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

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

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是在大湖地區召開的以和平、安全、民主和發展為主題的國際會議。2004年11月,在聯合國和非盟的推動下,首屆非洲大湖地區11國首腦會議在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舉行。2006年、2009年分別召開了第二屆、第三屆首腦會議。

區域概況

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

非洲大湖地區是指環繞非洲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湖泊的周邊和鄰近地區,涵蓋安哥拉蒲隆地中非剛果(布)、剛果(金)、肯亞盧安達蘇丹坦尚尼亞烏干達尚比亞等11個國家。

大湖地區位於非洲中東部,面積700多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兩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非洲自然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但是,連年戰亂也使大湖地區成為世界上戰亂、饑荒、瘟疫和難民最集中的地區,被稱為“非洲的火藥桶”。

會議背景

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第二屆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湖地區局勢一直動盪不安,國家內戰、部族衝突和地區戰亂對大湖地區乃至世界安全與和平形勢構成嚴重威脅。聯合國安理會從1997年起一直呼籲在聯合國和非洲統一組織(後改名為非洲聯盟)的主持下召開由大湖和中部非洲地區所有國家及其他有關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以推動這一地區實現持久和平、安全與穩定。

2000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291號和第1304號決議,呼籲在大湖地區召開以和平、安全、民主和發展為主題的國際會議。

2003年,聯合國安理會發表主席聲明,再次呼籲舉行大湖地區問題國際會議,並得到有關國家的積極回響。

成員國

安哥拉、蒲隆地、中非、剛果(布)、剛果(金)、肯亞、盧安達、蘇丹、坦尚尼亞烏干達和尚比亞。

2011年12月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舉行的首腦會議上,南蘇丹將被正式接納為該地區組織第12個成員國。南蘇丹加入“非洲大湖地區國際會議”將有利於結束大湖地區的衝突和不安全狀態,有利於形成一個和平、安全、穩定的發展機制。

會議召開

2004年 第一屆

2004年11月19日,在聯合國和非盟的推動下,首屆非洲大湖地區11國首腦會議在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舉行,來自大湖地區11個核心國家的元首以及周邊地區國家的首腦參加了會議,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非盟委員會主席科納雷、非盟現任輪值主席奈及利亞總統奧巴桑喬以及來自美國英國法國、中國、俄羅斯和埃及等其他28個國家的300多名代表也出席了會議。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里,與會首腦圍繞和平與安全、良政與民主、經濟發展與地區一體化以及人道主義與社會事務四個方面的議題進行了討論。與會的大湖地區11國代表簽署了《三蘭港宣言》,表示將共同努力實現大湖地區的持久和平與安全,開展地區合作,共謀發展。會議還決定成立一個部長級委員會,負責落實大會的有關檔案,制訂11國行動綱領。

2006年 第二屆

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

由聯合國和非洲聯盟發起的第二屆非洲大湖地區首腦會議於2006年12月14日-15日在肯亞首都奈洛比開幕。會議主題為“和平穩定、良政民主、經濟發展與地區融合、人道和社會事務”等四個方面,並審查2004年首屆首腦會議通過的《三蘭港宣言》的落實情況,討論並通過部長級委員會制訂的行動綱領。本屆首腦會議還將批准一項總額為2億美元的安全撥款,用於阻止這一地區可能發生的流血衝突。

與會11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共同簽署了《安全、穩定與發展公約》。該公約涉及和平與安全、禁止非法開採自然資源、經濟和區域一體化、婦女和兒童權益保護、難民權益保護等內容。

2009年7月17日,非洲大湖國家經濟共同體成員國蒲隆地、盧安達和剛果(金)在剛果(金)東部城市戈馬舉行國防部長會議,三國就加強相互間的軍事合作達成協定。

2009年 第三屆

2009年8月10日,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來自非洲大湖地區的領導人和高級代表參加非洲大湖地區國際會議第三屆首腦會議。當天,非洲大湖地區國際會議第三屆首腦會議在盧薩卡舉行,主要議題為回顧前兩次峰會達成的和平協定在各國的執行情況,並促進各國繼續落實該協定。

2013年 第四屆

2013年11月12日,非洲大湖地區國際會議第四屆首腦會議在蒲隆地首都布瓊布拉舉行,12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將在此次會議上討論各自解決不安全問題的方式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