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盞

灸盞,灸具名,形如杯盞故名。

簡介

灸具名。形如杯盞故名。{《灸法秘傳》}:“四周銀片稍厚,底宜薄,須穿數孔,下用四足,計高一分許。將盞足釘在薑片上,姜上亦穿數孔,與盞孔相當,俾藥氣可以透入經絡臟腑也。”近代所用的艾斗即由此發展而來。

使用方法

灸盞的創製,是取法於葉氏面碗的。茲將灸盞的用法引錄於下:“用生薑一大片,厚二分許,將灸盞之足釘在薑片之上。照灸盞之孔,將跟針穿通薑片,平放應灸穴上。即將艾絨捏作一團,置於盞內,再上藥料,將艾點燃。少頃,則藥氣即可透入。如覺熱甚難禁,可將銀盞提起片時,仍即放下。看盞內藥將燃盡,即取起另換。每一次,換藥三、四回,便可收止。每日,或一次或兩次弗論。所用的灸藥配方,與陳修園醫學叢書的太乙神針配方完全相同。 這灸盞,頗與現代的某些灸器相近似,但是也有它的特點。把灸器同隔姜灸法結合起來,可能比金屬直接接著皮膚或木墊隔熱更好一些,這是值得作為改進灸器參考的。

常用針灸器具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針灸器具的發展從最初的砭石、火熨開始,到春秋戰國時有了飛躍革新,出現了金屬針具和金屬灸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