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市

靈武市

靈武,古稱靈州。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縣級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銀川市工業發展的核心區域。靈武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早在三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靈武這片神奇的土地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靈武於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靈武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聞名遐邇的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距今1.6億年前的靈武恐龍化石遺址是中國發現面積較大、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周邊環境未遭破壞的恐龍化石,是蜥腳類恐龍中個體最大的屬種之一。靈武是中國國家級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國家優質果品(靈武長棗)基地。靈武被中國國家林業部命名為是“中國靈武長棗之鄉”。2013年,靈武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8億元。

基本信息

概況

靈武靈武

古稱靈州。地處寧夏引黃灌區的精華地帶,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全市總面積4639平方公里,總人口23.7萬,其中回族人口11.1萬人。全市非農業人口11.5萬人,占總人口的48.5%。1996年5月靈武撤縣設市,1997年12月被自治區納入寧夏經濟核心區範圍,2001年2月被規劃為全區的能源重化工基地,2002年10月被銀川市代管,融入了“建設大銀川”的戰略框架,從此,為靈武市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歷史變遷

古代靈武

戰國時期為秦北地郡轄地,秦統一全國後,置富平縣(今靈武市西南),靈武屬其管轄。

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靈洲(因其地處河之洲,“隨水上下,未嘗淪沒”,故名),此乃該地最早的政區設定。

孝昌二年(526年)又改薄骨律鎮為靈州,北周時改置回樂縣。

隋大業三年(607)為靈武郡治。

唐武德元年(618年)再為靈州治,唐太宗李世民為修民族和好曾親臨此地,天寶末年安史之亂,肅宗李亨於756年即位於此,遂升為大都督府。宋鹹平五年(1002年),地入党項,縣廢,改稱西平府。

1038年西夏建國,一度為西夏國臨時國都。元仍為靈州治,屬甘肅省寧夏府路管轄。設定靈州守御千戶所,屬陝西布政使司所轄。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置靈州,屬甘肅省寧夏府。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置靈武縣,屬甘肅省朔方道(即寧夏道)。1929年朔方道改建為寧夏省。1929年寧夏建省後靈武分為區、鄉、閭三級,1935年改為區、鄉、保、甲制,後來撤銷區,實行鄉、保、甲制。到1949年解放前,縣轄1鎮(吳忠鎮)15鄉。
1945年寧夏省建行政督察專員區,靈武縣屬第一督察專員區,不久,此區撤銷,仍屬寧夏省。


建國後靈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寧夏省於1954年建立河東回族自治區,靈武即屬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秋,寧夏省撤銷,併入甘肅省,寧夏省河東回族自治區改為甘肅省河東回族自治區。1955年河東回族自治區改稱吳忠回族自治州。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吳忠回族自治區隨即撤銷,靈武縣直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

1949年解放後,全縣組建為8個區49個鄉,並改吳忠鎮為縣轄吳忠市。

1950年1月,析縣境西部1市3區組建省轄吳忠市後,縣轄5個區23個鄉。即:第一區駐城鎮,轄4鄉;第二區駐崇興寨,轄5鄉;第三區駐郭家橋,轄5鄉;第四區(原為第七區)駐紅山堡,轄5個鄉;第五區(原為第八區)駐磁窯堡,轄4鄉。

1952年,第五區的各個鄉均分成兩個鄉,以原第五區第三、四鄉的地域組建為第六區。1953年以國營靈武農場及第四區第五鄉合併成立農場鄉,由縣直管。1955年冬,撤銷第一、二、三、四區,將所屬19個鄉合併組建為10個鄉;第五、六區保持不變。此時全縣共轄2區及城鎮、崇興、台子、胡家堡、郝家橋、清水營、杜木橋、新華橋、新龍灘、農場、磁窯堡、清水營、沙溝、橫山、石溝驛、海子井、馬家灘、楊家窯等18鄉。

靈武夜景靈武夜景

1958年人民公社化,全縣組建為3個人民公社,下轄11個管理區。即躍進公社,駐崇興寨,轄5個管理區;星火公社,駐城關,轄3個管理區;燎原公社,駐磁窯堡,轄3個管理區。不久,3個公社按駐地分別更名為崇興、城關、磁窯堡公社。1961年,3個公社調整為11個公社。原崇興公社分為崇興、郝家橋(先稱胡家堡)、郭家橋、杜木橋等4個公社;原城關公社分為城關、新華橋、梧桐樹3個公社;原磁窯堡公社分為磁窯堡、橫山、石溝驛、馬家灘等4個公社。

1964年6月,由城關公社析城鎮部分,置城鎮。1075年5月,城關公社更名為東塔公社。

1980年5月,橫山公社更名為臨河公社;石溝驛公社更名為白土崗公社。

1981年4月,在新開發的五星坡增置五里坡公社。1983年6月,各公社改稱為鄉。9月,在大泉新灌區置大泉鄉

1985年12月,將崇興、新華橋、磁窯堡、馬家灘4個鄉改建為鎮。

1996年撤縣設市,全市共轄城鎮、崇興、新華橋、磁窯堡、馬家灘等5鎮和臨河、梧桐樹、東塔、杜木橋、郝家橋、郭家橋、大泉、白土崗、五里坡等9鄉。

行政區劃

東塔鎮 轄9個村委會:城一村、城二村、園藝村、新園村、果園村、東塔村、黎明村、宋橋村、安家湖村;北沙窩林場、園藝實驗場。

郝家橋鎮 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郝家橋鎮;王家嘴村、崔渠口村、西渠村、胡家堡村、郝家橋村、關渠村、吳家湖村、沈家湖村、大泉村、十里墩村、沙江村上灘村東灘村;大泉園林場。

崇興鎮 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崇興鎮;韓渠村、崇興村、台子村、中渠村、中北村、海子村、榆木橋村、杜木橋村、杜家灘村、鹼灘村、龍鬚灘村、新架橋村;良種繁殖場、新華橋種苗場。

寧東鎮 轄3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第一、第二、第三;永利村、馬跑泉村回民巷村、東灣村、清水營村;白芨灘林場。

馬家灘鎮 轄1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馬家灘鎮;馬家灘村、大羊其村楊圈灣村、西三村

臨河鎮 轄1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臨河鎮;上橋村、紅柳灣村、下橋村、二道溝村、臨河村、石壩村、甜水河村;磁窯堡煤礦農場。

梧桐樹鄉 轄8個村委會:楊洪橋村、沙壩頭村、梧桐樹村、陶家圈村、史家壕村、李家圈村、北灘村、河忠堡村。

白土崗鄉 轄2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長慶油氣技術綜合服務處、石溝驛煤礦;棗崗子村、火城子村、新火村、新立村、新紅村、長流水村、白塔水村、海子井村、華新村、西溝沿村、南梁村、五里坡村;白土崗勞教所、石溝驛煤礦農場。

鄉鎮概況

東塔鎮

地處靈武市郊,轄9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會,一所中學,三所國小,全鎮總人口95424人。行政區劃後轄區有植被豐富的草原8.4萬畝,有耕地15108畝,地理條件優越排灌設施配套,土地肥沃產出率高,主要盛產優質大米、小麥、特色瓜果、蔬菜,以長紅棗、玉皇李子、口外杏子等名特優水果而名揚區內外,俗吸塞上“花果之鄉”的美稱。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藉助地處城郊、有山有川的區位優勢,緊緊抓住“融入大銀川,建設新靈武”的契機,新上靈武長棗6800畝,建成了全市最大的馬場湖靈武長棗園區;以設施溫棚為主的瓜果蔬菜種植擴大到3100畝;建成以馬場湖高科技養殖園區為龍頭的小群體大規模養殖場12個。形成了一、二、三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占地1700畝地羊絨工業園區建設正地進行;占地2000畝靈武電廠落戶東塔鎮定位於馬場湖,到2003年全鎮興辦年產值過1000萬元的私營骨幹企業19家,年末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87元。在狠抓經濟工作的同時,社會各項事業也得到長足發展。

梧桐樹鄉

位於靈武市區西北部,鄉政府距市區15公里,全境158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總人口25531人,其中:回族6621人,占總人口的26%;全鄉耕地面積52125畝,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91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1元;

近年來,在黨委、政府一班人的正確帶領下,經濟優勢明顯,特色產業突出;一是水稻旱育稀植面積達到2萬畝,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0%;二是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全鄉羊只存欄63429隻,豬存欄36500頭,牛存欄5526頭,種植飼草23269畝;三是近年來全鄉共栽植各類樹木457萬株33471畝,環村林帶82條,農田林網建設9600.8畝,形成南北長35公里的綠色風景線;四是經濟作物面積達到12468畝,其中瓜菜8251畝;五是河忠三叉路口糧食加工企業達到30多家,年購銷糧食20萬噸,產值3億元,實現利潤1000萬元,是全市最大的糧食加工及販運集散地;六是2004年上半年全鄉共引進5個項目,總投資2077萬元。

梧桐樹鄉今後的發展方向是:糧食穩農、畜牧富農、精品活農、龍頭強農、勞務促農、招商帶農、科教興農、組織保農。

寧東鎮

寧東鎮被稱為寧夏第一鎮,原名磁窯堡鎮,位於靈武市東部。307國道、銀青高速公路、磁馬公路、大古鐵路橫穿而過,成為寧夏與東部地區溝通的重要經濟通道。寧東鎮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已探明煤炭儲量273億噸,是全國十三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寧東鎮作為“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主戰場,是寧夏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視窗。自2003年寧東基地掀起開發建設熱潮以來,馬蓮台電廠、靈武電廠等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還有靈武市佳能煤炭公司等大中小型企業近百家。鎮轄區共有5個行政村,20個自然村,總人口24038人,其中:城鎮人口26000人,農村人口5455人。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陶土、硝、石膏等,其中煤炭是優勢資源,具有分布廣、儲量豐富、煤質優良等特點,探明儲量為一千億噸以上,屬於優質的動力和化工原料,現已建成磁窯堡煤礦、靈新煤礦、羊腸灣煤礦等企業200餘家。截止2004年6月底,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1300萬元,營業收入9865萬元,工業產值7581萬元,利潤767萬元,企業增加值2303萬元。

在未來的十五年內,將有馬蓮台電廠、靈州電廠、基地供水工程、東灣電廠、梅花井煤礦等20個新建重點項目在該鎮轄區內開工建設,號稱寧夏“一號工程”的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也將落戶該鎮,建設總規模為年產原煤8030萬噸,火電裝機容量1920MW,年產煤炭間接液化產品1000萬噸,年產煤基二甲醚200萬噸和甲醇170萬噸,預計總投資1780.7億元。屆時,磁窯堡鎮將成為西部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白土崗鄉

位於靈武市南30公里處,東靠鹽池縣、南鄰同心縣,西接利通區。全鄉轄12個行政村,人口16698人,回族占全鄉總人口的74%。耕地總面積17561.85畝,草原面積170萬畝。土地資源豐富,農業開發潛力巨大,山區草原生長著甘草、麻黃等多種中藥材,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石灰岩、湖鹽、芒硝、石膏、陶土、粘土、沙板石、砂礫石等,尤以煤炭、石沒最為可觀。轄區內中央企業一家(長慶油氣處),區屬企業四家(區勞教所、高閘煤礦、石溝驛煤礦、設計院煤礦)工礦、個體私營企業274家。工農業總產值逐年增加,2003年達到880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402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47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18元。基本建設步伐加快,郵電、通訊、交通、水利、供電事業有了快速發展,211國道等交通幹道從全鄉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5個村的農電網改造已基本完成;全鄉完成高標硬化道路34.4公里;程控電話遍布全鄉各村,電話安裝率達35%;農田水利設施面貌大有改觀。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2003年達到2412萬元,占農民收入的60%以上。

馬家灘鎮

位於毛烏素沙漠邊緣,東與鹽池縣王樂井鄉,西、南與本市白土崗鄉,北與磁窯堡鎮交界。,全鎮下轄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農業人口2881人,其中回族人口1495人,占總人口的56%,非農人口15.7萬人。馬家灘鎮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山區鄉鎮,可利用草原面積88萬畝。甘草資源豐富,是本鎮的主要特點,2001年,北京美康中藥材進出口公司、上海明陽公司分別在本鎮投資圍建甘草基地7.5萬畝和6.5萬畝。

畜牧業是本鎮的“龍頭”產業,2003年畜牧業收入454萬元,占總收入的53.8%,畜牧業比重占農業的78%,全鎮現存欄羊只2.6萬隻,百戶百隻基礎母羊養殖戶達到147戶。

臨河鎮

位於靈武市北端,北依長城與陶樂相鄰,西與首府銀川隔河相望,東接磁窯堡鎮,黃河流經全鎮21公里。耕地面積1.35萬畝,草原面積72萬畝,轄7個行政村、2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0.8萬人。

工業實力逐步增強。全鎮現有各類企業168家,磚廠27家及其他工廠36家,200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6億元。2003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486.3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43萬公斤,蔬菜種植面積2860畝,長棗種植面積2600畝,羊只飼養量達到7.02萬隻,存欄4.8萬隻。退耕還林7.3萬畝,種植優質飼草15萬畝。同時,結合實際,強化勞務輸出工作,全鎮勞務輸出3.1萬人次,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20元。全鎮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引進項目13個,投資總額達6億元。

郝家橋鎮

位於靈武西南,距靈武市區9公里,靈吳青一級公路穿鎮而過,全鎮耕地面積38105.7畝,總人口32249人,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6%以上,轄19個行政村。

近年來,特別是撤鄉建鎮以來,以農村基層黨的建設統攬工作全局,緊抓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2003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6.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0元。鎮上先後被評為“全國法制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鄉鎮”、“全國計畫生育先進集體”、“全區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集體”、“文明鄉鎮”、“全區雙文明工作先進集體”等

崇興鎮

位於靈武市南5公里處,轄區1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耕地4.6萬畝,人口44046人,其中回族人口3.6萬人,占人口總數83%。

2004年上半年,全鎮社會總產值2.65億元,工農業產值1.9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260元。鎮黨委如期實現了“五好黨委”目標。該鎮工作的主要特點是:一是畜牧業繼續保持了高位發展勢態。投資340萬元完成了海子東山坡、老鼠咀羊產業平台建設,羊只入欄3200隻;投資450萬元完成了韓氏平台前期建設,達到了水、電、路的“三通”。擴建了1個占地30畝的奶牛示範園區,完善了金昊達奶牛養殖園區,奶牛入園達480頭。全鎮羊只飼養量達8.1萬隻,基礎母羊4.3萬隻;奶牛6740頭,新增740頭。二是種植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高質量的完成了3644畝長紅棗基地建設,種植水稻2.3萬畝,擴大旱育稀植1.8萬畝,飼草種植2600畝;華一、龍三兩村建設移動溫棚2.8萬間。三是二、三產業收入增加。完成忠興絨業、榮恆紙業的前期擴建,產值分別達600萬元和450萬元,加緊發展以龍三村、華一村為主的糧食加工業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四坊”經濟的發展規模擴大增效明顯,二、三產業從業人員6618人,產值達2.8億元。到2004年末,全鎮社會總產值達4.1億元,農業總產值1.2億元,畜牧業產值6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

經濟

綜合

2013年,靈武市實現生產總值28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1.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9.7億元,比2012年增長4.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47.1億元,比2012年增長12.2%;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0.0億元,比2012年增長6.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2658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4:86.1:10.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91.9%、6.7%。
2013年,靈武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2012年上漲3.5%,其中食品價格比2012年上漲7.3%,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比2012年上漲4.5%,衣著類價格比2012年上漲2.8%,居住類價格比2012年上漲2.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1.2%,菸酒及用品類價格比2012年下降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比2012年下降0.4%,交通和通信類價格比2012年下降2.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5.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1%,新建住宅價格上漲5.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3%。
2013年,靈武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5.2億元,比2012年增長22.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4億元,比2012年增長11.6%,其中稅收收入13.2億元,比2012年增長14.3%,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5.7%。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50.6億元,比2012年增長23.9%。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9.3億元,比2012年增長13.3%。其中,教育支出增長4.0%、醫療衛生支出下降18.0%、住房保障支出增長47.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3萬元。

第一產業

2013年,靈武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0473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4.8%。其中農業產值97230萬元,比2012年增長2.4%;林業產值8778萬元,比2012年增長6.7%;畜牧業產值72454萬元,比2012年增長7.1%;漁業產值3611萬元,比2012年增長8.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400萬元,比2012年增長11.0%。
2013年,靈武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305公頃,比2012年減少7.0%;其中小麥播種面積1882公頃,比2012年減少13.2%。蔬菜播種面積1804公頃,園林水果播種面積8542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70197噸,比2012年增長1.7%;其中小麥產量8683噸,比2012年下降14.1%。蔬菜產量71495噸,比2012年下降8.2%;園林水果80878噸,比2012年增長6.1%。肉類產量21009噸,比2012年增長11.9%,其中豬牛羊肉產量19842噸,比2012年增長12.7%。年末大牲畜存欄3.2萬頭,生豬存欄8.9萬頭。禽蛋產量1239噸,比2012年增長10.4%;牛奶產量83046噸,比2012年增長23.3%;水產品產量5097噸,比2012年增長68.8%。
2013年,靈武市有效灌溉面積27305公頃,比2012年下降7.0%。年末荒山荒沙造林面積5864公頃,下降11.4%。
2013年末,靈武市農業機械總動力489277千瓦,比2012年下降0.6%;農用拖拉機1307台,增長9.0%;農用運輸車9022輛,下降4.8%。農村用電量9079千瓦小時,增長7.2%;農用化肥施用量(按實物量計算)43100噸,增長8.9%。

第二產業

2013年末,靈武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30.4億元,比2012年增長14.0%。其中全市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204.9億元,比2012年增長14.4%。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32.7億元,比2012年增長17.3%;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97.7億元,比2012年增長13.5%。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166.5億元,增長5.9%;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215.1億元,比2012年增長14.7%。按行業分,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36.2億元,比2012年增長5.7%;石油加工、煉焦業完成增加值41.5億元,比2012年增長71.2%;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完成增加值82.2億元,比2012年增長5.1%;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完成增加值15.1億元,比2012年增長18.0%;紡織業完成增加值17.0億元,比2012年增長11.6%。全市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72.0億元,比2012年增長38.6%。
2013年末,靈武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706.3億元,比2012年增長19.2%,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5%;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02.1億元,比2012年增長34.7%;主營業務成本335.0億元,比2012年增長34.1%。工業企業利稅總額41.1億元,比2012年增長108.5%;利潤總額32.4億元,增長173.7%。工業品出口交貨值17.7億元,虧損企業虧損1.1億元,企業虧損面12.2%,應收賬款淨額417.5億元,資產負債率71.2%。
2013年,靈武市具有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23個,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12343萬元,比2012年增長8.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產值32094萬元,比2012年下降40.8%;建築裝修、裝飾業實現產值197萬元,比2012年下降26.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3.2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40.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9.9萬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17.3%。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216萬元,比2012年下降2.8%;實現稅金總額7324.4萬元,比2012年增長18.7%。

第三產業

2013年,靈武市全年接待區內外遊客1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300萬元。農家樂接待遊客25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000萬元。
2013年,靈武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3.7億元,比2012年增長22.0%。其中,建設安裝投資196.2億元,比2012年增長23.4%;房地產開發投資15.8億元,比2012年增長29.6%。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280.9億元,比2012年增長52.4%;非國有經濟投資112.8億元,比2012年下降18.4%。從投資結構看,第一產業投資3.4億元,比2012年增長326.7%;第二產業投資320.0億元,比2012年增長10.7%,其中工業投資320.0億元,比2012年增長10.7%;第三產業投資70.3億元,比2012年增長114.3%
2013年,靈武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8億元,比2012年增長29.6%,其中住宅開發投資8.1億元,比2012年增長14.1%。全年購置土地面積11.1萬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39.3%。商品房施工面積139.8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5.6%;商品房銷售面積39.8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33.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2.4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28.0%。全年商品房銷售額13.4億元,比2012年增長47.2%,其中住宅銷售額9.4億元,比2012年增長34.3%。商品房待售面積38.4萬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19.7%。
2013年,靈武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8.3%。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2億元,比2012年增長37.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4億元,比2012年增長18.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0.9億元,比2012年增長22.3%;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7億元,比2012年下降2.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0.4億元,比2012年下降4.1%;集體經濟實現零售額0.1億元,比2012年下降20.5%;股份制經濟實現零售額6.0億元,比2012年增長121.1%;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1.9億元,比2012年下降10.4%;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4.2億元,比2012年下降20.6%。

社會事業

郵電

2013年,靈武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762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62萬元,電信業務總量5900萬元。全年訂銷報刊495.4萬份,比2012年增長20.9%;完成郵政函件業務6058萬件,比2012年下降57.7%。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4.3萬戶,比2012年增長20%;行動電話用戶9.8萬戶,比2012年增長30%;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2.8萬戶,比2012年增長35%。

金融

2013年末,靈武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45.1億元,比2013年初增加10.4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8.6億元,比2013年初增加13.0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89.0億元,比2013年初增加23.0億元。

教育

2013年末,靈武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1所,普通中學9所,招生5939人,比2012年下降7.5%,在校生18931人,比2012年下降1.5%,畢業生4816人,比2012年下降8.0%。國小27所,招生3430人,比2012年增長0.6%;在校生19334人,比2012年增長1.0%;畢業生3402人,比2012年下降0.8%。幼稚園40所,在園幼兒8539人,比2012年增長3.2%。

科技

2013年末,靈武市登記自治區級科技成果9項,比2012年增長50%,其中套用技術成果9項。全年申請專利量176件,其中發明專利49件,增長188.2%。專利授權量46件,增長54.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件2件,增長50%。
2013年末,靈武市擁有國家級羊絨及其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1個,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自治區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4個,自治區級技術創新中心3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1個,自治區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個。

文化

全市建成鄉鎮(街道)、社區文化站22個,免費公共電子閱覽室15個,建成農家書屋72個。有線數位電視用戶2.8萬戶。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

衛生

2013年末,靈武市有醫院和衛生院21個,床位661張,衛生技術人員1107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510人。

人民生活

2013年,靈武市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74元,比2012年增加2065元,增長10.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3876元,比2012年下降1.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4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3.0%。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652元,比2012年增加1034元,增長12.0%。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544元,比2012年增長30.2%。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7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21.2%。

社會保障

2013年,靈武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3.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2.5萬人。全市擁有中心敬老院1個,共有床位178張。全市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0.9萬人。

安全生產

2013年,靈武市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171起,比2012年下降38.9%。死亡人數8人,比2012年下降55.6%。直接經濟損失69.3萬元,比2012年下降2.1%。

能源消耗

2013年,靈武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總量1477.5萬噸標準煤,比2012年增長19.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單耗2.0590噸標準煤/萬元,比2012年下降7.38%。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915.46萬噸標準煤(等價值),比2012年增長26.52%,單位GDP能耗3.8938噸標準煤/萬元,比2012年增長13.71%。

人口

2000年,靈武市轄5個鎮、9個鄉。總人口249890人,各鄉鎮人口: 城鎮 30986 新華橋鎮 23753崇興鎮 17325 磁窯堡鎮 30079 馬家灘鎮 11199 東塔鄉 18271 梧桐樹鄉 20464 杜木橋鄉 16257 郝家橋鄉 19651 郭家橋鄉 17230 大泉鄉 7545 臨河鄉 7366 五里坡鄉 4755 白土崗鄉 9275 羊泉墩虛擬鄉 4251 靈武農場虛擬鄉 10064 長慶局油氣處虛擬鄉 141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4年9月,原靈武市臨河鎮橫城村已正式劃歸興慶區掌政鎮管轄。橫城村東靠水洞溝,西靠黃河,南靠臨河鎮十八村,北靠明長城,南北寬3.5千米,東西長15千米,總面積約50多平方千米,人口547人。

地理

寧夏靈武市地處寧夏中部,海拔1250米,屬於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為:春遲秋早,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蒸發強烈、氣候乾燥、晴天多、雨雷少,全年日照時數3080。

氣候

平均無霜期157天,植物生長期持續170天,年平均≥10℃,積溫3351。3℃,年平均氣溫8。8℃,年均降水量206。2-255。2mm。

交通

市區距銀川47公里、河東機場28公里,市域內有銀古高速公路、307、211、109國道和銀靈吳一級公路縱貫境內。

物產資源

礦產資源

靈武是寧夏地區礦產比較豐富、資源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市、縣之一。煤、石油、天然氣等最為可觀。靈武含煤區域達821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273億噸,占寧夏探明儲量的88.6%以上,是東北三省現有煤炭儲量的總和,居全國第六位。

正在建設的靈武礦區是全國5個特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年產1190萬噸,最終年生產能力達到3000萬噸,屆時可與大同、開灤礦相媲美。石油儲量2300多萬噸,填補了寧夏石油生產的空白,天然氣儲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使靈武馬家灘地區成為地跨陝甘寧三省區的長慶油田的重要基地,是具有鑽探、採油、採氣、煉油等綜合功能的新型油城。

著名的陝甘寧氣田的天然氣經靈武輸往銀川,靈武每年利用1億立方米。

“十五”及“十一五”期間,國家和自治區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如煤基二甲醚、煤炭間接液化、黃河水廠、靈武電廠、羊腸灣煤礦、鴛鴦湖煤礦、棗泉煤礦靈鹽地區天然氣開發等將落戶靈武,靈武已成為寧夏實施大開發的主戰場。

靈武砟子炭產於靈武市磁窯堡,開採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其炭質地酥軟,卻固結成塊,易於點燃,燒時像木炭,耐著、火熾,一大塊燒完以後,僅留一點白灰,如將燃炭埋的灰里,隔日撥開仍火種通紅,其狀如砟片,故稱砟子炭 。

土特產品

靈武長棗靈武長棗

靈武長棗又名“馬牙棗”,本地優良品種,樹勢強壯,樹姿直立,發枝力強,易萌發棗頭。果實中大,長橢圓形。平均單果重18.1g,最大單果重26.8g,果梗長。梗窪深廣,果肩平整。果皮紫紅色,果點紅褐色,不太明顯。果皮薄,肉綠白色,質緻密酥脆、汁液多、酸甜適口、品質極上。鮮棗含糖量30%,含酸0.25%,可食率95.5%,制乾率37.2%。該品種抗寒性強,耐鹽鹼,喜水肥,遇雨輕微裂果。是鮮食、加工兼用優良品種。最適生食,加工酒棗別有風味,是寧夏引黃灌區重點推廣品種。

寧冠蘋果:果實底色黃,部分果實陽面鮮紅暈,美觀,果面光潔,蠟質厚。果肉黃白色、肉質緊密,細、脆、汁液豐富。果味甜、略帶酸味、果實品質上等。該品種極耐貯藏,在半地下式簡易果窖中,果實可儲藏至翌年5—6月,仍保持新鮮狀態,是一個很具發展前途的晚熟黃色品種。

銀柴胡:以乾躁根入藥,性甘,味寒,有清熱功能,用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小兒疳積發熱諸症,是"烏雞白鳳丸"等中成藥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

旅遊概況

水洞溝遺址水洞溝遺址

靈武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甚多。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而豐富的文化遺產。水洞溝遺址、三道溝、橫城渡水、漢墓群、鎮河塔、甘露寺、高廟、鴛鴦湖、等旅遊景點以金水旅遊區為中心相對集中。以橫城堡為基礎修建的“西夏影視城”已有多部電視劇在此拍攝,其中大型電視連續劇“賀蘭雪”從這裡誕生,並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水洞溝遺址:水洞溝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距銀川市60公里,位於靈武市臨河鄉水洞溝一處面南的崖壁上。它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材料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之一。

甘露寺:甘露寺建於金湖之畔懸崖峭壁之天然洞穴之中。洞高約80米,寬、深各為30米,洞內滴泉不絕,清澄甘洌,且有防病之效,勝似甘露,因而得名。

民俗風情

節慶

開齋節
阿拉伯語稱“爾德、菲圖爾”,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在伊斯蘭教曆九月齋戒一月,在這個月裡,人們在東方發白前吃封齋飯,直到太陽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陽落山後再進飲食。期滿後,10月1日為開齋節。開齋節的這天上午,穆斯林民眾都要沐浴淨身(即洗“烏蘇里”,也稱大淨),穿上潔淨的衣服到清真寺參加舉行會禮儀式。會禮結束後,要到墳地上為亡人念經作祈禱。家家都要在這一天炸油香、果子等食品,鄰里相互饋贈,以示慶祝。
古爾邦節
阿拉伯語音譯,意為“獻牲”。中國穆斯林也稱之為“宰牲節”。這一天的具體時間是教歷的12月10日,即開齋節後的第七十天。這個節日裡凡經濟條件較好的穆斯林家庭都要宰牲(牛、羊、駱駝)獻安拉。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也叫忠孝節。
聖紀節
聖紀節在伊斯蘭教曆的3月12日,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也叫“聖忌”。節日的主要活動是誦念《古蘭經》,贊聖、講述穆聖生平事跡等。

銀川市行政區劃

銀川市面積9579平方千米,人口133萬人(2003年)。
興慶區面積768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750001。區人民政府駐北京東路
金鳳區面積 290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郵編750011。區人民政府駐黃河東路789號。
西夏區面積 987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郵編750027。區人民政府駐懷遠東路
靈武市面積4639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750400。
永寧縣面積1295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郵編750100。縣人民政府駐楊和鎮
賀蘭縣面積1600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郵編750200。縣人民政府駐習崗鎮

寧夏回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
銀川市興慶區 | 西夏區 | 金鳳區 | 靈武市 | 永寧縣 | 賀蘭縣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 | 惠農區 | 平羅縣
吳忠市利通區 | 青銅峽市 | 鹽池縣 | 同心縣 | 紅寺堡開發區*
固原市原州區 | 西吉縣 | 隆德縣 | 涇源縣 | 彭陽縣
中衛市沙坡頭區 | 中寧縣 | 海原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