和失敗。只有那些有勇氣正視現實,有勇氣迎接挑戰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超越自我的目標,達到卓越的境界。正如馬克•吐溫所說:“勇氣不是缺少恐懼心理,而是對恐懼心理的抵禦和控制能力。”

此外,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尤為重視對自己的情商培養。在領導力方面,情商遠遠比智商更重要。許多人可能認為領導力最重要的是戰略、運營、技術等,其實,這些“硬技能”固然重要,以情商為核心的“軟技能”更加重要。在這裡,我們可以把以“情商”為中心的“軟技能”定義為一種藝術,它包括了與人相處、團隊合作、以誠待人、以身作則、同理心等等至關重要的組成元素。

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善於用理智的、全方位的思維分析複雜的情景,並針對不同類型的團隊,或團隊的不同發展階段靈活選擇管理方式。例如,當員工表現不佳或是新手時,企業碰到重大危機時,可以更多地親身參與管理,更多地使用命令的方式;當企業改變方向時,或員工因不理解方向而士氣不高時,可以多與員工分享企業的願景;當員工對工作能得心應手時,或發現部門協調有問題時,可以更多地強調和鼓勵團隊合作;當員工懂得較多,或沒有危機時,可以更多地讓員工以民主討論或投票方式來做出選擇;當員工能力很高又是專家,且員工積極自主時,可以儘量授權給員工;當員工有動力但是能力和經驗不足時,應當儘量考慮員工的長期發展,安排有啟發性的工作,慷慨地做員工的“教練”。

8) 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管理者應善於理解自己,能夠在工作中自覺地、理智地進行自省、自控和自律。

管理者應該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擅長的,哪些事情是自己辦不到的。只有充分地自省,才能在各種複雜情況面前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在與同事或下屬合作時,得到他人充分的信任。

在發生危機或面臨挫折的時候,管理者要能夠充分自控,並在理智、冷靜的基礎上做出審慎的選擇。這裡所說的自控包括:

在高壓的環境中,能夠控制自己的反應,並且讓自己和自己的團隊鎮定下來,冷靜處理問題。

理解自己的位置和影響力,懂得自己隨時都在被他人(上級、下屬、其他部門乃至客戶)關注。

利用各種機會,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團隊。

管理者在溝通時,必須明白,你的一舉一動都在被他人關注。

除了自省和自控,管理者也應當時刻保持自律,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以身作則,不能有特權階級的作風。

9) 真誠比體面更重要

真誠是所有卓越的管理者共同的品質。管理者應當學會以誠待人,尊重員工,讓員工知道你理解並且感謝他們的工作。一些領導為了“面子”,處處維護自己所謂的“權威”,不願將自己的真實一面暴露給員工。殊不知,這種遮遮掩掩的領導是很難得到員工的真正信任和支持的。

真誠意味著管理者善於使用同理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例如,管理者應該多給員工回饋,在人前多感謝,在私下(有建設性地)批評,並多和員工溝通。這並不是說在人前就不可以批評。如果是對事,還是應該坦誠地在人前討論,但如果是對人,那就不要當眾傷了他的自尊。

對管理者來說,體現同理心的最重要一點就是要體諒和重視員工的想法,要讓員工們覺得你是一個非常在乎他們的領導。拿我自己來說,我在工作中不會盲目地褒獎下屬,不會動不動就給員工一些“非常好”、“不錯”、“棒極了”等泛泛的評價,但是我會在員工確實做出了成績的時候及時並具體地指出他對公司的貢獻,並將他的業績公之於眾。這種激勵員工的方式能夠真正贏得員工的信任和支持,能夠對企業的凝聚力產生巨大的影響。

真誠意味著管理者需要對員工充分信任,不要對員工指手畫腳,也不要任意干涉員工的行為方式。既要坦誠地面對自己,也要坦誠面對他人,努力贏得同事或下屬的信任。信任是一切合作、溝通的基礎。如果一個團隊缺乏合作,或者欠缺效率,那么,最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團隊成員之間缺乏信任。

結束語

領導力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不僅僅包含了各種具體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也囊括了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等更諸多要素。

要想成為一名符合21世紀產業發展要求的管理者,要想具備一名卓越管理者應有的基本素質,我們就必須在巨觀決策、管理行為、個人品質等不同層面認真學習、體會並實踐21世紀的領導力。

當然,文中的建議不見得適合在任何一個企業中一成不變的執行。在有些企業(例如外企、創新企業)可以更加放權、平等。但是在其他企業(例如國企、傳統企業)只能適度地做。但是,我衷心相信在本文中提到的九種領導力無論在任何企業,都應該適當地提升,也應該適當地運用。我相信這九種領導力可以幫助領導提升自身潛質,幫助企業提升21世紀的企業文化。

剖析領導力

領導力解析

領導力一詞就溝通上的意義而言,往往超出了普通日用語的範圍。領導是一種說服或示範的過程。一個人可以借這個過程,引發企業去追求領導者所堅持、或上下一心所共持的目標。不能把領導力和地位混為一談。要知道即使是在企業或政府機構里,居高位者也可能僅是其中的一名頭號官僚而已。

同時,也不能把領導力和權勢混為一談。雖說領導者往往因為他們某種程度的權勢而服眾,但許多當權者並不具備領導能力。這些當權者的權勢,或來自金錢,或來自戕害他人的能力,或是掌握了某些機構的運作。因此,有必要對領導力進行深入了解和剖析。

野牛群中的領導者

長久以來,人們總是相信那些古老的領導典範,它讓你知道工作需要計畫、組織、指揮、協調以及控制,使你把組織運作得像一群野牛。野牛這種動物,對他們的惟一首領絕對忠誠,不論那頭位居領導地位的野牛,要其他同伴做什麼或去哪裡,他們都會亦步亦趨。在許多公司中,總裁的角色就像是那頭位居領導地位的野牛首領。

學雁群飛翔

其實我們真正希望在組織中看到的,是一群既負責任又能相互依賴的員工。正如同雁群一般,可以看到他們以V字形編隊飛行,其中的領導權時有更替,不同的雁輪流掌握領航權。

每隻雁不論同伴們飛往何處,都能負責行動中的某一部分,依情勢所需而變換的角色,可能是帶頭者、跟隨者。當任務轉換時,雁群們即調整整個任務結構以適應新情況,就像是他們以V字型飛行,但是以波浪型方式著陸。每隻雁都會經歷擔任領袖之職。

在此之後我們應清楚地看出,想成功的最大阻礙,就是那如同野牛群領袖般的化身。必須改變形象,做一個全然不同的領導者,如此每個人才都能夠勝任領袖的角色。

推陳出新,勝負立現

領導者必須放棄古老的“野牛領導”典範,而發展出一種新的“雁群領導”典範。以十分嚴格的同步領導經驗所制定的新典範,建構於下列的領導原則之中:

1.領導者應把工作責任歸屬權,轉移給那些實際執行者。

2.領導者應創造出一個適合每個人都能各盡其職的環境,共享責任歸屬權。

3.領導者應指導員工開發個人能力。

4.領導者應自我鞭策加緊學習,並且鼓勵他人一起求得進步。

打破平衡,不同凡響

不算太久以前,美國西部地區馴服野馬當做坐騎或放牧之用時,還廣泛使用兩種方法:套繩法或圈養法。使用套繩法時,一個牛仔先抓住野馬的耳朵,然後第二個牛仔則出其不意地為馬套上馬鞍,躍上馬背。

等到耳朵被放開之後,野馬立刻使勁縱跳,結果或是被暫時降伏,或是把騎士毫不客氣地甩到泥巴地上。整個過程用不到15分鐘,最後得到的是一匹噴著鼻、桀騖不馴的頑馬。

提升方法

1、學會用老闆眼光看企業:在老闆看來,管理很簡單,就是兩件事:

一是擴大業務範圍,增加業務收入;

另一件事就是降低管理成本,控制運作費用。長松諮詢認為其實這兩件事,最終是一件事,收入減去成本,減去費用,就是利潤。所以歸根到底老闆是看利潤的,利潤要從管理中來。

2、從被領導中學習領導:在領導人看來,領導也很簡單,就是兩件事:

一是用人,內圈用德,外圈用才,用人所長,容人所短;

二是激勵,解人之難、記人之功,通過正面激勵,引導下屬往前跑,通過負面激勵,推動下屬往前走。要知道,任何領導都是從做下屬開始的,誰都不可能一步登天當領導。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你會經歷大大小小許多領導,只要你用心學習,不管是好領導,還是壞領導,你都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學到經驗和教訓,這對你將來當好領導是十分珍貴的經歷。

歷練法則

要訣一:學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

要訣二:樂 苦中有樂,樂在其中。

要訣三:勇 推陳出新,不破不立。

要訣四: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要訣五: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要訣六:簡 智者化繁為簡,愚者化簡為繁。

要訣七:慎 一言傷天地之和,一事釀子孫之禍。

要訣八:行 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七層次領導力

層次一:危機主管/會計

層次二:人際關係管理者/溝通者

層次三:管理者/組織者

層次四:推動者/影響者

層次五:整合者/激勵者

層次六:指導者/夥伴

層次七:智者/高瞻遠矚

模組1:領導力準備度

>開始領導團隊之旅

1,團隊分組,明確任務

2,了解領導力及發展

3,讓組織成功的基石

4,七層次領導力模型

>正確地領導,

1,從領導的誤區中脫身

2,實施領導的10個基本步驟

3, 案例及討論:領導團隊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的

4, 訓練:該選擇什麼樣的領導方式?

模組2:領導力方向盤

>成功領導背後的第三隻手,

1,播下領導力的種子

2,成為全意識領導:會計師、關係師、管理師、推動師、激勵師、夥伴師、設計師

3, 案例及討論:任務與領導者的匹配

4, 測評:我的領導意識的層次有多高?

>領導力落地,

1,領導力橫向7要素金字塔循環

2,價值驅動評估指標

3, 案例及討論:管理制度的秘密

4, 訓練:尋找成功之鑰

>領導力進化

1,提升領導力的方向

2,四種領導力:領導自我,領導團隊,領導企業,做社會領導

3, 案例及討論:領導力的“心經”

4, 訓練:提升自己領導力的辦法

模組3:團隊領導力的核心

>團隊的建設及傳承

1,成功團隊的核心資產

2,團隊建設的核心

3, 案例及討論:找出成功團隊的10個關鍵要素

4, 訓練:我的核心資產

>領導力六邊形結構

1,評估團隊領導力的模型

2,領導力績效及行動力、現場力、專業力、成長力、驅動力、運營力

3, 案例及討論:提升領導力就是多學領導技能?

4, 訓練:你的領導力價值導向

>規則制定者

1,任務與規則制定者的匹配

2,利益平台和權力系統

3, 案例及討論:建立團隊的指揮系統

4, 訓練:在大規則下制定小規則

模組4:成為六星級領導

>運營力

1,明晰任務、盤點資源

2,領導者的角色

3, 案例及訓練:誰是團隊中的左臂右膀?

4, 訓練:運營力典型問題及指數評估

>行動力,

1,業務技能及責任心

2,正確的行為、習慣

3, 案例及討論:尋找獲得佳績所需的關鍵行動

4, 訓練:行動力典型問題及指數評估

>現場力

1,質量、成本、速度、持續力

2,解決問題平台

3, 案例及討論:如何讓一線自主解決問題?

4, 訓練:現場力典型問題及指數評估

>專業力,

1,完成任務的能力

2,客戶以及產品體驗、服務體驗,

3, 案例及討論:尋找立身之本

4, 訓練:專業力典型問題及指數評估

>成長力,

1,完成任務的能力

2,持續改進、創新,

3, 案例及討論:人員最佳化的難題

4, 訓練:成長力典型問題及指數評估

>驅動力,

1,業績導向和利益體系

2,驅動力管理

3, 案例及討論:意志力和期望值

4, 任務:驅動力典型問題及指數評估

模組五:有效的領導力

>領導力績效

1,四種績效: 員工、顧客、組織、投資者,

2,七層次領導力與EFQM卓越管理模型的結合

3, 任務:通過績效診斷團隊的問題

>能力與能量,

1,領導能力的干擾指數

2,領導能量矩陣

3, 任務:識別領導正能量、負能量

模組六:領導力發展

>領導力的平衡

1,領導者的需求平衡模型,

2, 測評:你的領導力需求平衡分布

>領導行動的評估

1, 測評:你的領導行動所在層次,

2, 評估:“意識—價值---行為”的吻合及偏差

3, 輔導:提升領導力的方向和策略

修煉關鍵

只有領導者具備並發揮領導力,才能有效引導和激勵員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升組織的核心能力。而發揮領導力的最有效途徑,就是領導者以身作則。“身教”往往比“言傳”更為有效。領導者要一貫堅持以身作則,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現實中,許多領導者往往言行不一致,自己本身的言行,和要求員工遵守的原則和理念相背離,這樣的領導者,奢談領導力的發揮與提升,顯然是自欺欺人。

正人先正己,培養員工和下屬之前,領導者必須提升自身素養,必須遵循和堅持“由內而內”的修煉方式,真正從內心去反省和觀照,建立純粹的信仰,沉澱清晰的理念,扎牢堅定的立場,然後才可能“由內而外”傳播信念和原則,塑造組織與企業的文化,並引導和促進員工的發展。

如果領導者缺乏信仰,就很難影響和引導員工,很難為員工提供長期有效的示範。沒有信仰的人缺乏持久的言行一致、真誠和理性,往往表現出行為情緒化和立場不堅定,這樣的領導者,往往連基本的“取信於人”也談不上,又何談開發與提升員工的領導力?

所以說領導者應該具備一點宗教情懷,要有悲憫之心,即悲天憫人、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就是對上天和自然規律懷有敬畏之心,明白自身的無知和局限,克服自負和嘲弄。所謂愛人,就是由己及人,以同理心和換位思考,體驗別人的感受,從而選擇共贏的處事立場和行為方式。

如果是企業領導人,則對市場要有敬畏之心,不要試圖去玩弄市場,做一些違背規律卻自以為聰明的決策。如果只有技能和技巧,而缺乏信仰和原則,企業的成功終將是曇花一現。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的領導人,往往就是具有敬天愛人的宗教情懷的覺悟者。

五大方法

領導力的引發無外是由下屬所賦予和其上司所支使。下必所賦予的領導力如心理契約、長幼有序、依存心理、危機心理等是上司不可隨意支配的,故沒辦法從這方面著手去增強;相反應該由上司所支使的以下五種力來去做工夫,以求加強。

1、威嚇力:領導者可以藉此力(如調職、降級、懲戒、解僱等手腕)令下屬順從他的旨意。

2、法定力:可以藉此組織架構上的法定地位的權力發揮其影響力。

3、報償力:透過適當的報償手段(加薪、升職等)來影響下屬的行為。

4、專家力:上司籍其所擁有的豐富經驗、靈通信息、技術或準確的分析判斷力而令下屬信服。下屬接受其提議或工作指引是因為對上司的能力具有信心而接受它。

5、吸引力(向心力):上司令可以以他在部屬心中的魅力以支配部屬的行為,部屬因尊重及崇拜上司而主動地向上司認同,並設法按上司旨意辦事。

四大步

領導力開發流程示意圖領導力開發流程示意圖

首先,確定公司的領導力戰略,即我們用什麼樣的戰略來發揚我們公司的領導力,在公司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的前提下,是以購買為主還是以培養為主,或者是兼用?這個戰略要首先確定。同時,你還要考慮是否要樹立自己公司的領導力品牌。

比如像GE和IBM等大公司已經樹立了,但對有些公司來說,這方面可能並不是核心。其次,要確定是不是要做這些方面的企業管理。當確定這些東西以後,公司才有可能進入到下一步,否則一開始就先做領導力培養項目,做完之後,還要從外面招人,這樣的培養可能會失敗,因為雖然培養本身做的很好,但沒有跟公司的戰略相銜接。

接下來是校準。當我們確定目標客群後,要做的是跟他們溝通,看他們做的績效怎么樣,然後評估他們做的好還是不好。當評估完成以後,就知道他們的問題在哪裡了。

第四個步驟就是進入開發階段。大部分做培訓的人或HR對這個方面都是比較熟悉的,因為這是實際開發層面。從整個公司角度來看,或者從人力資源角度來看,要看它有沒有激勵制度,有沒有能夠讓參加領導力培訓的員工勝任新工作的激勵回報機制。如果培養項目結束之後,沒有回報,這些人還在原來的位置上呆著,沒有任何晉升,他們就有可能跳槽

高標準法則

一:全方位的楷模:1:通曉全情;2:親身上陣監督;3:全面和詳細了解即將發生的事;4:強有力地親臨現場領導;5:樹立個人榜樣的能力;6:溝通——解釋——命令的能力;7:確保命令得到徹底執行

二:彈性化駕馭:保持驅使與引導之間的彈性

三:敏銳的洞察力:找善於走捷徑、能合理調配人、財、物、完成任務的人

四:領導的奉獻精神:使命感造就奉獻精神

五:能贏的心態:挫折、失敗不是結論,而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坎坷

六:必要時採取果斷措施

七:主動出擊:不給競爭者牽制你的機會,只面問題,搶占市場,攻擊對手,

八:馬上利用現有資源:機會最容易在等待中錯過

九:堅定決心:藉口永遠是成功的絆腳石

十:不斷學習:戰勝未來,戰勝對手的唯一方法

十一:始終要有備用計畫

十二:儘可能處於最佳位置:目標要全面、徹底,能完成

十三:使用有效的系統

十四:關心部屬:了解你和你部屬的工作極限

十五:站在知識的前沿陣地:技術、信息、市場、買賣雙方的關係,你至少要搶占一個,並堅守他

十六:透析競爭對手的策略:從公開的信息中了解對手,從媒體了解信息,注意辨別信息真偽,留意對手的行動,尋找弱點,攻擊弱點

十七:行動大於計畫

十八:始終要追蹤結果。任何事要以結果為導向

十九:要對人進行投資:投入時間,精力和其他資源,建立一支強大的團隊,才是最重要的

二十:有效的組建團隊,在共同目標上同心同德

二一:提供一個獨立創造的空間:要相信開發、鼓勵和獎賞個人創造的重要性

二二:相互尊重:公開讚揚,私下批評

二三:激發信心:失敗歸己,榮譽歸下屬

二四:激勵部屬內在的激情:好領導是讓部屬自己改變

二五:表揚必須及時公開

二六:確保既定目標有意義

二七:溝通是關鍵,不要與下屬建立阻隔

二八:發揮會議的作用。利用會議協調機構,交換看法

二九:發揮公眾演說的魅力:培養機敏能力,特別是即興說話

三十:尊重部屬:尊重他們的需求,關心他們,使他們滿足

三一:工作要有價值:何時行動,何時休息,何時準備要清楚,不濫用人力資源,而達不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三二:目標至上,做好應變心理

三三:冒險出奇蹟:膽大心細創奇蹟

三四:差異最大化

培養五大原則

●領導力管道必須是一個以領導力培養為導向的彈性系統,而不是一份羅列了高潛質員工和空缺崗位的固定名單。將管道建設和領導力發展相結合,你就能兼得兩者之長:既關注了高級管理職位所需的技能,又能建立起幫助經理人發展這些技能的培訓系統。

●將領導力管道建設與領導力培養規劃整合成一個體系。幫助企業從長遠考慮,將中層管理者,甚至部門主管以下級別的管理者培養成為綜合型管理者。

●建立透明的繼任規劃系統,不僅僅要做到開誠布公。實際上,對於自己的個人情況、技能和經驗,員工本人是最清楚的。如果他們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上升到某一層級,他們就會想方設法達到這些要求。

●定期回顧進展。

●保持靈活性。優秀的企業都在奉行日本的“改善”理念,也就是對流程和內容進行持續改進。它們根據各個部門主管和參與者的反饋,對領導力管道建設與培養體系進行改進和調整,監控技術的發展,並向其他領先的組織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