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節祠

靖節祠

靖節祠,又稱陶公祠,為紀念東晉時著名隱士、文學家、詩人陶淵明而建。

陶靖節祠

祠位於墓下。元末遭兵毀,前貌無考。後於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重修。祠為磚木結構,古書院建築風格。分正堂和前室兩殿,中有天井,側配廂房,面積為250餘平方米。大門首有“陶靖節祠”石匾,左右耳房門首各書“菊圃”、“柳巷”。祠內有陶淵明神龕、塑像,正、前殿檐首懸掛“羲皇上人”、“望古遙集”等匾額。堂內立有《陶靖節祠祝文》、《陶靖節先生祠堂記》石碑。1984年九江縣將祠拆遷到九江縣沙河東郊蔡家窪,按原樣重建。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一名潛,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晉書》、《宋書》都認為他是東晉大臣陶侃的曾孫,後人多有質疑。陶淵明自幼好讀書,兼諳玄佛。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官職。因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不甘於為區區五斗米薪俸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是為“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職,歸隱田園,至死不仕。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許多優秀作品都隱寓著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屑於與之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有一些作品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的思想。其詩文平淡爽朗兼有,語言質樸精煉,風格獨具。散文以《桃花源記》最為有名。有《陶淵明集》傳世。

宜豐縣靖節祠簡介

《江西通志》載:“陶靖節祠堂,始建於紹興己丑(1145)。”《新昌縣誌》、《秀溪陶氏族譜》載:“宋紹興甲子(1144)筠州知府趙廉裔,令其新昌知縣及陶氏子孫在原延禧觀側淵明讀書堂的遺址上新作靖節祠,至1146年靖節祠落成,趙廉裔從筠州來此參謁,請曾為太學士的阮蝄考《圖經》、參稽二史,即《晉書》、《宋書》與先生文集,實其事以記之。每歲重九將佟公所寫遺像懸其中祀之。”

歷史記載

宋·大學士阮蝄《靖節祠堂記》:按舊志,豫章,漢郡,號江南卑薄之域,然世多隱君子,有虞仲夷逸之遺風。余少時聞諸故老言,此地本宜豐古邑,與南昌彭澤連綿數百里,名山巨川,哲人勝跡,不可指數,如靖節先生之書堂石室,與夫洗筆池、藏書觱尤瑰偉奇絕以冠,蓋不至故湮沒……紹興甲子,汾陽趙公綸來守此幫,妙於詩文,清深簡遠,將追配先生於千載,每恨《圖經》為流俗疑,似致風雲帶憤,林巒失顧,藏書洗筆之所,悉為狐兔蛙蠅之區。先生偉節重日星,而祠像弗存,名實晦昧,士俗何憚不入貪懦鄙薄,得罪於夷齊乎!明年移書於邑令汝陽謝公子由,且諭鄉老之好事者,相與剪除草棘,芟理穢蕪,因其書堂舊基新作祠宇,永奉祀事……昔之宜豐,今新昌是也。雖永興後分廬江之潯陽,武昌之柴桑,置潯陽郡,屬江州,然此邑視彭澤,自漢時俱屬豫章,迄今相距實鄰邑也。先生於太和中,傳誄鹹稱卒於柴桑,春秋六十有三,在宋元嘉四年。獨不書其所葬地里,與其子儼等逸事。而記文行可以?崇世教者。以此知先生文集及傳誄,特載其出仕之後,歸休投老於潯陽時。此邑之書堂石室蓋未為江州祭酒時棲隱之地爾。觀晉自太和至義熙間,風波雲擾,深山窮谷,衣冠之士遠引常恐不早。
先生實居此邑。良以家弊,始東西遊走,強顏漫仕。平昔之書堂、石室焉可誣也。然性愛丘山,匡廬絕佳甲於江右,爰自拂衣竟留柴桑,故賦詩飲酒,登臨笑傲,歲月居多。
若始隱遺蹟,意當時名流,如檀道濟,王宏諸人,往往視為哲人細事,史皆略而弗傳。後人信書,浸沒其實,反以《圖經》為疑。今義鈞鄉,距邑治之東南二十里,石室之旁,陶氏數百家,習尚淳樸,如葛天氏之遺民,祖風信有所自矣。若敢以蕪辭謹述其概,因為作詩以遺邑民,陶氏子孫,使歲時歌以祀之,其辭曰:斗野古邑聯豫章,哲人養高世相望。孺子漢末棲南昌,晉季尤留處士芳。一枕北窗傲羲皇,藏書洗筆騰夜光。簞瓢屢空幾欲僵,起為祭酒游潯陽。束帶折腰非所長,拂衣終焉老柴桑。石室花苑松徑荒,蠹簡今與蛟龍藏。春陰鳥啼雲木蒼,曲池花片風露香。荊扉世系如蜂房,先生騎鯨返帝鄉。德星凜凜垂寒芒,故老一念涕如滂,我公雅意鳳沼翔。塤篪作意新此堂,里社行見歌豐糧,粟飯溪毛未薦觴。故山秋菊昏欲黃,先生休逐廬山匡,千秋萬歲歸徜徉。(康熙癸亥《新昌縣誌》舊志第62頁)

文人墨客題詩列表

宋·理宗帝御製《靖節公贊》:自守其拙,朕知其忠。在晉出宰,望宋隱蹤。東籬佳菊,荒徑孤松。弦歌觴詠,凜凜清風。? 宋·著名文學家王文憲詩:義熙鼎向寄奴輕,歸去來兮絕官情。特筆誰書晉處士,千年心事一朝明。
宋·強恕齋詩:典午山河言杌隉,事機炳見惟明哲。耿介寧因祿位移,直腰肯為兒曹折。解印幡然歸去來,江東城闕飛塵埃。孤松宅畔誰同撫,五柳門前手自栽。田園蕪沒疏生計,始覺昨非今日是。幾度神炊甑有塵,尋常夜寐床無被。紛紛肉食為何人,誰問先生如此貧。清高跡並雪中鶴,富貴眼高天上雲。元改永初心竊恥,由此但書堯甲子。一生事業醉黃花,千載聲名照青史。憶曾艤舟放柴桑,遺基故址俱荒涼。惟有籬東舊時菊,至今猶自揚秋香。
宋·強恕齋詩:天地吟懷外,江山醉眼中。有琴弦不具,只是聽松風。
宋·強恕齋詩:晉鼎欹危宋業成,柴桑山水負經綸。秋風吹熟床頭酒,只有黃花得主人。
宋·邑宰李以制詩:歸雲縹緲,荒徑翱翔。節凌夷皓,道出羲皇。壺中春闊,弦外機忘,故園松菊,風節猶香。
元·著名文學家趙子昂詩:生世各有時,出處非偶然。淵明賦歸來,往往未易言。後人多慕之,效顰惑媸妍。終然不能去,俯仰塵埃間。斯人真有道,名與日月懸。青松卓然操,黃菊霜中鮮。棄官亦易爾,忍窮北窗眠。撫卷三嘆息,世人無此賢。
元·顧?詩:脫身樊籠里,辭秩歸園林。合道得自然,逍遙樂書琴。開窗對南山,濁酒時復斟。是非既已久,悠哉千古心。
元·翰林學士涿郡盧摯詩:留侯晚節慕赤松,武侯早歲稱臥龍。仇秦復漢身始終,淵明初非避俗翁。兩侯大節將無同,易地灞上祈山功。陽秋甲子法王正,持筆宛有長沙雄。王弘何恨高吾足,督郵能介平生胸。歸來種豆南山中,斜川只許桃源通。門前五柳春蒙蒙,落絮不與江波東。環堵蕭然吾未窮,北窗與有羲皇風。畫圖不盡千古意,詩成一笑海雲空。
明·宰相費文憲詩:潯陽江頭泊歸航,松菊未老田園荒。躬耕猶足辦酒漿,公田有秫盡可秧。斗米折腰亦可妨,建康銅駝荊棘旁。天門折翼不復翔,股肱苗裔非尋常。晚節恐負秋花香,肯將偽命污冠裳。葛巾一幅聊徜徉,生愁醒眼多感傷。醉臥且納薰風涼,睡鄉樂境同羲皇。作詩沖淡味更長,荊軻入詠乃激昂。胸中匕首藏雄芒,知心千載有紫陽。汗青老筆生幽光,詩名康樂與頡頑。追念祖德能揄揚,歸來有意思張良。胡為復綰太守章,競使首領埋炎方。乃知自立須堅剛,見幾而作易所藏。披圖嘆息聊題將,仰止廬阜摩青蒼。
明·宋存標詩:五斗米,勿折腰。羲皇上,自逍遙。記桃源,賦閒情。源處士,陶淵明。東籬菊,首陽薇。見南山,思伯夷。?
明·陳資善詩:野服蒲鞋歸去來,潯陽秋興漫相催。雙松翠蓋參差合,叢菊金錢次第開。北牖高眠無俗客,南山靜對有芳杯。披圖懷古追高義,一代文章兩晉才。
清·邑宰胡亦堂詩:人知其忠,而晉不能有其身也;人知其逸,而宋不能有其心也。山水之間,花酒之旁,各有一淵明焉。而何必彭澤之濱,栗里之岑,曰:此其所生長,所宦遊,所詠吟也。而吾於百世之下,猶仿佛見其採菊之蹤耳。其無弦之琴也。
宋·詩僧之冠惠洪《同彭淵才謁陶淵明祠堂讀崔鑒碑》:武王、乃不記微子。足有去惡仁,終失存商義。夷齊不肯臣,甘作首陽死。不祀莽操輩,欺孤奈幼稚。汗面亦載天,特猴而冠耳。桓公弄兵權,劉裕竊神器。先生於此時,抽身良有以。袖于歸去來,詩眼飽山翠。追還聖之請,大虛絕塵滓。長恨千載心,斷弦掩流水。崔子果何人,賞音乃知此。與君讀此碑,相視一笑喜。
宋·梅鼎《題淵明祠》:松菊漫三徑,鐘鼎等一毫。風流有斯人,清與秋天高。

靖節祠重建的歷史記載

延禧觀側始建靖節祠世遠祠圯。紹定六年(1233),知縣李以制買故里七里山崇貞觀之左羅氏地重建靖節祠。淳六年(1246)知縣趙與揣擴建靖節祠,並以官費聘專人管理祠堂,又買田畝為祠產,收租以充春秋祭祀之費。
(宋)分宜主簿傅實之作《重修靖節堂記》:
淳四年,瑞州新昌縣選大夫,上命玉牒趙與揣長其民社。是冬應詔來蒞政。君尚寬大廉靜不擾,既數月,民稱之。新昌縣舊有靖節先生祠堂,中弗治。君政事既定欲新之。六年春,書來云:與揣始至,民以州掾之舊,已信其心。今祗奉職業,雖官賦浩稂,以情諭民,爭先輸未已也。與揣喜其民德醇厚,今新靖節先生祠堂,以為士大夫與學子勸。同年兄以一言贊之,敢請。實之自憔君始蒞臨江,理官有聲,時以公介之書相往復。舍距所治不二百里,又熟聞其政能撥煩,愛民養士如此,尚何辭。乃復其書曰:今之稱靖節先生以文歟?詩歟?政事歟?賦歸去來之辭歟?抑以彭澤令之高致千載,未易及歟?是其皆似也!而未知所以然也!先生之令彭澤也,遣一力助其子耕耘,諭其子曰:此一人子也,可善視之。先生一念之間,其與民同體者,皆自此中來也。不寧憔是,衣食須當紀,力耕不吾欺之,詩質而有本也。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之詩勤而不怨也。不學強馳子與及時當勉勵之。詩欲人之謹所趨也。量力守故轍及朝與仁義生之詩欲已之,重所守也。羲黃既降,孔聖之禮樂暫新,舜禹既遙,洙泗之道德是耽,欲人以六籍為日用,師訓為常行也。究觀先生之政,以務農勉其民,以廉勤律其身,以勤學勵其士,蓋無一不在職業之當然者自盡。而二疏之高舉,綺角之風致,間因觸事而興嗟,非故為是奇節以取異於世俗也。是豈非耕莘樂道之伊尹歟。是豈非聖清聖和之夷惠歟!今之學士大夫於民、於身、於事,未能純乎心。先生之心,而邃欲以世俗之不屑者自詭,斯亦過矣。考亭道德,為百世宗師,而通鑑綱目一書,筆削嚴甚。獨於宋志,特書先生名氏而冠以晉處士之號。先生晉人也。晉末已不仕,而入宋數年,猶書其跡,且著其為處士不以宋,而以晉。同於春秋公弟叔筭賢而得書之義。此豈一詩文之善所能致哉;此豈一出處之正所能盡哉。其扶植天經地義以立人極之意,殆有非世俗所能窺者矣。今新昌以先生重,而令君又鼎新祠堂,以為先生重。民既勉於斯,士亦觀於斯,將見有賢者出其處也,必為學者重;其出也,必為朝廷重;異時又將以長沙威公忠義勛烈為天下重。而豈一日一事之力所能致是哉。敬以是說復於令君。今君曰:諾哉。願以往復之詞為記。乃具本末俾刻諸石:先生本宜豐人,中年遷潯陽,晚回宜豐。有石洞、遺像。父老喜其復歸,乃其號曰:“故里”。……其修祠堂陶族爭願效力。令君寓居會稽,今官宣教郎。寶慶丙戌同年進士,勤勸廉能見稱於時雲。二月甲子,從事郎、袁州分宜主簿清江傅實之記並書。(康熙癸亥《新昌縣誌》舊志第5頁)
宋·南昌知府蕭泰來《淵明祠》:
地號古柴桑,荒祠古驛傍。松含義熙節,菊帶晉時香。拂石看碑記,斟泉酌酒漿。自慚歸未得,稽首意皇皇。
宋·景定元年(1260)新昌知縣、後任戶部尚書、觀文閣大學士曾淵子作《初春過崇貞觀拜靖節先生祠》:峭寒挾痴雲,隴畝陰色靜。勸農戒征夫,早詣招提境。前有隱者祠,我欲事謁請。雲秖喜我來,遮引入幽勝。而況黃冠賢,四筵洽佳聽。三年醉簿書,爛漫喚不醒。笑與山君期,聊以適吾興。先生曠達人,一歸百味永。如何家柴桑,故里久不省。涕唾軒級榮,一飯恩炯炯。彼我形役心,而乃秫二頃。寥寥千餘年,史豈不足證。雲木書課堂,花露筆池冷。高風邈難追,悠然發孤詠。

詩歌《楚城靖節祠》

基本信息
作者:趙公豫 資料來源:宋 。
原文
雨引莓苔上短垣,流泉無恙自涓涓。
不如歸去來兮好,百世聞風只杜鵑。
注釋解讀
靖節祠:即徐積(節)孝祠,在淮安楚州城縣東街西頭。

陶淵明傳世作品

四言詩:《停雲》、《時運》、《榮木》《勸農》、《歸鳥》等。 五言詩:《歸園田居》、《和郭主簿》、《於西獲早稻》、《懷古田舍》、《桃花源》並序 (序被通稱為《桃花源記》)、《飲酒》二十首並序、《止酒》、《責子》、《述酒》、《蠟日》、《雜詩》十二首、《詠貧士》、《詠荊軻》、《讀山海經》十三首、《輓歌詩》三首等。

辭賦

《感士不遇賦》並序、《閒情賦》、《歸去來兮辭》並序。

五柳先生傳》、《晉古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與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員文》、《自祭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