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

石嘴山市

石嘴山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級市,石嘴山因賀蘭山脈與黃河交匯之處“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介於位於東經105°58′~106°39′,北緯38°21′~39°25′之間,東西寬約88.8公里,南北長119.5公里。石嘴山市 面積5310平方千米,人口745482人(2012年)。 石嘴山市是一座新興城市,號稱“塞上煤城”,生產無煙煤而聞名中外。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唯一一個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地級市。 石嘴山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直屬地級市、國家重要煤炭工業城市、寧夏能源重化工和原材料工業基地,號稱“塞上煤城”。石嘴山市是寧夏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工業城市,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

基本信息

概況

位於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星海湖邊的中華奇石山美景石嘴山市
石嘴山過去叫石嘴子,石嘴山因賀蘭山脈與黃河交匯之處“山石突出如嘴” 而得名,最早見於明《嘉靖寧夏新志》。石嘴山市是寧夏重要的工業城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東跨黃河,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為鄰;西鄰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盟隔山相望;北依黃河水與內蒙古烏海市相鄰;南連銀川平原與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興慶區賀蘭縣交界。石嘴山市成立於1960年,現轄大武口、惠農區、平羅縣兩區一縣,土地總面積5309.5平方公里。總人口73萬多人,非農業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8.2%,有漢、回、蒙、滿等24個民族,回族人口點20.3%,呈現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市府所在地大武口區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石嘴山市地寧夏的第二大城市。市府駐大武口區。

石嘴山市地處銀川平原北部,得黃河灌溉之利,日照充足之便。土地肥沃,溝渠配套,林網交錯,現有耕地11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4.05畝,居寧夏灌區首位。可開發利用的土地112萬畝,人均3.94畝,近期可開發利用的土地50萬畝,農業開發潛力極大。多年來,石嘴山市堅持不懈地開展植樹造林、封沙、封灘育林、育草和全民義務植樹,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一、二、三期工程、中德合作、中日合作項目、平原綠化項目和現在正在爭取的“綠色中國”項目以及興果富民工程等,使石嘴山市農業、林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2000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積362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過到8.1%。

地理位置

石嘴山市位居黃河中游上段、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東西寬約88.8公里,南北長119.5平方公里,位於東經105°58′~106°39′,北偉38°21′~39°25′之間。東臨鄂爾多斯台地,西踞銀川平原北部。海拔在1090米~3475.9米之間,按地形地貌可分為賀蘭山山地、賀蘭山東麓洪積扇沖積平原、黃河沖積平原和鄂爾多斯台地四種類型。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降水量集中,蒸發強烈,空氣乾燥,溫差較大,無霜期短。夏熱而短促,春曖而多風,秋涼而短早,冬寒而漫長。年平均氣溫8.4℃~9.9℃。年最低平均氣溫-19.4℃~23.2℃,年最高平均氣溫32.4℃~36.1℃。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較為均勻,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67.5毫米~188.8毫米。年蒸發量在1708.7~2512.6毫米,是降水量的10~14倍,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南暢北通,西高東低,山川雄健,景色秀麗。賀蘭山岩畫閃射著先古文明的光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漢墓夏冢,長城古塔,體現著土地的靈動和文化的燦爛;湖泊濕地星羅棋布,呈現出塞上江南的秀麗風光。

資源分布

礦產資源

石嘴山市石嘴山市
石嘴山市曾是資源依託型城市,現已探明有煤炭、矽石、方解石、石 灰石、石灰岩、輝綠岩、白砂岩、白雲母、粘土、金、銅、鋁、鐵等十多種礦藏,尤以煤、矽石、粘土等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煤炭儲量為25億噸,全國12煤種中石嘴山市就有11種;被譽為“太西烏金”的太西煤儲量達6.55億噸,是世界煤炭珍品,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比電阻率、高機械強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塊煤率、高化學活性)的特點;被廣泛用於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矽石儲量5億噸,是矽系產品和玻璃工業的優質原料。粘土儲量1300萬噸,是陶瓷、水泥等建材工業的重要原料。

土地資源

石嘴山市地處銀川平原北部,得黃河灌溉之利,日照充足之便。土地肥沃,溝渠配套,林網交錯,現有耕地11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4.05畝,居寧夏灌區首位。可開發利用的土地112萬畝,人均3.94畝,近期可開發利用的土地50萬畝,農業開發潛力極大。多年來,石嘴山市堅持不懈地開展植樹造林、封沙、封灘育林、育草和全民義務植樹,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一、二、三期工程、中德合作、中日合作項目、平原綠化項目和現在正在爭取的“綠色中國”項目以及興果富民工程等,使石嘴山市農業、林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2000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積362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過到8.1%。

旅遊資源

石嘴山市風景名勝點多面廣,開發前景廣闊。九曲黃河穿境而過,萬仞賀蘭山擦邊而行。東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雄渾招人青睞;西看,“賀蘭山下果園成,塞上江南舊有名”名不虛傳;南有集大漠雄渾與江南錦秀為一色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沙湖,北有植物“大熊貓”之稱的四合木保護旅遊區和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園區,中有碧野婆娑的萬頃良田。民族風情文化等八大文化由來已久;賀蘭山岩畫、古長城遺址、古生物化石、北武當廟、平羅玉皇閣、鐘鼓樓、田州塔等文物古蹟熠熠生輝;大武口森林公園、大武口星海湖(北沙湖)水上公園、惠農萬畝枸杞園、萬畝紅柳園,平羅萬畝生態林等爭奇奪秀,後來居上。追今訪古,怡養性情,石嘴山的旅遊景觀景點令人留連忘返。

電力資源

現有大武口發電廠、石嘴山發電廠、國電寧夏石嘴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3家國有電力企業和一些地方電力企業,總裝機容量205萬千瓦。正在規劃建設一批企業自備電廠項目,預計到2008年,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00萬千瓦以上。

工業基礎

石嘴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工而興的城市,建市以來,工業一直在全區經濟發展中居於領先地位。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開發利用為特徵,以煤炭、冶金、電力、機械、化工、陶瓷建材及非金屬製品為主的門類較為齊全的重型工業經濟體系。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初步形成了高科技新材料、精細化工、電力及相關產業、機械製造、“清真”品牌農副產品加工、特色旅遊六大特色產業。有30多家大中型企業在市內落戶。原煤、焦炭、煤礦機械、金屬鎂在自治區占圈套比重;石灰氮、雙氰胺產量和質量居亞洲首位,是亞洲師大的炭素生產基地;鉭粉、鉭絲生產能力和產量居世界前三位。恆力集團英力特化工東方鉭業三家上市公司,總資產達到33.1億元,流通股市值22.4億元。電力優勢突出,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占自治區的3/5,成為寧夏最大的電力生產基地。

基礎設施

石嘴山市距銀川河東機場100公里,60多公里的包蘭電氣化鐵路,74公里的石(嘴山)中(寧)高速公路,69.5公里的109國道和90.3公里的110國道縱貫南北;山水大道、大平、平陶、紅禮、姚汝等公路幹線橫穿東西;平汝和廠礦專用鐵路線,以及79條公路支線、3座大型公鐵立交橋和1座公路立交橋組成四通八達公(鐵)路網;通車裡程達1200公里,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框架。黃河航運擁有渡船39艘,浮橋2座,渡口11個,航線144公里;陶樂黃河大橋正在建設之中;石嘴山黃河大橋成為溝通寧蒙兩區的跨區交通要塞。

郵電通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已建成以大武口區為中心,連線廣大城鄉礦區,網點密布,四通八達的郵電信息網。以程控交換數據通信、移動通信為主的公用電信網路通達全國及世界各地。全市市話交換機容量達21萬門,電話普及率達25部/百人。全市行動電話用戶已達10萬戶。計算機網際網路已進入普通百姓之家。市境內供電、供水充裕,特別是隨著市委提出大力實施產業對接、藍天碧水和民心“三大工程”以及國電寧夏石嘴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大武口污水處理廠、大武口第二水廠、石嘴山煤氣工程、道路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進一步加強,服務功能將更加完善。

交通情況

石嘴山市距銀川河東機場100公里,60多公里的包蘭鐵路,74公里的京藏高速公路,70公里的109國道和90公里的110國道縱貫南北;大平、平陶、紅禮、姚汝等公路幹線橫穿東西;平汝線和廠礦專用鐵路線,以及79條公路支線組成四通八達公(鐵)路網;通車裡程約1200公里,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框架。黃河航運擁有渡船39艘,浮橋2座,渡口11個,航線144公里;陶樂黃河大橋已經建設完成,成為溝通石嘴山市和銀川市的又一交通要道;另有石嘴山黃河大橋溝通寧蒙兩區的跨區交通要塞。機場:沙湖機場(在建)。

縣區情況

大武口區

石嘴山市沙湖

大武口區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石嘴山市政治、經濟、文化信息的中心,由原大武口區和石炭井區合併而成。人口23.94萬,面積1007.5平方公里(含隆湖經濟開發區)。按照“顯山、露水、透綠、通暢”的城市建設要求,區內道路寬闊,綠樹成蔭,鮮花嬌艷,城區綠化面積61.8萬平方米。先後榮獲全國綠化百佳縣區、國家級文明城區、科技工作先進區和自治區衛生城市、雙擁模範區等多項榮譽稱號。“一方碧水共藍天,萬畝綠樹涌賀蘭。”這樣的話語真實地摹狀了大武口山水園林城市的景象。轄區內中央、自治區、市屬及私營企業近百家,帶動和促進了區域經濟的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集煤炭、電力、機械製造、化工、冶金於一體的工業體系,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公司以世界鉭鈮鈹三大生產基地之一享譽世界,寧夏新材料科技工業園區及隆湖經濟開發區正在積極建設之中,區內化工企業生產的石灰氮、雙氰胺產量雄居亞洲之首,城市電力供應充裕,集中供熱、供排水網路配套齊全,能源保障體系已基本形成。市內道路四縱八橫,道路硬化率達95%。數字程控、寬頻網可提供面向全球的優質通訊服務。各類中國小52所,大中專院校8所,公益設施齊全,區內有公辦醫院7所,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點覆蓋整個轄區。人民廣場、市政廣場、五環廣場、體育廣場、東方廣場、太西廣場、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射擊館滿足了市民娛樂健身需求。

惠農區

惠農區位於寧夏最北端,黃河從這裡流出寧夏。惠農區是在原石嘴山區和原惠農縣的基礎上,200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市轄區。面積1254平方公里,人口20.78萬,耕地26萬畝。惠農區資源豐富,物產富饒,發展工業具有廣闊的資源優勢。惠農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黃河流經區境內達60公里。城市商貿集聚,城區公益設施趨於完善,人民安居樂業。工業經濟作為惠農區強區富民的主要經濟,目前,已形成煤炭、電力、冶金、化工、建材、陶瓷、農副產品加工等七大支柱產業,區域內沿賀蘭山東麓已形成沿山工業帶,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河濱工業園區,入園企業已達100多家。寧夏恆力、石電集團、英力特化工、寧夏嘉銀、聚氯乙烯、惠冶鎂業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園區,成為銀北地區最具有活力的工業園區之一。在農業經濟發展上,抓好“綠、紅、白”三大主導產業,重點抓好以109國道和第五排水溝兩側為主的脫水菜產業帶,以110國道和高速公路兩側為主的枸杞產業帶,以沿黃河一線和賀蘭山東麓為主的畜牧養殖產業帶,以農副產品加工園區為龍頭,以建成和在建的100個農業示範園為載休,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使農民收入有一個較快的增長。區內有神秘的省嵬城遺址、哨馬營和明長城等眾多古遺蹟。四合木珍稀植物園、紅果子溝、王泉溝、黃河濕地紅柳園、萬畝枸杞園等景色奇特。枸杞生產和加工享有盛譽,“面有中寧、北有惠農”。枸杞、清真牛養肉、脫水蔬菜成為農業主導產品。

平羅縣

石嘴山市石嘴山市風景

平羅縣是悠久的文化歷史名縣和新興的旅遊縣,也是良種培植和農牧業的理想之地,原陶樂縣大部(除月牙湖鄉外)併入平羅縣,原陶樂縣城即現陶樂鎮。面積3048平方公里,人口28.48萬,坐落在縣城西北隅的玉皇閣享譽區內外,縣城中心有鐘鼓樓,賀蘭晴雪田州古塔、沙湖碧秀、沿黃河萬畝生態林等圍拱著翡翠般的縣城。清代詩人法海的名句:“若說良田無限好,風光誰亞小江南”,逼真的描繪出寧夏優質小麥、水稻、玉米、油料、蔬菜、瓜果和淡水魚的重要產地之一,是寧夏的農業大縣,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依託能源優勢,工業基礎雄厚,已形成以煤炭深加工、輕工、化工、冶金、機械加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已初步建成太沙工業園區。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種植業以小麥、水稻、玉米、蔬菜為主。寶豐清真牛羊肉批發市場被列為全國唯一一家重點清真牛羊肉批發市場,產品遠銷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脫水蔬菜產量占全區的三分之一。同時,初步形成良種繁育、優質飼草、小尾寒羊純繁、沙生作物種植四大農牧產業體系。“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景色,在這裡得到絕好的印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為發展旅遊業奠定了基礎。集賀蘭山雄姿、黃河勝景、黃沙濕地、林網田園風光、沙水相融的沙湖康熙飲馬湖廟廟湖和沙葦湖等景點,使得平羅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新的提升。

隆湖經濟開發區

隆湖經濟開發區是在1983年隆德縣移民吊莊項目區——潮湖區的基礎上,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體”的綜合性扶貧開發區。開發區地處石嘴山市工來腹地,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經過20年的開發建設,現已搬遷定居移民2.69萬人,開發配套耕地2.96萬畝。開發區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政策優勢,不斷創新經濟發展環境,加工招商引資力度,目前在區內註冊各類企業238家,註冊資金3.8億多元,已形成以冶金 、建材、機械、煤化工為主體,多品種、多門類的工業結構。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糧食生產產量、農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農村社會經濟得到全面發展。2003年11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隆湖經濟開發區移交石嘴山市管理。2004年9月,石嘴山市將隆湖經濟開發區正式移交給大武口區管轄。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25482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34366人,增長4.97%。年平均增長率為0.49%。其中,男性人口為374734人,占51.65%;女性人口為350748人,占48.3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84。0-14歲人口為120845人,占16.65%;15-64歲人口為544686人,占75.09%;65歲及以上人口為59951人,占8.26%。石嘴山城鎮人口占70%。

民族

漢族人口為578039人,占79.6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47443人,占20.26%,其中回族人口為141485人,占19.44%。回族人口占19.5%。有漢、回、蒙、滿等24個民族。

地型特徵

東臨鄂爾多斯台地,西踞銀川平原北部。海拔在1090米~3475.9米之間,按地形地貌可分為賀蘭山山地、賀蘭山東麓洪積扇沖積平原、黃河沖積平原和鄂爾多斯台地四種類型。

氣候特徵

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降水量集中,蒸發強烈,空氣乾燥,溫差較大,無霜期短。夏熱而短促,春曖而多風,秋涼而短早,冬寒而漫長。年平均氣溫8.4℃~9.9℃。年最低平均氣溫-19.4℃~23.2℃,年最高平均氣溫32.4℃~36.1℃。

行政區劃

石嘴山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總面積4703平方千米。總人口744291人(2009年9月)。

市人民政府駐大武口區,郵政編碼:753000。代碼:640200。電話區號:0952。拼音:Shizuishan Shi。

石嘴山市 面積4703平方千米,人口744291人(2009年9月)。

石嘴山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

大武口區 面積1007平方千米,人口25.9萬人。郵編753000。

惠 農 區 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753200。

平 羅 縣 面積2251.6平方千米,人口29.85萬人。郵編753400。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歷史沿革

秦漢為北部郡地,西夏、元屬定州,清屬平羅縣。1941年設定惠農縣時,劃歸惠農縣。

1949年9月惠農縣解放,屬惠農縣第八區。1950年2月,石嘴山調整為第一區第一鄉。

1957年,石嘴山鎮升格為區級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石嘴山鎮與尾閘鄉、下營子鄉合併成立燈塔人民公社,石嘴山鎮名仍保留。

1959年1月,惠農縣駐遷往石嘴山鎮。

1960年4月,在石嘴山組建南街、北街兩個城市人民公社,石嘴山鎮撤銷。不久以2個城市人民公社為基礎,成立了石嘴山市第一、第二2個區,區與公社合一。1962年5月兩區合併,定名為石嘴山市城區,下轄6個街道。1963年,將6個街道調整為南街、北街、河濱街、火車站等4個街道。  

1972年2月,銀北地區成立。1973年6月,石嘴山市由自治區直轄改為地區轄市,石嘴山仍為市屬城區。1975年11月,銀北地區撤銷,石嘴山市升格為地級市,駐地遷至大武口;此時,石嘴山城區改名為石嘴山市第二區。

1981年4月,石嘴山市第二區更名為石嘴山區。1987年6月,撤銷石嘴山市郊區成立惠農縣時,原屬郊區園藝鄉的沿環村劃入石嘴山區。石嘴山區轄南街、北街、河濱街、火車站等4個街道。

1997年,面積125平方千米,人口12.1萬,轄北街、火車站、河濱、南街4個街道,區政府駐北街。

2000年,石嘴山區轄6個街道。總人口120739人,其中:育才路街道14848南街街道31641中街街道18460北街街道 14008河濱街街道29407火車站街道12375

2004年國務院批准撤銷石嘴山區和惠農縣,在其原有基礎上成立惠農區,區政府駐北大街。

經濟基礎

綜述

2012年石嘴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9.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2.44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65.29億元,增長14.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1.48億元,增長9.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55412元。三次產業比例為5.5:64.8:29.7,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3%、75.2%、22.5%。

第一產業

2012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95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農業總產值29.33億元,增長4.4%;林業總產值0.53億元,增長8.3%;牧業總產值7.12億元,增長1.2%;漁業總產值3.64億元,增長18.6%;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33億元,增長11.7%。

2012年糧食播種面積6.69萬公頃,比上年同期下降0.1%。其中,小麥1.52萬公頃,下降11.2%;水稻1.32萬公頃,下降1.7%;玉米3.79萬公頃,增長5.1%。

2012年糧食總產量45.51萬噸,增長1.9%。其中小麥7.02萬噸,增長10.1%;水稻9.26萬噸,下降4.1%;玉米29.20萬噸,增長9.0%。

2012年末生豬出欄5.36萬頭,下降14.7%;羊出欄49.62萬隻,與上年持平。肉類總產量2.02萬噸,下降4.9%;禽蛋產量0.45萬噸,增長21.9%;牛奶產量5.47萬噸,增長18.3%;水產品產量3.75萬噸,增長19.3%。

第二產業

2012年石嘴山實現工業增加值228.85億元,增長1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10.65億元,增長14.3%。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長12.2%,重工業增長14.3%。

石嘴山六大高耗能行業實現增加值89.39億元,增長17.0%。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長18.6%;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1.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0.5%;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3.3%;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0.5%;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8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3.25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利潤總額35.10億元,同比下降6.7%;工業產銷率達96.4%,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2年石嘴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14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1.4億元,增長14.6%。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7.94億元,增長14.5%;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2.67億元,增長14.3%;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35億元,增長16.7%;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6.18億元,增長15.7%。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8.3%;菸酒類增長17.8%;服裝類增長29.9%;化妝品類增長17.8%;金銀珠寶類增長179%;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7.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2.2%;中西藥品類增長11.3%;家具類增長46.4%;通訊器材類增長104.3%;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增長14.3%、汽下降91.2%。

2012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4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電信業務總量6.73億元,增長17.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4.42萬戶,比上年下降19.7%。行動電話用戶90.59萬戶,比上年增長23.3%。年末網際網路用戶14.42萬戶,比上年增長57.6%。

2012年實現保費收入3.11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66億元,增長11.5%;人身險保費收入1.45億元,增長3.3%。2012年支付各項賠款及給付額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9.1%,其中,財產險賠款及給付額1.03億元,增長34.9%;人身險賠款及給付0.34億元,下降11.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2年共實施各級科技項目118項,投入政府引導性資金2728萬元,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完成3.5億元。取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41項,申請專利368件,獲國家、自治區2012年度科技進步獎4項、中國優秀專利獎1項,其中“高可靠、超小型化鉭電解電容器用關鍵材料生產技術及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特種鋼絲繩研發、鎂及鎂合金製備加工技術與裝備研發科技創新團隊獲批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石嘴山培養了449名科技特派員帶領2萬多戶農戶發展特色農業。

教育事業

2012年石嘴山共有高等學校1所,在校學生0.66萬人,畢業生0.12萬人;中等專業學校4所,在校學生0.92萬人,畢業生0.35萬人;普通中學43所,在校學生4.61萬人,畢業生1.54萬人;普通國小87所,在校學生5.61萬人,畢業生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55人;幼稚園89所,在園幼兒1.97萬人。每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數227人、每萬人普通國中在校生數389人。石嘴山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8%。
主要高校有寧夏理工學院。

文化事業

2012年末石嘴山共有文化館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0個,公共圖書館3座,藏書53.9萬冊,總流通人次24.53萬人次。廣播電視台2個,微波實有站4座,電視發射和轉播台3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醫療事業

2012年末石嘴山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4個,其中醫院28個、衛生院2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3個、門診部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個、婦幼保健院(所、站)3個、急救中心(站)1個、采供血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3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3998張;衛生技術人員537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1854人、註冊護士2072人。石嘴山兒童“五苗”全程接種率達到97.4%。

體育事業

2012年舉辦了全國鐵人三項精英賽;舉辦了石嘴山市首屆“隆鼎杯”五人制足球聯賽及“喬氏杯”全國檯球精英賽。組隊參加了2012年中國門球冠軍賽(寧夏分賽區)暨第十九屆全區門球比賽。在全區青少年各競技項目中,共獲得金牌21枚,銀牌32枚,銅牌25枚。

社會保障

2012年年末石嘴山參加基本養老保險31.55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2.49萬人、參保城鄉居民11.69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7.37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65.13萬人,其中:職工醫療保險參保19.95萬人、統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45.1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0.8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12.17萬人;參加生育保險參保12.40萬人。
2012年末石嘴山擁有福利院、敬老院13個,床位1058張,收養各類人員736人。石嘴山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4.36萬人,其中:城市居民2.67萬人,農村居民1.69萬人;2012年累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0.8億元。

旅遊景點

北武當

北武當北武當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是國家2A級景區。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西北賀蘭山東麓,朝陽西街起始點。是一處集山、林、廟、地質遺蹟、軍事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星海湖

星海湖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城區東部,總面積43平方公里,湖水面積20多平方公里。

平羅鐘鼓樓

平羅縣鐘鼓樓坐落在縣城中心,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清乾隆三年(1739)毀於大地震,後經重修才成為今日的造型,是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嘴山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森林公園
位於寧夏石嘴山大武口區西北部,背依賀蘭山,懷抱大武口市區,規劃建設面積667公頃,按規劃將建成融遊憩、娛樂、生產、野趣、體育、文化、宗教等活動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它的建成,對大武口市區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美化家園、改善生態環境具有明顯作用。

馬蘭花大草原

是鄂爾多斯台地的一部分,距首府銀川30公里。從2000年起,當地每年都在此舉辦“陶樂馬蘭花生態觀光旅遊節”。

平羅玉皇閣

平羅玉皇閣位於平羅縣城北端,始建於清代光緒元年,占地面積4200平方米,是西北最大的道教寺院。國家3A級景區,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城北大街與富民街交匯處。是寧夏最大的道教場所,被稱為平地古建築的奇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占地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

田州古塔

距平羅縣城20公里的田州塔,俗稱姚伏塔,矗立在姚伏鎮東一公里外的柳蔭叢中。塔呈平面六角形,八層樓閣式磚塔,高38米,塔頂呈六邊覆斗狀,塔底直徑為7.5米,南北各有一門,門牆上有對聯,對聯書法雋秀有力,對仗工整。
在數百年漫長的歲月里,田州古塔經歷了大小百餘次地震。後又於清乾隆年間(1783年)重修。1980年平羅縣人民政府撥款進行了維修。1985年再次被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湖

沙湖景區系國家首批5A級景區,為中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位於距銀川市西北56公里平羅縣境內的西大灘。2007年5月8日,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沙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平原以北,距銀川市56公里,總面積8.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沙湖以自然景觀為主體,資源蘊藏量豐富,“沙、水、葦、鳥、山、荷”六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秀麗景觀。

石嘴子公園

石嘴子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黃河邊巍然挺立著如嘴巨石,俗稱石嘴子,此處即石嘴山地名來歷。

賀蘭山岩畫

賀蘭山岩畫賀蘭山岩畫
賀蘭山岩畫岩畫是先民們刻繪在岩石上的圖像,它形象地記錄了先民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1991年以來,自治區文管會及寧夏文物考古所組成的賀蘭山岩畫考察小組先後在石嘴山市境賀蘭山內多處發現岩畫300餘幅。其中1995年5月~7月,在白芨溝兩處發現用赭紅色礦物顏料彩繪的彩色岩畫24組105幅。
石嘴山市境內的賀蘭山岩畫大部分鑿刻在黑色玢岩上。畫面最大的寬2米,高1米。最小的寬7厘米,高4厘米。題材多為動物、人形,許多岩畫連續鑿刻在數十米、100~200米長的石壁上,構成古代藝術畫廊。岩畫畫面有狩獵、遊牧生活及人物服飾、髮辮及牛、羊、狗、馬、駝、鹿、兔、狐、犀牛等動物形象。

所獲榮譽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於1995年6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視察石嘴山市大武口鄉。對大武口鄉依託城市發呢高效農業和鄉鎮企業,注重黨的建設和文化教育事業的做法非常滿意。

江澤民同志曾先後兩次來石嘴山市考察工作。1991年6月18日,江澤民同志(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民委主任司馬義.艾買提的陪同下,視察大峰礦和沙湖,並為沙湖題名。2000年6月16日,江澤民同志(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同下,視察石嘴山市原惠農縣燕窩池枸杞園、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大武口森林公園。在森林公園考察時,對石嘴山市人民發揚不怕苦、不怕難,在戈壁灘上建成集防風固沙、涵養水份、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森林公園,努力改造秀美山川的精神十分滿意。在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視察工作時,他們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推動企業不斷攀登技術高峰,鑄起中國鉭鈮鈹工業的脊樑,以及企業的創業精神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題詞“科技創新,再攀高峰,為國爭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同志(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於2000年3月27日,視察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時指出:“你們的發展體現了技術進步與新產品質量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你們的潛力很大,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並題詞鼓勵企業“攀登鉭鈮鈹工業新高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於2003年4月10日,來石嘴山市就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等問題進行考察調研時,對石嘴山市充分發揮本地區的能源、礦產、濕地等豐富資源優勢,努力改造自然景觀、展現民族風情,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不斷實現經濟和社會跨越發展給予高度評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吳官正同志,於2004年3月20日來石嘴山市考察了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公司後,又專程到星海湖(北沙湖)和市紀委進行了參觀考察,對石嘴山市正在建設的北沙湖給予了高度評價。參觀考察結束時,與市級領導幹部及紀檢監察幹部合影留念。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喬石同志,於1992年12月23日,來石嘴山市大武口鄉視察。對小康示範鄉的工作表示滿意。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於1993年8月26日來石嘴山市大武口鄉視察。對大武口鄉幼兒教育工作表示很滿意。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視察了石嘴山市教育工作,高度評價石嘴山市教育工作“辦學方向正確”,並對自力更生辦教育經驗十分讚賞。在視察市職業技術學院時,題詞“自力更生為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2000年8月16日,李嵐清同志又一次來到石嘴山市,考察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讚揚他們:“你們成功的實踐說明,不公套用型科研機構轉制後可以大有作為,而且不少公益型科研機構也能夠通過改革,面向市場,為經濟建設服務,並使自身得到更好發展。”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尉健行同志於2001年6月2日,來石嘴山市考察黨風廉正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對石嘴山市此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對平羅縣前進鄉、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大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進行考察。

石嘴山市行政區劃

石嘴山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市人民政府駐大武口區,拼音:Shizuishan Shi。
石嘴山市面積4703平方千米,人口72萬人(2003年)。石嘴山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
大武口區面積1007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753000。
惠農區面積1088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郵編753200。
平羅縣面積2608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郵編753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寧夏回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
銀川市興慶區 | 西夏區 | 金鳳區 | 靈武市 | 永寧縣 | 賀蘭縣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 | 惠農區 | 平羅縣
吳忠市利通區 | 青銅峽市 | 鹽池縣 | 同心縣 | 紅寺堡開發區*
固原市原州區 | 西吉縣 | 隆德縣 | 涇源縣 | 彭陽縣
中衛市沙坡頭區 | 中寧縣 | 海原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