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現象

人才外流的途徑

奶牛現象(Cow behavior;Cow phenomenon )。

中國應對人才外流策略

人才戰爭正在全球範圍內日漸激烈地發生。2010年06月19日前,中央發布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簡稱《人才規劃綱要》),其中很多提法讓人耳目一新,中國已經開始把吸引海外人才提上議事日程。

全球人才戰爭出現五大趨勢

目前,全球人才戰爭主要出現了下列五大趨勢:
第一大趨勢,全球人才競爭日趨“兩極分化”的局面,最急缺人才的開發中國家的高端人才卻大量流失向已開發國家,只有少數新興國家出現“人才回流”的趨勢。
這樣的現象在獅子山體現得最為典型:醫療人員的不足讓獅子山的嬰幼兒死亡率在2003年高達16.6%,婦女生產死亡率則是2%,但是,在美國芝加哥的醫院裡,來自獅子山的醫生卻比獅子山整個國家的醫生還多。
第二大趨勢是以知識經濟為主的已開發國家以及面臨產業升級的新興國家,因為經濟更需要人才來驅動,往往更重視吸引人才。
據聯合國有關統計,截至2005年全世界大約30個國家制定了便利高技能人才入境的政策或計畫,但其中17個都是已開發國家。美國是全球人才競爭中的最大受益國,但其對全球人才競爭的重視也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不及。在英國、法國,人才必須先獲得簽證,居留數年才能申請綠卡隨後入籍;而在美國,每年批准14萬職業移民獲得綠卡,投資移民只有1萬,傑出人才、優秀人才、高技能人才則各4萬,其中“傑出人才”類別不需要申請勞工證,作為第一優先對象的類別不必等待排期,不需由僱主來提出申請,就可以用自己的名義直接申請成為美國的永久居民。
第三大趨勢是移民制度已經成為人才戰爭的武器。
綠卡以及入籍制度是引進頂尖人才並使其“歸化”的根本保障,美國的移民法規定高技能人才和經濟移民將被優先考慮。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紛紛效法。新加坡建國之後,任何資源都沒有,連飲用水都必須向鄰居馬來西亞買,但新加坡卻依靠高薪、低稅去引進海外人才來實施“精英治國”戰略。中國2004年出台了綠卡制度,但至今沒有頂尖人才入籍制度。
第四大趨勢是為了爭奪高端人才,越來越多的開發中國家不惜承認雙重國籍。
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本來就默認或承認雙重國籍,韓國、巴西、印度、墨西哥、菲律賓、越南等新興國家因為產業升級,急需要高端人才,然而在全球人才競爭中又處於劣勢,因此過去反對雙重國籍,在20世紀90年代後都開始明確要承認雙重國籍。
第五大趨勢是,招收外國留學生也成為人才競爭的有效手段。
美國為了吸引全球最優秀的青年,把三分之一科學與工程的博士學位都給了外國留學生,並提供豐厚的獎學金,最終擇其優才挽留成為“新美國人”。最近10年以來,美國每年接受的外國留學生都超過50萬。

中國在人才戰中是最大輸家

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第三次移民大潮。
2007年的《全球政治與安全》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更是精英人才第一大流失國。僅去年一年中國移民美國6.5萬人,而近十年技術移民與投資移民的比例是20:1。這些技術移民主要是在中國拿到碩士以上學位,有3到5年工作經驗的社會精英人才。
人才外流的原因種種

截至2009年,中國送出留學人員約162萬,世界最多,但歸國者只有49萬。根據中國科協的數據,自1985年以來,清華高科技專業畢業生80%去了美國,北大這一比例為76%。
美國《科學》雜誌報導,2006年,美國博士生第一大來源學校是清華,第二大來源是北大。由於這些中國的大部分科學與工程博士都在走著“在美工作——獲得簽證——申請綠卡——入籍成為美國人”的道路,因此美國《科學》雜誌把清華、北大稱作——“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
目前,中國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仍然是最大輸家。繼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博士生來源後,中國又成為博士畢業生留在美國最多的國家。中國雖然在國際貿易上有很大的貨物貿易順差,但中國在人才交易中有巨大的逆差。
據《南風窗》雜誌今年第8期轉載美國《紐約時報》所引述的權威數據揭示:2002年在美國拿到科學和工程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到2009年仍然滯留在美國的比例,所有國家在美的博士留學生中中國最高(見圖表)。
韓國、日本也都派出了大批留學生,但日本、韓國的留學潮與中國有最明顯的區別:中國“人才外流”後是大部分優秀人才都沒有回歸,據國際經合組織的一份統計,1990年至1999年間在各國經濟發展最急需的科學和工程領域,中國大陸留學生博士滯留比例為87%。與之不同的是,韓國博士滯留比例只有39%。
中國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在政策、行動上體現出真正重視人才,推動人才回歸,也鼓勵人才環流以及在海外貢獻祖國,通過完善有關評估、選拔、使用、激勵人才的機制以及整體的環境、土壤、配套政策,來挽留我們優秀的人才與吸引海外傑出的人才。誠如印度前總統卡拉姆所指:“怨天尤人或只唱愛國主義的高調,對阻止人才流失於事無補,政府應該採取切合實際的措施,才能使人才留下來”。

我們需要打造一個“中國夢”

中國已經到了遏制人才流失、取出海外人才儲蓄、主動吸引與爭奪外籍頂尖人才的階段。對此,我有如下建議:
一,開通許可有移民傾向的技術性簽證以及“國家利益類別”簽證。
如美國的H1B簽證,吸引外國高層次人才來中國定居、工作,先獲得簽證,再申請綠卡,最後能入籍成為中國的公民。
另外,許可符合“國家利益”、具備一定學歷和才能,卻不屬於經濟和技術移民類別、願意貢獻中國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的外國人申請長期簽證,並隨後申請綠卡。
二,頂尖人才可以直接申請綠卡。
對於獲得過諾貝爾獎、任職世界五百強企業主管以上職位、國外一流學校教授或研究型學者,以及在全世界科學、藝術、文化等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頂尖人才,以及符合我國“國家利益”需要、具有本科以上學歷者都可以直接申請綠卡,一年內可以取得綠卡,不需要在中國有工作和生活記錄;而在中國投資一百萬美元或特定行業創造十個就業崗位以上者,也一樣可以直接申請“投資移民”綠卡。
三,出台綠卡入籍的“歸化”渠道。
日本將放棄外國籍而自願申請本國籍者法律上稱為“歸化”。在中國獲得綠卡並居住三到五年後,應可以自願申請入籍。世界上很少有國家對於長期引進的海外人才不考慮讓其入籍。
四,為原籍中國而非自願放棄中國籍者直接發放長期免簽證的“僑胞證”。
在目前沒有雙重國籍政策下,我國可以考慮針對各項記錄良好、原籍是中國以及海外出生、符合高層次人才認證條件的華裔高端人才,簡化簽證審批手續,可直接發放永久居留證。對於一般的各項記錄良好、原籍是中國、非自願放棄中國籍的海外留學生、華人,都發放類似於港澳通行證、台胞證的長期免簽證的僑胞證。
五,擴大招收外國留學生。
目前中國在海外尚有100多萬留學生,海外來中國的留學生只有20多萬,留學生來往中國赤字嚴重,相差5倍以上,值得引起重視。對於其中優秀的人才加以吸納,對於普通留學生則當成教育創匯的一種方式。
六,建立國際化的人才吸引機制,打破體制內體制外限制,國際工作經驗也可以成為提乾的標準,國有企事業單位選拔錄用人才不限國籍。
七,可以考慮默認雙重國籍。
世界主要國家當中只有中國明確反對雙重國籍。韓國、印度、巴西、墨西哥、菲律賓等有著大量海外族裔的新興國家,都在20世紀90年代後改變政策明確承認雙重國籍。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以色列一直都承認或默認雙重國籍。我國可考慮採取俄羅斯的默認模式,對所有雙重國籍者只承認本國籍,但公民另外獲得外國籍不意味同時被剝奪中國籍。如同越南一樣宣布:凡過去曾是越南公民、未主動明確地宣布放棄越南籍者,都可以同時恢復越南籍。
最後,打造一個“中國夢”是吸引留住世界人才的核心戰略。
“美國夢”是一個安居和樂業結合的夢,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在世界上構建的“中國夢”或者說“中國機會”,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淘金夢,炫耀中國的商機,吸引全世界的人來此投資賺錢。很多國際人才只是把中國當成一個‘工地’,而不是家和歸宿。
我們需要打造一個“中國夢”,對內讓國民相信有才華之士能夠發揮才能,並且通過才華獲得成功;對外讓全球人才願意來中國發展、嚮往到中國安家。
這個“中國夢”不僅僅是獲取財富的“中國機會”,也是留下財富和人才的“中國歸宿”。如此,人才大國的稱號離我們才不再遙遠。(王輝耀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參與起草和制定了《人才規劃綱要》)

人才是強國之本

復興偉業,人才為本。在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科學總結人才工作經驗,深刻分析人才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就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這對於我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國家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之十大亮點

人才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培養和集聚了宏大的人才隊伍。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人才發展成就顯著,從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展成為人才資源大國,各類人才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大顯身手,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當前我國人才發展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在人才使用上一些地方和單位還存在“武大郎開店”、“葉公好龍”、任人唯親、求全責備、論資排輩等陳腐落後觀念和違背人才成長規律的現象,導致優秀人才不能脫穎而出、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要清醒地看到,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真正強大起來,關鍵在人才。切實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重要保證,是確立我國人才競爭優勢、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支撐。全黨同志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充分認識人才是興國富國強國的根本,牢固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切實增強靠人才強國、建人才強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貫徹落實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新形勢下人才工作,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圍繞建設人才強國戰略目標,要貫徹落實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把服務科學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堅持突出工作重點,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堅持推進改革創新,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堅持德才兼備原則,全面提高人才隊伍素質;堅持擴大人才工作對外開放,統籌開發利用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廣泛智力支持。
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統一思想,真抓實幹,堅定不移走人才強國之路,抓好重大人才工程,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使我國實現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到2020年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不斷開創我國人才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