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條

艾條

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溫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艾條是用棉紙包裹艾絨製成的圓柱形長卷,艾條主要用於艾灸,艾灸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可溫經散寒,行氣血,逐寒濕。適用於風寒濕痹,肌肉酸麻,關節四肢疼痛等症。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散發健康神采。

基本信息

科技名詞定義

艾條艾條
中文名稱:艾條
英文名稱:moxastick
定義:用棉紙包裹艾絨製成的圓柱形長卷。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針灸學(二級學科);針灸療法及其他(二級學科)

性狀

艾條呈圓柱狀,長20~21cm,直徑1.7~1.8cm;氣香,點燃後發出持久的、氣特異的煙,而不熄滅。 並不是所有艾條都是的 還有無煙的。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T字形毛彎曲,柄2~4細胞。非腺毛1~6細胞,壁有疣狀突起。纖維束棕色,壁甚厚,有的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分泌細胞類圓形,含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其周圍細胞作放射狀排列。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薄壁組織中。

作用

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它源於遠古時代,形成於商周年間,歷時幾千年。溫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散發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釋放按摩,按摩中著重全身各部位的協調,身體系統與精神意識的和諧,同時在人體的背部用中醫刮痧、拔罐、舒經活絡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經絡、淋巴排毒,以達到舒緩壓力、放鬆神經、調節五臟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氣滯血淤、腫脹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釋放能量、解除疲勞,享受輕鬆,達到內外和諧完美統一的最高境界。 溫灸養生在身體方面有六大功效。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絡、活血逐疲;溫中活里、強髒壯腑;溫陰補虛、回陽固脫;行氣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陰陽、保健防病。溫灸養生在美容方面有兩大功效;面部皮膚方面: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用法

艾條艾條

艾條灸簡稱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準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覆鏇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以及擺尾(艾卷點燃的一端在皮膚表面像魚尾一樣擺動)入定(保持好一個高度不變)是局部的受熱均勻。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鐘,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鐘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鐘,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鐘,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鐘,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鐘。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鐘。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注意事項

1、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情形禁灸。

2、皮膚過敏者不宜艾灸。

3、孕婦不宜艾灸;婦女月經期間不宜艾灸。

4、一些熱性病,陰虛陽亢以及邪熱內積的人不宜艾灸。

5、防止暈灸。暈灸雖屬罕見,但宜應注意。在艾灸中若突然出現頭暈、眼花、噁心、心慌出汗、顏面蒼白等症狀,是為暈灸,應立即停住施灸,開窗通風。

6、如遇溫度過高有熱燙感,請及時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離,以免灼傷。

7、無論是艾灸還是艾熏都要在氣血充足的情況下進行。並且在實施之前要喝生薑紅棗水。全身艾熏之前更是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三片生薑、六粒紅棗、六粒桂圓打成羹)。

選購

艾條艾條

艾條質量的優劣決定著治療效果的好壞,質量好的艾條取決於如下幾個條件:生長產地、採摘時間、製作工藝、儲藏年限。

一、產地:艾草在我國大部分地域均有生長,如以長江南北來劃分可以分為大葉艾和小葉艾。長江以北為大葉艾,這種艾葉厚而寬絨毛多,艾絨纖維粗產量高,氣味芬芳,火力柔和。大江以南的艾為小葉艾,葉小而薄,產量低,煙大火烈,產量低。好的艾絨多採購北方的艾葉制絨。

二、採摘:艾葉採摘的時節必須在每年端午的前後擇艾而采,故人云: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這個時節是艾草生長的最旺盛期,有經驗的採藥人會採取長得像人型的艾葉。或在采艾的前幾天將看到的艾草用腳壓倒,到採摘的時候只採摘又能站立起來的艾草葉子,這樣的艾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用它製成的艾絨治療的效果威力才夠大。

三、製作:制絨在整個工序中最為重要,古人多為手工制絨,現代均為機械制絨,這在治療的效果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古人手工制絨首先將上好的艾葉與草木灰兌水攪拌成膠泥狀,然後將艾葉泥製成餅狀,曬乾封存,使用時取出一餅雙手反覆搓揉,篩去灰梗再反覆搓揉即成棉絮狀的艾絨,手工制絨有生氣,所以過去都用此法。端午節快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自己動手製作艾絨收藏起來備用,效果不一樣啊。

四、儲藏:本草中講用艾者當用陳艾,孟子在其著作中也講到這個問題,他講:七年之疾,當求三年之艾。艾的儲存的目的,主要是通

過長時間的儲存將其燥氣化掉,其灸火就會更柔和舒適。現在市場三年陳艾不多,多以新陳參半的艾絨做艾條,這已經不錯了。 具備這四點後如法製作的艾條,在色、質、味、、火上與一般艾條便截然不同了。 色:絨色土黃或金黃無當年艾的綠色。 質:艾條整體挺拔結實不鬆軟,絨體柔軟無枝梗雜質。味:老艾條的氣味芳香,無有當艾的青草味。 煙:艾煙淡白不濃烈不刺鼻、氣味香。 火:火力柔和不剛烈,滲透力灸感強療效好。

臨床治療

急性腰扭傷

優質純艾條優質純艾條

【中醫好輕鬆艾灸療法
症狀:本病發生突然,有明顯的腰部扭傷史,嚴重者在受傷時腰部有撕裂感和響聲。傷後腰部立即出現劇烈的疼痛,當即不能活動,疼痛呈持續性。也有的當時並無明顯的疼痛,可以繼續工作,但休息後或次日出現腰部疼痛。表現為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不能挺直,行走不利。
操作方法:
取穴:腎俞、大腸俞、氣海、委中穴
灸法:採用針後加灸法。針刺後,用艾柱灸腎俞、大腸俞、氣海穴中的1-2個穴位。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糖尿病

【中華好輕鬆艾灸療法】
選穴:1、主穴:關元、氣海、胰俞(既胃管下俞)、三焦俞、陽池、足三里、三陰交2、配穴:多飲:肺俞;多食消疫:中脘、足三里、胃俞;多尿:命門、腎俞、中極
操作方法:使用溫和灸療法,每穴15-20分鐘,每日1-2次,10次1療程。 

凍瘡

選穴:1、主穴:局部阿是穴為主、氣海、膈俞、血海
2.配穴:腰膝酸軟:腎俞、腰陽關、大腸俞;少食乏力:脾俞、胃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
1、先在凍瘡局部揉按5分鐘,點燃藥用艾條,對準已發或將發凍瘡處,各灸3-5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色為度。
2.上肢或耳朵部位:必須加灸合谷穴3-5分鐘
3.下肢部:必須加灸足三里穴3-5分鐘,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用本法連續艾灸3天,凍瘡不再復發
4.大蒜搗爛,敷患處,隔蒜灸,每穴反覆5次

中醫臨床常用灸法

用艾絨做成艾柱或艾條,點燃後在穴道或患處熏灸,藉助溫熱性和藥物效用,以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燥濕祛寒,回陽救逆,消腫散結,達到醫治惡疾的目標。調護上常用的有艾條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艾條無煙艾條效果比較
將普通艾條進行碳化即可得到無煙艾條無煙艾條效果好嗎?影響艾灸效果嗎?很多灸友都關心這個問題。效果肯定還是原有的陳艾條好,清艾條不適合用來做艾灸,陳艾條的燃燒後的煙有消毒殺菌消毒的作用,而且好的陳艾條,煙的味道是可以接受的。首先,艾煙是怎么產生的呢?是晾乾的艾草燃燒後產生的。艾草燃燒後藥理作用更強,艾煙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很多微量元素。

有煙艾條和無煙艾條有區別,但在藥效和治病效果上區別不大。
艾條保健時人體主要穴位

腹部穴位

(一)肚臍:又稱神厥穴。用鹽把肚臍挖謙。然後把薑片用牙籤戳成很多小洞揭在上里,用艾灸燻烤。它起到溫中集冷天感化。
(二)關元穴:神厥穴下四指處,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主治中風脫症,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泄瀉,痢疾及尿路薰染,功效性質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虛弱,暈厥,戚克等。並有強健感化。艾炷灸7-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三)氣海: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即肚臍與閉元穴之間。主治繞臍腹痛,水腫飽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年夜便欠亨,泄痢不由,癃淋,遺尿,遺粗,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帶下,陰挺,產後惡露不止,胞衣不下,髒氣實憊,形體羸肥,四肢累力。婦科疾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兒童收育不良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首要穴講之一。痛,腹脹,嘔順,反胃,食不化;腸叫,鼓瀉,便秘,便血,脅下脆痛;喘氣不行,掉眠,淨躁,癲癇,屍厥。胃炎,胃潰瘍,胃擴大,子宮脫垂,蕁麻疹,食品中毒。腰痛、痛經、月經不調(子宮不正);配氣海穴、足三里穴、內關穴、百會穴治胃下垂。

腿部穴位

(一)足三里:與穴時,由中膝眼背下量4橫指,在腓骨取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便是。"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痛苦悲傷的時刻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辰要同時往上方用力;腹部正中呈現沒有適,便需求"理中",只用往內按就好了;小腹正在肚背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圓用力,那叫"理下"。
(兩)太溪穴:內踝前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面凸起處。當代經常使用於醫治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精、遺尿、牙齦炎、踝樞紐扭傷等。配大陵、神門、太沖、志室主治得眠;配尺澤、魚際、孔最主治咯血;配氣海、三陰交、志室主治滑精。
(三)腹溜穴:太溪穴上兩寸。補腎益陽,溫陽利火。主治泌尿死殖體系徐病:腎炎,睪丸炎,尿路傳染;小女麻木後遺症,脊髓炎;別的:功用性質宮出血,腹膜炎,痔瘡,腰肌勞益。

背部穴位

(一)大椎穴:現代常用於醫治感冒、瘧疾、頸椎病、痤瘡、小兒跳舞病等。配直池、列缺、風門主治感冒;配後溪、間使主治瘧疾。
(二)風門穴:取穴時凡是採取正坐或俯臥姿式,風門穴位於背部,從晨向大椎下的第2個凸窪(第2胸椎與第3胸椎間)的中間,閣下各2厘米擺布的地方(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兩處就是"風門穴"。風門穴的主治疾病為:傷風、頸椎痛、肩膀酸痛等。

分類

一。按艾絨陳放年份分為:陳艾條、艾條。艾絨陳放幾年叫做幾年陳艾條。比如經常見到的三年陳艾條、五年陳艾條。二。按艾條排出的煙分為:有煙艾條、無煙艾條及微煙艾條。
三。按艾條的成份分為:純艾絨艾條、藥艾條。
四。按艾條的長短分為:長條、短條、艾炷、艾坨。
五。按艾條製成的形狀分為:梅花艾條、菱形艾條、艾管。

四穴養生灸法

“四穴養生灸法”就是通過艾灸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關元穴、命門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來溫補脾腎,補益腎氣,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功效,使正氣自然不絕,脾土自然肥沃,腎水自然充盈。潤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人便自然健康長壽。該灸法最適合自我養生保健,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若能持之以恆,便可以延緩衰老,延長青春。
關元穴
功能:該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要穴,長期施灸可使人元氣充足,具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能調治諸虛百損及泌尿生殖系統各種病症。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灸盒灸20~30分鐘。
命門穴
功能:該穴位於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所住宿之處,可以發揮人與生俱有的體力並加以強化的功能,具有補腎壯陽之功,為保健強壯要穴。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灸盒灸20~30分鐘。
中脘穴
功能:該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對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狀均有非常好的效果。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灸盒灸20~30分鐘。
足三里穴
功能:該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簡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驅邪防病之功效。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灸盒灸20~30分鐘。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T字形毛彎曲,柄2~4細胞。非腺毛1~6細胞,壁有疣狀突起。纖維束棕色,壁甚厚,有的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分泌細胞類圓形,含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其周圍細胞作放射狀排列。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薄壁組織中。處方 艾葉2400g桂枝125g高良姜125g廣藿香50g降香175g香附50g白芷100g陳皮50g丹參50g生川烏75g

功能

溫經散寒,行氣血,逐寒濕。

主治

用於風寒濕痹,肌肉酸麻,關節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艾條標識含義

現在許多賣家賣艾條時標明艾絨等級為:6:1,10:1,15:1,30:1,還有更高的比例等,這個比例是什麼?一般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實則很簡單,就是艾葉提取的純度,6:1就是6公斤艾葉提取1公斤艾絨,30:1就是30公斤艾葉提取1公斤艾絨,這就是艾絨的等級。等級越高艾絨純度越高,雜質越少,那么絨純度高有什麼好處呢?中醫古典書籍多有雜質多易傷肌膚,有枝梗損經脈的講法。所以直接灸身體的艾條一定要選用高品質的艾條,辨別艾條好壞最簡單的方法是直接打開艾條檢視即可,或根據價格來判斷艾絨的比例,價格低的艾絨比例就低,成本就低,價格高的艾絨比例就高,成本就高,通常30:1的艾絨作出的艾條是非常貴的!

經驗交流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馬上洗手,益用熱水,50度左右即可。如非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鐘可以著涼水,但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如果想懷孕,灸後不要馬上同房,這時的女性體內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再進行,不過也因人而異。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飢。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7.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8.艾灸後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鐘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再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9.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0.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現象。在艾灸過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要看是什麼疾病、病長多久,另外人與人也不同,不可以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有無返病現象均屬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