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鬍子鮎

革鬍子鮎

革鬍子鮎,灰褐色,扁圓的頭上有八根鬍鬚,魚身無鱗有斑點。這種魚適應性強、生長快,味似淡水鰻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除食用外尚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促進傷口癒合,具有補血、益陽等功能。

基本信息

簡介

革鬍子鮎(Clariasleather),又稱埃及塘虱、埃及鬍子鮎、八須鮎等。原是非洲尼羅河流域的野生魚類。1981年,從埃及引入中國大陸在廣東試養。其魚含肉率為56.03%,肉粗蛋白質含量高達79.48%,粗脂肪含量為9.18%。

形態特徵

革鬍子鮎 革鬍子鮎

革鬍子鮎頭部扁平,後部側扁。顱頂骨中部有大小兩個微凹,頭背部有許多放射狀排列的骨質突起。體延長,後部側扁。有須4對,其中頜須1對,位於口角,長度超過胸鰭基部;頤須2對,鼻須1對,均短於頜須。上下頜和犁骨上密生細齒。胸鰭和尾鰭鈍圓,背鰭、臀鰭特別長,止於尾鰭基部。體表裸露無鱗,體色灰青,背部及體側有不規則蒼灰色和黑色斑塊。胸腹部為白色。

生態習性

革鬍子鮎 革鬍子鮎
革鬍子鮎屬於底層魚類,一般都在水體下層活動,厭強光。喜歡棲息在陰暗處。性情溫馴,在池塘中不打洞築巢,夜間活動頻繁,常成群結隊索餌。適應生長溫度範圍為8~38℃,生長適溫為18~35℃,當水溫低於12℃時停止生長,進入休眠狀態,最低臨界水溫是6.5℃。鰓上器官發育完善後,能在低氧環境中生存,離水後在保持體表濕潤的情況下,可存活3d左右。革鬍子鮎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剛出膜3~4d的仔魚以自身卵黃為營養,魚苗魚種階段以輪蟲、枝角類、橈足類、水蚯蚓、搖蚊幼蟲及其他水生昆蟲為食,成魚階段主食各種小型魚、蝦、、蚌肉等。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革鬍子鮎既食動物性餌料,也食植物性餌料和人工配合餌料。

繁殖

革鬍子鮎性腺發育屬非同步多次產卵類型,繁殖能力強,性成熟年齡為10~12月齡。一般一年可繁殖3~4次。革鬍子鮎的繁殖季節一般在4~9月,繁殖盛期為5~7月。繁殖適宜水溫為22~32℃,最佳為27~32℃。低於20℃或高於32℃時,產卵活動受抑制,18℃時基本不產卵。體重0.25~0.5kg重的革鬍子鮎的產卵數為1.5~6.5萬粒,體重0.75~1.25kg的雌魚懷卵量為11.3~17.8萬粒。雌雄魚發情後,常於池邊水草處產卵、受精,卵子具粘性。附著於水草或人工魚巢上,在水溫30℃時,卵子從受精到孵化出膜約需20h。魚卵產出後,不久會被親魚吞食,所以原池較難孵出魚苗。

飼養技術

革鬍子鮎 革鬍子鮎
革鬍子鯰不論單養或混養,應抓住如下技術環節:
一、池塘條件:池塘面積3—5畝為好,水深1—1.5米,要求進、排水方便、池堤堅固、防漏保水、底部平坦、年終能幹池抓魚。魚种放養前要乾池消毒。
二、魚種規格:小苗要經小池短時間強化到體長十厘米左右在五、六月放養,規格為求一致。大小懸殊,會造成互相殘殺,這是提高養殖成活率的關鍵。
三、餌料充足:餌料充足可減少互相殘食。養殖初期以魚粉、細糠、豆餅等混合餌料為主,日投餌量約為魚總量的5—10%,每日分三次投餌(即上午、中午及晚上)。隨著魚體長大日投餌量的比例逐步減少,日投餌量可改為二次。除投混合餌料外,多投一些青餌料如漂萍等,還可適當施一些豬糞。
四、做好防逃工作:革鬍子鯰搶水能力較強,進、排水口要有攔魚擋網設施,防止魚逃逸。

外來魚類

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外來物種也隨之而來,它們中有利也有害,魚類就是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本任務就來盤點這么外來的魚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