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針

青銅針

 出土地點:陝西扶風齊家村\r\n\r\n  出土時間:1960年\r\n\r\n  形質:銅質\r\n\r\n  大小:通長9.2cm\r\n\r\n  收藏單位:陝西省寶雞市周原博物館藏\r\n\r\n  簡介:針體呈三棱形,末端尖銳。

出土地點:陝西扶風齊家村
出土時間:1960年
形質:銅質
大小:通長9.2cm
收藏單位:陝西省寶雞市周原博物館藏
簡介:針體呈三棱形,末端尖銳。

我國最早的青銅針實例出土

在寶山這個“怪異”的地方,其出土的銅器和骨器亦具有一定的特色。出土的銅針四稜體針身和尾端的精心裝飾,則顯示出別致的設計構思與考究的製作技藝,同時該針也是迄今所見我國古代最早的青銅針實例。骨器中,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骨發飾。寶山發現的骨髮飾有3種形式,形制大同小異。起初考古學家難辨其為何物,後終於從三星堆二號祭祀坑一青銅人頭像的髮飾受到啟發,因而得以名之。寶山骨髮飾與三星堆青銅人頭像髮飾相像,但造型簡單,器形短小。是由於前者為普通人的實用品,後者則為神祗形象的裝飾物。較多骨簽存在亦是具有特色的,它用小動物肢骨等做成,器形細小,尖端銳利而非錐類,大概是剔挖骨縫中肉等的餐具類生活用品。骨叉和小型骨匕連同陶匕,可能也與進餐活動有關。這些富有特色的生活用具的發現,當然是耐人尋味的,從一個方面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經濟生活狀況,大量骨鏃的發現,亦從另一個側面給今人提供了同樣的信息。

常用針灸器具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針灸器具的發展從最初的砭石、火熨開始,到春秋戰國時有了飛躍革新,出現了金屬針具和金屬灸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