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國籍

雙重國籍

雙重國籍,指一個人通過程式取得A國的國籍,又在B國再一次取得該國國籍。在國際公法上,國籍是自然人對某國負有忠誠義務的根據,也是國籍國對其行使外交保護的根據。多重國籍者可能要對多個國家負有忠誠義務,這往往會給他帶來許多麻煩,特別是在戰爭時更是如此。如果其兩個國籍國之間發生戰爭,則無論他選擇忠誠於哪一方,都會被對方視為叛國行為。無國籍者沒有這些忠誠義務,但當其權利在某個國家受到損害時,將得不到任何國家的外交保護。

基本信息

定義

雙重國籍雙重國籍
雙重國籍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兩個國家的國籍,就是一個人通過程式取得A國的國籍,又在B國再一次取得該國國籍。

在國際公法上,國籍是自然人對某國負有忠誠義務的根據,也是國籍國對其行使外交保護的根據。多重國籍者可能要對多個國家負有忠誠義務,這往往會給他帶來許多麻煩,特別是在戰爭時更是如此。如果其兩個國籍國之間發生戰爭,則無論他選擇忠誠於哪一方,都會被對方視為叛國行為。無國籍者沒有這些忠誠義務,但當其權利在某個國家受到損害時,將得不到任何國家的外交保護。

原因

造成雙重國籍的原因主要是該公民的兩個國籍國分別執行血統主義出生地主義,也有因公民入另一國國籍後不放棄原國籍(當然要同時符合兩國的法律規定)。血統主義即新生公民的國籍由父母的國籍決定,不考慮出生地。出生地主義即新生公民的國籍由出生地決定,不考慮父母的國籍。

在中國,也有部分違紀違法人員把作案地選擇在國外、境外,或者將贓款贓物轉移到國外、境外,還有的甚至通過各種關係,秘密取得外籍身份或者雙重國籍。

承認國家

亞洲

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韓國(有條件承認)、菲律賓、越南、高棉、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喬治亞、土耳其、伊朗

歐洲

愛爾蘭、英國、葡萄牙、西班牙、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有限期承認)、丹麥、瑞典、瑞士、芬蘭、波蘭(默許)、捷克、奧地利(有特殊貢獻)、匈牙利、義大利、波赫(有條件承認)、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賽普勒斯、馬爾他

北美洲

格陵蘭島(丹麥)、加拿大、美國(默許)、墨西哥、巴貝多、多米尼克、哥斯大黎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牙買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

南美洲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巴西、阿根廷

大洋洲

澳大利亞、紐西蘭、薩摩亞吐瓦魯

非洲

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蘇丹、蒲隆地、貝寧、多哥、幾內亞、幾內亞畢紹、加納、象牙海岸、盧安達、南非、塞內加爾、塞席爾

中國政策

歷史

1909年,清朝政府頒布中國第一部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後,中國一直奉行血統原則:不管出生在哪裡,只要是中國人的後裔,就是中國人 。如在東南亞當地出生的中國人的後裔,就自然擁有了雙重國籍。

在1955年印尼萬隆會議上,中國就和印尼簽訂了《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取消華僑的“雙重國籍”身份,讓他們必須選擇一種國籍。

1980年9月10日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

現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定居在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父母無國籍或國籍不明,定居在中國,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我國的國籍法規定,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的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1)中國人的近親屬;(2)定居在中國的;(3)有其它正當理由。

我國的國籍法規定,中國公民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退出中國國籍:(1)外國人的近親屬;(2)定居在外國的;(3)有其它正當理由。申請退出中國國籍獲得批准的,即喪失中國國籍。

爭論

2010年,全國政協委員朱世增建議修改《國籍法》,有條件地承認雙重國籍,以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廣大海外華人積極參加我國經濟建設,從法律上保護全世界華人華僑根本利益。

2012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常委、華東師範大學博導葉建農提出,“雙重國籍”越來越多地成為沒人管的“潛規則”現象 。他建議針對“雙重國籍”,我國要么使之合法化,要么就要認真監管,按照《國籍法》嚴格“堵死”這種現象,“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

2012年4月26日,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的部分常委會委員,在分組審議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時發表意見,認為加入外國國籍又未註銷中國國籍的實際上的“雙重國籍”在我國已不是個例。由於信息共享不及時,導致公安機關未能及時註銷已加入外國國籍人員的在中國的國籍信息。這不僅與我國國籍法相悖,也給公安機關外國人管理工作帶來不便;同時,在辦理涉外行政、民事、刑事案件等司法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困難和麻煩。人大代表建議:國家建立統一的出入境管理和我公民在境外加入外國國籍信息平台,實現有關管理部門信息共享。

國籍的取得

生來取得

即因自然人的出生而取得某國國籍。有的國家採用血統主義,即當事人以其父母的國籍為國籍;有的國家采出生地主義,即自然人具有其出生地國的國籍。血統主義又有雙系血統主義(自然人出生時,須其父母雙方均為本國公民,其子女方取得本國國籍)與單系血統主義之分。出生地主義中,對出生地的認定標準也不同。比如,依英國法,凡出生在英國商船上的人,均為英國公民,而不論其出生時,該商船位於什麼地方;而美國認為,在美國領海內的商船上出生的人,取得美國國籍。如果一艘英國商船停泊在美國港口,則在該船上出生的人即同時具有英美兩國國籍。如果新生兒的父母不是英國或美國公民,其國籍國採血統主義,則他還同時具有父母的共同國籍,如果其父母的國籍不一致,則還可能出現四重國籍。

傳來取得,或稱派生取得

國籍的取得不是基於出生的事實,而是由於嗣後的原因。

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國內法上的原因,如歸化(入籍),即當事人自願申請取得某國國籍,或由於婚姻、收養而取得一國國籍;一是國際法上的原因,如領土變更(領土割讓,國家合併)會導致該項變更所涉領土上的居民的國籍發生變更。發生國籍變更時,如果所涉國家對於國籍的取得與喪失的規定不同,也會出現雙重國籍與無國籍的現象。如一國規定,本國婦女與他國公民結婚的,當然喪失內國國籍;而其夫方的法律規定,外國婦女與本國男子結婚,並不當然取得夫方國籍,則該婦女就成為無國籍人。如果雙方規定相反,則該婦女就具有雙重國籍。

國籍的喪失和恢復

國籍的喪失

(1)自願喪失。又包括兩種情形:第一,申請出籍,即原具有某一國國籍的自然人要求退出這一國籍。第二,具有雙重國籍或多重國籍的人,從中選擇一個作為其國籍,而放棄其他。

(2)非自願喪失。包括由於婚姻、收養、入籍或領土變更等事實,造成自動喪失原有國籍。有些國家還規定可以剝奪國籍。

國籍的恢復

因各種原因喪失國籍的人,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重新取得原有國籍。中國《國籍法》第13條規定:“曾有過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具有正當理由,可以申請恢復中國國籍;被批准恢復中國國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

各國政策

1.愛爾蘭國籍政策
對於加入他國國籍的愛公民,只有其按法律規定宣布放棄愛籍後才不具有愛籍。除在北愛爾蘭出生者外,愛國籍法並無明文規定承認雙重國籍,但在實踐中對雙重國籍予以默認。如有相當一部分人員同時具有愛爾蘭籍和英國國籍、愛爾蘭籍和美國國籍;

2.奧地利國籍政策
奧一般不承認雙重國籍,但對奧有特殊貢獻者,可保留其奧國籍;

3.波蘭國籍政策(詳見波蘭國籍法)
根據波蘭法律,波蘭公民不能同時擁有外國國籍。但實際上持雙重國籍的波蘭人占有相當比例,政府對此採取默許態度。

4.波赫國籍政策
波赫有條件地承認雙重國籍。
1999年8月26日頒布的《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籍法》第4條規定:波赫公民可擁有與波赫簽訂了承認雙重國籍協定的國家的國籍。

5.丹麥國籍政策
丹《國籍法》未明確承認雙重國籍,其第二條第一一三款規定可視為對雙重國籍的默認,此即“父母一方”“通過申請或以認同的方式取得外國國籍”,或因“擔任他國公職取得外國國籍”,而另一方“仍保留丹國籍者”,“其18歲以下未婚子女”可依外國國籍法取得某國國籍;

6.德國的國籍政策
自2000年1月1日起德國新國籍法實施生效,對原國籍法做了較大的修改與補充,改變了過去單一根據血統原則確定國籍的做法,引入了出生地原則,有限期的承認雙重國籍,並且進一步簡化了外國人入籍的手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7.法國
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之一。取得法國國籍主要採用出生地制和血緣制。現行法國國籍法規定,人們可以通過決定的或自然的血緣關係取得法國國籍。對出生在法國或定居在法國的外國人,也可以通過出生地(定居地)的關係來獲得法國國籍。

8.荷蘭國籍政策
荷蘭的國籍政策主要採用血統主義原則,即以父母的國籍而不是以出生地來判定新生兒的國籍。凡是父母當中有一方或雙方具有荷蘭國籍,則新生兒一出生即具有荷蘭國籍。荷蘭採取有限度承認雙重國籍的做法,即一個具有荷蘭國籍的人取得另外一個國籍,如果該國籍不是自己通過主動申請獲得的,而是由於出生、結婚等原因被動獲得的,則此人可保留荷蘭國籍。

9.阿根延
阿根廷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擁有較為寬鬆的國籍政策,凡是在阿根廷出生的小孩均可自然擁有阿根廷國籍。阿根廷承認雙重國籍並與西班牙、菲律賓、義大利等國簽有雙重國籍協定的意思是說,根據阿根廷國籍規定擁有阿根廷國籍的人,如果同時根據阿根廷上述簽約國的規定取得了西班牙、菲律賓、義大利等國的國籍的話,他可以同時擁有雙重國籍身份,即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的公民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